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 格式:docx
- 大小:23.94 KB
- 文档页数:4
gmfm88项评估解读"GMFM-88"是指儿童肌肉功能测评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简称GMFM),它包括了88个项目,旨在评估儿童的大肌肉功能。
这一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特定年龄范围内的运动能力,特别是那些存在神经肌肉障碍或运动障碍的儿童。
以下是对GMFM-88评估的一般解读:测试项目:GMFM-88包括88个项目,涵盖了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多个运动领域,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
年龄范围:GMFM-88针对特定年龄范围的儿童设计,通常适用于2至5岁和5至12岁的儿童。
不同的年龄段有相应的评估工具。
评分系统:GMFM-88的评分系统是通过观察儿童完成各个项目的能力来进行的。
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评分标准,根据儿童的表现进行分数评定。
评估目的:GMFM-88旨在评估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帮助医疗专业人员了解儿童在运动发展上的表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监测变化:GMFM-88不仅可用于初次评估,还可用于随访评估,以监测儿童的运动发展变化。
这有助于评估康复或治疗计划的有效性。
与其他工具结合使用:GMFM-88通常与其他评估工具结合使用,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功能水平。
例如,它常与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和WeeFIM(婴幼儿功能独立度量表)等工具一起使用。
康复规划:GMFM-88的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康复规划和制定康复目标,以提高儿童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GMFM-88是一个全面的儿童大肌肉运动能力评估工具,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简介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工具。
该评定表包含88个项目,用于评估儿童在运动方面的发展和功能表现。
评定项目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包含以下88个评定项目:1. 爬行2. 趴立3. 睁眼静止4. 坐立拾物5. 坐起6. 起立7. 起立站立8. 站立静止9. 行走10. 跑步11. 踢球12. 投篮13. 操纵玩具14. 绕障碍物15. 抛接球16. 跳跃17. 用力挥拳18. 拮据模型19. 加大力量20. 忍住21. 音乐中的动作22. 观察模型动作23. 动作重复24. 眼球随声追踪25. 双眼同向查看移动物26. 传达看见和听见27. 听声定位28. 近距离看物体29. 转头看动物玩具...(继续列举剩余的评定项目)使用方法1. 使用前需确保评定者具有相关背景知识和训练,并能够正确和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运动功能。
2. 评定者将根据每个项目的描述和示范,观察和评估儿童在该项目上的表现。
3. 对于每个项目,评定者将根据儿童的运动技能和表现,给出相应的得分,以反映其运动发展水平。
4. 所有评定项目完成后,评定者将根据得分计算总体分数,以评估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结论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展。
该评定表的使用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确认的内容。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
项)
介绍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展的工具。
该评定表包含88个项目,从不同角度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使用方法
以下是使用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步骤:
1. 准备评定表和评定纸质表格。
2. 确保评定环境安静和舒适。
3. 向患儿的监护人解释评定过程和目的。
4. 依次进行88个项目的评定,并记录患儿的表现。
5. 评分时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选择适当的选项。
6. 评定完成后,整理和汇总评定数据。
评定项目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包含以下88个项目:
1. ...
2. ...
3. ...
评分标准
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来确定。
评分范围从0到3,表示患儿的能力程度,其中0表示不能完成,3表示能够完全完成。
数据分析
评定完成后,可以根据评定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统计患儿在不同项目上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的运动功能发展情况。
结论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展。
通过评定和分析,可以了解患儿的能力水平,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GMFM88项)
(标准化评估参考)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园时间:
量表使用说明GMFM注:一、GMFM 评估分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
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分。
二、评分标准
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做)
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
2分:指部分(10%< 完成<100%)
完成)100% 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3.
三、GMFM 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 ①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②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③月百分比: (本次总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间隔月数;④月相对百分比:本次月百分比/前次总百分比×100%。
四、评估方式与使用次数
进行评估之前,必须先细阅此评估工具原来的评估指引,每项以直接测试方式进行。
次评估工具作为对比训练前后的大肌能的改变,在接受训练开始进行第一次评估,直至毕业进行最后一次评估,期间,可按情况和需要性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以作记录和统计。
.。
GMFM粗大运动能力评量表GMFM 88中文版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88项 A.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 0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头能维持于中线1-3秒2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
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 0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
“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度0颈部没有屈曲1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抬头小于45度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
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
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
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方法同4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 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介绍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常用工具。
该评定表共包含88个项目,旨在帮助医生和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
以下是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中的一些评定项目:
1.坐姿平衡:患者能否保持平稳的坐姿。
2.独立行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行走。
3.步态: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正常。
4.远端手部功能:患者是否能够完成精细的手部动作。
5.上肢功能:患者是否能够进行自理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使用方法
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进行评估。
评定过程中,根据患者是否能够完成
每个项目,选择相应的等级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结论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适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该评定表,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为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项)(标准化评估参考)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园时间:项目得分日期日期日期仰卧位与俯卧位(17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3.仰卧位:抬头45度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10.俯卧位:竖直抬头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14.俯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仰卧位15.俯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仰卧位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得分得分得分坐位(20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18.仰卧位:检查者握婴儿双手,自行牵拉成坐位,头部能控制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坐位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坐位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28.右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29.左侧坐:没有上肢支撑,保持5秒钟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的从坐位趴成俯卧位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右侧转成四点支撑位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向左侧转成四点支撑位33.坐于垫子上:不使用上肢帮助,躯体旋转90度34.坐于椅凳上:不使用上肢和足支撑,保持10秒钟35.站立位:从站位坐到凳子上36.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凳子上37.坐在地板上:从地板上坐到椅子上得分得分得分爬和跪(14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1.8米39.四点支撑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保持10秒钟40.四点支撑位:从四点位到坐位,不用手支撑41.俯卧位:转成四点支撑位,用手、膝负重42.四点支撑位:右上肢前伸,手高于肩43.四点支撑位:左上肢前伸,手高于肩44.四点支撑位:向前爬行或拖行1.8米45.四点支撑位:向前交替性四点爬1.8米46.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四点爬上4级台阶47.四点支撑位:用手和膝/脚后退爬下4级台阶48.坐垫子上:使用上肢支撑转成高跪位,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49.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右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50.高跪位:使用上肢支撑转成左膝半跪,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钟51.高跪位:双膝行走10步,不用上肢支撑得分得分得分站立(13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52.坐在地板上:扶椅子站立53.站立:不用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54.站立:单手抓住椅子,右脚抬起,保持3秒钟55.站立:单手抓住椅子,左脚抬起,保持3秒钟56.站立:不用上肢辅助,保持20秒钟57.站立:不用上肢辅助,左脚抬起10秒钟58.站立:不用上肢辅助,右脚抬起10秒钟59.凳子坐位:转成站立位,不用手协助60.高跪位:通过右膝半跪到站立,不用上肢协助61.高跪位:通过左膝半跪到站立,不用上肢协助62.站立位:有控制的下降到地板坐位,不用上肢协助63.站立位:转成蹲位,不用上肢协助64.站立位:从地板上拾物后,恢复站立位,不用上肢协助得分得分得分走、跑、跳(24项)0 1 2 3 0 1 2 3 0 1 2 365.站立:双手扶栏杆,向右侧横走5步66.站立:双手扶栏杆,向左侧横走5步67.站立:牵双手向前走10步68.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步69.站立:不用扶持,向前走10步70.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身180度,返回71.站立:后退10步72.站立:双手提大物品,向前走10步73.站立:在20cm宽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步74.站立:在2cm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步75.站立:右脚跨过膝盖高度的木棒76.站立:左脚跨过膝盖高度的木棒77.站立:向前跑4.6米,停止,返回78.站立:右脚踢球79.站立:左脚踢球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cm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cm82.右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内,右脚单跳10次83.左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圈内,左脚单跳10次84.站立:抓一侧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85.站立:抓一侧栏杆,下4级台阶,交替出足86.站立:不用扶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87.站立:不用扶栏杆,下4级台阶,交替出足88.站在15cm高的台阶:两足同时跳下评分标准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做)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2分:指部分(10%< 完成<100%)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 完成)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①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②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得分得分得分日期日期日期评估者评估者评估者原始分总百分比原始分总百分比原始分总百分比注:GMFM量表使用说明一、GMFM 评估分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简介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BOT-2 GMFM-88)是一种评估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工具。
该评定表由88个项目组成,用于评估患者在不同运动任务中的能力和表现。
目的评定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包括站立、行走、爬行、平衡、投掷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BOT-2 GMFM-88的评定,医务人员可以了解患者在不同运动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评定项目BOT-2 GMFM-88包含以下88个评定项目:1. 起立2. 站立3. 行走4. 踢球5. 爬上阶梯6. 爬下阶梯7. 爬爬山8. 平衡在一个脚上9. 从坐姿平衡到站立10. 运动跳跃11. 侧平衡12. 投掷球13. 穿越隧道14. 快速行走15. 压蹬车16. 点头示意17. 推车18. 穿越道路19. 爬爬绳子20. 双足跳跃21. 椅子上站立22. 手抓柱子23. 爬上陡坡24. 爬下陡坡25. 抱球带球26. 跳高27. 越过桥28. 闭眼行走29. 旋转跳跃30. 舞蹈动作31. 两只手爬行32. 跳远33. 用两只手捧球34. 步行架上行走35. 压力移动36. 爬升37. 前抓行走38. 跳绳39. 动态平衡40. 爬绳索41. 抓球42. 倒立43. 打篮球44. 用脚踢球45. 扔织物球46. 仰卧起坐47. 侧抓48. 前仰49. 背扔球50. 滑行51. 侧仰52. 后仰53. 打棒球54. 碰网球55. 电动车驾驶56. 跳格子57. 三脚步行58. 击球59. 穿衣60. 三点跑动触摸61. 泳行62. 蹲下站立63. 用手通过障碍64. 乘坐自行车65. 后滚翻66. 跳水67. 用头碰球68. 踢沙包69. 仿自行车70. 坐球71. 用头过桩72. 赛跑73. 走跑混合74. 用脚滚球75. 后退行走76. 用头球77. 拉成卧位78. 跟随线路79. 攀爬拱桥80. 投掷绳索81. 过铺装路面82. 两足交替行走83. 盲障行走84. 正走和跑步85. 推床86. 倒立行走87. 深蹲88. 轮椅驾驶使用说明评定者应详细阅读BOT-2 GMFM-88的操作手册,并严格按照指导进行评定。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前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本评定表适用于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提供相应参考值。
评定表内容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共88项指标)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拟吮吸和固定头部控制:该部分评估婴儿对吸吮的能力以及固定头部的控制程度。
2. 转身和躯干控制:该部分评估婴儿转身和躯干控制的能力。
3. 爬行与匍匐:该部分评估婴儿爬行和匍匐的能力。
4. 站立与步行:该部分评估婴儿站立和步行的能力。
5. 动作协调:该部分评估婴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使用方法
使用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时,评估者应按照标准程序对患儿进行评定,并根据实际表现进行打分。
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评估者应根据患儿的实际表现进行判断。
评定表的总分为各项指标的分数总和,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强。
注意事项
在使用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时,评估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评估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评估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评定技能,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评估过程中应与患儿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结论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可靠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该评定表,评估者可以了解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并为后续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