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小夜曲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7.15 KB
- 文档页数:2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海顿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
下面从旋律、节奏和表达三个方面来进行《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鉴赏。
从旋律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旋律清新、流畅,简洁而不失精致。
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简单明了,却又不失优美,起伏自如,铿锵有力,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
从和声方面来看,曲子的和声虽然简单,但却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和声技巧,如对位、装饰音、和声节奏等,使得曲子更具层次感和变化性。
从节奏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节奏明快、清晰、整齐。
曲子采用了典型的四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形式,但是却通过巧妙的速度变化和重音设置,增加了曲子的动感和张力,使得曲子更加富有活力。
从表达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表达了海顿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这首曲子富有激情,富有动感,表现了海顿对生命的强烈感受和对音乐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形式和技巧的完美追求和掌控。
《海顿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活力、精致而又简单的古典音乐代表作品,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都充满着魅力和艺术气息。
这首曲子的表现力强,富有内涵,对于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习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学习价值。
第一乐章的曲式为古典时期的标准奏鸣曲曲式,由两个主题构成,且主题之间存在对比。
第一个主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旋律,充满了感性和激情,第二个主题则更为沉稳。
这两个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是奏鸣曲的主要发展部分。
第二乐章是一个悠扬的慢板,有一些古老的风格,它的旋律简单而动听。
这个乐章的旋律性格和第一乐章非常不同,它更加静谧,缓慢,是一种对比。
第三乐章则是快板,它由一个主题和两个变奏构成,是对第一乐章主题的再现和发展。
变奏部分富有想象力,富有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首奏鸣曲的音乐语言简明清晰,富有透明感和流畅感。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赏析G弦上的咏叹调》是古典音乐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选自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弦律始终洋溢着忧伤的美丽。
巴赫写了四部《管弦乐组曲》,其中以第三部《D大调第三组曲》流传最广。
它由五首小曲组成,其中第二首叫《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成的。
1817年,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将第一小提琴部分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从而将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增强了乐曲浓郁深沉的情调,故名《G弦上的咏叹调》。
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者的青睐。
音乐开始速度级缓。
逐渐长音渐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又象在轻声咏唱。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成的,没有象一般二部曲式那样在速度与性格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而保持了原来意境,感情起浮较大,不断向上推,使乐曲在曲调上委婉动听。
最后音乐在激情而富于自信的情感之中圆满地结束。
记忆里有许多音乐,不同的人生阶段喜欢的音乐大多不同。
孩提时代喜欢儿歌,青年时代喜欢一些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再到纯器乐乐曲如新世纪音乐,电影配乐,曲调或简单或华丽,但它总叙说着尘世生活的快乐与悲伤。
后来,渐渐地就会爱上内涵更为丰富典雅的古典音乐。
而如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是轻易难以理解它的美丽和深刻的。
这麽说或许有点让人泄气。
眼前有这样一座绚丽多彩的音乐圣殿,你可以赞叹它精彩绝伦、举世无双,却无法真正走进其中,无法体味其中的美,无法与隐藏于音乐深处的精神相契合。
然而还是有这样一些乐曲。
它们同样来自这座圣殿。
它们简单纯粹却又丰富沉醉,无须绞尽脑汁条分缕析,只要一听就可以直叩心扉,直达心底。
我把它们看作这座神殿泄露出来的光芒,照在我们心里。
比如《梁祝》,比如贝多芬的《月光》,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再比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初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是在连续剧《下一站,幸福》里。
浅谈舒伯特的《,J校曲》与声乐翦见一、舒伯特的生平介绍与作品创作特征1797年,维也纳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诞生出了一位音乐巨匠,他就是最伟大的作曲家弗兰兹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
从小,舒伯特的父亲教他学小提琴,在青春期舒伯特考入维也纳宫廷乐队里面学音乐,在此契机下,舒伯特大量地与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相接触。
舒伯特出生和生长刚好恰逢古典音乐注意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时期,他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先行者。
在浪漫时期创作的超过六百首艺术歌曲至今仍然流传在现代的大街小巷中。
他的艺术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情感与片段画面在里面,《小夜曲》便是舒伯特一经典作品。
二、舒伯特《小夜曲》的结构分析与赏析(一)小夜曲的体裁、音乐风格小夜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形式,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
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
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
①舒伯特《小夜曲》是舒伯特采用了德国诗人雷尔塔普的诗写出来的。
这首《小夜曲》是舒伯特于1828年创建,同时也是舒伯特一生完成的非常完美的独唱艺术歌曲其中的一首,小夜曲来源于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在当时的民间传说认为,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即将去到终端的天鹅,大都会唱出最动人的歌曲,舒伯特在这个意义上借垂死的天鹅大声歌唱,表明了这首歌代表了舒伯特内心的想法,为舒伯特内心的绝唱。
(二)舒伯特《小夜曲》谱例举例结构分析举例谱例为乐曲开头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为d和声小调,模仿了六弦琴的演奏,使听众进入一种安静浪漫的场景之中。
第二乐句仍旧是d小调,和声旋律是小调色彩,比较暗淡,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更推进了一步,使得感情渐渐升华,旋律渐渐开始明亮。
三、舒伯特《小夜曲》的声乐表现(一)演唱歌曲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素养“素养”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李寻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马不伏杨,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古典音乐史上极尽优雅的弦乐小夜曲弦乐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会小夜曲,有三个或多乐章组成;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
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是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用的组曲,风格近似遣兴曲或嬉游曲,18世纪中专为晚间娱乐而作。
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形式。
黄昏时刻,青年男子在窗前月下向情人诉说衷肠,唱出缠绵婉转、悠扬悦耳的歌。
虽然夜曲和小夜曲一字之隔,但却是不同的两种音乐体裁。
夜曲是一种形式自由、旋律优美、格调典雅的浪漫派钢琴体裁,注重气氛的营造,音乐类似于“无词歌”,有一种夜晚的忧郁之情。
而小夜曲包含弦乐小夜曲。
多指夜间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也是一种为乐队而作的多乐章套曲。
欣赏: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光听一首怎么够?十首迷人的弦乐小夜曲送给你:《F大调弦乐四重奏 - 小夜曲》Op.3第二乐章海顿典型的海顿风格。
海顿这首小夜曲是比较典型的海顿风格的作品,曲风乐观亲切。
曲子平铺直叙的展开,第一部分的主部柔美和平的出现,第二部分的中间提高了音域,非常活泼。
《降E大调弦乐小夜曲》Op.6 第三乐章苏克这首小夜曲诞生在一个夏天。
1892年夏,苏克应邀来到他的老师德沃夏克的别墅作客。
期间他深深地爱上了德沃夏克的女儿奥茜丽娅。
离开奥茜丽娅后,苏克在无限思念中创作了这首小夜曲。
这首作品风格清新抒情,略带淡淡的忧伤情绪,极富古典主义传统色彩。
《C大调弦乐小夜曲》Op.48 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浓郁的俄国民谣。
乐曲中浓郁的俄罗斯风格的旋律,仿佛看到了满天飘雪的莫斯科街头,旋律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A小调弦乐小夜曲》Op.75 第四乐章布鲁赫无可挑剔的优美旋律。
这首作品风格开头有点像进行曲,每拍强有力的双音带出规律整齐的节奏,是一首热情的小夜曲。
《D大调弦乐小夜曲》K.239 第三乐章莫扎特月下小夜曲。
这首作品有一个别称叫“夜曲风格的小夜曲”,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月下小夜曲”,乐曲有着较为强烈的复古色彩。
第14课时
小夜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够感受到海顿《小夜曲》明朗、典雅、质朴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吹奏主题等方式感受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小夜曲》曲式结构的辨别,让学生正确认识两个主题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
2.熟悉《小夜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课目小夜曲年级四年级上册执教雷小梅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教学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
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二、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三、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四、欣赏《小夜曲》。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程序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
然后试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五、总结。
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反思。
音乐赏析——《海顿小夜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生活需要音乐。
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具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
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感受,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提起音乐,人们首先肯定都会想到音乐圣地维也纳.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便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涌现.在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贝多芬是音乐的巨人,当之无愧的“音乐的普罗米修斯”。
莫扎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西方音乐史上一个耀眼的瞬间。
海顿则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由他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时代。
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他的一生中写了十二部交响乐。
而其中《小夜曲》可谓是世界经典曲目,耳熟能祥。
《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
《海顿小夜曲》系弦乐四重奏曲,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
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
海顿《小夜曲》鉴赏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在海顿的音乐作品中,明朗、欢快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和他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素材.反映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密切相关。
海顿最有成果的领域是交响乐、室内乐和清唱剧。
海顿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轻松、快乐表现在作品中,这种乐观主义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他常常说贝多芬音乐中有一种他不喜欢的怪东西。
这种怪东西就是指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斗争性。
另外,在艺术趣味上.海顿的作品不仅接近广大市民阶层,而且带有宫廷音乐典雅、消遣、娱乐的风格,因此他可以被说成是宫廷音乐家的外貌.资产阶级音乐家的本质。
最后,在艺术手法上。
海顿的作品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和声清晰而富有功能性。
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交响乐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原则——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他在创作手法方面,也有很多大胆的创新: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弦乐四重奏也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在交响乐中进行的种种革新,在他的四重奏中也可以看到。
总的来说,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而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界著名小夜曲十大金曲静●静今天,我想静静。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掺杂了个人的情绪,就像我今天做这个我想静静的主题,一大早就被人不打招呼的放鸽子,看着明明属于你的东西消失在你眼前,这其中的滋味很不好受,不过,所幸,我有音乐。
在听完海顿的小夜曲和杜迪拉的小夜曲之后,随着轻缓却又蕴含力量的音乐,一声声响起,我的心一点点被治愈了。
十首小夜曲推荐给大家,|愿|你|不|那|么|烦|恼|1海顿小夜曲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
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2杜迪拉小夜曲我喜欢的原因是,这曲子里的幽默,让我忘记了很多——我说,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就是:忘记。
——星辰呓语3古诺小夜曲法国作曲家古诺作于1855年。
原为独唱曲,根据法国文学家雨果的诗谱成。
后被改编为小提琴、单簧管、小号等乐器的独奏曲或合奏曲。
乐曲采用小快板,6/8拍。
先由伴奏奏出模仿曼陀林声响的引子。
接着,在轻舟荡漾般的六拍子节奏伴奏下,婉转恬美的主题旋律,犹如黄昏时分掠过湖面的阵阵微风,温和柔顺,充满了纯真的情感。
乐曲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纯洁而崇高的感情,最后在憧憬和希望中结束。
4托赛里小夜曲恩里克·托赛里(Enrico T oselli,1883-1926),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
1883年3月13日出生于佛罗伦萨。
一生从事钢琴演奏、音乐教学和作曲。
写有大量轻歌剧、管弦乐曲、室内乐曲和歌曲。
这是一首歌曲,是为西尔韦斯特里(Alfredo Silvestri)的一首诗谱写的。
旋律缓慢轻柔,流露出深深的哀伤。
传说也是因他不幸的爱情而作。
5舒伯特小夜曲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给人以至纯的美,没有众多乐器叠加的纷繁。
也不需厚重的音符来搏取听者一时的侧耳。
恬静淡然,温和地浸入人心。
也许这种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驻人心的魔力之一。
6忧郁小夜曲柴可夫斯基曲,作于1875年,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略带点忧郁,但主流确是明亮舒展,温纯优雅。
课标分析: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认识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了解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体裁.了解弦乐四重奏。
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创编舞蹈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音乐教学,变成我要唱,我想唱,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浅谈舒伯特小夜曲和海顿小夜曲的艺术特征的差异作者:杨颖淳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舒伯特和海顿都是出生于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
舒伯特一生创作了约700多首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
后者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的作品幽默、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
由于两者都著有《小夜曲》,本文就两者所写《小夜曲》的艺术特征作概括阐述,然后就和声和伴奏织体两方面的具体差异对两首曲子做详细分析,以达到更好地理解、演绎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舒伯特;海顿;小夜曲;艺术特征;差异舒伯特和海顿都是奥地利举世闻名的作曲家,他们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留下来令后人回味无穷的美妙篇章。
舒伯特的作品旋律大都简单易懂,多有转调手法,大部分都是有关浪漫主义的。
而海顿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擅长于把细微音乐拓展成宏大的场景。
本文就两位音乐家所创作的同名作品《小夜曲》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二者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一、概述舒伯特和海顿的《小夜曲》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开创了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派别。
他英年早逝,但一生创作了近700首声乐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他的代表作品《小夜曲》是舒伯特于1828年用雷尔斯塔布的诗歌谱写成的,是《天鹅之歌》套曲中的第四首。
《小夜曲》这首歌曲创作于舒伯特逝世的1828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的绝世佳作,被称为“天鹅绝唱”,是他短促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
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的海顿于1762年所作的《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选自他的《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被改编成钢琴版本而单独演奏。
整首曲子轻柔明快,色彩明朗,旋律娓娓动听,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
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
伴奏声部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低回婉转。
二、分析两首小夜曲艺术特征的差异舒伯特和海顿这两位音乐巨匠都写有广为流传的《小夜曲》作品:舒伯特的《小夜曲》更加柔和,更加优美,整首歌曲都洋溢着浓厚的民间音乐气息;而海顿的《小夜曲》则更加淳朴,更加灵动,含有一种宗教式的超脱。
《海顿小夜曲》教案作品分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
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
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
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
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2、歌曲《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
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
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月亮月光光》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用唱歌的方式做课前问好,可让学生放松一下。
仲夏来听小夜曲仲夏来听小夜曲26 July 2019小夜曲(Serenade)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
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
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
这些乐曲大都是器乐曲,但其中也有些体裁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
霍夫斯泰特▲小夜曲 Serenade著名的《海顿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具有明朗的色彩,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曾普遍被认为是小提琴、交响乐之父海顿所作,而后来学者考证实为德国作曲家、僧侣罗曼·霍夫斯泰特的作品。
他曾写道:“海顿笔下流淌的每个音符都那么美妙,它们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不能控制自己去偶尔模仿他。
” 他作有六部弦乐四重奏,这首小夜曲就出自F大调第五弦乐四重奏——这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莫扎特▲月下小夜曲 Serenata Notturna这首编号为K.239的D大调小夜曲创作于1776年。
该曲有一个“Serenata Notturna”的别称,直译为“夜曲风格的小夜曲”,人们习惯称之为“月下小夜曲”。
其中第三乐章是最令人着迷的,莫扎特在这首带有鲜明民歌曲调的回旋曲中,引入了类似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让终曲显得极富活力并充满着典雅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范。
莫扎特:第五、第二十九交响曲/第六、第十三小夜曲Marco Boni创作于1776年的这首D大调小夜曲,编号为K.250,在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作品中排序第7首,是莫扎特为故乡萨尔兹堡市市长西格蒙特.哈夫纳特别创作的——哈夫纳市长的女儿在当年7月22日举行婚礼。
这部D大调K.250小夜曲是莫扎特一生创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器乐作品,全曲总共有8个乐章,比他后期的交响曲更长!当然,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源自哈夫纳对作品时间的要求。
除了篇幅巨大之外,这部作品还被后人称为“优雅风格时期的巅峰之作”。
莫扎特:D大调第七小夜曲,K. 250荷兰室内管弦乐团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当中,共写出了600多首的作品,其中一共写了13 首小夜曲,这首《G大调第13号小夜曲》K.525是莫扎特生平所创作的最后一首小夜曲,以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
海顿的作品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丨聆听《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巴尔松演奏《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浅议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海顿的小号协奏曲以优美、流畅为主要特征,整部作品充满着庆典的欢乐气氛。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则可以称之为海顿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被普遍认为是作曲家最优秀的一部器乐协奏曲。
在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小号协奏曲中,海顿的这部作品更被认为是同类作品中的瑰宝! ——寂寞是小号,只有孤独能吹响丨小号演奏艺术鉴赏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千百年来丰韵尤存,着实让人痴迷、陶醉。
在海顿的音乐世界中,音乐一开场就要先声夺人,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成为引导观众情绪的主要因素。
尤其他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最后一部协奏曲,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
1、综述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后进入匈牙利宫廷,开始创作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乐。
他是个很幽默的人,其交响乐都很明快,无不反映他幽默的性格。
海顿管弦乐作品的颠峰之作就是他为伦敦音乐会创作的12部交响乐。
在这12部交响乐中,最后一部就是“伦敦交响乐”。
“伦敦交响乐”显示了海顿交响乐的成熟,尽显古典风格。
海顿在室内乐中的成就也很丰富,他一生创作了70多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除此,海顿还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和钢琴三重奏,并创作了一些歌剧、清唱剧、弥撒曲。
2、《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影响《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创作于1796年。
海顿第二次赴英国旅行后返回时,在1795年的夏天,此曲便是次年(1796年)写的。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则可以称之为海顿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被普遍认为是作曲家最优秀的一部器乐协奏曲。
《小夜曲》赏析
《小夜曲》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拔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
用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出时,则由钢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点。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
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海顿《小夜曲》鉴赏
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
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
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
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绰号为“海顿老爹”。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
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在海顿的音乐作品中,明朗、欢快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和他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素材.反映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密切相关。
海顿最有成果的领域是交响乐、室内乐和清
唱剧。
海顿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轻松、快乐表现在作品中,这种乐观主义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他常常说贝多芬音乐中有一种他不喜欢的怪东西。
这种怪东西就是指贝多芬音乐作品
中的斗争性。
另外,在艺术趣味上.海顿的作品不仅接近广大市民阶层,而且带有宫廷音
乐典雅、消遣、娱乐的风格,因此他可以被说成是宫廷音乐家的外貌.资产阶级音乐家的
本质。
最后,在艺术手法上。
海顿的作品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和声清晰而富有功能性。
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交响乐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原则——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他在创作手
法方面,也有很多大胆的创新: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
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弦乐四重奏也在他的创
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在交响乐中进行的种种革新,在他的四重奏中也可以看到。
总的
来说,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而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成就都是在
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海顿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轻松的漫步节奏
和娓娓动听的旋律,表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在展开的旋律进行中,时而出现
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这就是海顿的风格,倾听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轻易的感受到热情、典雅,其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如同优美的田园诗一样的自然与深厚醇美的浑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