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音乐课小夜曲反思总结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听赏和体验,达到了比较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既包含了清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我们体会到了旋律的美,也感受到了形式上的美
在赏析的过程中,当一个个类似的或者不同的见解发表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非常高涨的,使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在欣赏每一乐章的时候,我都让学生发挥想象。
比如第一乐章,让学生想象一下,走路的姿势,神情,动作等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二乐章的时候,想象一下坐在秋千上,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第三乐章的时候,想象一下男士的打扮,又是怎样邀请美女跳舞的等等。
说完了还请男生模仿,大家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一片欢笑。
在想象,在模仿,在欢笑中,学生对乐曲已经有了深深地情感体验。
当然整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作者的介绍,比如莫扎特的生活境况,品质等可以放到学生欣赏完作品,真正体会到了作品的情感等等以后,再介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对莫扎特的认识会更深刻,对人生的启示会更有共鸣。
希望自己通过这堂课,更好的总结经验得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查相关的资料,多提升自己的能力,认真地备好每一课,多听乐曲,对乐曲有自己独到的,切身的体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欣赏课的教学中去。
欣赏课《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教案应莎莎设计理念: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音乐欣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
这一课的重点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材分析:《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
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
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
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有一定基础,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应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浅析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
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的确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
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创作背景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主教公开决裂。
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是极其大胆而英勇的。
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莫扎特坚决拒绝。
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
心灵使人高尚起来。
我不是公爵。
但可能比很多公爵要正直很多。
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及我的生命。
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
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斯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
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的研究了多次”这曲小夜曲是1987年创作的,当时莫扎特已经31岁,作者所创作的歌剧在近几年大获成功。
所以作者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欢快旋律。
二、《G大调弦乐小夜曲》简介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通常被称为《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和往常一样,莫扎特能在写作近乎莎士比亚式的悲喜剧《唐·爵凡尼》第二幕的中途,笔峰一转就写出最轻盈、最流行、最迷人的乐曲之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赏析系别:信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网络124班姓名:肖亚辉学号:1230203068指导老师:方元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赏析结束了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受益匪浅。
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我明白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音乐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音乐是数学与魔术的结合等等。
它仿佛是咒语,是密码;又仿佛是精华,是美酒;吸引无数人沉醉其中。
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并且停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欣赏。
这里,我了解到了音乐的三个层次,那就是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音乐层次。
我会在接下来就将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结合这三个层次来粗浅分析。
在欧洲音乐史课上第一次听老师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时,就对这位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的奥地利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很是感兴趣,特别是在听完他的生平和主要音乐风格及作品欣赏后,让人真的很佩服他的才气。
他的作品真的给人以很特别的感觉,或许不如贝多芬的那般炽热、起伏跌宕,但莫扎特的音乐清明高远,乐天愉快,淳朴优美,其挚温暖,有如天籁一般。
常常被誉为“永恒的阳光”和SPring Spring (春泉)。
莫扎特在严酷命运的摧残之下默默地承受着、孕育着、奉献着……象殉道的使徒般唱着温馨甘美的音乐安慰着自己,安慰着整个世界。
他自己得不到妩慰,却永远在温婉慰藉着别人。
他的音乐恰恰是他天使般纯洁灵魂的写照与再现。
莫扎特在精神上创造出现实中所得不到的幸福,他以乐天的创造来征服现实的苦难。
莫扎特无限美好的信念所表现的和平、安谧、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
莫扎特永远是我们忠实的,永远给人安慰的好朋友。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的童年似乎也许也与别人的有些许不同呢,多了点幸运与天赋,当然也多了必不可少的努力,一些别的青年音乐家不敢做的、冒险的事。
Xx系 xxxx班 xxxxxxxxxxx
鉴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 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
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
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
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
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
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
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
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
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
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
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
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
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
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
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
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