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知识讲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蛋白质功能知识点总结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作用而成的,其结构特点包括:(1)氨基酸残基的肽键连接;(2)多肽链折叠形成的二级结构;(3)多肽链在空间上的折叠和组装形成三级结构;(4)由多个多肽链组装成的蛋白质具有四级结构。
2.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结构和支持:细胞的骨架、细胞膜的受体和通道蛋白均由蛋白质构成,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支持;(2)代谢调节:代谢酶和激素是蛋白质的重要功能,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3)免疫防御:抗体和抗原等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质,能够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4)运输调节:血红蛋白能够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从而维持生命活动;(5)肌肉收缩: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肌肉收缩的重要蛋白质;(6)信号传导: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传导物质也是蛋白质的一种。
二、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1. 细胞结构和支持蛋白质在细胞结构和支持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骨架:细胞内的骨架蛋白质能够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同时也参与了细胞的分裂和运动;(2)细胞膜受体和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能够接收外界信号和将物质从细胞内外进行运输,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的重要通道。
2. 代谢调节蛋白质在代谢调节方面的功能是最为显著的,代谢酶作为蛋白质的一种,在生物体内催化了各种代谢反应,保持了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激素作为一种调节蛋白质,能够调节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
3. 免疫防御蛋白质在免疫防御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体,它是由B细胞产生的一种血液免疫球蛋白,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中和毒素和病原体;二是抗原,它是一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原。
4. 运输调节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能够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使得细胞能够进行呼吸和代谢活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类别之一,也是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对于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以及其功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一、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的多肽链组成的,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单元。
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从而赋予了蛋白质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了四个层次,分别是: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 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方式。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
每个氨基酸都与相邻的两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一个多肽链。
2. 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局部折叠方式。
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α-螺旋是一种螺旋状的结构,其中氨基酸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β-折叠是一种折叠的结构,其中多肽链在平面上折叠成β片。
3. 三级结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整个空间结构的折叠方式。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一段多肽链的不同区域折叠而成。
三级结构的形成通常受到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的影响。
4. 四级结构:四级结构是指两个或多个多肽链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多肽链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蛋白质分子。
多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
二、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这取决于其结构和氨基酸序列的不同。
1. 结构功能:蛋白质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提供细胞的结构支持。
例如,肌肉组织中的肌动蛋白负责肌肉的收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信号传递的作用。
2. 酶功能:蛋白质中的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得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例如,消化系统中的酶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过程。
3. 运输功能:蛋白质可以通过细胞膜或血液循环,将物质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知识点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内的主要构建材料之一,是生命体系内信息流转、代谢调节和信号转导等基本过程的基础。
本文将从蛋白质的结构、合成、分类、功能、代谢等方面对蛋白质进行深入探讨。
一、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长链聚合物。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由2种或多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常见的氨基酸有20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由人体自行合成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另一类是不能合成但又是生命必需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的结构形式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的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即各个氨基酸之间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指的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的局部空间排列方式,通常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三级结构指链接氨基酸残基的二级结构以及构成活性蛋白质的其他结构元素,是蛋白质折叠的最低阶段;四级结构指的是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包括同种蛋白质不同结构形态的多肽链组合成的立体构型,以及不同多肽链组合而成的超级复合物。
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称翻译(Translation),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人体内DNA是作为基因载体的存储核酸,它的信息需要转化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转化的过程主要由RNA介导,RNA根据DNA上的一段基因序列担任的是基因的传递体。
在过程中,DNA的一个基因先经转录形成RNA的复制品,即mRNA,然后mRNA转移至细胞质,并依据其所携带的信息使得氨基酸在RNA链上“逐一”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三、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之间的相似性,蛋白质可以分为同源蛋白、同源超家族蛋白、异源蛋白、复合蛋白等多种类型。
同源蛋白是指来自于同一个基因或者具有相似的序列,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例如,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就是同源蛋白。
同源超家族蛋白是指序列或结构相似的蛋白质从进化上有共同的起源,但是它们的功能却具有很大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蛋白质是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涵盖了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结构特性、生物学功能和合成调控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系统地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
一、蛋白质的基本概念1.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2.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3. 氨基酸是由羧基、氨基、侧链等部分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4. 每种氨基酸的侧链结构不同,这也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和生物学功能。
二、蛋白质的结构特性1.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由氨基酸序列构成的线性多肽链;二级结构是通过氢键等力作用形成的局部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整个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四级结构是由多个蛋白质分子组合而成的复合物。
2. 蛋白质的空间构型: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
3. 蛋白质的透明度:蛋白质的透明度是由其吸收或散射光的性质决定的,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1. 结构功能:蛋白质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细胞骨架、肌肉、头发、指甲等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2. 功能性蛋白:各种酶、抗体、激素、储存蛋白、传递蛋白等都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
3. 转运功能:运输游离氧、维生素、荷尔蒙等,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是氧的载体,细胞膜中的通道和受体等均含有蛋白质。
四、蛋白质的合成调控1. 转录:将DNA上的基因序列转录成RNA,其中包括mRNA、tRNA和rRNA。
2. 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按照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链。
3. 合成调控:包括转录的调控、翻译的调控和后修饰等。
本文总结了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包括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结构特性、生物学功能和合成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理解和掌握蛋白质这一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2.2.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必修一】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2.2.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组成及特点:(1) 蛋白质是由C(碳)、H(氢)、O(氧)、N(氮)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磷)、S(硫)、Fe(铁)、Zn(锌)、Cu(铜)、B(硼)、Mn(锰)、I(碘)、Mo(钼)等。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碳50% 氢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微量。
(2) 一切蛋白质都含N元素,且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3)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有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2、蛋白质的性质:(1) 两性: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性物质。
(2) 水解反应: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3) 胶体性质: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4) 盐析: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如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5) 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其在细胞功能和生物体机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下面将从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其所承担的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由氨基酸残基的线性排列方式所决定的序列。
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特定功能和结构。
在水溶液中,氨基酸残基以离子形式存在,通过胺基和羧基之间的肽键连接起来形成多肽链。
2. 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局部区域的空间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常见的结构。
α-螺旋是由多肽链的螺旋形状而成,通过氢键的形成保持稳定。
β-折叠则是由多个β折叠片段组合而成,也是通过氢键的形成维持稳定。
3.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整个多肽链的立体构象。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和组装,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
这个结构的形成主要由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包括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电离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二硫键等。
4. 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由多个多肽链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功能完整的蛋白质分子。
这些多肽链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结构。
二、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包括酶、结构蛋白、运输蛋白和抗体等。
1. 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发生的速率。
酶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与底物相互作用的特定结构。
2. 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是细胞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细胞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和形状。
它们形成了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和形态。
3. 运输蛋白运输蛋白可以将物质从细胞内部输送到细胞外部,或者从细胞外部运输到细胞内部。
例如,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解析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不仅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高度结构性,而且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此,我们将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它们如何支撑着生命活动的运行。
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化合物,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并具有多样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通过这种三级结构,实现了其生理功能的特异性。
1.1 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它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配置和三级结构。
在蛋白合成过程中,这些氨基酸残基按照某种顺序连接到了一起,形成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2 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由氢键等键合作用所形成的、局部稳定的类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以及β-转角等结构。
这些二级结构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
1.3 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主要由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包括疏水作用(非极性氨基酸成键方式)、亲水作用(极性残基成键方式)、范德华力和离子键等力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蛋白质的立体构型,决定了它的生理功能。
1.4 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多种多样,包括酶活性、结构支撑、运输、信号转导以及抗原特异性等。
例如,酶的活性依赖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级结构,而免疫球蛋白则具有特定的抗原特异性,可用于诊断疾病和生产疫苗。
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一类双链大分子,由核苷酸单元按照特定的方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它不仅是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媒介,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1 DNA的结构DNA是双链脱氧核苷酸聚合物,两条链上以氢键形成了互补的碱基对,A-T,G-C。
在DNA分子中,A、G、C和T这四种碱基以互补的方式排列,而且碱基之间具有特异性的氢键作用。
2.2 RNA的结构RNA也是核苷酸聚合物,但是它是单链分子,并且在核苷酸单元中,包含了U(尿嘧啶)碱基,取代了DNA中的T碱基。
高一生物知识点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其中的分子与细胞是其基础知识点之一。
在高一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分子与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分子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而分子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其特性取决于组成该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3. 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相连,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不同的键类型对分子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二、细胞1.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所有生物的组成部分。
2. 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液;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
3.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营养摄取、呼吸排泄、生长增殖、有机物合成、物质转运等功能。
三、分子与细胞的联系1. 分子在细胞中的作用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参与了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如代谢和信号传导等。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2. 细胞对分子的运输和调控细胞通过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确保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能够感知外界信号,并通过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过程。
3. 分子与细胞的相互关系分子与细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细胞提供了分子所需的环境和基质,分子则构成了细胞的组成要素,共同维持着生命的进行。
结论:分子与细胞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着生命的各个层面。
深入理解分子与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生物学的奥秘,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不断深入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并为解决生物学上的难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一.考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重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易错点和记忆技巧1.一般说来,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并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
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由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4.蛋白质主要包括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功能蛋白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基础知识梳理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1.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氨基酸中都含有C、H、O、N四种化学元素,有的含有S元素。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1)氨基和羧基的数目: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2)连接位点: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此特点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依据。
(3)已经发现的天然氨基酸有180多种,其中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并非生物体内每一种蛋白质都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由上图可以看出:(1)形成肽键时,相应的-COOH失去-OH,相应的-NH2失去-H,形成一分子H2O。
(2)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肽链。
(3)肽键可表示为:。
三.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如:2.蛋白质构成的物质分类(1)大部分酶:成分是蛋白质。
(2)胰岛素、生长激素:成分是蛋白质。
(3)载体:位于细胞膜上,在物质运输过程中起作用,其成分是蛋白质。
(4)抗体: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高一生物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鉴定物质的科学实验方法,说明、分析、总结实验教材的选取原则;通过对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极思维,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边做边学实践活动及对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分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通过学习,逐步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说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说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投影安徽毒奶粉造成的“大头婴儿”图片,进行案例分析。
问题引入:蛋白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提出课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资料:安徽毒奶粉事例、图例分析。
设置探究问题:(1)奶粉中蛋白质的鉴定;(2)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教师指导。
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教师评价。
总结:归纳、交流、反馈评价。
【教学过程】教师创设情境:投影大头婴儿图片,介绍安徽毒奶粉事件及其严重后果。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交流对此事件的看法。
师:同学们为什么毒奶粉会导致“大头婴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科学与社会)师:同学们都知道,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否则身体就长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尝试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鉴定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呢?(小组讨论实验原理、材料、试剂)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探究,明确实验原理、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尝试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与还原性糖鉴定的不同。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一种分子,在生命体系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命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都涉及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命体系内的作用。
一、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同时也是非常奇妙的。
它由一条或者多条氨基酸链连接而成,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1. 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元。
氨基酸分子由一羧基(-COOH)、一氨基(-NH2)和一个侧链组成。
氨基酸的特殊结构和其侧链组成,使得蛋白质分子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2. 蛋白质分子的层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层级结构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序列,也称为肽链序列。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使得蛋白质分子拥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通过氢键、疏水作用等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局部的稳定结构。
二级结构有两种形式: α-螺旋和β-折叠。
- 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经过折叠而形成的立体形态,也叫做蛋白质的原生构象,它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
- 四级结构:是指由两个或者更多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分子复合体,例如酶等大分子复合体。
二、蛋白质分子的功能蛋白质分子拥有多样的功能,其功能多样化与蛋白质分子的多样化结构有关。
常见的蛋白质分子功能有: 酶、运输蛋白、储存蛋白、因子、免疫蛋白以及结构蛋白等。
1. 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中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可在细胞内、细胞膜上或细胞外等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
酶催化作用的速度非常快,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使化学反应更加高效和有效。
2. 运输蛋白运输蛋白主要负责生物体内物质的输送,如血浆中的氧气可以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之间的结合来进行输送。
3. 储存蛋白储存蛋白是一种起储存作用的蛋白质,例如,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哺乳动物的身体会利用储存蛋白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高一生物课学习生物分子和细胞的结构在高一生物课中,学习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生物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则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生物分子和细胞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
本文将介绍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
一、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起着各种重要的功能,是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等。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线性排列,二级结构是氨基酸间的氢键结合形成α-螺旋或β-折叠,三级结构是螺旋或折叠的二级结构的进一步折叠,四级结构是多个蛋白质链的互相组装。
2. 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是双链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腺嘧啶)组成,通过碱基间的氢键连接两条链。
RNA与DNA有单链结构,也由四种碱基组成。
核酸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氧和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分子。
它们在生物体内作为能量源和结构支持物质发挥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最简单的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多糖是多个单糖分子通过酯键连接而成,如淀粉、糖原等。
4. 脂类脂类是由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分子组成的生物分子。
它们在细胞膜组成和储能方面发挥作用。
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二、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基本结构。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
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还与细胞间通信和信号传递有关。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液体基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质。
生物必修一知识整理一、细胞的分子组成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42、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结构通式:R OH N C C O HH H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计算:脱去水分子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4、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 元素组成: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构成2、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3、 种类及分布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4、功能:核酸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Ⅲ、糖类的种类与作用1、元素组成:只有C、H、O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四大能源: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根本能源:太阳能Ⅳ、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 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2、 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基本单位(单体)组成的多聚体构成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分子生物物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姓名:学号:专业:学院: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摘要分子生物物理学是生物物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运用物理学理论与技术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构象变化、分子内部以及大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体系中的能量状态等。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在生理条件下,每种生物大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构象,这种特殊的空间构象是该分子完成特定生物功能的基础。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介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三、蛋白质的性质四、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五、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参考文献关键字词:蛋白质、化学组成、氨基酸、性质、构象、功能、核酸、核苷酸、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等。
正文: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和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命的运动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物质的运输等都是需要蛋白质来完成的,因此蛋白质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分析,发现它们的元素组成含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的硫。
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其它一些元素,主要是磷、铁、铜、碘、锌和钼等。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这是蛋白质元素组成的一个特点,也是凯氏(KJe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基础。
蛋白质就其化学结构来说,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长链分子。
有些蛋白质完全由氨基酸构成,称为简单蛋白质,如核糖核酸酶、胰岛素等。
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在蛋白质合成的,受遗传密码控制的,氨基酸共有20种,氨基酸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α-羧基和α-氨基,而R基团各不相同。
其中除脯氨酸是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具有不对碳原子外,其余18种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R基团所含的基团,可分为酸性氨基酸(羧基)、碱性氨基酸(氨基及其衍生基团)和极性的中性氨基酸(羟基、巯基和酚羟基)。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各自的特殊方式组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
由于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数目及空间结构的不同,就形成了分子结构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蛋白质功能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有不同的层次,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都是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组成肽链的。
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包括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方式叫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也叫初级结构或化学结构(图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既不是全部以伸直状展开,也不是以任意曲折的状态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多肽链中的一个肽键和相隔若干氨基酸残基的另一个肽键之间形成氢键,这些氢键使蛋白质分子中的部分多肽链盘旋成螺旋状(又叫α螺旋),或者折叠成片层状(又叫β折叠),或者形成180°回折(又叫β转角或β弯曲)(图4)。
这种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构成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空间构型。
不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不同,有的相差很大,例如,α-角蛋白几乎全是α螺旋结构,而蚕丝的丝心蛋白又几乎全是β折叠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二级结构的多肽链还可以借助氢键和其他化学键(如离子键、二硫键等)进一步卷曲、折叠,形成更复杂的空间构象,这种空间构象叫做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图5)。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有些蛋白质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这时每条多肽链被称为一个亚基。
几个亚基之间通过氢键或其他化学键形成一定的空间排列。
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的构象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图6)。
例如,磷酸化酶是由2个亚基构成的,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构成的,谷氨酸脱氢酶是由6个亚基构成的。
在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中,有些只有三级结构,没有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而有些蛋白质只有在四级结构时,才具有活性,如谷氨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等。
二、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
绝大多
数酶都是蛋白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参与下进行的。
蛋白质另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例如,细胞中的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都是由不溶性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
人和动物的肌肉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如横纹肌中的球状蛋白,平滑肌中的胶原蛋白,毛、甲、角、壳、蹄中的角蛋白等。
蛋白质的又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调节或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遗传信息的表达,如阻遏蛋白等。
除此之外,蛋白质还具有其他功能。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动的功能。
例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系统的必要成分,它们伴随着肌原纤维的收缩而产生运动。
细菌的鞭毛或纤毛蛋白也能产生类似的活动。
近年来发现,在非肌肉的运动系统中也普遍存在着运动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
例如,脊椎动物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血蓝蛋白,在呼吸过程中都起着输送氧的作用。
血液中的脂蛋白有运输脂质的作用。
有些蛋白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例如,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参与血糖的代谢调节,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有些蛋白质参与机体防御机能,如抗体。
有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受体,起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例如,接受各种激素的受体蛋白,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蛋白(如味蕾上的味觉蛋白)等。
近年来,对于蛋白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例如,用蛋白质工程的方法制成在低温下保存半年的干扰素,用于微电子方面的蛋白质元件等。
由此可见,人类对蛋白质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两例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这是由它们特定的结构决定的。
下面以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
在潜水哺乳类如鲸、海豹和海豚的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特别丰富,致使它们的肌肉呈棕色。
由于肌红蛋白能够储氧,使这些动物能长时间潜在水下。
肌红蛋白是一条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而形成的,其分子折叠紧密,相对分子质量为16 700(图7)。
肌红蛋白分子内外层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具有极性基团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的表面,而非极性的残基则被埋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
正是因为分子表面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结合,才使肌红蛋白具有可溶性。
肌红蛋白中有1个含二价铁Fe(Ⅱ)的血红素辅基(或称铁卟啉),位于肌红蛋白分子表面的洞穴内,铁原子位于卟啉环的中心。
CO与Fe(Ⅱ)的结合力比O2约大200倍。
当CO多而O2缺乏时,肌红蛋白的大部分都以CO—肌红蛋白存在,此时机体就可能因缺O2而死亡。
血红素中的Fe(Ⅱ)能进行可逆氧合作用。
铁原子如果处在水环境中,很容易被氧化成Fe(Ⅲ),失去氧合能力。
肌红蛋白正好为血红素提供了一个疏水洞穴,避免了二价铁原子发生氧化,从而保证了血红素的氧合能力。
血红蛋白是一个含有两种不同亚基的四聚体,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图8)。
血红蛋白的每一个亚基都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各自都有一定的排列次序。
血红蛋白分子中四条链各自折叠卷曲形成三级结构,再通过分子表面的一些次级键(主要是盐键和氢键)的结合而联系在一起,互相凹凸相嵌排列,形成一个四聚体的功能单位。
α链和β链的一级结构差别较大,但它们的三级结构却大致相同,并和肌红蛋白相似,这反映它们在主要功能上也具有相似性,即都能进行可逆的氧合作用。
但是血红蛋白在进行氧合作用时表现出别构现象。
别构现象是指当某些蛋白质表现其功能时,其构象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
例如,血红蛋白的四聚体具有稳定的结构,但与氧的亲合能力很弱。
当氧和血红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血红素铁结合后,就会引起该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这个亚基构象的改变又会引起另外三个亚基相继发生变化、整个血红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会使所有亚基血红素铁原子的位置都变得适于与氧结合,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大大加快。
血红蛋白是一个四聚体,它的整个结构要比肌红蛋白复杂得多,因此表现出肌红蛋白所没有的功能,例如,除运输氧外,还能运输H+和CO2。
此外,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受到环境中其他物质的调节,如H+和CO2,以及有机磷酸化合物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