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明代部分第二讲)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59
1、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
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概括:孔夫子巨牛逼,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
2、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概括:谁说我是外来人口,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知识点: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3、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
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请解释“夏商周”时期的含义。
答案:夏商周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 请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含义。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是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时期。
3. 请解释“科举制度”的含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明清。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史书,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4. 请解释“四大发明”的含义。
答案: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请解释“三国演义”的含义。
答案:《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答案:夏朝2. 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孔子3.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4. 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早用于______。
答案:军事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B4.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答案:D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朝代属于封建社会?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发明属于四大发明?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E. 活字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E. 清朝答案:B、C、D、E五、判断题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通史第二集中华先祖桑干河蜿蜒延伸,由东向西,横贯河北张家口阳原县全境。
将一片叫做泥河湾的地方,切割成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峡谷。
这个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地方,却是迄今发现的我们远古祖先最北端的活动地点。
远古的泥河湾,一直猛犸象步履缓慢地走向沼泽,那里的水源是它身体正需要的。
突然它的前肢陷入泥泞,并越陷越深..........杀机正在陡然逼近.........埋伏在丛林中的古人快速冲向大象,用最原始的石器和木棒,给予它致命一击。
《山海经》讲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尊天神女娲降生了。
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见景色优美却独少生灵。
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
后来,她嫌捏泥人太费力,就用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繁衍生息。
随着大爆炸,宇宙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太阳的周围有一颗蔚蓝的行星,这就是我们的地球。
大气层和液态水,使得地球成为我们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大约在四十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初的生命,而人类的出现则是数百万年前的事情。
我们的祖先来至于一种数量稀少的古猿,以至今天很难发现他们的遗迹。
他们在森林里腾跃飞荡,靠采集植物为生,采摘果实和嫩叶的生活,为这些古猿带来了发达灵巧的手指和上肢。
从1975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在云南禄丰县的地层内,发掘出一具残缺的古猿头骨,若干个颌骨和上百颗牙齿,它们距今约八百万年。
这是中国迄今知道与人类最为最近的动物,被国际古人类学界定名为腊玛古猿禄丰种。
在过去的五千万年里,地球上曾发生过很多次大型气候变化事件。
大约在四千五百万年前,地球经历了最后一次升温事件,导致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炎热,然后开始降温,一直持续,一直持续。
然而在这期间出现一些持续很短的回暖时期。
自从中新世以来,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了降温事件,在这段时期,地球上首次在南极出现冰川时期。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任何雨林的迹象。
数百万年前,随着气候的变化,食物逐渐短缺,古猿开始从树上来到了地面。
中国通史1到30级每集简介50字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第四集西晋末年,主要讲了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西晋朝廷最终被迫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中原大地则上演了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一幕,十多个民族政权陆续登场,历史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第五集梁武帝治国,主要讲了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萧梁佛寺-同泰寺,寺里生活着几千名僧人。
这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个看起来身份高贵的人,他到这里一不为游玩,二不为烧香拜佛,而是要舍身为奴,他就是统治萧梁长达48年之久的梁武帝萧衍。
第六集远古时期禹州一带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蛟龙作祟,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后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制服。
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
第七集殷商王朝,夏桀暴虐无道,臣汤灭夏,由伊尹和钟虺辅佐。
建立商王朝,进入青铜时代。
然而三年后商汤不疾而终。
第八集商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商王国的强盛及贵族们的收入,因此,商王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年岁的丰歉。
在甲骨文中求雨、求年(收成)的卜辞很多,如云“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祈求上帝能给人间带来好收成。
第九集商纣得到前方败报,连忙在鹿台*。
武王带领诸侯一同进入朝歌,前往鹿台找到纣王*的地方,在战车上亲自向纣王的尸体连射三箭,然后走下车又用剑刺纣王的尸体,用斧(斧钺之类象征征伐)砍下纣王的头。
第二天,周武王带领姬振铎,周公旦、毕公高、太公望、散宜生、太颠、闳夭等人排好仪仗,一起前往商朝的社稷和宗庙,向商的祖先通告自己灭商的原因。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1.《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蔡美彪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
该书是在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
1940年,范文澜在延安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时开始撰写《中国通史简编》。
1941至1942年,该书上册(上古到五代)、中册(宋辽至清中叶)先后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集中主要精力对该书进行增订重写,将旧本上册修订扩充为三编四册,共约110万字,比旧本扩大了4倍。
至1965年,前四册陆续出版。
这部著作凝聚着范文澜二十多年的心血,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该书前四册出版后,范文澜曾计划再做进一步的修订。
不幸,1969年因病逝世。
为了完成范文澜未竟之业,由近代史研究员蔡美彪主持与所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合作,开始编著第五册(隋唐)至第十册这后六册,从1978年开始出版,连同范文澜所著前四册,一起定名《中国通史》。
至1991年,十卷本的《通史》全部完成,于1994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2.《中国通史》(12卷)白寿彝任总主编,从1989年至1999年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1400余万字,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完成,被誉为本世纪《中国通史》的压轴之作。
成为建国五十年来部头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该书在历史理论和编撰方法方面也多有创获。
第一卷为导论,白寿彝先生主编,并亲自撰写了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
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徐喜辰、斯维至、杨昭主编;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白寿彝、高敏、安作璋、廖德清、施丁主编;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何兹全、黎虎主编;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上、下),史念海、陈光崇主编;第七卷:中古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陈振主编;第八卷:中古时期·元时期(上、下),陈得芝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明时期(上、下),王毓铨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清时期(上、下),周远廉、孙文良主编;第十一卷:近代前编(1840-1919)(上、下),龚书铎主编;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
"潜入"我国通史"第二章后,对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的甘蓝道镜绝对着迷。
本章将你们从这些不同的裙体,从汉族和 Zhu族到回族等的形成和进化中,带你们走上一条狂野的道路。
这就像见证一个多彩的杂技
文化在一起并相互影响几个世纪。
戴好你的帽子,因为它不是所有
平滑的航行!该章还揭露了这些裙体间爆发的多汁性冲突和挑战,使
我们得以走过我国的种族关系。
相信我,这是一个野生,野生的旅程!"
我真正找到了关于不同种族裙体来自何处以及他们如何移动超级有趣的部分。
它讲述了我国人民在历史上是如何开始的,以及他们最终如
何走到今天的位置。
了解不同组团如何塑造"我国人"的意义,以及每
个组团如何为我国历史文化增添内容,是很酷的。
这一部分还显示了
不同裙体在文化、语言和宗教方面的多样性,这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
使每个裙体独特之处。
在结束对"我国通史"第二章的研究后,我对我国多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使我强烈渴望深入探讨每个族裔裙体的历史和
文化结构,同时使我更加钦佩这些裙体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影响。
该章扩大了我对中华民族的看法,促使我进一步探究其民族多样性的
复杂和丰富性。
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集《源远流长——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概括:讲述了从起源到夏朝建立前各种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二集《创业帝王——启的生平与夏朝的建立》概括:介绍了启这位开创了中国世袭制度的创业帝王。
第三集《青铜时代的辉煌——商周文明的发展》概括:讲述了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
第四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与百家争鸣》概括: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各学派百家争鸣的现象。
第五集《大一统帝国——秦汉文明的崛起与融合》概括:讲述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与外族的交流。
第六集《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发展》概括: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和清谈之风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集《隋唐五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概括: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八集《宋元——疆域辽阔的王朝》概括:介绍了宋元时期疆域辽阔的王朝的建立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九集《明清——封建社会的高峰与转型》概括:讲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峰以及向近代的转型。
由于中国通史的集数和每集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以上概括仅供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通史的内容,建议您查阅相关视频平台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通史(明玉珍)第五节明玉珍明玉珍(1329—1366),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
本姓旻,后因崇信白莲教(因鼓吹“明王出世”,又称明教)而改姓明;一说名瑞,字玉珍。
家世务农,曾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实际上是一种差役)。
他身高八尺,“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①。
元至正十一年(1351)夏秋之际,刘福通等率北方红巾军起义于汝颍,徐寿辉等率南方红巾军起义于蕲黄,于是天下骚动,群雄并起。
玉珍家乡也不安定。
“玉珍一日谓乡耆老曰:'元君无道,天下兵起荼毒,吾侪将不免也。
为之奈何?’耆老对曰:'明公平日勇略,人所信畏,集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盍策之。
’玉珍曰:'善’。
”①于是组织乡兵,修栅治城,分屯县南青山等诸要害,结寨自保。
其众达千余人,玉珍被推为屯长。
徐寿辉已于至正十一年十月据蕲水(今湖北浠水)为都,建国天完,年号治平。
十一年正月,天完军攻克汉阳、兴国(今湖北阳新)、武昌、安陆(今湖北钟祥)、沔阳、中兴(今湖北江陵)等地,势力逼近随州。
寿辉遣人招降明玉珍,玉珍见大势所趋,遂参加了天完红巾军队伍。
寿辉待以殊礼,授玉珍为统军元帅。
命其率本部军马,镇守沔阳,隶元帅倪文俊部。
至正十三年(1353),天完红巾军所得多不能守,元军加紧围剿。
元军将领哈麻秃(或作哈麻都)屡攻沔阳,明玉珍率部英勇抗击,不幸被飞矢击中右目,致使失明,故人称“明眼子”。
是年十二月,天完都城蕲水为元军攻破,徐寿辉等遁入黄梅山中和沔阳湖中。
在沔阳湖中,玉珍担负起保卫天完政权和领袖的重任。
是时,沔阳水涝连天,民采菱、鱼为食,处境相当困难。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倪文俊重整旗鼓,夺取沔阳城,大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
为扩大战果,红巾军急需筹粮,于是文俊命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50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筹粮。
时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天完参政姜珏所辖,故玉珍得以往来巫峡,满载粮食而归,而四川人民亦未受到骚扰。
中国通史简介
中国通史,简称通史,是一种系统概括地反映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历史学家围绕着中国历史的整体,采用系统、综合的方法,以政治为主,结合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反映中国历史在国家建构、族群交往及法制形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经过及历史变迁,以独特的格式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史。
中国通史由许多历史学家致力于考察历史而发出,是中华民族较为全面的历史考察。
中国通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汉代西汉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学者司马光的《司马法》等文献。
到唐代,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有了“九史”,而隋代则有了“十史”。
这些早期的文献均以叙述为主,但又以时间线来组织,为中国历史可以制成本史书创造了情况。
至宋元时期,包括奚叟、李冶、欧阳修、苏东坡等学者,都为中国通史的本科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就非凡。
这些著名的学者们的写作,增添了中国史著作的篇幅和内容,也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
明代统一中国后,于正统编定大量历史档案,凡是涉及到中国历史的都可以查到,如理论、民俗、文史等信息。
清代更是大力推行古今制度,历史档案归类清晰,因此,以明清史籍为基础的中国通史在完美的整合下成型。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研究日益发展,有了更多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更多的中国历史学家也积极参与研究出版古今制度,这些都为中国通史的写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不单记载了中国历史的经过,更是一种体现中国历史的意蕴,以及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精神财富。
中国通史每集概括内容
中国通史每集的内个内容会根据具体的制作方、版本和目的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国通史每集会根据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进行划分和叙述,以便观众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发展脉络。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
1. 第一集:原始社会与黄河文明——讲述中国历史起源和原始社会的发展,包括古代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和发展。
2. 第二集: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介绍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
3. 第三集:秦、汉与三国时期——讲述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崛起与兴衰,并着重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4. 第四集: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纷争和隋唐王朝的繁荣与辉煌。
5. 第五集:五代十国与宋辽金元——讲述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以及宋朝、辽朝、金朝和元朝的兴衰史。
6. 第六集:明朝与清朝——介绍明朝和清朝的建立与统治,包括明朝的海外航海和清朝的满族统治。
7. 第七集:近代史与近现代——讲述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近现代社会
变革等。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每集的内容会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进行划分和叙述,以全面展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社会变化、政治事件和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1、中国人的起源(1)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的起源之传说与神话:亚当和夏娃南方古猿阶段:330万年-440万年——能人阶段:160万-250万年——直立人阶段:160万-180万年——智人阶段:距今20万年以前(2)女娲造人说。
(3)北京猿人说(4)非洲夏娃说2、炎帝与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三皇五帝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轩辕,帝高阳,帝喾高帝,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为什么炎黄二帝是最早的代表黄帝:(1)开始驯养使用牛马(2)发明了车船(3)学会打井,养蚕缫丝(4)发明了原始文字(5)制定了历法和甲子(6)发明了冠冕衣裳说明了中国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或至少以黄帝为代表炎帝:(1)原始农业(2)发明了医药1、今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1)“古史辨”派的观点:(2)当代学者对“古史辨”派的修正二、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1、多源的文明(1)仰韶文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中部-西安的半坡文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发现了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也叫甘肃仰韶文化最后出现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青铜器时代的最早发现(1)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浙江河姆渡村。
发现已碳化的籼稻,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稻(2)昙石山文化——闽江流域(3)红山文化——辽河流域2、多元的文明“满天星斗”论陕豫晋,山东,湖北,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1)不同的观点A、铜器的制造B、文字的出现C、域邑的形成(2)进入文明的标志:农耕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思考题:1、谈谈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夏至秦朝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夏、商、周三代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夏商周三代之更替①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73:52:12全100集完结《中国通史2016》央视纪录片国语中字1080P高清纪录片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祖先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和党锢第29集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孝文帝改革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天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的困局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唐代宗教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乱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与互市第83集张居正改革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北银资本第87集崇祯帝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