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考点纲要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的开发途径。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3)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4)突触的功能;(5)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功能。

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

3.应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知识点讲解

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三部分。

1.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脊间孔外出,共31对。脊神经中的神经元有两种,一种为感觉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其功能是将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传人神经,传达至中枢神经系统。另一种为运动神经元,与反应器相连,其功能在于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向外传导,传送至效应器官。它们在神经活动的反射过程中起着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作用。

2.脑神经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l2对。按顺序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3.植物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由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所构成。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

“植物神经系统”一词是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来的,后来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主要是在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具有保持安静时的生理平衡的作用。这两种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存在着颉颃作用。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1.脑的结构

(1)脑细胞

冲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足由细胞体和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突触分为轴突和树突,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信号。

(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锥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脊神经的最上端为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又包括白质和灰质。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南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3)大脑结构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南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组成。脑皮层覆盖于半球表面,褶皱层叠,外形很像完整而饱满的核桃仁的部分。它从前到后面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分与特定的功能相连,揭开这一神秘面纱的是法国医生布洛卡。1861年他解剖尸体发现,身体右侧瘫痪的人大脑左半球发生病变,同时患有不能说话的“失语症”,这证明左半球包含语言中枢。其位于额叶后下部,后来人们把这一区域称为布洛卡区,又称运动性言语中枢。此外,温尔尼克区也是言语中枢,又称听觉性言语中枢,它位于颞叶的后下部。但这两个区域的功能不同,前者用来形成句子,损害它会影响表达能力,但不影响理解;后者则是用来理解语言,损害它说话虽流畅但却不理解语言的意义。两者由被称作弓状纤维束的神经束连接起来,当弓状纤维受损时,理解力不会受到损害且言语很流利,但是却不能把所理解到的东西讲出来。

2.脑的功能

(1)大脑的功能

大脑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部位,是神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它的左右两半球也存在着机能的分工,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半球所支配。一般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由左半球负责;而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半球脑的功能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此外,大脑具有重新凋整代偿的功能。

(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①颅相说

颅相说足关于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的一种学说。1 9世纪初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片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颅相说一词。加尔专门从事头盖骨与脑的研究。他认

为颅骨的外部形状与内部脑的结构相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他把颅骨划分为大大小小的27个功能区,并绘制成图。后来施普茨海姆加以修订,增补为35个功能区。颅相说虽然一度为常人所关注和赞同,然而,由于它仅仅是一种主观推断,所以从未得到科学家的赞同,现在已经被心理测量学所鄙弃。

②定位说

随着大量大脑功能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的事实,尤其是脑损伤病人发生的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逐步确立和扩展。该理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并排列在不同的等级上。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大脑皮质,以下依次是基底节、间脑、小脑、脑干、脊髓。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将某种神经功能局限于截然分开的某个脑区.忽略神经系统各区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不符合实际的。定位说也处于不断修改之中。

③整体说

在定位说风行之际,另一些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生理学家费卢龙。19世纪中叶他采用部分毁除法对动物大脑的一部分进行切除.然后观察其行为的变化。凭借精确又高明的手术,他不但分别研究测定了脑叶、小脑、延脑、四叠体等特殊部位都各有其特殊的机能,而且还发现了神经系统具有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他部分能力。费卢龙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颅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拉什利。他采用脑毁除技术对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的实验。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关系。由此他得出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两条重要的原理,认为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而且大脑是以一个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④机能系统说

苏联著名神经生理学家鲁利亚在二战期间对战争中造成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机能恢复的工作时发现,脑特定部位的损伤,往往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一系列过程的障碍。由此他推断,某种心理机能的障碍,除受脑的特定损伤部位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脑区的影响。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的和系统的。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

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颞叶的广大脑区。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⑤模块说

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了脑认知功能的模块说,这种学说认为在结构和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模块理论认为人脑所形成的功能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过程。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形式组织在一起,复杂的心理能力是大脑中许多离散的特异区域功能的产物。

⑥泛脑网络论

20世纪中叶以来,脑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继承和扬弃原有脑功能学说的基础上,泛脑网络论认为机能定位既可以是相对隔离的结构,又可以是动态联系的体现。机能定位还可以是分子结构序列的体现,一种神经递质与其几种受体亚型结合,则可分别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此为不同的分子结构序列所决定。泛脑网络论主张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人的大脑,在相互联系中看待大脑。

三、脑与心理活动

1.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1)脑的进化

当地球上出现生命现象时,单细胞构成的生命个体不具有脑,它的各种机能的协调主要靠细胞核来完成。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是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为了协调生物体的各种机能.出现了专门传递信息、协调机能的细胞结构,即神经元细胞,有了专门的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r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在动物进化的不同阶段,神经系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当进化到节肢动物时出现了脑的雏形.即头部种经节。到爬行动物时出现了大脑皮层,哺乳动物时大脑皮层继续发展,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了灵长类动物,它们的神经系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已经很接近人脑。

人脑的进化包括脑量的增加、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和新机能区的出现几个方面。

(2)个体发展

①脑重量的增加

②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2.脑与认知

(1)脑与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回忆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记忆指的是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的神经作用过程。一般而言,记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的

登录、巩固和再现。与记忆相反的现象是遗忘,遗忘一般可分为两种,一为遗:忘症或失忆症,属于记忆障碍;一种为生理性遗忘,即正常遗忘。

(2)脑与创造

①打破心理定势

②超越直线思维

③相信直觉

(3)脑与想象

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想象使外界的事物进入我们的脑海.可以拓展大脑的空间。

3.脑与情绪

(1)脑与人的七情六欲

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分都涉及到情绪,人的大脑调控着人的情绪活动,不但如此,强烈的情绪活动对身体也会起到制约作用,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甚至还会引起大脑的死亡。

(2)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

1954年,美国加州工学院年轻的生物学家欧兹及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者认为老鼠的下丘脑存在着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这一发现引起人们对情绪的脑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脑与性别差异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两性在脑结构和脑功能上存在着不同。第一,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第二,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第三,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第四,大脑左半球受损后,语言机能损失或出现障碍的,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2)脑与智商

脑的先天结构为天才超人的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离开这一前提,天才的智慧就成了无本之木;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和形成了天才独特的脑结构,是其智慧形成直接物质基础。此外,在人类中脑的大小、轻重与聪明与否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

(3)脑与心身健康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结构和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心身活动能否正常运转。大脑受损伤后,人的心理活动就要遭到严重损坏。

第二章脑与心理

5.脑与人格

(1)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

人的气质类型是建立在神经活动过程的基础之上的。

2)脑与干奇百怪的人格

大脑的额叶与人格密切相关,额叶受损伤后,人的感知能力可能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人的脾气、秉性、看待事物的态度等会发生巨大变化。

四、脑功能开发

1.脑的分工与协调

(1)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大脑两半球是由胼胝体连接起来的,它的作用是传递信息,使两个半球在功能上相统一。历史上把因割断大脑联合部而使其成为具有“两个独立脑半球”的病人称为“裂脑人”。美国著名脑科学家斯佩里博士长期潜心研究裂脑人,并于l98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斯佩里的研究证明了人脑两半球存在功能上的高度分化,右脑比较沉默,长于辨认形体,音乐绘画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较强;左脑比较积极,长于言语功能、计算、逻辑等思维方面的任务。

(2)关于大脑功能的渐次认识

有学者认为,人脑产生后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四次革命。第一次为原始石器时代的“左脑革命”,第二次为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电脑)革命”,第三次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右脑革命”,第四次为最近几年的“全脑革命”。

2.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1)保护和利用大脑

①锻炼与大脑

锻炼可以促进我们大脑的发展,锻炼是大脑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②睡眠与大脑

睡眠与人的创造有关,睡眠有助于记忆,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

③营养与大脑

从大脑的形成到发育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养供应,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可导致注意涣散、抑郁、惊恐、困倦等,因此我们要给大脑提供适宜的营养。

④烟酒与大脑

烟酒中的一些有毒物质,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对脑产生破坏作用。

⑤疾病与大脑

各种疾病会使大脑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

⑥学习、记忆与大脑

学习与记忆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脑功能或高级神经活动,它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脑的学习与记忆功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生理基础,对于人类智慧的形成、意识的产生、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也是开发大脑潜能、改善脑结构、提高大脑功能的一条基本途径。

(2)脑潜能的开发

①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

大脑潜能具有超乎寻常的丰富性和可开发性,大多数人的大脑能量的很大部分还未来得及发挥。

②挖掘大脑潜力

我们可以敞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并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性言语中枢是由( )发现的。

A.温尔尼克 B艾宾浩斯 C.布洛卡 D.洛克

2.温尔尼克发现的言语中枢是( )。

A.听觉性言语中枢 B.运动性言语中枢

C.视觉性言语中枢 D.动觉性言语中枢

3.研究“裂脑人”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布洛卡 B.艾宾浩斯 C.温尔尼克 D.斯佩里

4.( )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部位,是神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

A.脊髓 B.大脑 C.神经元 D.植物神经系统

5.用于言语理解的中枢是由( )发现的。

A.温尔尼克 B.艾宾浩斯 C.布洛卡 D.洛克

6.脑功能的整体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加尔 B.费卢龙 C.布洛卡 D.鲁利亚

7.脑功能的颅相说是( )首先提出的。

A.加尔 B.费卢龙 C.布洛卡 D.鲁利亚

8.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了脑认知功能的( )。

A.整体说 C.颅相说 C.模块说 D.机能系统说 9.机能系统说是( )提出的。

A.布洛卡 B.费卢龙 C.鲁利亚 D.加尔 10.脑认知功能的模块说是( )提出的。

A.加尔 B.加查尼加 C.鲁利亚 D.费卢龙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三次脑革命称为( )。

A.全脑革命 B.右脑革命 C.电脑革命 D.左脑革命 12.20世纪50年代的脑革命称为( )

A.全脑革命 B.右脑革命 C.电脑革命 D.左脑革命 13.第四次脑革命称为( )。

A.全脑革命 B.右脑革命 C.电脑革命 D.左脑革命二、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突触

3.布洛卡区

4.温尔尼克区

三、简答题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2.简述脑与智商的关系。

3.简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4.脑潜能的开发途径。

5.脑的性别差异。

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功能。

四、论述题

如何保护和利用大脑。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与脑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心理与脑 姓名:邝丽芬学号:201012201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4分) (B )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________。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意识活动; D 技能活动。(C )2、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________反射。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的反射; C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D 本能的反射。 (C )3、下列________属条件反射。 A 眨眼反射; B 吸吮反射; C 膝跳反射; D 信号反射。( C )4、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________。 A 操作性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D 第一信号系统 (B)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________? A 见风流泪;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吃梅生津。(A )6、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这种现象是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反射。 (C )7、有机件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的手段,这种反射是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反射。 (D )8、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________。 A 正诱导; B 负诱导; C 扩散与集中; D 相互诱导。( D )9、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这是________所致。 A 扩散; B 集中; C 正诱导; D 负诱导。 (D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属于________现象。 A 扩散; B 集中; C 正诱导;D负诱导。 ( C )11.视觉中枢位于________。 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 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 (D )12.“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___脑___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__客观现实______________的反映。 2.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 3.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___脊髓_________。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2.自我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是客体,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把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人的意志行为上。 3.理想自我: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特质和品质,对将来或则想象的自我认识。 4.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5.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6.情绪:是指有机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 7.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生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焦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 8.依恋: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二.简答题(稍加解释) 1.心理健康的标准 a.智力正常,智商80以上为正常。 b.情绪稳定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c.意志品质健全,独立性强;果敢性强;坚毅性强 d.行为协调适度,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e.人际关系和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f.人格完整独立,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2.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 a.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1)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大学生们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类的课程学习。 2)努力汲取课外知识,大学生要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b.在实践中成长 1)在心理活动中体验,心理活动以团体活动、团体游戏为基础,可以使我们在参与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团队协作,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2)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我们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在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中,我们会了解与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技术,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不断积累

我与心理健康课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我与心理健康课 2009-09-30 09:22:11| 分类:22心理活动设计|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课型: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具: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着。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考点纲要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突触的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功能;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脑潜能的开发途径。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3)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4)突触的功能;(5)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功能。 2.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 3.应用:了解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指导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 知识点讲解 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三部分。 1.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脊间孔外出,共31对。脊神经中的神经元有两种,一种为感觉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其功能是将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传人神经,传达至中枢神经系统。另一种为运动神经元,与反应器相连,其功能在于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向外传导,传送至效应器官。它们在神经活动的反射过程中起着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作用。 2.脑神经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l2对。按顺序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3.植物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由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所构成。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 “植物神经系统”一词是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来的,后来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主要是在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具有保持安静时的生理平衡的作用。这两种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存在着颉颃作用。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心理和脑(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心理和脑 教学要求: 1、了解神经元、突触、反射和反射弧概念;神经元结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的构成;两种信 号系统。 2、掌握大脑的主要概况、脑的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种类;反射活动中的高级神经过程与规 律。 第一节神经系统和脑 一、神经元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巨大信息处理库。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机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输出。 (一)神经元基本结构 (二)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部分叫突触,其释放化学递质,负担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任务。(详见P36-37) 二、神经系统的构成 众多的神经元,构成了人体庞大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构成: 1、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3)内脏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2)脑(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其中大脑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 (见图13神经系统、图14大脑剖面图) 三、脑的构造与功能 1、脑干:维持个体的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包括延脑、脑桥、中脑、脑干网状结构。 2、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最复杂的中枢,也是重要的中枢,包括: 神 经 元 细胞 细胞突起 个性心理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轴突 树突

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也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关系。 4、大脑 大脑皮层面积:2200平方厘米,皮层神经细胞:140-150亿突触:10万亿-100万亿 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份分工趋于精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功能中枢,各中枢彼此分工又彼此合作,从而实现对外刺激的精细反应。 四、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 白质:胼胝体 灰质:大脑皮层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感觉区: 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视觉中枢:枕叶。 听觉中枢:颞叶上回。 嗅觉中枢:海马回沟附近皮质。 味觉中枢:中央后回的最下部分。 2、运动区——中央前回 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运动区与头部运动的关系是正直的。 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不取决于各部位的实际大小, 而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功能重要的部位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也比较大。 3.言语区——脑左半球 书写中枢:左半球额中回后部。与人的书写与绘图能力有关。 损伤——失写症。 言语运动区:左半球额下回后部。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 损伤——运动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环曲回(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 损伤——听觉性失语症. 言语视觉中枢: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 损伤——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通过培训,我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有着新的认识,对健康观有着新的理解,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一些认识。 一、心理健康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横向上,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纵向上,两者相统一的结果有着不同层次: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良好的适应状态,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即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心理健康与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绩效、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而个体心理卫生目标是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心理卫生我们可采取基本策略: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身发展规律和特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课题为工作重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二、心理卫生认识 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和工作,或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与生理卫生相辅相成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心应从防治心理疾病转到增进心理健康,从服务于少数人转到服务于全体人。 心理卫生价值核心就在于它的完美心理调节和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的功能。我们对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的正常态度应包括: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是常见现象,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心理问题是可以治疗的,尽管康复是缓慢的。心理问题并非是令人羞耻的。心理问题其实质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以我们应关爱精神病人。 教师心理卫生的重大意义:现代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教师集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职业的艰苦性也要求教师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也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各种冲突;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职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心理系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 而不是心脏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本章的关键词 脑脑结构神经元脑功能脑科学脑开发 学习目标 ?知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记住神经元的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式。 ?记住大脑功能存在一侧化优势的现象,以及左右大脑各自的优势能力。 ?能举例说明脑与认知、脑与情绪、脑与人格以及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锻炼、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与记忆中保护和利用大脑中的正副方面的作用。 ?内容概览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三、脑与心理活动 四、脑功能开发

脑细胞 ?即神经元,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从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组成的。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脑内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电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传导,又通过化学物质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神经元的轴突内,重新包装成为突触小泡(或囊泡),以便以后重复使用。 –神经递质分兴奋与抑制两种,乙酰胆碱与5-羟色胺属于兴奋性,多巴胺属抑制性。 神经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三部分。 –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 与外部世界 –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 –植物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内脏器官、心血管、平 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1)交感神经:唤醒时活动 (2)副交感神经:安静时活动 拮抗作用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关键词:自我认知心理健康自卑过度自信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行动自觉果断,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的自我观。 针对这几点,我想谈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第一点智力正常,我觉得作为大学的我们都能达到正常的标准,最多有高和低的区别,不多说了。 第二点是情绪乐观稳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药家鑫案,药家鑫在开车撞人后又对被撞者连刺八刀,我觉得让他有如此恶行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情绪波动。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普通人,我们撞人后第一反应应该是下车救人,而不是从后备箱里拿出水果刀刺向受害者。在后续的审判中,药家鑫的律师为其辩解,称其为“激情杀人”,我认为这个纯属无稽之谈,何谓“激情杀人”只不过是对药不能控制情绪和心理不健康的狡辩罢了。所以,情绪稳定乐观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三点是人际关系和谐,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里除了学习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以更好地使自己步入社会。在大学里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不利,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例如马家爵案,马就是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才最终酿成了如此惨剧。在此案的后续调查中发现马家爵长期自闭,性格内向,基本上不与同学交流,因琐事与同学积怨,甚至同学随便的一句话他都认为是针对自己的。如此以来,马心中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最终铸成大错。而如果他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

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人际关系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人际交往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火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第四点说的是行动自觉果断,一个人如果做事犹豫,反反复复,患失患得,最终将会一事无成。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 第五点,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先不谈工作,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和生活。这里的学习不是狭义上的学习,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各个方面的学习,包括处事能力、为人能力、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应该不断加强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最后一点是正确的自我观,健全的自我意识应该是积极统一的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的协调一致。这是指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这点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联社会学家科思说:“青年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产生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虽然认为心理现象是身体的一种机能,但是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并不清楚心理活动的器官之所在。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心脏的机能。因为人们在各种不同活动状态下,感觉到自已心脏活动的差异。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他说:"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皆归于脑"。这些都表明了大脑与感官的神经联系及大脑对感官的统一指挥作用。他断定:"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明确指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通过对人脑的解剖研究,发现一位病人失去了说话能力是同左侧大脑皮层的一个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受到器质性损伤有关,这说明在大脑皮层的这一特定区域有一个语言中枢,被称为"布罗卡区"。后来临床实践又进一步发现大脑皮层颞叶的颞上回受到损伤时,病人能说话、阅读和写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产生"感觉失语症";当额叶的额中回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听懂话,自己会说话,也能阅读、但不会书写,产生"失写症";当顶叶的角回受到损伤时,病人虽然能听、会说、会写,但看不懂书面语言,产生"失读症"。这些发现证明:脑的一定部位控制、支配着人的言语活动。 1874年,俄国解剖学家贝兹利用显微镜的方法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第五层发现了大型锥体细胞,并且证明这种大型锥体细胞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细胞,称为"贝兹细胞"。这说明人的各种随意运动也是受大脑支配的。 与此同时,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法、电刺激法对脑与行为关系所做的研究以及神经电生理现象的研究,也陆续发现了其它一些神经中枢。如1823年,德国生理学家弗罗伦观察到切除大脑后的鸽子失去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证明了动物的复杂行为与大脑的机能有关。1820年,弗里奇和希齐格用微电刺激十字沟前回,发现动物不同部位的肌肉动作有不同的中枢控制。后又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了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这些都推动了心理现象脑机制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使心理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后来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此基础上经过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即"条件反射"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这些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神经系统是生物有机体在长期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动物进化阶梯的不断上升,神经系统趋于复杂,心理活动也更加灵活丰富。动物心理

心理与脑的关系

心理与脑的关系 1.心理是脑的机能 在劳动的作用下,以高度发展的人脑为基础,产生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态——意识。 1.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把接受到的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进行整合、转换和传递。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 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六个部分。见人脑各部位示意图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成人的脑重约1400克,包括大脑皮层边缘皮层饿基底神经节,其中大脑皮层是人脑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不同的部位和区域是不同的机能中枢,有不同的分工。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不对称。研究发现,大脑左半球主要侧重对言语、文字、计算等信息的加工;大脑右半球主要侧重对图形、音乐、空间方位等信息的加工。 大脑对人的控制是对侧化的(嗅觉除外),即身体左半部由大脑右半球控制;身体右半边由大脑左半球控制。 2.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的产物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交替作用。 人在清醒时,大脑兴奋占优势,人在睡眠时,则抑制过程占优势。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族发生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发生中所获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反射。动物的这种反射为数有限。新生儿只有三种无条件反射: (1)食物反射:如奶头放在他的嘴里他就会自动吮吸,食物放在他的嘴里,就会分泌唾液;(2)防御反射:如东西刺激眼睛就眨眼,火烫到手,手就缩回; (3)朝向反射:如把眼球和头转向刺激的光源。这些都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是从遗传得来的。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叫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只是有机体出生以后生长和发展的先天基础,无法适应异常复杂和经常变化着的生活条件。在生活过程中就形成了另一种反射--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时,先使用一个与食物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作用几秒钟后给动物一个无条件刺激(喂食物),并使两者共同作用一定时间如10-20秒,(即用无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这样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铃声)单独作用,动物也分泌唾液。这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铃声,现在成了喂食的"信号"即成为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中性刺激(无关刺激)必须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起来。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人一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自我维护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不同,其程度因个人差异也不尽相同。七情六欲操纵着每个人的心理。那么我认为,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步。而这一切都基于了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他们分别是: 一、充分的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九、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即便如此,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

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我看来,其实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唯一恒定的,毕竟人各有异。所以重要的还是每个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了解。麦灵格尔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光靠心理测试是不能够准确测评自己是否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例如,当我们自己觉得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是否大于痛苦,当他人感觉我们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我们能否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关注别人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更敏感一些,要学会体会自己的心声。以上便是一些如何正确认知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了。下面就列出几条我认为有效的维护方法。第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而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时刻体会自己的心声了。第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掺杂着各种元素,形形色色。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让社会适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我们适应社会。人的一生会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局面,我们应该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应对各类情况。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各类状况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情况。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人自恃主宰者。其一切的起源就是主宰自己。人的一生伴随着七情六欲,这些情绪都能经自己控制。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有解决和改善。从自我做起,是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第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与我教案详细版

第 1 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课题】心理健康促成长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正确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讨论,吸引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引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们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难点:引导学生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教学方法】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健康?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是一种在 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板书) 根据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观点, 心理健康是 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 的生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1 ?无心理疾病(基本条件) 2 ?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板书)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 “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 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 便是健 康的。”主要有以下10条: 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 的能力。 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 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 地接纳认同。 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完善自我:能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 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人格。 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 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 讨论 学生讨论 作答 5分钟 12分钟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普通心理学 2神经系统与大脑功效 重点小结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理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 大脑:左右两半球;大脑皮层四个机能区域 间脑:丘脑、下丘脑 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脑、网状结构 小脑:左右两半球 中枢神经系统 边缘系统 脊髓(主要作用1、桥梁(脑、周围神经),2、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机能:躯体or 内脏+感觉or 运动) 周围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作用) 植物性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让兴奋的神经休息)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中继站——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视神经。(除嗅觉外,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 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 调节植物性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 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活动有重要意义 对情绪起重要作用——“快乐中枢”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内容概览 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三、脑与心理活动 四、脑功能开发 ?导入正题: ?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以前人们误以为心脏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神经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1)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 (2)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 (3)植物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a.交感神经:唤醒时活动 b.副交感神经:安静时活动 第二节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 (1)脑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 (3)大脑结构 脑的功能 (1)大脑的功能 (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脑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大脑的结构 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相联 ?额叶的后下部“布洛卡区” 运动性言语中枢 颞叶的后下部,温尔尼克区听觉性言语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图像的接受和解释 一般来说,大脑皮层的左右两侧分管相对侧的感觉,但嗅觉除外。 脑的功能 ?大脑的功能 大脑左右半球分管不同的活动:

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开发右脑”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颅相说 ?定位说 ?整体说 ?技能系统说 ?模块说 ?泛脑网络论 颅相说 ?颅相说是关于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的一种学说。 ?19世纪德国医生加尔提出,其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颅相说一词。 ?加尔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与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且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也有一定相关。 颅相说 ?加尔通过观察周围熟悉人的心理与颅骨外形特征,确定了27个功能区,后施普茨海姆修订为35个。?曾一度受到人们关注,但仅是主观推断,未得到实证研究支持。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呈现出不同等级。最高等级是大脑皮层,以下依次为:基底节、间脑、小脑、脑干、脊髓 ?18-19世纪,随着布洛卡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相继发现,启示人们:大脑不同部位各司其职。 ?20世纪加拿大神经学家潘菲尔德用微弱的电刺激病人的颞叶,病人会回忆起以前经历事情的详尽细节,说明记忆与颞叶有关。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确实发现脑有机能定位,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区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整体说 ?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19世纪中叶对动物的脑采用部分毁除法,发现不同部位却有特殊机能,但又发现神经系统具有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它部分的能力,还发现一种机能损伤后,还可复得。 机能系统说 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在治疗二战期间脑损伤病人时发现,闹特定部位的损伤,不仅导致单一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导致一系列过程的障碍。得出:脑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机能系统。分三部分: 1、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2、心理接受、加工、储存的系统 3、行为调节系统 他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各系统有发挥着不同作用。 模块说 ?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和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过程。 ?同定位说相比它揭示的是人脑的整体性。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一证明了这一点。 ?如:猴子的视觉是颜色、运动、形状、知觉的合成,与31个脑区、多个模块有关,它们间的精细分工与合作是视觉的神经基础。 泛脑网络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