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膜炎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国际眼科纵览
- 格式:pdf
- 大小:362.34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年4月第45 卷第2 期IntRevOphthalmol, Apr. 2021,V〇1.45, No.2• 89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药物治疗进展张传宏薛黎萍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650021通信作者:薛黎萍,Email:xueliping001@ 163. com【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人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
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人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
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
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国际眼科纵览,202人4539-9S)【关键词】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激素植人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19FE001-169)D0I :10.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21.02.002Drug treatment of non-infectious uveitisZhang Chuanhong,Xue Lipi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People * 5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ue Liping, Email:********************【Abstract】Glucocorticoids and other immunosuppressants are the primary therapeutic options fornon-infectious uveitis. Novel biodegradable sustained-release vitreous implants are promising for extensive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biological agents have shown unique efficacy. The currently applied topical glucocorticoid implants include fluocinolone acetonide implant, dexamethasone vitreous implant, etc. The immunosuppressants include antimetabolites methotrexate, azathioprine,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etc. ; Tcell inhibitors cyclosporine, tacrolimus, and rapamycin, etc. ;and alkylating agents cyclophosphamide andchlorambucil, etc. The biological agents include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gents infliximab, adalimumab,etanercept, golimumab, and certolizumab, etc. ; interleukin receptor antagonists anakinra, canalizumab,and tocilizumab, etc. ;selective B lymphocyte inhibitor rituximab;and selective T lymphocyte inhibitor abat-acept, etc. Different agents have their respective scopes of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elect a treatment regimen appropriate for the patient * s condition, to contro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Int Rev Ophthalmol, 2021 ^45:89-98)【Key words 】non-infectious uveitis; corticosteroid implant; immunosuppressor; biologic agentFund program: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9FE001-169)DOI:10.3760/ cma. j. issn. 1673-5803.2021.02.002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NIU)为葡萄膜炎最常见类型。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免疫抑制治疗于晋懿;卢弘【摘要】葡萄膜炎是一种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其中,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现有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激素和激素替代制剂.常用的激素替代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磷酸酶抑制剂、烷化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及一些正在研制的新药.当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者应用激素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应该考虑应用激素替代制剂.每种免疫抑制剂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所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在达到提高治疗葡萄膜炎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减轻副作用控制并发症,提高葡萄膜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4(034)007【总页数】6页(P695-700)【关键词】葡萄膜炎;免疫抑制剂;激素替代制剂;联合治疗【作者】于晋懿;卢弘【作者单位】10002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10002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葡葡萄膜炎是指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及视神经的炎症总称。
据统计,目前我国葡萄膜炎患者有(300~400)万,其中35%患者视力受到严重损害[1]。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提出的病因学分类将葡萄膜炎分为:感染性葡萄膜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创伤性和中毒性葡萄膜炎、伪装综合征四大类,其中,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被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
目前治疗所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激素和激素替代制剂,激素仍然是主要的免疫抑制剂,但是当需要连续超过1个月使用大剂量激素(>60 mg或每人>1 mg·kg-1)来控制炎症,或者出现副作用需要停用激素时,就要应用激素替代制剂,也就是替代激素疗法[2]。
本文对国内外目前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免疫抑制疗法作一综述。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应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如NF-κB和AP1的活化实现的,给药方式包括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2]。
葡萄膜炎研究治疗药物应用评价
钟碧琼;王富
【期刊名称】《医药世界》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眼病,我国约400万患者,在致盲眼病中占第3~10位,其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入院治疗率低、致盲率高是令人担忧的。
葡萄膜炎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炎症细胞因子IL-1,IL-2,IL-6,IL-8和TNF-α、TNF-β在血中浓度增高,免疫功能紊乱是此病结所在。
临床治疗以Gc,CTX,CsA并辅以传统医学的疏肝、理气、固本、辩证施药,以此而获得高效、低毒,故极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IL-1阻断剂(CK-138,CK-139)的研究对葡萄膜炎的治疗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以便更好地为葡萄膜炎忠者拥有一双明亮的健康眼睛造福。
【总页数】3页(P)
【作者】钟碧琼;王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眼科;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21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3.9
【相关文献】
1.肠应激综合征治疗药物的进展与应用评价 [J], 杨学文;张石革
2.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技术研讨会暨
TDM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简讯 [J],
3.葡萄膜炎丸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 [J], 夏清艳;施小哲
4.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药物应用评价 [J], 林星虹
5.葡萄膜炎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第四届国际葡萄膜炎的大会纪要 [J], 杨培增;周红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1)特征是双眼弥漫性渗出性葡萄膜炎,伴全身性的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病症,2)病理表现为慢性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炎。
3)以前部炎症为主者称VK病,以后部炎症为主者为H病,4)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并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5)分为前驱期,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
(双肉全,脑听白)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桐泽型葡萄膜炎)1)特征重度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混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2)病因多由疱疹病毒包括HSV和HZV感染所致。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性别无差异,多单眼,4)治疗困难,视力预后差。
5)临床分急性炎症阶段,缓解阶段,后期并发视网膜脱离阶段。
三. Behcet病—(皮肤-黏膜-眼综合征)1)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2)临床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3)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有明显的遗传背景。
5)眼部表现:非肉芽肿性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全身表现:可合并多发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诊断标准: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至少复发3次)2、下面4项出现2项可确诊: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②眼葡萄膜炎改变②皮肤结节性红斑,假毛囊炎或脓丘疹,非发育期的痤疮样结节③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阳性。
四.Fuchs综合征,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1)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
2)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多单眼发病,病程缓,常无自觉症状。
3)临床多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细小灰白白色KP,虹膜脱色素或萎缩为特征,4)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无眼底损害。
2024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临床实践相关指南解读要点(全文)摘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JIA-U)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重要的关节外并发症,可造成眼红、眼痛、畏光、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失明,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
美国风湿病学会、儿童葡萄膜炎跨学科工作组、欧洲儿科风湿病学会、加拿大风湿病协会针对这一疾病发布了相关的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
现重点针对上述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涉及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管理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临床诊治JIA-U的效能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葡萄膜炎;指南;解读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该病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症状,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是造成儿童残疾和失明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associated uveitis,JIA-U)为JIA常见且重要的关节外并发症,是一种慢性、非肉芽肿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该病以眼痛、畏光、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2],不仅会影响儿童日常活动,还会给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3]。
不同种族和民族JIA-U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8~400.0)/10万,其中北欧和南欧最高,非洲和中东以及东南亚最低[4]。
加拿大儿童关节炎研究中心的一项队列研究报告了13.9%的JIA患者在5年内发生葡萄膜炎[5],约75%的JIA-U发生在JIA 诊断3年内,90%发生在病程4年内[6]。
针对上述现象,2018年,欧洲儿童风湿病单一枢纽和接入点(single hub and access point for pediatric rheumatology in Europe,SHARE)发表了《基于共识的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治疗建议:SHARE 倡议》(以下简称SHARE倡议)[7],该倡议得到欧洲小儿风湿病学会和国际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学会的认可和支持。
葡萄膜炎诊疗规范一、前葡萄膜炎【概述】前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虹膜嚏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可伴有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炎症性肠道疾病、结核、1.yme病等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1.有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2.急性者往往有尘埃状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房水炎症细胞、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或不规则、虹膜后粘连等。
3.慢性者通常无睫状充血,但有羊脂状、星形或尘埃状KP、前房闪辉、房水炎症细胞、虹膜结节、虹膜后粘连等。
4.可发生并发性白内障或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性等并发症。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5.全身病史箴骼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炎、尿道炎、牛皮癣、皮肤病变、消化道异常、结核、梅毒等。
6.血沉加快,H1.A-B27阳性,病原学检查发现特异性病原体。
【治疗方案及原则】1.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频度应根据炎症严重程度而定。
出现视乳头水肿、黄斑水肿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7.滴用睫状肌麻痹剂。
通常选用后马托品眼膏或滴眼剂滴眼,炎症严重者可首先选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滴眼,待炎症遏制后再改用后马托品或短效的睫状肌麻痹剂滴眼。
8.非笛体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普南扑灵、消炎痛等)滴眼剂滴眼。
9.治疗伴有的全身性疾病。
10顽固性炎症可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11病因治疗。
12并发症治疗,如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除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二、中间葡萄膜炎【概述】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类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以前曾被称为周边葡萄膜炎、睫状体平坦部炎、慢性后极部睫状体炎等。
【临床表现】1.出现眼前黑影、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等症状,也可无任何症状。
13睫状体平坦部或玻璃体基底部雪堤样改变,是此病的特征性改变。
14雪球状玻璃体浑浊。
15易出现下方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血管炎。
16易出现囊样黄斑水肿、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近期在眼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此,我要感谢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感谢同仁们的支持与帮助。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眼科文献进行汇报总结。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眼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眼科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眼科疾病的研究,提高眼科诊疗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内容1. 视网膜疾病研究(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血糖控制,早期干预视网膜病变,对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通过对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白内障研究(1)白内障手术技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普及,白内障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对手术技术的改进,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2)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环节。
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提高了手术效果。
3. 眼底病研究(1)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底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我们通过对视网膜脱离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通过对黄斑变性的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等治疗手段对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4. 眼科药物研究(1)抗感染药物:眼科感染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抗感染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对抗感染药物的研究,提高了治疗效果。
(2)抗炎药物:眼科炎症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抗炎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述评·我国葡萄膜炎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杨培增作者单位:63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Email:peizengy@)【摘要】我国葡萄膜炎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眼科工作者的研究表明,Th1细胞和Th17细胞均参与了葡萄膜炎发生,Fas∕FasL表达不平衡所致的淋巴细胞对凋亡抵抗性增加,CD4+CD5highT细胞功能和数量降低,瘦素水平增高及一些因子的基因多态也参与了葡萄膜炎发生及复发。
临床研究发现我国V 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和Fuchs综合征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激光前房闪辉—细胞计数仪和多焦ERG检测已大大推进了人们对葡萄膜炎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从事葡萄膜炎研究的医生还很少,诊断治疗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眼科,2008,17:217-219)【关键词】葡萄膜炎/诊断;葡萄膜炎/治疗Advances in uveitis research in China YANG Pei-ze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Pei-zeng, Email: peizengy@【Abstract】Studies on uveitis have gained a great achievement during recent years in China.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s to support the opinion that both Th1 and Th17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veitis.Increased resistance of lymphocytes to apoptosis due to disturbed expression and Fas∕Fasl, decreased frequencies and function of CD4+CD5high T cells, increased leptin and polymorphisms of certain Cytokines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r recurrence of uveitis. Clinic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and Fuchs syndrome in Chinese patients. Studies using Laserflare-cell meter and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hav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ical alterations of uveitis. A number of papers on uveiti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top journels of ophthalmology in the world. However, it is worthwhile to point that there are very few doctors engaged in uveitis study and tha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veiti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n future in China.(Ophthalmol CHN, 2008, 17: 217-219)【Key words】uveitis/diagnosis; uveitis/treatment近年来,我国葡萄膜炎研究得到眼科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日益关注,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到近5年来葡萄膜炎的文章达616篇,涉及到葡萄膜炎病因、类型、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1-4]。
近5年来我国眼科工作者在国际性杂志发表论文达30篇之多。
本文根据这些文献,结合笔者自己的临床体会及遇到的问题,总结和分析我国葡萄膜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诊治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葡萄膜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膜炎是我国眼科中最为薄弱的领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事葡萄膜炎临床和研究的人员很少;(2)葡萄膜炎研究多为临床报告,涉及机制和深层面的研究较少;(3)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水平相对低下,治疗中存在诸多误区。
自本世纪初以来,葡萄膜炎在眼科疾病中的常见性、在临床表现上的复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的非一致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已广为眼科医生所了解,因此,此类疾病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诊断、治疗和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葡萄膜炎基础研究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葡萄膜炎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眼科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前沿性研究,获得以下主要发现:(1)从凋亡及抗凋亡分子角度,揭示出人类葡萄膜炎与动物葡萄膜炎临床病程方面差异的原因和机制,发现患者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不平衡所致的抗凋亡能力增强是引起淋巴细胞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导致葡萄膜炎复发和慢性化的一个主要机制[5];(2)从Th1细胞的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角度,揭示出Th1细胞在Vogt -小柳原田综合征和Behcet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7];(3)发现葡萄膜炎发生的一个新的通路——IL-23/IL-17[8];(4)发现CD4+CD25high T细胞功能紊乱和数量降低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9];(5)发现瘦素通过刺激IL-17和IFN-γ的产生参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生[10];(6)发现CTLA-4基因SNP+49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易感性相关[11]。
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J Allergy Clin Immunol、Invest Opthalmol Vis Sci等国际著名杂志上,表明这些研究已进入该领域国际前沿。
(二)临床研究已归纳和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的常见类型及临床特征由于葡萄膜炎发生有地域和种族的差别,以往有关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只见于中文文献,并且样本量也不够大,在国际葡萄膜炎领域中所引用的东方人资料基本上来自日本。
近年来,我国眼科工作者对葡萄膜炎病因和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1752例患者的资料,发现我国最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是特发性葡萄膜炎,占40%以上,在能够确定病因和类型的患者中,发现Behcet病最多,占16.5%,其次是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占15.9%,另外一些常见类型是Fuchs综合征、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等[12]。
这一研究结果与西方人的报道有很大不同,在欧美国家,眼弓形虫病、眼结节病、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则是常见类型。
对41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资料分析发现,我国患者在临床上有以下进展规律,即早期表现为后葡萄膜炎,炎症逐渐向前段蔓延,并且炎症也从早期的非肉芽肿性变为肉芽肿性,这一规律的发现和总结使我们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此种疾病[13]。
Fuchs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葡萄膜炎,但其临床特征与西方人有很大不同,我们根据104例患者资料,总结出我国患者的临床特征,即弥漫分布或瞳孔区分布的中等大小或星状KP,轻度前房反应,虹膜脱色素,但很少有虹膜异色,无虹膜后粘连[14]。
这些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对避免误诊和漏诊有重要价值。
我国眼科工作者还用前房闪辉细胞计数仪、多焦视网膜电图等对葡萄膜炎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和黄斑功能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前房闪辉恢复远落后于细胞的消退,多焦视网膜电图异常的恢复远落后于视力的恢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数[15]。
上述临床方面研究结果发表在Ophthalmology、Br J Ophthalmol 等杂志上。
二、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水平整体上获得了很大提高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为葡萄膜炎新知识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工作,曾组织了多次全国眼免疫学术会议、国家级葡萄膜炎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使得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医生对葡萄膜炎认识水平得以提高,使得不少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了确诊和治疗;(2)糖皮质激素使用逐渐趋于科学、合理及个体化;(3)糖皮质激素以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作用及效果逐渐为广大眼科医生所认识;(4)抗生素滥用和误用逐渐减少;(5)基层医生转诊意识逐渐增强,使得一些疑难病例能够及时转诊,从而赢得了治疗时间。
正是由于广大眼科医生的共同努力,整体提高了我国葡萄膜炎的治疗水平,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三、葡萄膜炎领域中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虽然我国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和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
(一)功利和浮躁严重影响葡萄膜炎基础和临床研究从专业角度而言,葡萄膜炎是一种内科疾病,而眼科总体上属于外科范畴,眼科医生对手术本身的职业青睐已影响了不少人对葡萄膜炎的兴趣,目前社会的浮躁和对功利的追逐已使相当一部分人对葡萄膜炎之类疾病的研究失去信心和耐心,这是造成目前我国葡萄膜炎研究人员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葡萄膜炎类型正在发生变化虽然Behcet 病、Vog-小柳原田综合征等是我国目前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这种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会改变,但一些本已少见的类型目前正在逐渐增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些类型主要有:(1)艾滋病及其所致的眼部改变或合并机会感染所致的眼内炎症,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2)眼内肿瘤或恶性肿瘤眼内转移所致的伪装综合征,尤其是应注意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眼内淋巴瘤所致的伪装综合征;(3)真菌性眼内炎;(4)梅毒性葡萄膜炎;(5)病毒性葡萄膜炎,尤其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三)对待葡萄膜炎之类疾病应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葡萄膜炎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病因和类型达100余种。
不同类型之间在临床表现、对药物的反应、预后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治疗不能用统一的格式化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
同一种葡萄膜炎由于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遗传背景、对治疗的期望值、经济因素等)的不同,在治疗上也不应完全遵循一种或几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