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二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记录一、活动主题:认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校园植物,.二、活动对象:生物兴趣小组(全校有兴趣的同学均可參加)三、活动地点:学校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等四、活动时间:待定五、宣传语:当你徜徉在学校的小道上,有满眼的绿色可睹,有清香的花香扑鼻,你知道为你撑起一片阴凉的树的名字吗,你知道那花香的出处吗,你了解他们的习性吗,你想给他们做个名片来让别人记忆深刻吗?你想知道那些植物在我们的文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你又能怎样永久的标本保持她的姿态呢?好的,如果你想有所收获,来参加我们的第二课堂吧!六、活动背景生物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立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在课外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学校的教学条件,我们利用校园中现有的绿化植物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优点是方便开展,成本不高,时间可灵活安排。
六、活动目的通过“认识植物”、“我为植物做名片”、“植物知识竞答”,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植物,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对于校园环境的了解,留意生活中的自然美,从自然中读出知识与文化,并逐渐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活动内容.1.认识植物.教师先选几个学生,(挑选原则是对植物比较有兴趣,记忆力较好的)作为本次活动的兴趣小组组长,先带这些人认识生物园的植物。
主要从茎叶花果实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由他们带预先分好的兴趣小组进行植物认种。
最后有疑问的可向老师咨询。
认种结束后,现场可随机指出植物,请各组抢答。
2.我为植物做名片建立在植物认种的基础上,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尽量保证校内所有类型的植物均有人选取),自由创作有自身特色的标牌。
2010-2011高一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李洋一年一度的东莞市高一生物竞赛已经落下帷幕,经过预赛,复赛等环节,最终我校取得了三等奖3名、表扬奖10名的好成绩,作为辅导老师,我想将自己这一年竞赛辅导中的一些体会和点滴做法做如下总结:一.精心挑选竞赛苗子选好竞赛苗子很关键,如果挑选的是一些成绩很一般,光有激情,没有行动,功力性很强的学生参加竞赛,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选,选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苗子要把握好这么几个原则,第一,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好,第二,学生的总成绩要好,第三,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第四,学生对竞赛要有很浓厚的兴趣。
具体怎么选?采取什么措施?我的措施是:这届学生从高一开始招的有7个班生物都是我教,这对选择很有优势,学生情况我很熟悉,选拔模式是考试加平时观察和学生个人申请。
最终确定了40名学生。
可以讲这40名学生不管是生物成绩还综合成绩都是很不错的。
二.适当的宣传动员,发挥榜样的作用苗子选出来以后,接下来就是向这40名学生宣传生物竞赛有关方面的信息,列举成功的案例。
而且生物竞赛从某种意义上讲,非智力因素所占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
多投入时间,早做准备,而且生物竞赛不像其它学科竞赛,必须成年累月地准备。
只要有兴趣,处理好竞赛和正常学习的关系,就不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最让学生放心和受益的一面。
三.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竞赛辅导计划根据生物竞赛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我将竞赛辅导分为二个阶段,遵循先基础后扩展,先高中知识后大学内容,先分块后综合的原则,科学系统的进行辅导。
第一阶段为高中知识讲练阶段,这阶段主要是辅导内容是高中课本,依附高中生物课本的知识体系,按照细胞,动植物代谢、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生物多样性、动物行为、等几个主题有步骤地来进行辅导。
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在保持原有知识框架上,把再学习的内容整合到知识网络中去,这样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生物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完整、更充实。
生物第二课堂——《我要探索》活动计划我们学校本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思国家千秋”的教学理念,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开展了生物学科的第二课堂。
我们开设的生物第二课堂绝对是把学生从课堂当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真正的回归到生物学科的自然真谛中去。
生物第二课堂——《我要探索》活动的目的:1.开阔学生的视野2.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思维生物第二课堂——《我要探索》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我要探索》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2.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我要探索》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3.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我要探索》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
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我要探索》的具体细则:1.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我要探索》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
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个人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
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4.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
利用学校植物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多是一种课程传授模式,那就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也只是一种教师,即‘‘学科讲授型教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跨越时空限制的概念。
大课程观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穿越时空隧道,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建构体系。
【关键词】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第二课堂为了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围、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爱护花木,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重庆市巴县中学生物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一、初二、高二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并展了认识校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第二课堂活动。
该活动以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参与生物、环境保护等科技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从近几年的活动开展来看,此项课外活动的开展紧贴时代的主旋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又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园内现有的植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爱校的思想教育。
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将前期的工作得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一、前期的主要工作及成绩:1、我校是百年名校,座落在植被丰富的云篆山下;美丽的长江之畔。
是一所全日制重点中学,具有9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超过5000人,我校占地约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5%校园内具有植物约100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科技馆屋顶生态园,师泽园及风华园;丰富的植物资源促进鸟类、昆虫等动物的大量落户校园,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2005年被重庆市评为绿色学校,是市级园林式单位,它们为认识校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和实验、实习基地。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生物其次课堂活动总结1经过一个学期来全体老师的努力,本班级的其次课堂活动开展得正常而又效果显著,详细状况如下:首先,其次课堂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补充了课堂教学之缺乏,使同学的学问把握得更加牢靠,更加扎实。
例如生物课上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假如不借助于其次课堂的开展,那么像戏曲的一些常识,特殊是戏曲的一些流派及其唱腔,都无法让同学真正得到切实的体会;再如生物课上的一些关于生物习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是很难让同学得到一个感性的熟悉的,只有经过课外活动,同学实地观看了以后才会有个清楚的了解。
其次,其次课堂活动熬炼了同学的力量,培育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
力量方面主要是培育了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以及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等方面的力量;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同学进行书法训练,让许多同学学会了毛笔字的基本写法,接受了祖国这一美妙的传统的熏陶;英语角的开展培育了许多能流利表达的同学,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另外通过活动的开展也熬炼了同学之间沟通的力量,学习到了许多课堂上不行能学到的东西。
第三,其次课堂活动还起到了师生沟通的目的,使得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了不少项目,表达了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受益匪浅,老师们也感受良深。
如体育课的其次课堂活动中,师生一起切磋篮球技艺,看到同学力量的快速提高,老师们打心眼里兴奋,而同学则直接从老师的力量上“偷”到不少真本领。
第四,通过活动培育和发觉了一些特别才华的人才,有的具有良好的书法接受力量,有的具有令人惊讶的演唱水准,有的体育方面有特长,有的绘画方面有天赋……它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这可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
总之一句话,其次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生物其次课堂活动总结2本学期教学处支配我组织开展高二生物其次课堂活动,如今一学期快要过去,为扬长避短,现将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开学处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其次课堂的内容要求,结合同学的实际,通过钻研竞赛考纲、辅导教材,讨论详细的辅导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打算,为整个学期的工作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辅导教学过程的顺当而有效的开展。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指导思想: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
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沿,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兴趣。
组织方式:1.兴趣活动小组人员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2.每2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辅导教师:XXX。
活动时间安排: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后。
(特别活动时间特定)具体活动内容如下:初一年级组:1号: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和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1班XXX、XXX、XXX。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大米、绿豆、包谷珍、乒乓球等。
2号: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4班黄诺云、XXX、XXX、XXX、XXX、XXX、XXX、XXX。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橡皮泥、包谷珍、黄豆、绿豆等。
3号:动物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膜和细胞质。
制作人:初一1班XXX。
制作材料:面、橡皮泥、塑料盒等。
4号:动物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4班XXX、XXX。
制作材料:橡皮泥、纸片。
以上为初一年级兴趣小组制作的动植物细胞模型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增强了对细胞结构的掌握,增加了对生物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指纹鉴定
一、课题:指纹鉴定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指纹鉴定的原理及其方法;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四.实验过程: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
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五、板书设计:
指纹鉴定
试验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
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实验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
1.取一张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取一粒碘,放入试管中,纸条悬于试管中,塞上橡胶塞。
3.试管加热,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