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基本途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748.04 KB
- 文档页数:2
学生党建担当1.党支部承担的学习教育责任是什么一是加强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
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是本机关本部门的业务骨干,业务工作都是行家里手;“一岗双责”要求,党支部书记抓学习教育也必须是好手或高手。
明确抓学习教育的重要职责,理清抓学习教育的基本路数,掌握抓学习教育的基本方法,这是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牛鼻子”。
二是确定每周集中学习时间。
每个党支部每周要拿出专门时间,集中组织学习“两学一做”要求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把重要的内容集中学习,也可以把自学的疑惑集中解决。
同时,党支部书记还可以对党员的自学情况及时进行了解、掌握、督导、讲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此外,还可以在本党支部范围内搞一些小问答、小竞赛,提高个人自学的质量和消化吸收,确保个人自学不走过程,集中学习有所收获。
三是建立检查督导机制。
机关党委要对各党支部每周的学习日落实情况定期抽查或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学习日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每个专题的学习研讨情况,可通过知识竞赛、网上测试、学习交流等形式,检验党员同志们的学习效果,提高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热情。
对于学习教育抓得紧、有成效党支部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给予交流通报。
四是要有一定的配合形式。
“走出去、请进来”,以本部门为单位组织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基地、经济建设前沿接受教育,也可以结合每个专题学习研讨,定期邀请领导、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加深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理解、吸收和消化。
五是要制定学习教育验收标准。
制定验收标准是个全局性的工程,要搞好顶层设计,无论难度有多大,也要有这样一个标准,不然,“两学一做”提的要求再多,也难免会有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出现。
科学、合理、严密的验收标准,既能加强“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也能提高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如何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党员中的生力军,肩负着既有别于普通学生,又不同于普通党员的职责与使命。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讨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文化建设论文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企业管理模式,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方式,加强高校党支部文化建设,以解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近10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也在增加。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不少学者开展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多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本身谈教育管理,我拟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来探讨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法。
1.存在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比如:有的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市场经济趋利原则与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关系;有的大学生党员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有的党员不思上进,没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违反校纪校规;部分学生党员对学习自觉性差,意识懈怠,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
2.原因分析2.1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处理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学生党员“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等不良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不够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得不紧,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对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扩招、选课制、学生宿舍多元化管理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由于不够重视,也缺乏有效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2.2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缺少创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深人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四个途径[提高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途径]毕业生党员的发挥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单位作用发挥一个考量。
对于毕业生党员来说进入单位进行工作,其身份相对其它毕业生来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觉悟相对较高,为人处事规范性较强,在工作单位有一定的带头、领军作用。
然而,就我们目前高校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在党员作用发挥程度上来看,却未能充分、全面地发挥党员应发挥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存在的重要意义。
我们很多毕业生党员去了单位却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党员先进性作用。
究其原因,这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毕业生党员其本身素质不够高,综合能力不够强,而是我们毕业生党员再就业单位不能很好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挖掘发挥自身作用的良好途径。
所以,针对我们的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这一问题,我们将从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途径这一突破口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争取能为毕业生党员全面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找到出路。
影响毕业生党员作用的发挥的因素极多,然究其最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毕业生党员自身素质如何;二、毕业生党员专业技能如何;三、就业单位对待毕业生党员的政策如何;四、毕业生党员党务相关工作的掌握度,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党员再就业单位作用的发挥和个人的成长。
所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的课题将集中在毕业生党员两个阶段的进行展开、探讨和指导:一、在校阶段毕业生党员个人素质如何提高;二、工作阶段毕业生党员在工作单位党员先进性如何发挥。
一、在校阶段毕业生党员在校阶段的综合素质情况对于其道就业单位后党员作用的发挥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毕业生党员在校阶段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必要。
就毕业生党员在校阶段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提高和指导:(一)、加强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的提高,为毕业生党员全面发挥党员作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过关,思想境界到位和党性合格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得以体现,这是毕业生党员发挥其中用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企业中起到党员先进性作用和领军效应。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大学“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模式为例王斌(南京大学法学院)摘要: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培养高质量学生党员的关键环节。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以“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模式作为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的探索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党员教育管理途径不仅增强了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也提升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模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人数也随之大幅增长,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党员,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已成为关键环节。
如何开展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培养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发挥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应有的影响力,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南京大学探索出“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践模式,这种参与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为新时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创了新途径,成为了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平台。
一、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意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学校相关部门、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对大学生一切非学术性事务的管理,包括学生资助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园区与宿舍管理、评奖评优工作、违纪管理、文体活动管理等。
[1]学生党员参与学生事务管理是学生事务管理发挥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事务管理的效果。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以“组织本位”为教育理念,以“灌输论”为理论导向,通过学校主导的政治理论学习、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党的相关知识,培养党的情感,强化党的信仰。
[2]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新形势下,它的教育管理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消弭了党员的个性色彩,导致了党员对教育本身的消极态度,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并最终削弱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及责任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是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社会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及责任感。
一、教育篇高校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教育任务。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例如,可以安排专门的课程或者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国家历史、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从而提高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奋斗的历程。
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和演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校园中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鼓舞。
二、家庭篇家庭是培养孩子情感的第一课堂,也是塑造大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重要力量。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让他们充分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带孩子参观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让他们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奋斗历程。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家庭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三、社会篇社会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重要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意志。
企事业单位可以开展青年岗位培训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
大学生如何为党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为党服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党既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也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大学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各项党务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将从学习思政理论、参与党组织、培养优秀品质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为党服务。
1.学习思政理论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经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加强对党的各项政策的学习。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不断提升思政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党服务。
2.参与党组织加入党组织是大学生为党服务的首要步骤。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加入学生党支部,并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
通过参与党的组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党的工作方针政策,增加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交流互动,更好地服务于党和人民。
3.培养优秀品质作为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过硬的素质,在学习上要有扎实的基础,不断追求卓越;在生活中要注重修养,遵纪守法,严守道德底线;在工作中要勤俭节约,严守纪律,勇于创新。
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党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党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社会阅历,更好地为党服务。
5.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时刻自警自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要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立足岗位,服务人民,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绩,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
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时事热点,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从高校毕业班党建组织、党员自身两方面分析高校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班党员的人数在大四阶段也基本达到饱和,尽管发展学生党员经历了推优、培养、教育、考察、审批等一套完整的发展教育体系,大部分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发挥了党员示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冲突和大四学生的特点,目前大学生毕业党员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态势。
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对于帮助大学生党员以良好的心态实现从优秀学生到社会精英的过渡,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目前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对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不够重视高校不断加强学生党建的力度,加强毕业班的教育与管理,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但对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党建队伍力量薄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没有配备专职干部,其工作基本都由辅导员承担。
而作为人数少、事情多处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党建工作的细致性难以得到保证,大都精力放在大二、大三年级的党员发展上,对学生党员,特别是大四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和培养常常是有心无力,毕业班党员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1.2 基层党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有其自身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当前的基层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多为召开支部会议或者组织红色景点参观,内容多半是党员发展、转正问题或传达党的文件精神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党内民主生活会也没有或者不能正常召开,党组织成员缺乏思想上的交流、作风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时支部学习内容经常脱离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学习实际,淡化现实素材与现实社会问题的运用,从而造成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党员参加支部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倦怠感。
1.3党员自身意识淡薄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纯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清晰,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个人目的,他们将党员身份视为一种资本,视为提升自身求职就业竞争力、研究生面试成功率的筹码。
学生党员教育方案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石,也是培养未来的希望的重要手段。
而在这个过程中,党员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员教育对于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学生党员教育方案。
一、理论学习1.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学习是学生党员教育的基础,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理论阐述的基本途径。
2. 建立学习机制:制定学生党员理论学习计划,确保学生党员定期参与集体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马克思主义思维能力。
3. 多元的学习方式: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党员接触和学习多元的理论知识。
二、思想教育1. 加强思想引领:通过举办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提升思想觉悟: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开展理论思考和政策研究,培养学生党员具备敏锐的思想触角和辨别问题的能力。
3. 实践锻炼: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亲身感受社会现实,增强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
三、组织建设1. 完善组织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组织,加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联系和有效管理。
2. 实施党内民主:开展党内民主,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党员的民主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3. 加强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交流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道德修养1. 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通过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2.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德。
3. 培养学生党员的良好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党员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个人素质。
五、实践教育1. 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党员锻炼和成长的关键环节。
2. 多样化的实践形式: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的实践,让学生党员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养途径探索作者:王明兴李颖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16期摘要党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社会生产领域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学生党员作为共产党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意识,牢记入党誓言,自觉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和谐校园的构建和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培养过程中,责任意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责任意识的内涵意义及当前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现状入手,试着探讨培养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途径1责任意识的内涵所谓责任,从字面分析可以理解为职责和任务,那么从职责和任务来分析,责任便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责任是一个人的担当、态度、思想和胸怀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合。
党员的责任意识,体现的是党员对肩负使命的忠诚和承诺,责任意识是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品质,同时也是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动力。
学生党员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大学生组成的群体,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
在校园这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分为以下五个:(1)政治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牢记党员身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牢记使命,自觉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理想与国家、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
(2)自我责任意识。
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在同学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组织责任意识。
作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还应该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同时,还应该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履行组织制度。
高校实施“大学生党员先锋工程”的可行路径探析
袁彩霞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11
【摘要】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和先进青年代表,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生命线。
以大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为抓手,严慎细实地抓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提升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实施大学生党员先锋工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理论讲授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教育和日常浸润相结合,强化理论提升、结对帮扶、志愿奉献、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党性铸魂工程、学风引领工程、服务筑基工程和青春聚智工程。
【总页数】3页(P131-133)
【作者】袁彩霞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高校基层党组织实施共产党员先锋工程路径选择
2.高校大学生党员先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3.高校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路径探究
4.高校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探析
5.新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养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基本途径探索收稿日期:2018-11-13作者简介:李梓银(1982-),南充人,助教,工作单位:川北医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这不仅意味着党中央对祖国的青年寄予了深深的厚望与期盼,也是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更是对青年们郑重的嘱托。
青年一代,既享受着前辈们辛苦打拼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应肩负起且必须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重任。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党员所处的现实环境为着眼点,积极思考新时代新背景下责任担当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其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重引导:加强思想引领与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思想引领。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责任担当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5后”,甚至还有“00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把握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年龄阶段、心理等特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式的研究和创新,引导大学生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了解党、爱党、敬党、拥护党,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引导大学生党员亮身份、做承诺,起到模范引领作用。
当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漠视,入党前与入党后成了两条永无交集的平行线,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强化党的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地、深刻地意识到,入党后除了拥有学生这一重身份外,还拥有党员的身份,如何在思想上、言行上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党员需要终身修炼的事情。
第二,对道德选择进行引导,形成显性的社会奖励制度和隐性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增强。
第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这些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声音唤醒大学生党员心底的责任意识。
让大学生党员学习古代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崇高行为,从而获取无尽的精神力量,提高思想高度。
第四,鼓励大学生党员自我剖析与反省。
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担当能力做出准确预判,不拔高、不看低。
第五,鼓励、引导大学生党员勇于亮身份、敢担当。
鼓励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佩戴党徽,从外在形象上发出积极信号,促进学生党员更积极地做出表率。
二、强管理:发挥教育管理与监督作用俗话说:集体强不强,全看领头羊。
学生党总支就是学生党员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高校学生党总支要眼光长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带头作用,从源头上加强入党前的考察力度。
目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单纯、功利性强,为入党而入党。
因此,在新党员发展的环节中,党组织需要以“挑剔”的目光,对申请入党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核,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发展中,“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4]发展后,要健全考评机制,对入党前后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标准要求,让大学生党员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三、抓重点:提高党组织生活影响力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通常以讲座和座谈、看书、学习文件、看视频一类的形式开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不高,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为了让党组织生活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李梓银(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将来也必将承担起国家复兴大任的重担,所以,在大学阶段必须积极思考,在践行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担当意识与担当能力。
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能力,文章提出了强管理、重引导、建体系、拓路径、创形式、抓重点的教育途径,以期能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基本途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46-02Exploration of Basic Approach to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Responsibility EducationLI Zi-yin(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Abstract :As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are to take on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 the future,and therefore,they must maintain positive thinking at college and,in practice,make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and capacity for responsibility.In order to improve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capacity to take responsibi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of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emphasizing guidance,building system,extending paths,developing models,and grasping the key points",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ndergraduates'responsibility education.Key words: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responsibility education;basic approach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体责任意识,鉴于生情与学情的实际情况,首先必须丰富党组织生活形式,与时代紧密结合。
例如,可引入专题研讨、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专家到校给大学生党员授课。
也可以选择与党的建设、教育相关的主题,通过舞蹈、绘画、唱歌等艺术形式进行展示。
其次,在内容上可以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以与学生息息相关、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素材,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鼓励、带领大学生党员充分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自己。
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到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传承之地开展德育、党性教育,从而让他们深刻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党的奋斗精神,在红色传承中提高党员意识,增强担当能力。
四、建体系:构建党性教育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当前,一小部分大学生漠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员身份被某些大学生党员有意淡化,入党前与入党后成了两条永无交集的平行线。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评价机制是强化责任担当教育的标准与依据,奖惩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积极性的有力保障。
因此,构建党性教育奖惩机制与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俗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教育富有成效的有力保障。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者之间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沟通不畅,有脱节的现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有相关规章制度,其执行也不到位,严重缺乏按章办事的规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因此,在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来指导大学生党员的行为,明确责任,不断完善责任担当教育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制度导向与激励措施的匹配,有了刚性的要求,但也要有科学的实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科学。
[5]五、拓路径:积极拓展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路径责任担当方式是指行为主体在承担职责时,选择并采取的行为方式。
在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在履行责任行为时要以积极和进步的心态,选择合理、合法且符合道德准则的正确责任担当方式。
大学生党员年纪轻,社会阅历浅,情绪波动大,爱国心切,往往容易采取一些不理性的表达方式,或做出冲动的行为。
这些行为的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属于典型的“好心办坏事”,造成的后果也是让人痛心的。
这些行为不仅没能尽到责任,反而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事实上,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之前讲到的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在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中积极地参加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展现自己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较强的担当能力。
因此,大学生党员要选择恰当、理性的担当方式,积极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六、创形式:提高与网络媒介的融合性网络媒介在信息的传播中已占据着半壁江山,古时候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则是“一部手机知全球”。
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网络媒介接收着丰富的信息。
现在是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在现在的信息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高校作为先进的文化阵地,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的各个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洪荒之力”,通过建立主题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媒体形式,积极地与大学生们“互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育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德,践行责任担当,促进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作为高校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工作者、执行者,我们要从源头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和培养,把好质量关;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觉悟,促使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和培养工作与时俱进,确保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顾炎武,黄汝成.日知录·正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EB/OL].https:///mingju/ju_2042.aspx.[4]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EB/OL].https:///view/86b956eecc22bcd126ff0cb1.html.[5]检验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标准[EB/OL]./html/2016/wenxuan_1215/12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