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小学教案封面
- 格式:wps
- 大小:14.12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车桥教案教案标题:汽车车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车桥的定义、功能和结构。
2. 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车桥及其应用。
3. 掌握汽车车桥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汽车车桥的定义和功能。
2. 不同类型的汽车车桥及其应用。
3. 汽车车桥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汽车车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车桥的区别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马克笔。
2. 汽车车桥的实物或模型。
3. 汽车车桥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车桥。
2. 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车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白板,讲解汽车车桥的定义、功能和结构。
2. 解释不同类型的汽车车桥,如前驱车、后驱车和四驱车的车桥区别。
3. 引导学生理解汽车车桥的工作原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不同类型汽车车桥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总结不同类型车桥的适用性和特点。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的汽车车桥,了解其结构和组成部分。
2. 指导学生进行汽车车桥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实操。
五、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品牌汽车车桥的特点和技术创新。
2.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或汽车制造厂,深入了解汽车车桥的实际应用。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马克笔。
2. 汽车车桥的实物或模型。
3. 汽车车桥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汽车车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技能掌握程度。
备注:教案撰写的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4课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4课--教案教学要求:、了解认识桥的新的功能。
苏教版小学美术2、提高学生对桥的审美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苏教版小学美术4、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教版小学美术教学重点:设计桥的新造型。
教学难点:造型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堂课同学们画了自己喜欢的桥,画的真不错。
但是,如果同学们再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
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986建成通车为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
)(图略)南京长江二桥现在的二桥比大桥要漂亮的多。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
大桥主跨1385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梁。
)上海黄浦大桥、九曲桥等。
3、现在在张家港长江边,正在修建一座新的大桥——通苏大桥。
这做大桥修建好以后,将会给南通和我们张家港,乃至苏州的经济带来蓬勃的发展。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二、新授、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
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
(苏格兰钢架铁路桥、英国伦敦塔桥、日本现代夸海桥、立交桥……)2、分析教材范画,范作。
①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黏土等制作。
②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
③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新奇地方在哪里?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㈠、学自行设计①构思自己设计的桥有何新的功能。
②学生画简略草图。
③可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描绘。
㈡、同学之间相互协商,合作完成制作。
①进行制作的同学分成各小组,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构思所设计的桥。
②考虑怎样制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案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安排•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特点,掌握桥梁的种类和功能。
学会观察和分析桥梁的形态美,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桥梁的造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参观、图片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桥梁的建筑美和历史文化内涵。
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桥梁的绘画技巧和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倡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通过桥梁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时安排与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桥梁的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材料;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纸张等用品。
同时,建议教师提前了解学校周边的桥梁资源,为实地参观做好准备。
02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通过对桥的描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与历史。
桥作为连接两岸的象征,代表着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家乡的桥》主题解读桥梁类型及结构特点介绍以弧形结构承受压力,造型优美,历史悠久。
平直简洁,以梁为主要承重构件,适用于各种跨度。
悬挂在两岸之间,轻盈飘逸,富有动感。
结合多种桥梁结构形式,功能性与艺术性兼备。
拱桥梁桥吊桥组合桥南方桥梁北方桥梁少数民族地区桥梁粗犷豪放,厚重实用,展现北方民族的朴实与力量。
融入民族元素和图腾崇拜,独具特色。
030201地域文化差异在桥梁设计中体现注重细节雕刻,造型轻盈灵巧,体现水乡特色。
我设计的桥小学美术教案第四课:我设计的桥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第四课:我设计的桥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
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第四课:我设计的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
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
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
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
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
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第四课:我设计的桥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美术家乡的桥精品教案精品课件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家乡的桥》。
本课详细内容为:了解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功能;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桥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提高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桥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关注家乡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桥梁结构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乡的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不同桥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关注和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功能。
(2)分析家乡桥梁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家乡的桥。
(2)学生跟随示范,动手绘画。
4. 随堂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座家乡的桥,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桥结构: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形式:直线、曲线、组合等功能:交通、观光、文化等2. 绘画技巧线条:流畅、疏密得当色彩:搭配和谐、突出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桥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点:(1)桥梁结构清晰,形式准确。
(2)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
(3)画面具有表现力,能体现家乡的文化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绘画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深入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2)开展“我为家乡桥梁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 家乡的桥》冀教版(3)一. 教材分析《6. 家乡的桥》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桥的介绍、桥的绘画技巧以及桥的创意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掌握桥的绘画方法,并能够发挥创意表现自己心中的桥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桥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桥的结构和绘画技巧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补充和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知道桥的绘画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桥的结构和绘画方法的掌握。
2.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桥的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桥的绘画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创意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桥梁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桥的图片、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作品纸、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桥的名字和特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桥的绘画方法,讲解桥的结构和绘画技巧。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桥的绘画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开始绘画自己心中的桥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的绘画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加独特和创意的桥梁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桥梁绘画方法和技巧,强调桥的结构和特点。
冀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6.家乡的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家乡的桥》是冀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桥的图片、桥的构造和特点、桥的历史和文化等。
教师需要通过教材分析,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家乡的桥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桥梁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2.通过描绘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家乡桥梁的特色和美感。
2.难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构造和特点,以及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桥梁的构造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绘画实践。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桥梁的构造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桥梁的构造和特点,以及桥梁的历史和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桥梁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桥梁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1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2神奇的桥3教案湘教版20211121297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对两座奇异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制造欲2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常出去玩的时候见到过桥吗?它是什么模样的呢?2.你们见到的桥,差不多上弯弯的有木板和水泥做的,差不多上比较一般的桥,今天兰兰和他的爷爷要带我们去见两座奇异的桥,要不要去看看?、活动2【导入】新授课文一课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22课《奇异的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在课题中,奇异能够用哪个词语代替呢?是的,奇异的桥说的确实是奇异的,奇特的桥。
然而,课文讲的桥到底有什么奇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摸索兰兰和爷爷过了那两座桥?兰兰和爷爷过了那两座桥?(板书:潜水桥和塑料桥)二.潜水桥1.那什么缘故说潜水桥是奇异的桥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便划出描写潜水桥奇异的句子。
2.请一位小朋友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来点评。
3在这一段的最后有如此一句话:兰兰吓得闭上了眼睛,那兰兰什么缘故会吓得闭上了眼睛呢?4.假如你是兰兰当爷爷开车带你往如此的河里开去,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5.请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6.看到那个地点大伙儿是不是觉得专门惊奇:爷爷如何会把车往河里开去呢?那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7.现在你们还觉得爷爷惊奇吗?什么缘故?从开始的担忧可怕到猛然间看到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假如是你,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把这一句朗读一遍。
谁来评评,那你能读的更好吗?8.看了这两段,你们发觉潜水桥有什么奇异之处吗?9.除了架在河里,他还有什么奇异的地点吗?10.那我们接着来看4,5自然段。
请男同学齐读第四自然段,女同学朗读第五自然段11.在这两段里,你们划出了哪些句子呢?谁来说说。
12.那什么缘故说用玻璃砖造的就专门奇异呢?13.(板书:玻璃砖)14.你们看到过玻璃砖吗?那你觉得玻璃砖会是什么样的呢?15.你们觉得用玻璃砖砌墙难不难?那用玻璃转在水里砌墙难不难呢?16.但是我们的潜水桥确实是用玻璃砖在水里造的,是不是专门奇异?17.那走在如此的桥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18.你们还能看到什么了?19.看完课文对潜水桥的介绍,你们想说什么?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生字:咆哮嗓党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咆哮党员流淌呻吟揪出沙哑废弃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