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比较文学:法国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平行研究?08汉教一班20080510316 向采清 20080510299唐小琴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
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落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
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不局限于将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其实从上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毕竟发展就是一种潜在的完善,因此我觉得可以这样说,美国平行研究应时而生,虽有缺点但是却是对法国影响研究的完善与拓展。
首先,比较两者还是离不开比较文学的大前提,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这儿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
大家知道比较文学既是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不管哪种方法研究基础都是求同,具体来说影响研究求的是同源性,即渊源的统一性;平行研究求的是类同性,即不同国家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类同。
这样一来法国影响研究的缺点就暴露在了眼前: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候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潭;对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研究考察范围之外;忽略文学的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1.、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
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
学术风格:审美研究。
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
(三)、跨文明研究。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
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
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
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
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
2、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
本文将以文本为例,具体的说明什么是影响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长期以来,影响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主要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范围、对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剖析什么是影响研究。
研究方向: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它既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又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影响研究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中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溶于作家的创造中,因此不着痕迹。
研究范围: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个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例如,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对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等。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研究对象:影响研究就是研究一部作品的影响,及其发生的作用,消融于别地作品中。
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外民族的渊源,借鉴、引用、模仿、改编等等都可以。
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影响赖以传播的媒介,它强调作家、作品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
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的比较研究用的就是影响研究的方法。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候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
我的《凤凰涅磐》、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
”
在内容上,崇尚自我、赞美自然的泛神论精神在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身处19世纪中叶的惠特曼自称《草叶集》是“人自身的伟大骄傲”之歌。
惠特曼笔下的自我不仅是有着作为生物肉体与精神的纯粹的自我,同时这种自我又具有一种泛化精神,能够涵括一切自我、一切人。
这种泛化的自我其实正是那具有无穷智慧和力量,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普通美国民众。
郭沫若在《女神》集中的《梅花树下的醉歌》里由对梅花的赞美转向对自我的赞美进而上升到对整个宇宙本体的赞美。
与惠特曼的充满民主思想和人道理想的“自我”形象相比较而言,郭沫若的“自我”更具有一种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在语言风格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平民化的口语语言风格。
他将平民思想和口语风格带到新诗创作之中,创作了大篇幅的平民化的诗歌。
在诗歌形式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自由体。
郭沫若创作的《女神》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
郭沫若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在感应和效法美国诗人惠特曼那种摆脱一切旧套的博大诗风中, 把自由体连同
西方现代诗歌惯用的隐喻和象征的诗意方式一起引进来了。
在诗歌表现风格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热烈、狂放、粗犷、雄浑的风格,具体体现为《女神》中那些具有“男性的粗暴”的诗。
尽管这不像诗体形式方面那么明显,但是这种隐形的接受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正是两本诗集相通的基点,它们在异时异地放飞了诗人那努力超越世俗规约,在文学的“彼岸”世界中追寻自由和活力的梦想。
平行研究是指那些既不存在事实联系,又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这种平行关系,是出自文学的审美特征或形式才呈现的。
由于不再拘泥于事实上的联系,平行研究关注的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审美过程与手段、方式及结晶物的遥相呼应与和谐共振。
这些遥相呼应与和谐共振的文学现象可能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也可能由于文化发达的程度有差异,会有年代上的距离,但最终仍表明了"天下文心之攸同"(钱锺书语)。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范围、对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剖析什么是平行研究。
研究方向:平行研究,就是讲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意义的结论。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关系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的研究。
研究范围:第一,平行研究从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最终导出结论;第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
比较下来,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平行研究的研究对象很大,它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心理学、思想史、宗教等其他学科的比较,这就是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
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方面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
研究方法:平行研究采用民族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即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相同和差异的比较或对比,寻找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注重作品内在的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它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理论价值和意义。
例如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在比较研究中就用的是平行研究的方法。
对于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之间,学者们普遍认为并没有相互影响借鉴的痕迹,但是同名的两部作品选择了相同的主题、思想以及相似的社会背景,令人惊奇。
它们在选材上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对封建家族制的揭露和批判上,在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上,在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上,均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勾勒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封建宗法的反动、封建制度的糜烂,彰显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部作品依然朝向自己的结局。
在巴金《家》的尾声中,以高老太爷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的拥护者们迎来了人生的终结,而以觉慧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终于脱离了家庭,走向了光明的未来;藤村的《家》却以“屋外仍是一片漆黑”结束全书,始终没能找出光明之路。
形成这样相反的结局,与两国的社会背景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念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首先,巴
金的《家》的创作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反抗。
与此同时相对,藤村写作《家》时,正直日本社会采取绝对主义政策,无视、镇压国民谋求民主主义的心声。
其次,巴金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家”的“内”与“外”联系起来,展示了在“内”与“外”的相互作用下,知识分子觉醒并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藤村贯彻日本自然主义的手法,剔除一切外面发生的事,作品中对于当时社会的变化一概不触及,只写“家”内部发生事情。
所以,家庭成员的未来也只局限于“内”,看不到“外”面的路。
最后,在文学理念上,巴金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思想很强,主张从古老的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而藤村只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对立中寻求独立的生存方式。
由此可看,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既有相似处之处又有不同点,两部作品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尽显平行研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