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检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93 KB
- 文档页数:3
20届成都三诊语文试卷分析卷面分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B ;难度:★★第一题B选项是对文章整体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科举考试虽有很多弊端,但仍有一部分人(包括一些普通民众)受益,所以B选项说百姓无法受益于科举考试错。
2、答案:D ;难度:★第二题考察对文章的论证分析。
AC两个个选项可以对应到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可知AC对。
B选项定位到全文,用到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
D选项对应到文章第2段原文,引用魏源的话是为了论证科举考试用人制度上具有某种开放性,而不是题干中的说是为了论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仍是有限的,错,故选D选项。
3、答案:A ;难度:★第三题B选项“仅仅是对普通读书人子弟”范围错误。
C选项“毫无开放性”过于绝对。
D选项能够确保成功,不合逻辑。
排除BCD故选A。
4、答案:D ;难度:★★第四题对应到材料三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可知,原文是“如今,公社所辖的二十三个村,已全部脱贫。
”而D选项说的是在张富清任职期间就让这些村脱贫,混淆时态,故D选项错误,选择D。
5、答案:B ;难度:★第五题B选项对应到原文材料一和二可知,“共和国勋章”颁给张富清是为了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而不是因为战功而获得此勋章,因果不当。
6、考点: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难度:★★★答案:①突击队员,是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战士(1分),更代表迎难而上,为党和国家而战的精神(1分)。
②这种精神贯穿了张富清一生;作为军人,战争时期,他总是冲锋在前,是战争中的突击队员(2分)。
作为干部:转业后,他一次次担任“突击队员”,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2分)。
分析:第六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首先解读题干,张富清是一辈子的“突击队员”,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考生第一步应明确到底何为“突击队员”,给出“突击队员”的定义:突击队员,是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战士之类的内容。
再来分析为什么张富清是一辈子的突击队员。
主要表现在他的两次工作上,作为军人他总是冲锋在前,是战争中的突击队员。
2019年春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测试题及答案分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记住一棵树非鱼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
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中衣,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
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地,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使劲咽了口唾沫。
炊烟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
仰头,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晃。
你又咽了一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
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你扔掉手里的棠梨,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袅袅向你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
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妇人微微一笑,问你:“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你点点头:“可是……”妇人说:“我知道。
”你看见妇人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点燃。
初三第三次检测质量分析沁阳三中2012.5.8初三三检分析4月下旬,我们进行了初三三检。
24日,成绩揭晓,面对成绩,我们静下心来分析,认真总结得失,并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和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以利再战。
一、总体情况:此次考试,我们参加考生336人,评价基数339人,平均分349.68,平均分积分28.69,名次14;优秀10人,优秀率2.8%,优秀率积分1.12,名次11;及格161人,及格率45.66%,及格率积分13.7,名次17;三率和398.14,总积分43.61,总排名列全市第 13。
其中语文第10,退步1个名次;数学第12,名次不变;英语第14,退步4个名次;政治第11,退步2个名次,化学第14,进步3个名次;物理16,退步2个名次,历史18,进步4个名次。
二、分数段分析:学校前200 前400 前600 前800 1000 1200 1400 一检0 7 11 17 27 34 41 二检 1 4 9 13 16 24 35 三检 4 7 16 21 28 32 36这届学生相当大的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突出。
学生不学习或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所占比例偏大,已经造成尾巴大的局面。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比例较小,优势不明显,但是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尖子生成绩正在稳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语文学科这次考试采用了新题型,知识点覆盖范围较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调整,平时训练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学生不能适应考试。
语文课时比较紧张,较多时间忙于初一二知识复习,缺少综合训练。
学生平时学习不灵活,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当题型发生变化时,部分学生就很不适应,一时就手足无措。
课外文言文练习,平时虽然学生做了,老师也分析讲评,但学生的消化还不够。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思想不集中,课堂效率低。
数学学科的试题难度不大,基本都是我们平时训练过的。
从学生错误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平时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比如:做题不用演草纸,画图该有的箭头要漏掉,该平行作的不象平行,该有的结论不能正确书写,导致很多地方丢分很严重。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成绩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三语文诊断考试成绩分析文县三中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高三语文试卷的命制形式采取的是高考模式,共计18小题,满分150分。
试题命制紧贴高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考查形式,难易程度适中。
涉及的题型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
主要考察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七大能力:经典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分析文段的能力,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概括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全年级最高分99分,最低分60分,平均分79.3分。
从试卷作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该识记的内容没有记住。
名句默写题,满分为6分,可得满分的人很少,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了0分,学生的平均分为4分。
2、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高。
首先,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使得他们的阅读速度不高,一篇只有500字左右、设置了三个客观选择题、满分为9分的现代文阅读竟然花费了40分钟,得不偿失。
3、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低下。
阅读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照抄原文并没有对文中相关信息做高度概括。
4、学生文章写作能力低下。
作文满分为60分,全年级的平均分只有43分左右,连及格线也没有达到。
5、学生应试技巧不高。
许多学生因为缺少相应的应试技巧,或不按要求涂写,或审题不清楚不能按题干要求作答。
三、改进措施鉴于以上原因,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平时积累,抓基础知识。
基础还是基础。
要立足必修课本,督促学生识记该记住的内容,理解该理解的文章,注意多积累相关知识,例如:重点成语、典型病句、名家名篇、优美文句、经典素材等。
2、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以后的诗歌鉴赏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概括文本的大意,要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光引导学生作答案。
初三语文质量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评估他们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对学生的测试和观察,可以看出以下结果:
1.阅读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阅读材料,包括课堂教材和课外读物。
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复杂和长篇阅读材料时存在困难。
2.词汇量:学生的词汇量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常常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学生写作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评估他们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根据对学生写作作业的评分和反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结构与组织: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写出完整的作文,但在结构和组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2.表达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各不相同。
一些学生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表达过于简单和模糊。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评估他们运用正确语法和准确词语表达意思的能力。
根据对学生的听说评估和日常交流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语法和拼写: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语法规则,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错误,例如主谓一致和时态错误。
此外,一些学生在拼写上也存在困难。
2.口语表达: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所挣扎。
综上所述,初三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质量存在一些差距。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检分析
试卷概况: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卷由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30分)、现代文阅读(32分)、古诗文阅读(18分)和作文(50分)四个部分组成。
(二)考查内容:
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基础知识考查上,重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单纯考查纯记忆性和纯知识性的内容,以学生对语文知识能达到积累和灵活运用为考查的主要目标;在阅读考查上,注重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在写作方面,重在考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情表达需要进行写作。
二、学生成绩
最高分:118分;最低分:5分; 平均分88.11分。
优秀35人,优秀率为10%,合格320人,合格率为84.7%。
三、答卷情况
得分率较高的是第9题(现代文阅读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第8题(现代文阅读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4题(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和第13题(古诗文阅读中对海棠特点的概括),这些题的得分率均在70%左右。
失分率较高的是第2题(名著阅读)、第3题(古诗文默写)、第14题(对课外古诗的理解)、17题(翻译文言句子)、
第19题(对文言文的理解),这些题的得分率在50%以下。
写作得分率为81.04%,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平均分只有40.52分。
四、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如解释“箕畚”和“感”的意思。
对文言文字词识记不准确,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4.作文缺乏个性。
许多学生作文一是审题意识淡薄,主题不鲜明。
二是选材范围狭窄、不新颖,编造材料、套用成文现象突出。
一些学生平时只读课本,课外读书很少,文化视野狭窄,腹中空空。
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
三是不能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有些学生作文没有文体,出现了“四不像”的杂货摊式的作文。
四是语言苍白,缺乏文采。
(二)整改措施
1.夯实基础。
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
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对规定阅读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4.加强文言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