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试题第35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掌握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并能运用“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一、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①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②特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类比推理①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②特点: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二、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高频考点一 归纳推理例1、观察下列等式: 3π-2+32π-2=34×1×2;5π-2+52π-2+53π-2+54π-2=34×2×3;7π-2+72π-2+73π-2+…+76π-2=34×3×4; 9π-2+92π-2+93π-2+…+98π-2=34×4×5; …照此规律,2n +1π-2+2n +12π-2+2n +13π-2+…+2n +12nπ-2=__________. 【答案】34×n ×(n +1)【解析】观察等式右边的规律:第1个数都是34,第2个数对应行数n ,第3个数为n +1. 【变式探究】已知a i >0(i =1,2,3,…,n ),观察下列不等式: 2a1+a2≥;3a1+a2+a3≥a1a2a33; 4a1+a2+a3+a4≥a1a2a3a44; …照此规律,当n ∈N *,n ≥2时,n a1+a2+…+an≥______.【答案】a1a2…an n【解析】根据题意得n a1+a2+…+an ≥a1a2…an n(n ∈N *,n ≥2). 【举一反三】观察下列等式: 1+2+3+…+n =21n (n +1);1+3+6+…+21n (n +1)=61n (n +1)(n +2);1+4+10+…+61n (n +1)(n +2)=241n (n +1)(n +2)(n +3); …可以推测,1+5+15+…+241n (n +1)(n +2)(n +3)=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01n (n +1)(n +2)(n +3)(n +4)(n ∈N *)【变式探究】某种树的分枝生长规律如图所示,第1年到第5年的分枝数分别为1,1,2,3,5,则预计第10年树的分枝数为( )A .21B .34C .52D .55【答案】D【解析】由2=1+1,3=1+2,5=2+3知,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则第6年为8,第7年为13,第8年为21,第9年为34,第10年为55,故选D.【感悟提升】归纳推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与数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观察数字特点,找出等式左右两侧的规律及符号可解.(2)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观察每个不等式的特点,注意是纵向看,找到规律后可解.(3)与数列有关的推理.通常是先求出几个特殊现象,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出数列的项与项数的关系,列出即可.(4)与图形变化有关的推理.合理利用特殊图形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并用赋值检验法验证其真伪性.【变式探究】(1)将自然数0,1,2,…按照如下形式进行摆列:根据以上规律判定,从2 016到2 018的箭头方向是()【答案】A【解析】从所给的图形中观察得到规律:每隔四个单位,箭头的走向是一样的,比如说,0→1,箭头垂直指下,4→5箭头也是垂直指下,8→9也是如此,而2 016=4×504,所以2 016→2 017也是箭头垂直指下,之后2 017→2 018的箭头是水平向右,故选A.(2)如图,有一个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1个点(算第1层),第2层每边有2个点,第3层每边有3个点,…,依此类推,如果一个六边形点阵共有169个点,那么它的层数为()A .6B .7C .8D .9【答案】C高频考点二 类比推理例2、 (1)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的和为S n ,则数列n S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d.类似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的积为T n ,则等比数列{Tn n}的公比为( )A.2qB .q 2C.D.q n【答案】C【解析】由题设,得T n =b 1·b 2·b 3·…·b n =b 1·b 1q ·b 1q 2·…·b 1qn -1=b 1n q 1+2+…+(n -1)=.∴Tn n =,∴等比数列{Tn n}的公比为,故选C.(2)在平面上,设h a ,h b ,h c 是△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 到相应三边的距离分别为P a ,P b ,P c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ha Pa +hb Pb +hc Pc=1.把它类比到空间,则三棱锥中的类似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ha Pa +hb Pb +hc Pc +hd Pd=1【感悟提升】 (1)进行类比推理,应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联想进行类比,提出猜想.其中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是解题的关键.(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与空间类比;低维的与高维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数的运算与向量的运算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变式探究】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用如下图1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在欧洲直到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著作(1655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近年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如图1,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莱布尼茨三角形”如下图2.在杨辉三角中相邻两行满足关系式:C n r +C n r +1=C n +1r +1,其中n 是行数,r ∈N .请类比上式,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相邻两行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1 1 12 1 13 3 1 14 6 4 1 15 10 10 5 1 …C n 0 C n 1 … C n r … C n n -1 C n n 图1 21 21 31 61 31 41 121 121 41 51 201 301 201 51 61 301 601 601 301 61 …n 0 n 1 … n r … n n -1 n n 图2【答案】n r =n +1r +n +1r +1【解析】类比观察得,将莱布尼茨三角形的每一行都能提出倍数n +11,而相邻两项之和是上一行的两者相拱之数,所以类比式子C n r +C n r +1=C n +1r +1,有n r =n +1r +n +1r +1. 高频考点三 演绎推理例3、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n +2S n (n ∈N *).证明:(1)数列n Sn是等比数列; (2)S n +1=4a n .【感悟提升】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常用的一般模式为三段论,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某种蕴含关系,解题时要找准正确的大前提,一般地,当大前提不明确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变式探究】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A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答案】D【解析】由甲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可推知甲看到乙、丙的成绩为“1个优秀、1个良好”.乙看丙的成绩,结合甲的说法,丙为“优秀”时,乙为“良好”;丙为“良好”时,乙为“优秀”,可得乙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甲的成绩,结合甲的说法,甲为“优秀”时,丁为“良好”;甲为“良好”时,丁为“优秀”,可得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故选D.(2)已知函数y=f(x)满足:对任意a,b∈R,a≠b,都有af(a)+bf(b)>af(b)+bf(a),试证明:f(x)为R上的单调增函数.【方法技巧】解决此类问题的注意事项与常用方法:(1)解决归纳推理问题,常因条件不足,了解不全面而致误.应由条件多列举一些特殊情况再进行归纳.(2)解决类比推理问题,应先弄清所给问题的实质及已知结论成立的缘由,再去类比另一类问题.【变式探究】(1)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可以推测:①b2 018是数列{a n}的第________项;②b2k-1=________.(用k表示)(2)设S,T是R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从S到T的函数y=f(x)满足:(ⅰ)T={f(x)|x∈S};(ⅱ)对任意x1,x2∈S,当x1<x2时,恒有f(x1)<f(x2).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保序同构”.以下集合对不是“保序同构”的是________.①A=N*,B=N;②A={x|-1≤x≤3},B={x|x=-8或0<x≤10};③A={x|0<x<1},B=R;④A=Z,B=Q.对于②,取f (x )=x2+1,0<x≤3,x +1,-1<x≤0,所以A ={x |-1≤x ≤3},B ={x |x =-8或0<x ≤10}是“保序同构”的,故排除②; 对于③,取f (x )=tan 2π(0<x <1),所以A ={x |0<x <1},B =R 是“保序同构”的,故排除③.④不符合,故填④.【答案】(1)①5 045 ②25k -1(2)④1.(2017·全国Ⅱ)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答案】D【解析】由甲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可推知甲看到乙、丙的成绩为“1个优秀、1个良好”.乙1.(2016·北京)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球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C .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D .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答案】B的乙盒中的红球数与丙盒中的黑球数没有任何影响.①和②出现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对B 选项中的乙盒中的红球数与丙盒中的黑球数的影响次数一样.综上,选B.2. (2016·山东)观察下列等式: 3π-2+32π-2=34×1×2;5π-2+52π-2+53π-2+54π-2=34×2×3; 7π-2+72π-2+73π-2+…+76π-2=34×3×4; 9π-2+92π-2+93π-2+…+98π-2=34×4×5; …照此规律,2n +1π-2+2n +12π-2+2n +13π-2+…+2n +12nπ-2=__________. 【答案】34×n ×(n +1)【解析】观察等式右边的规律:第1个数都是34,第2个数对应行数n ,第3个数为n +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1.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知识点的认识】合情推理:“合乎情理”的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①归纳推理:特殊→一般,部分→整体②类比推理:特殊→特殊演绎推理:又称为“逻辑推理”,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为:一般→特殊区别:(1)合情推理前提为真,结论可能为真,是或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前提为真,结论亦为真,是必然性推理.(2)合情推理中的归纳、类比是“开拓型”和“发散型”的思维方法,虽然结论未必正确,但有创造性,对科学发现有帮助;演绎推理是“收敛型”或“封闭型”的思维方法,虽然结论一定正确,但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形式化程度比合情推理高.联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二者相辅相成,就数学而言,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思维过程,但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命题方向】常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注意弄清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给出下面几个推理:①由“6=3+3,8=3+5,10=3+7,12=5+7…”得到结论:任何一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②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得到结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③由“正方形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得到结论:正方体的体积为边长的立方;④由“a2+b2≥2ab(a,b∈R)”推得 sin2x≤1.其中是演绎推理的序号是.分析:演绎推理的模式是三段论模式,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演绎推理的特点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上面的特点,判断下面四个结论是否正确,结果①是一个归纳推理,③是一个类比推理,②④是演绎推理.解答:演绎推理的模式是三段论模式,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演绎推理的特点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上面的特点,判断下面四个结论是否正确,由“6=3+3,8=3+5,10=3+7,12=5+7…”得到结论:任何一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故①不选;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得到结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是一个演绎推理,故选②由“正方形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得到结论:正方体的体积为边长的立方;这是一个类比推理,故不选③由“a2+b2≥2ab(a,b∈R)”推得 sin2x≤1.这是一个演绎推理,故选④总上可知②④符合要求,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本题考查演绎推理的特点,考查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特点,本题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不用计算,只要根据几个推理的特点得到正确结论即可.。
第35讲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①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__全部对象__####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②特点:是由!!!!__部分__####到!!!!__整体__####、由!!!!__个别__####到!!!!__一般__####的推理.(2)类比推理①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__这些特征__####的推理.②特点:是由!!!!__特殊__####到!!!!__特殊__####的推理.2.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__一般__####到!!!!__特殊__####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①大前提——已知的!!!!__一般原理__####.②小前提——所研究的!!!!__特殊情况__####.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__特殊情况__####做出的判断.1.思维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2)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3)“所有3的倍数都是9的倍数,若数m是3的倍数,则m一定是9的倍数”,这是三段论推理,但其结论是错误的.(√)(4)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解析(1)错误.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错误.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四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3)正确.因为大前提错误,所以结论错误.(4)错误.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时,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2.有段时间流传这样的一个政治笑话:“鹅吃白菜,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所以参议员先生是鹅”.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C)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解析推理形式不符合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三段论的形式是:M是P,S是M,则S是P,而上面的推理形式则是:M是P,S是P,则S是M.故选C.3.数列2,5,11,20,x,47,…中的x=(B)A.28B.32C.33D.27解析由5-2=3,11-5=6,20-11=9,可知x-20=12,因此x=32.4.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n=a n b n与(a+b)n类比,则有(a+b)n=a n+b n;②log a(xy)=log a x+log a y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③(a+b)2=a2+2ab+b2与(a+b)2类比,则有(a+b)2=a2+2a·b+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为(B)A.0B.1C.2D.3解析只有③正确.5.观察下列不等式:1+123<7 6,1+123+133<2924,1+123+133+143<4940,1+123+133+143+153<3730, …按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 1+123+133+143+153+163<2621 ####.解析 1+123<76=142×3×2,1+123+133<2924=14+3×53×4×2, 1+123+133+143<4940=494×5×2=29+4×54×5×2, 1+123+133+143+153<3730=745×6×2=49+5×55×6×2, 照此规律可以得到1+123+133+143+153+163<74+6×56×7×2=2621.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1+123+133+143+153+163<2621.一 类比推理(1)进行类比推理,应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联想进行对比,提出猜想.其中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是解题的关键.(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与空间类比、低维与高维的类比、等差与等比数列类比、运算类比(加与乘、乘与乘方、减与除、除与开方)、数的运算与向量运算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例1】 (1)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b n }⎝⎛⎭⎫b n =a 1+a 2+…+a n n 也为等差数列.类比这一性质可知,若正项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且{}d n 也是等比数列,则d n 的表达式应为( D )A .d n =c 1+c 2+…+c nnB .d n =c 1·c 2·…·c nnC .d n =n c n1+c n 2+…+c n nnD .d n =nc 1·c 2·…·c n(2)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1∶8__####.解析 (1)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a 1+a 2+…+a n =na 1+n (n -1)2d ,∴b n =a 1+(n -1)2d =d 2n +a 1-d2,即{b n }为等差数列;若{c n }是等比数列,则c 1·c 2·…·c n =c n 1·q 1+2+…+(n -1)=c n 1·q n (n -1)2 , ∴d n =nc 1·c 2·…·c n =c 1·q n (n -1)2 ,即{d n }为等比数列.故选D .(2)由平面图形的面积类比立体图形的体积得出: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底面积之比为1∶4,对应高之比为1∶2,所以体积比为1∶8.二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中几种问题的处理技巧(1)与等式或不等式“共舞”问题.观察所给的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两边式子的特点,注意是纵向看,发现隐含的规律.(2)与数列“牵手”问题.先求出几个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含的范围,从而由特殊的结论推广到一般结论.(3)与图形变化“相融”问题.合理利用特殊图形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并用赋值检验法验证其真伪性.【例2】 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依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__####.解析 第n 个等式的左边第n 项应是(-1)n +1n 2,右边数的绝对值为1+2+3+…+n =n (n +1)2,故有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 【例3】 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6个图中有!!!!__28__####个小正方形.解析 第1~5个图形中分别有3,6,10,15,21个小正方形,它们分别为1+2,1+2+3,1+2+3+4,1+2+3+4+5,1+2+3+4+5+6,因此a n =1+2+3+…+(n +1).故a 6=1+2+3+…+7=7(1+7)2=28,即第6个图中有28个小正方形.三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若大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例4】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2n·S n (n ∈N *),证明:(1)数列⎩⎨⎧⎭⎬⎫S n n 是等比数列;(2)S n +1=4a n .证明 (1)∵a n +1=S n +1-S n ,a n +1=n +2n S n ,∴(n +2)S n =n (S n +1-S n ),即nS n +1=2(n +1)S n , ∴S n +1n +1=2·S n n ,又S 11=1≠0,(小前提)故⎩⎨⎧⎭⎬⎫S n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论)(2)由(1)可知S n +1n +1=4·S n -1n -1(n ≥2), ∴S n +1=4(n +1)·S n -1n -1=4·n -1+2n -1·S n -1=4a n (n ≥2),(小前提)又a 2=3S 1=3,S 2=a 1+a 2=1+3=4=4a 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S n +1=4a n .(结论)1.有下列各式:1+12+13>1,1+12+…+17>32,1+12+13+…+115>2,…,则按此规律可猜想此类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__1+12+13+…+12n +1-1>n +12(n ∈N *)__####.解析 观察前三个不等式,发现其左边最后一项的分母分别为3,7,15,故可猜想第n 个式子中应有2n +1-1项,不等式右侧分别写成22,32,42,故猜想第n 个式子中应为n +12,按此规律可猜想此类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1+12+13+…+12n +1-1>n +12(n ∈N *).2.用火柴棒摆“金鱼”,如图所示,按照下面的规律,第n 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为!!!!__6n +2__####.…解析 由题意知,图②的火柴棒比图①的多6根,图③的火柴棒比图②的多6根,而图①的火柴棒的根数为2+6,∴第n 个“金鱼”图需要(2+6n )根火柴棒.3.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相邻两边所成的角为α,β,则有cos 2α+cos 2β=1.类比到空间中的一个正确命题是: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AC 1与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为α,β,γ,则!!!!__cos 2α+cos 2β+cos 2γ=2__####.解析 设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a ,b ,c ,如图所示,所以AC 1与下底面所成角为∠C 1AC ,记为α,AC 1与平面A 1D 1DA 所成的角记为β,AC 1与平面A 1B 1BA 所成的角记为γ,所以cos 2α=AC 2AC 21=a 2+b 2a 2+b 2+c2,同理cos 2β=a 2+c 2a 2+b 2+c 2,cos 2γ=b 2+c 2a 2+b 2+c 2,所以cos 2α+cos 2β+cos 2γ=2.4.若f (a +b )=f (a )f (b )(a ,b ∈N *),且f (1)=2,则f (2)f (1)+f (4)f (3)+f (6)f (5)+…+f (2 018)f (2 017)=!!!!__2 018__####.解析 利用三段论.因为f (a +b )=f (a )f (b )(a ,b ∈N *),(大前提) 令b =1,则f (a +1)f (a )=f (1)=2,(小前提)所以f (2)f (1)=f (4)f (3)=…=f (2 018)f (2 017)=2.(结论)易错点 类比不当错因分析:从平面类比到空间时,缺乏对对应特点的分析,无法得到正确结论. 【例1】 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于D ,求证:1AD 2=1AB 2+1AC 2,那么在四面体A -BCD 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说明理由.解析如图(1)所示,由射影定理知AD2=BD·DC,AB2=BD·BC,AC2=BC·DC,∴1AD2=1BD·DC=BC2 BD·BC·DC·BC=BC2AB2·AC2.又BC2=AB2+AC2,∴1AD2=AB2+AC2AB2·AC2=1AB2+1AC2,∴1AD2=1AB2+1AC2.在四面体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AE⊥平面BCD于E,则1AE2=1AB2+1AC2+1AD2.证明如下:如图(2),连接BE交CD于点F,连接AF. ∵AB⊥AC,AB⊥AD,∴AB⊥平面ACD.而AF⊂平面ACD,∴AB⊥AF.在Rt△ABF中,AE⊥BF,∴1AE2=1AB2+1AF2.在Rt△ACD中,AF⊥CD,1AF2=1AC2+1AD2.∴1AE2=1AB2+1AC2+1AD2.【跟踪训练1】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若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其中c为斜边,则a2+b2=c2,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现将这一定理推广到立体几何中:在四面体O-ABC中,∠AOB=∠BOC=∠COA=90°,S为顶点O所对面的面积,S1,S2,S3分别为侧面△OAB,△OAC,△OBC的面积,则下列选项中对于S,S1,S2,S3满足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为(A)A.S2=S21+S22+S23B.S2=1S21+1S22+1S23C.S=S1+S2+S3 D.S=1S1+1S2+1S3解析如图,作OD⊥BC于点D,连接AD,由立体几何知识知,AD⊥BC,从而S2=⎝⎛⎭⎫12BC ·AD 2=14BC 2·AD 2=14BC 2·(OA 2+OD 2)=14(OB 2+OC 2)·OA 2+14BC 2·OD 2=⎝⎛⎭⎫12OB ·OA 2+⎝⎛⎭⎫12OC ·OA 2+⎝⎛⎭⎫12BC ·OD 2=S 21+S 22+S 23.课时达标 第35讲[解密考纲]高考中,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是和数列、不等式等内容联合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B )A .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B .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C .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D .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解析 对于A 项,小前提与结论颠倒,错误;对于B 项,符合演绎推理过程且结论正确;对于C 项,大小前提颠倒;对于D 项,大小前提以及结论颠倒.故选B .2.请仔细观察1,1,2,3,5,( ),13,运用合情推理,可知写在括号里的数最可能是( A ) A .8B .9C .10D .11解析 观察题中所给各数可知,2=1+1,3=1+2,5=2+3,8=3+5,13=5+8,∴括号中的数为8.故选A .3.在整数集Z 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 ],即[k ]={5n +k |n ∈Z },k =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2 018∈[3]; ②-2∈[2];③Z =[0]∪[1]∪[2]∪[3]∪[4];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C )A .1B .2C .3D .4解析 因为2 018=403×5+3,所以2 018∈[3],①正确;-2=-1×5+3,-2∈[3],所以②不正确;因为整数集中被5除的数可以且只可以分成五类,所以③正确;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因为整数a ,b 被5除的余数相同,从而a -b 被5除的余数为0,反之也成立,故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 .4.观察(x 2)′=2x ,(x 4)′=4x 3, (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D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解析 由所给等式知,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 ∵f (-x )=f (x ),∴f (x )是偶函数,从而g (x )是奇函数. ∴g (-x )=-g (x ).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D )A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解析 依题意,由于甲看后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说明乙、丙两人必是一个优秀、一个良好,则甲、丁两人必是一个优秀、一个良好,因此乙看了丙的成绩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看了甲的成绩就清楚了自己的成绩,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故选D .6.已知a n =log n +1(n +2)(n ∈N *),观察下列运算: a 1·a 2=log 23·log 34=lg 3lg 2·lg 4lg 3=2;a 1·a 2·a 3·a 4·a 5·a 6=log 23·log 34·…·log 78=lg 3lg 2·lg 4lg 3·…·lg 8lg 7=3;….若a 1·a 2·a 3·…·a k (k ∈N *)为整数,则称k 为“企盼数”,试确定当a 1·a 2·a 3·…·a k =2 019时,“企盼数”k 为( C )A .22 019 +2B .22 019C .22 019-2D .22 019-4解析 a 1·a 2·a 3·…·a k =lg (k +2)lg 2=2 019,lg(k +2)=lg 22 019,故k =22 019-2.二、填空题7.观察下列式子: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根据上述规律,第n个不等式应该为!!!!__1+122+132+…+1(n +1)2<2n +1n +1__####.解析 不等式的左边为连续自然数的平方的倒数和,即1+122+…+1(n +1)2,不等式的右边为2n +1n +1,所以第n 个不等式应该为1+122+132+…+1(n +1)2<2n +1n +1. 8.观察下列等式: 1=1; 2+3+4=9; 3+4+5+6+7=25; 4+5+6+7+8+9+10=49;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为!!!! n +(n +1)+(n +2)+…+(3n -2)=(2n -1)2 ####. 解析 观察这些等式,第一个等式左边是1个数,从1开始;第二个等式左边是3个数相加,从2开始;第三个等式左边是5个数相加,从3开始;……;第n 个等式左边是2n -1个数相加,从n 开始.等式的右边为左边2n -1个数的中间数的平方,故第n 个等式为n +(n +1)+(n +2)+…+(3n -2)=(2n -1)2.9.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 S n ,则 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真命题为: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 T 4,T 8T 4,T 12T 8,T 16T 12####成等比数列. 解析 利用类比推理把等差数列中的差换成商即可. 三、解答题10.设f (x )=a x +a -x 2 ,g (x )=a x -a -x2(其中a >0,且a ≠1).(1)由5=2+3请你推测g (5)能否用f (2),f (3),g (2),g (3)来表示; (2)如果(1)中获得了一个结论,请你推测能否将其推广.解析 (1)由于f (3)g (2)+g (3)f (2)=a 3+a -32·a 2-a -22+a 3-a -32·a 2+a -22=a 5-a -52,又g (5)=a 5-a -52,因此g (5)=f (3)g (2)+g (3)f (2). (2)由g (5)=f (3)g (2)+g (3)f (2), 即g (2+3)=f (3)g (2)+g (3)f (2), 于是推测g (x +y )=f (x )g (y )+g (x )f (y ).证明:因为f (x )=a x +a -x 2,g (x )=a x -a -x 2, 所以g (x +y )=a x +y -a -(x +y )2,g (y )=a y -a -y 2,f (y )=a y +a -y 2, 所以f (x )g (y )+g (x )f (y )=a x +a -x 2·a y -a -y 2+a x -a -x 2·a y +a -y 2=a x +y -a -(x +y )2=g (x +y ).1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1)求a 18的值;(2)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S n .解析 (1)由等和数列的定义,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易知a 2n -1=2,a 2n =3(n =1,2,…),故a 18=3.(2)当n 为偶数时,S n =a 1+a 2+…+a n=(a 1+a 3+…+a n -1)+(a 2+a 4+…+a n ) =2+2+…+2n 2个2+3+3+…+3n 2个3 =52n . 当n 为奇数时,S n =S n -1+a n =52(n -1)+2=52n -12. 综上所述,S n =⎩⎨⎧ 52n ,n 为偶数,52n -12,n 为奇数.12.对于三次函数f (x )=ax 3+bx 2+cx +d (a ≠0),给出定义:设f ′(x )是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是f ′(x )的导数,若方程f ″(x )=0有实数解x 0,则称点(x 0,f (x 0))为函数y =f (x )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若f (x )=13x 3-12x 2+3x -512,请你根据这一发现,解决下列问题.(1)求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 (2)计算f ⎝⎛⎭⎫12 017+f ⎝⎛⎭⎫22 017+f ⎝⎛⎭⎫32 017+…+f ⎝⎛⎭⎫2 0162 017. 解析 (1)f ′(x )=x 2-x +3,f ″(x )=2x -1,由f ″(x )=0,即2x -1=0,解得x =12. f ⎝⎛⎭⎫12=13×⎝⎛⎭⎫123-12×⎝⎛⎭⎫122+3×12-512=1. 由题中给出的结论,可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为⎝⎛⎭⎫12,1. (2)由(1)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为⎝⎛⎭⎫12,1, 所以f ⎝⎛⎭⎫12+x +f ⎝⎛⎭⎫12-x =2,即f (x )+f (1-x )=2.故f ⎝⎛⎭⎫12 017+f ⎝⎛⎭⎫2 0162 017=2,f ⎝⎛⎭⎫22 017+f ⎝⎛⎭⎫2 0152 017=2,f ⎝⎛⎭⎫32 017+f ⎝⎛⎫2 0142 017=2,…f ⎝⎛⎭⎫2 0162 017+f ⎝⎛⎭⎫12 017=2,所以f ⎝⎛⎭⎫12 017+f ⎝⎛⎭⎫22 017+f ⎝⎛⎭⎫32 017+…+f ⎝⎛⎭⎫2 0162 017=12×2×2 016=2 016.。
第3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推理(1)定义: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2)分类:推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2.合情推理(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2)特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3)模式:三段论⎩⎪⎨⎪⎧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 (2)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 (3)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 (4)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 答案:(1)× (2)√ (3)× (4)×(教材习题改编)已知数列{a n }中,a 1=1,n ≥2时,a n =a n -1+2n -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 ) A .a n =3n -1 B .a n =4n -3 C .a n =n 2D .a n =3n -1解析:选C.由a 1=1,a n =a n -1+2n -1,则 a 2=a 1+2×2-1=4;a 3=a 2+2×3-1=9; a 4=a 3+2×4-1=16,所以a n =n 2.(2017·高考全国卷Ⅱ)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解析:选D.依题意,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由于甲知道乙、丙的成绩,但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则乙、丙必有1位优秀,1位良好,甲、丁必有1位优秀,1位良好,因此,乙知道丙的成绩后,必然知道自己的成绩;丁知道甲的成绩后,必然知道自己的成绩,因此选择D.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③三角形不是矩形”中的小前提是________.解析:由演绎推理三段论可知,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答案:②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V 1V 2=13S 1h113S 2h 2=⎝⎛⎭⎫S 1S 2·h 1h 2=14×12=18.答案:1∶8归纳推理(高频考点)归纳推理是每年高考的常考内容,题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难度稍大,属中高档题.高考对归纳推理的考查常有以下三个命题角度: (1)与数字(数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 (2)与不等式(式子)有关的推理;(3)与图形变化有关的推理.[典例引领]角度一 与数字(数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有一个奇数组成的数阵排列如下:1 3 7 13 21 … 5 9 15 23 … … 11 17 25 … … … 19 27 … … … … 29 … … … … … … … … … … …则第30行从左到右第3个数是________.【解析】 观察每一行的第一个数,由归纳推理可得第30行的第1个数是1+4+6+8+10+…+60=30×(2+60)2-1=929.又第n 行从左到右的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2n ,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2n +2,所以第30行从左到右的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60,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62,故第30行从左到右第3个数是929+60+62=1 051. 【答案】 1 051角度二 与不等式(式子)有关的推理(2016·高考山东卷)观察下列等式:⎝⎛⎭⎫sin π3-2+⎝⎛⎭⎫sin 2π3-2=43×1×2;⎝⎛⎭⎫sin π5-2+⎝⎛⎭⎫sin 2π5-2+⎝⎛⎭⎫sin 3π5-2+⎝⎛⎭⎫sin 4π5-2=43×2×3; ⎝⎛⎭⎫sin π7-2+⎝⎛⎭⎫sin 2π7-2+⎝⎛⎭⎫sin 3π7-2+…+⎝⎛⎭⎫sin 6π7-2=43×3×4; ⎝⎛⎭⎫sin π9-2+⎝⎛⎭⎫sin 2π9-2+⎝⎛⎭⎫sin 3π9-2+…+⎝⎛⎭⎫sin 8π9-2=43×4×5; …… 照此规律,⎝⎛⎭⎫sin π2n +1-2+⎝⎛⎭⎫sin 2π2n +1-2+⎝⎛⎭⎫sin 3π2n +1-2+…+⎝⎛⎭⎫sin 2n π2n +1-2=__________.【解析】 每组角的分母恰好等于右边两个相邻正整数因数的和.因此答案为43n (n +1).【答案】 43n (n +1)角度三 与图形变化有关的推理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所示中的(1)(2)(3)(4)为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个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个图形包含f(n)个小正方形,则f(n)的表达式为()A.f(n)=2n-1B.f(n)=2n2C.f(n)=2n2-2n D.f(n)=2n2-2n+1【解析】我们考虑f(2)-f(1)=4,f(3)-f(2)=8,f(4)-f(3)=12,…,结合图形不难得到f(n)-f(n-1)=4(n-1),累加得f(n)-f(1)=2n(n-1)=2n2-2n,故f(n)=2n2-2n+1.【答案】 D归纳推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与“数字”相关问题:主要是观察数字特点,找出等式左右两侧的规律.(2)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观察所给几个不等式两边式子的特点,注意纵向看、找出隐含规律.(3)与图形有关推理:合理利用特殊图形归纳推理得出结论.[通关练习]1.观察三角数阵,记第n行的第m个数为a(n,m),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11 112 1133 11464 1…11045…4510 1A.a(n+1,m+1)=a(n,m)+a(n,m+1)B.a(n+1,m+1)=a(n-1,m-1)+a(n,m)C.a(n+1,m+1)=a(n,m)+a(n+1,m)D.a(n+1,m+1)=a(n+1,m)+a(n,m+1)解析:选A.观察分析得出三角数阵中的每一个数等于其“肩上”两个数之和.所以a(n+1,m=a(n,m)+a(n,m+1).+1)2.(2018·青岛模拟)某种平面分形图如图所示,一级分形图是由一点出发的三条线段,长度相等,两两夹角为120°;二级分形图是在一级分形图的每条线段末端出发再生成两条长度为原来13的线段,且这两条线段与原线段两两夹角为120°,…,依此规律得到n 级分形图.n 级分形图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解析:分形图的每条线段的末端出发再生成两条线段,由题图知,一级分形图有3=3×2-3条线段,二级分形图有9=3×22-3条线段,三级分形图中有21=3×23-3条线段,按此规律n 级分形图中的线段条数a n =3×2n -3(n ∈N *). 答案:3×2n -3(n ∈N *)类比推理[典例引领]如图,在Rt △ABC 中,∠C =90°,设a ,b ,c 分别表示三条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得c 2=a 2+b 2.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解】 如题图所示,在Rt △ABC 中, ∠C =90°.设a ,b ,c 分别表示3条边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得c 2=a 2+b 2.类似地,在四面体P -DEF 中,∠PDF =∠PDE =∠EDF =90°.设S 1,S 2,S 3和S 分别表示△PDF ,△PDE ,△EDF 和△PEF 的面积,相应于直角三角形的2条直角边a ,b 和1条斜边c ,图中的四面体有3个“直角面”S 1,S 2,S 3和1个“斜面”S .于是,类比勾股定理的结构,我们猜想S 2=S 21+S 22+S 23成立.若本例条件“由勾股定理,得c 2=a 2+b 2”换成“cos 2 A +cos 2 B =1”,则在空间中,给出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解:如图,在Rt △ABC 中,cos 2A +cos 2B =⎝⎛⎭⎫b c 2+⎝⎛⎭⎫a c 2=a 2+b 2c2=1. 于是把结论类比到四面体P -A ′B ′C ′中,我们猜想,四面体P -A ′B ′C ′中,若三个侧面P A ′B ′,PB ′C ′,PC ′A ′两两互相垂直,且分别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α,β,γ,则cos 2α+cos 2β+cos 2γ=1.[通关练习]1.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①“若a ,b ∈R ,则a -b =0⇒a =b ”类比推出“若z 1,z 2∈C ,则z 1-z 2=0⇒z 1=z 2”; ②“若a ,b ,c ,d ∈R ,则复数a +b i =c +d i ⇒a =c ,b =d ”类比推出“若a ,b ,c ,d ∈Q ,则a +b 2=c +d 2⇒a =c ,b =d ”;③“若a ,b ∈R ,则a -b >0⇒a >b ”类比推出“若z 1,z 2∈C ,则z 1-z 2>0⇒z 1>z 2”. 其中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C.由复数的减法运算可知①正确;因为a ,b ,c ,d 都是有理数,2是无理数,所以②正确;因为复数不能比较大小,所以③不正确.2.(2018·山东烟台五校联考)已知命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x 2a 2+y 2b 2=1(a >b >0).△ABC 的顶点B 在椭圆上,顶点A ,C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的离心率为e ,则sin A +sin C sin B =1e ,现将该命题类比到双曲线中,△ABC 的顶点B 在双曲线上,顶点A ,C 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 ,则有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双曲线中,设△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AB |=2r sin C ,|AC |=2r sin B ,|BC |=2r sin A ,则由双曲线的定义得||BA |-|BC ||=2a ,|AC |=2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c a =|AC |||BA |-|BC ||=sin B|sin A -sin C |,即|sin A -sin C |sin B =1e .答案:|sin A -sin C |sin B =1e演绎推理[典例引领]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2nS n (n ∈N *).证明:(1)数列⎩⎨⎧⎭⎬⎫S n n 是等比数列;(2)S n +1=4a n .【证明】 (1)因为a n +1=S n +1-S n ,a n +1=n +2n S n ,所以(n +2)S n =n (S n +1-S n ), 即nS n +1=2(n +1)S n . 故S n +1n +1=2·S nn ,(小前提)故⎩⎨⎧⎭⎬⎫S n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结论)(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 (2)由(1)可知S n +1n +1=4·S n -1n -1(n ≥2),所以S n +1=4(n +1)·S n -1n -1=4·n -1+2n -1·S n -1=4a n (n ≥2).又因为a 2=3S 1=3,S 2=a 1+a 2=1+3=4=4a 1, 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S n +1=4a n .演绎推理的推证规则(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2)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些稍复杂一点的证明题常常要由几个三段论才能完成.已知函数y=f(x)满足:对任意a,b∈R,a≠b,都有af(a)+bf(b)>af(b)+bf(a),试证明:f(x)为R上的单调增函数.证明:设x1,x2∈R,取x1<x2,则由题意得x1f(x1)+x2f(x2)>x1f(x2)+x2f(x1),所以x1[f(x1)-f(x2)]+x2[f(x2)-f(x1)]>0,[f(x2)-f(x1)](x2-x1)>0,因为x1<x2,所以f(x2)-f(x1)>0,f(x2)>f(x1).所以y=f(x)为R上的单调增函数.把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三个特点(1)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结论的正确性是需要证明的.(2)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去类比,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现象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3)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什么是小前提,如果大前提与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如果大前提错误,尽管推理形式是正确的,所得结论也是错误的.易错防范(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证明,它常用来证明和推理数学问题,注意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书写格式的规范性.(2)合情推理中运用猜想时不能凭空想象,要有猜想或拓展的依据.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A .结论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小前提不正确D .全不正确解析:选C.因为f (x )=sin(x 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 2.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 )n =a n b n 与(a +b )n 类比,则有(a +b )n =a n +b n ;②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 ③(a +b )2=a 2+2ab +b 2与(a +b )2类比,则有(a +b )2=a 2+2a ·b +b 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a +b )n ≠a n +b n (n ≠1,a ·b ≠0),故①错误. sin(α+β)=sin αsin β不恒成立,如α=30°,β=60°,sin 90°=1,sin 30°·sin 60°=34,故②错误.由向量的运算公式知③正确.3.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2.类似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的积为T n ,则等比数列{nT n }的公比为( ) A.q 2 B .q 2 C.qD.n q解析:选C.由题意知,T n =b 1·b 2·b 3·…·b n =b 1·b 1q ·b 1q 2·…·b 1q n -1=b n 1q1+2+…+(n -1)=b n1q (n -1)n2,所以nT n =b 1qn -12,所以等比数列{nT n }的公比为q ,故选C.4.(2018·陕西渭南模拟)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由以上规律,知这些三角形数从小到大形成一个数列{a n },那么a 10的值为( ) A .45 B .55 C .65D .66解析:选B.第1个图中,小石子有1个, 第2个图中,小石子有3=1+2个, 第3个图中,小石子有6=1+2+3个, 第4个图中,小石子有10=1+2+3+4个, …故第10个图中,小石子有1+2+3+…+10=10×112=55个,即a 10=55,故选B.5.(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2+2+2+…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 ,这可以通过方程2+x =x 确定x =2,则1+11+11+…=( )A.-5-12B.5-12C.1+52D.1-52解析:选C.1+11+11+…=x ,即1+1x =x ,即x 2-x -1=0,解得x =1+52⎝ ⎛⎭⎪⎫x =1-52舍,故1+11+11+…=1+52,故选C. 6.在平面几何中:△ABC 的∠ACB 内角平分线CE 分AB 所成线段的比为AC BC =AEBE .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 BCD 中(如图)DEC 平分二面角A CD B且与AB 相交于E ,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________.解析:由平面中线段的比转化为空间中面积的比可得AE EB =S △ACDS △BCD .答案:AE EB =S △ACDS △BCD7.(2018·陕西咸阳模拟)观察下列式子:1×2<2,1×2+2×3<92,1×2+2×3+3×4<8,1×2+2×3+3×4+4×5<252,…,根据以上规律,第n (n ∈N *)个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所给不等式可得第n 个不等式是1×2+2×3+…+n ·(n +1)<(n +1)22.答案:1×2+2×3+…+n ·(n +1)<(n +1)228.若P 0(x 0,y 0)在椭圆x 2a 2+y 2b 2=1(a >b >0)外,过P 0作椭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 0x a 2+y 0yb 2=1,那么对于双曲线则有如下命题:若P 0(x 0,y 0)在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外,过P 0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解析:类比椭圆的切点弦方程可得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切点弦方程为x 0x a 2-y 0yb 2=1.答案:x 0x a 2-y 0yb2=19.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求证:sin A +sin B +sin C >cos A +cos B +cos C . 证明: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 所以A +B >π2,所以A >π2-B ,因为y =sin x 在⎝ ⎛⎭⎪⎫0,π2上是增函数,所以sin A >sin ⎝ ⎛⎭⎪⎫π2-B =cos B ,同理可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A , 所以sin A +sin B +sin C >cos A +cos B +cos C . 10.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 表1 表2 表3 1 1 3 1 3 5 4 4 8 12…其中表n (n =1,2,3,…)有n 行,第1行的n 个数是1,3,5,…,2n -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 (n ≥3)(不要求证明). 解:表4为1 3 5 7 4 8 12 12 20 32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 (n ≥3),即表n (n ≥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1.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 →⊥AB →时,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A.5+12B.5-12C.5-1D.5+1解析:选A.设“黄金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则B (0,b ),F (-c ,0),A (a ,0). 在“黄金双曲线”中,因为FB →⊥AB →, 所以FB →·AB →=0.又FB →=(c ,b ),AB →=(-a ,b ),所以b 2=ac .而b 2=c 2-a 2,所以c 2-a 2=ac . 在等号两边同除以a 2,得e 2-1=e , 解得e =5+12⎝ ⎛⎭⎪⎫e =1-52舍去. 2.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 A .2人 B .3人 C .4人D .5人解析:选B.利用推理以及逻辑知识求解.首先要证,没有任意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假设A ,B 两名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样,由题知他们的语文成绩不一样,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相应地由题可知,语文成绩较高的同学比另一个同学“成绩好”,与已知条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另一个成绩好”相矛盾.因此看得出,没有任意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因为数学成绩等级只有3种,因而同学数量最大为3.之后要验证3名同学能否满足条件.易证3名同学的成绩等级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时满足条件,因此满足条件的最多人数是3. 3.考察等式:C 0m C r n -m +C 1m C r -1n -m +…+C r m C 0n -m =C r n ,(*)其中n ,m ,r ∈N *,r ≤m <n 且r ≤n -m .某同学用概率论方法证明等式(*)如下:设一批产品共有n 件,其中m 件是次品,其余为正品.现从中随机取出r 件产品,记事件A k ={取到的r 件产品中恰有k 件次品},则P (A k )=C k m C r -k n -mC rn,k =0,1,…,r .显然A 0,A 1,…,A r 为互斥事件,且A 0∪A 1∪…∪A r =Ω(必然事件),因此1=P (Ω)=P (A 0)+P (A 1)+…+P (A r )=C 0m C r n -m +C 1m C r -1n -m +…+C r m C 0n -m C rn,所以C 0m C rn -m +C 1m C r -1n -m +…+C r m C 0n -m =C rn ,即等式(*)成立.对此,有的同学认为上述证明是正确的,体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但有的同学对上述证明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提出质疑.现有以下四个判断: ①等式(*)成立;②等式(*)不成立;③证明正确;④证明不正确. 试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____________.解析:显然公式C 0m C r n -m +C 1m C r -1n -m +…+C r m C 0n -m =C rn 是正确的,该公式的证明过程利用了构造概率事件的方法,其列举了该事件发生的所有的互斥事件,且其和事件为必然事件,其概率之和为1,故其证明过程是正确的,正确判断的序号为①③. 答案:①③4.(2018·湖北八校联考模拟) 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是祖冲之的儿子.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指水平截面的面积,“势”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设由椭圆y 2a 2+x 2b2=1(a >b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几何体(称为椭球体)(如图),课本中介绍了应用祖暅原理求球体体积公式的方法,请类比此法,求出椭球体体积,其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解析: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 ,短半轴长为b ,现构造两个底面半径为b ,高为a 的圆柱,然后在圆柱内挖去一个以圆柱下底面圆心为顶点,圆柱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根据祖暅原理得出椭球体的体积V =2(V 圆柱-V 圆锥)=2(π×b 2×a -13π×b 2a )=43π×b 2a .答案:43π×b 2a5.已知O 是△ABC 内任意一点,连接AO ,BO ,CO 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A ′,B ′,C ′,则OA ′AA ′+OB ′BB ′+OC ′CC ′=1,这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其证明常采用“面积法”: OA ′AA ′+OB ′BB ′+OC ′CC ′=S △OBC S △ABC +S △OCA S △ABC +S △OAB S △ABC =S △ABCS △ABC=1. 请运用类比思想猜想,对于空间中的四面体V -BCD ,存在什么类似的结论,并用“体积法”证明.解:结论:在四面体V -BCD 中,任取一点O ,连接VO ,DO ,BO ,CO 并延长,分别交四个面于E ,F ,G ,H 点.则OE VE +OF DF +OG BG +OHCH=1.证明如下:在四面体O -BCD 与V -BCD 中,设其高分别为h 1,h , 则OE VE =h 1h =13S △BCD ·h113S △BCD·h =V O BCD V V BCD. 同理,OF DF =V O VBC V D VBC ;OG BG =V O VCD V B VCD ;OH CH =V O VBDV C VBD ,所以OE VE +OF DF +OG BG +OH CH =V O BCD +V O VBC +V O VCD +V O VBDV V BCD=V V BCDV V BCD=1. 6.我们将具有下列性质的所有函数组成集合M :函数y =f (x )(x ∈D ),对任意x ,y ,x +y2∈D 均满足f ⎝⎛⎭⎫x +y 2≥12[f (x )+f (y )],当且仅当x =y 时等号成立.(1)若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M ,试比较f (3)+f (5)与2f (4)的大小; (2)设函数g (x )=-x 2,求证:g (x )∈M . 解:(1)对于f ⎝⎛⎭⎪⎫x +y 2≥12[f (x )+f (y )], 令x =3,y =5得f (3)+f (5)≤2f (4). (2)证明:g ⎝⎛⎭⎪⎫x 1+x 22-12[g (x 1)+g (x 2)] =-(x 1+x 2)24+x 21+x 222=(x 1-x 2)24≥0,所以g ⎝⎛⎭⎪⎫x 1+x 22≥12[g (x 1)+g (x 2)], 所以g (x )∈M .。
第五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知识能否忆起]一、合情推理二、演绎推理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2.特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3.模式:三段论.“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小题能否全取]1.(教材习题改编)A.使用了归纳推理B.使用了类比推理C.使用了“三段论”,但推理形式错误D.使用了“三段论”,但小前提错误解析:选C 由条件知使用了三段论,但推理形式是错误的.2.数列2,5,11,20,x,47,…中的x等于( )A.28 B.32C.33 D.27解析:选B 由5-2=3,11-5=6,20-11=9.则x-20=12,因此x=32.3.(教材习题改编)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n=a n b n与(a+b)n类比,则有(a+b)n=a n+b n;②log a(xy)=log a x+log a y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③(a+b)2=a2+2ab+b2与(a+b)2类比,则有(a+b)2=a2+2a·b+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0 B.1C.2 D.3解析:选B 只有③正确.4.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V1V2=13S1h113S2h2=⎝⎛⎭⎪⎫S1S2·h1h2=14×12=18.答案:1∶85.(2018·陕西高考)观察下列不等式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观察得出规律,左边为项数个连续自然数平方的倒数和,右边为项数的2倍减1的差除以项数,即1+122+132+142+152+…+1n2<2n-1n(n∈N*,n≥2),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1+122+132+142+152+162<116.答案:1+122+132+142+152+162<116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合情推理的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结论的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2.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什么是小前提,如果大前提、小前提与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如果大前提错误,尽管推理形式是正确的,所得结论也是错误的.典题导入[例1] (2018·河南调研)已知函数f(x)=xx +2(x >0).如下定义一列函数:f 1(x)=f(x),f 2(x)=f(f 1(x)),f 3(x)=f(f 2(x)),…,f n (x)=f(f n -1(x)),…,n ∈N *,那么由归纳推理可得函数f n (x)的解析式是f n (x)=________.[自主解答] 依题意得,f 1(x)=xx +2, f 2(x)=xx +2x x +2+2=x3x +4=x2-+22,f 3(x)=x 3x +4x 3x +4+2=x7x +8=x3-+23,…,由此归纳可得f n (x)=xn-+2n(x >0).[答案]xn-+2n(x >0)由题悟法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出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或试验的基础之上的.[注意] 归纳推理所得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但对数学结论和科学的发现很有用.以题试法1.(2018·枣庄模拟)将正奇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则第21行从左向右的第5个数为( )13 5 79 11 13 15 1719 21 23 25 27 29 31… … …A .809B .852C .786D .893解析:选A 前20行共有正奇数1+3+5+…+39=202=400个,则第21行从左向右的第5个数是第405个正奇数,所以这个数是2×405-1=809.典题导入[例2] 在平面几何里,有“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为S △ABC =12(a+b +c)r”,拓展到空间,类比上述结论,“若四面体 ABCD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自主解答] 三角形的面积类比为四面体的体积,三角形的边长类比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内切圆半径类比为内切球的半径.二维图形中12类比为三维图形中的13,得V 四面体ABCD =13(S 1+S 2+S 3+S 4)r.[答案] V 四面体ABCD =13(S 1+S 2+S 3+S 4)r由题悟法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以题试法2.若{a n }是等差数列,m 、n 、p 是互不相等的正整数,则有:(m -n)a p +(n -p)a m +(p -m)a n =0,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对等比数列{b n },有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b n }的首项为b 1,公比为q ,则b m -np ·b n -pm ·b p -mn =(b 1qp -1)m -n·(b 1qm -1)n -p·(b 1qn -1)p -m=b 01·q 0=1.答案:b m -np ·b n -pm ·b p -mn =1典题导入[例3]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2nS n (n ∈N *).证明: (1)数列⎩⎨⎧⎭⎬⎫S n n 是等比数列;(2)S n +1=4a n .[自主解答] (1)∵a n +1=S n +1-S n ,a n +1=n +2nS n , ∴(n +2)S n =n(S n +1-S n ),即nS n +1=2(n +1)S n . 故S n +1n +1=2·S n n,(小前提) 故⎩⎨⎧⎭⎬⎫S n n 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结论)(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这里省略了) (2)由(1)可知S n +1n +1=4·S n -1n -1(n≥2), ∴S n +1=4(n +1)·S n -1n -1=4·n -1+2n -1·S n -1=4a n (n≥2).(小前提)又∵a 2=3S 1=3,S 2=a 1+a 2=1+3=4=4a 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S n +1=4a n .(结论)由题悟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以题试法3.如图所示,D ,E ,F 分别是BC ,CA ,AB 上的点,∠BFD =∠A ,且DE ∥BA.求证:ED=AF(要求注明每一步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并最终把推理过程用简略的形式表示出来).证明:(1)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大前提) ∠BFD 与∠A 是同位角,且∠BFD =∠A ,(小前提) 所以DF ∥EA.(结论)(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大前提) DE ∥BA 且DF ∥EA ,(小前提)所以四边形AFDE 为平行四边形.(结论)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大前提) ED 和AF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小前提) 所以ED =AF.(结论) 上面的证明可简略地写成:⎭⎪⎬⎪⎫∠BFD =∠A ⇒DF ∥EA DE ∥BA ⇒四边形AFDE 是平行四边形⇒ED =AF.1.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③三角形不是矩形”中的小前提是( ) A .① B .② C .③D .①和②解析:选B 由演绎推理三段论可知,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故选B.2.(2018·合肥模拟)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 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 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A .结论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小前提不正确D .全不正确解析:选C 因为f(x)=sin(x 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3.(2018·泰兴模拟)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结论:正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面积为S 1,外接圆面积为S 2,则S 1S 2=14,推广到空间可以得到类似结论;已知正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体积为V 1,外接球体积为V 2,则V 1V 2=( ) A.18 B.19 C.164D.127解析:选D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1∶3,故V 1V 2=127.4.(2018·德州模拟)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其中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 ①“若a ,b ∈R ,则a -b =0⇒a =b”类比推出“a,c ∈C ,则a -c =0⇒a =c”;②“若a ,b ,c ,d ∈R ,则复数a +bi =c +di ⇒a =c ,b =d”类比推出“a,b ,c ,d ∈Q ,则a +b 2=c +d 2⇒a =c ,b =d ”;③“a,b ∈R ,则a -b >0⇒a >b”类比推出“若a ,b ∈C ,则a -b >0⇒a >b”; ④“若x ∈R ,则|x|<1⇒-1<x <1”类比推出“若z ∈C ,则|z|<1⇒-1<z <1”. 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D .4解析:选B 类比结论正确的有①②.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端点)有n(n≥2,n ∈N *)个圆点,第n 个图案中圆点的总数是S n .按此规律推断出S n 与n 的关系式为( )A .S n =2nB .S n =4nC .S n =2nD .S n =4n -4解析:选D 由n =2,n =3,n =4的图案,推断第n 个图案是这样构成的:各个圆点排成正方形的四条边,每条边上有n 个圆点,则圆点的个数为S n =4n -4.6.(2018·武汉市适应性训练)下列推理中属于归纳推理且结论正确的是( )A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由a n =2n -1,求出S 1=12,S 2=22,S 3=32,…,推断:S n =n 2B .由f(x)=xcos x 满足f(-x)=-f(x)对∀ x ∈R 都成立,推断:f(x)=xcos x 为奇函数C .由圆x 2+y 2=r 2的面积S =πr 2,推断:椭圆x 2a 2+y2b2=1(a >b >0)的面积S =πabD .由(1+1)2>21,(2+1)2>22,(3+1)2>23,…,推断:对一切n ∈N *,(n +1)2>2n解析:选A 选项A 由一些特殊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且注意到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等于S n =+2n -2=n 2,选项D 中的推理属于归纳推理,但结论不正确.因此选A.7.(2018·杭州模拟)设n 为正整数,f(n)=1+12+13+…+1n ,计算得f(2)=32,f(4)>2,f(8)>52,f(16)>3,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一般的结论为________.解析:由前四个式子可得,第n 个不等式的左边应当为f(2n),右边应当为n +22,即可得一般的结论为f(2n)≥n +22. 答案:f(2n)≥n +228.(2018·陕西高考)观察下列等式1=1 2+3+4=9 3+4+5+6+7=25 4+5+6+7+8+9+10=49……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为________.解析:每行最左侧数分别为1、2、3、…,所以第n 行最左侧的数为n ;每行数的个数分别为1、3、5、…,则第n 行的个数为2n -1.所以第n 行数依次是n 、n +1、n +2、…、3n -2.其和为n +(n +1)+(n +2)+…+(3n -2)=(2n -1)2.答案:n +(n +1)+(n +2)+…+(3n -2)=(2n -1)29.(2018·杭州模拟)在平面上,我们如果用一条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按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c 2=a 2+b 2.设想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的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O -LMN ,如果用S 1,S 2,S 3表示三个侧面面积,S 4表示截面面积,那么类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解析:将侧面面积类比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截面面积类比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可得S 21+S 22+S 23=S 24. 答案:S 21+S 22+S 23=S 2410.平面中的三角形和空间中的四面体有很多相类似的性质,例如在三角形中:(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面积S =12×底×高;(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12;……请类比上述性质,写出空间中四面体的相关结论. 解:由三角形的性质,可类比得空间四面体的相关性质为: (1)四面体的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2)四面体的体积V =13×底面积×高;(3)四面体的中位面平行于第四个面且面积等于第四个面的面积的14.1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1)求a 18的值;(2)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S n .解:(1)由等和数列的定义,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易知a 2n -1=2,a 2n =3(n =1,2…),故a 18=3.(2)当n 为偶数时,S n =a 1+a 2+…+a n =(a 1+a 3+…+a n -1)+(a 2+a 4+…+a n ) =2+2+…+22个2+3+3+…+32个3=52n ;当n 为奇数时,S n =S n -1+a n =52(n -1)+2=52n -12.综上所述:S n=⎩⎪⎨⎪⎧52n ,n 为偶数,52n -12,n 为奇数.12.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 个图形包含f(n)个小正方形.(1)求出f(5)的值;(2)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f(n +1)与f(n)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出f(n)的表达式;(3)求1+1-1+1-1+…+1-1的值.解:(1)f(5)=41.(2)因为f(2)-f(1)=4=4×1, f(3)-f(2)=8=4×2, f(4)-f(3)=12=4×3, f(5)-f(4)=16=4×4, …由上式规律,所以得出f(n +1)-f(n)=4n. 因为f(n +1)-f(n)=4n , 所以f(n +1)=f(n)+4n ,f(n)=f(n -1)+4(n -1) =f(n -2)+4(n -1)+4(n -2)=f(n -3)+4(n -1)+4(n -2)+4(n -3) =…=f(1)+4(n -1)+4(n -2)+4(n -3)+…+4 =2n 2-2n +1. (3)当n≥2时,1-1=1-=12(1n -1-1n), ∴1+1-1+1-1+…+1-1=1+12⎝ ⎛⎭⎪⎫1-12+12-13+13-14+…+1n -1-1n =1+12⎝ ⎛⎭⎪⎫1-1n=32-12n.1.(2018·江西高考)观察下列各式:a +b =1,a 2+b 2=3,a 3+b 3=4,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 )A .28B .76C .123D .199解析:选C 记a n+b 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 -1)+f(n -2)(n ∈N *,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 10+b 10=123.2.对于命题:若O 是线段AB 上一点,则有|OB |·OA +|OA |·OB =0. 将它类比到平面的情形是:若O 是△ABC 内一点,则有S △OBC ·OA +S △OCA ·OB +S △OBA ·OC =0,将它类比到空间情形应该是:若O 是四面体ABCD 内一点,则有________.解析:将平面中的相关结论类比到空间,通常是将平面中的图形的面积类比为空间中的几何体的体积,因此依题意可知若O 为四面体ABCD 内一点,则有V O -BCD ·OA +V O -ACD ·OB +V O -ABD ·OC +V O -ABC ·OD =0.答案:V O -BCD ·OA +V O -ACD ·OB +V O -ABD ·OC +V O -ABC ·OD =03.(2018·福建高考)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1)sin 213°+cos 217°-sin 13°cos 17°; (2)sin 215°+cos 215°-sin 15°cos 15°; (3)sin 218°+cos 212°-sin 18°cos 12°; (4)sin 2(-18°)+cos 248°-sin(-18°)cos 48°; (5)sin 2(-25°)+cos 2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选择(2)式,计算如下:sin 215°+cos 215°-sin 15°cos 15°=1-12sin 30°=1-14=34.(2)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证明如下:法一: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sin 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34sin 2α+34cos 2α =34. 法二: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 =1-cos 2α2+1+cos 60°-2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12-12cos 2α+12+12(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 =12-12cos 2α+12+14cos 2α+34sin 2α-34sin 2α-14(1-cos 2α) =1-14cos 2α-14+14cos 2α=34.1.(2018·江西高考)观察下列事实:|x|+|y|=1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4,|x|+|y|=2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8,|x|+|y|=3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12,…,则|x|+|y|=20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 )A .76B .80C .86D .92解析:选B 由特殊到一般,先分别计算|x|+|y|的值为1,2,3时,对应的(x ,y)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再猜想|x|+|y|=n 时,对应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x|+|y|的值为1,2,3时,对应的(x ,y)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4,8,12,可推出当|x|+|y|=n 时,对应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4n ,所以|x|+|y|=20的不同整数解(x ,y)的个数为80.2.(2018·豫东、豫北名校测试)已知如下等式: 3-4=17(32-42),32-3×4+42=17(33+43),33-32×4+3×42-43=17(34-44),34-33×4+32×42-3×43+44=17(35+45),则由上述等式可归纳得到3n-3n-1×4+3n-2×42-…+(-1)n4n=________(n∈N*).解析:依题意及不完全归纳法得,3n-3n-1×4+3n-2×42-…+(-1)n4n=17[3n+1-(-4)n+1].答案:17[3n+1-(-4)n+1]。
2019年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解析版附后)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A.结论正确B.大前提不正确C.小前提不正确D.全不正确2.如图6-4-3,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得a表示的数是()图6-4-3A.12 B.48C.60 D.1443.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4.(2018·渭南模拟)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图6-4-4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由以上规律,知这些三角形数从小到大形成一个数列{a n },那么a 10的值为( )A .45B .55C .65D .665.如图6-4-5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AB →时,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图6-4-5A .5+12 B .5-12C .5-1D .5+1二、填空题 6.已知点A (x 1,x 21),B (x 2,x 22)是函数y =x 2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依据图象可知,线段AB 总是位于A ,B 两点之间函数图象的上方,因此有结论x 21+x 222>⎝ ⎛⎭⎪⎫x 1+x 222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若点A (x 1,sin x 1),B (x 2,sin x 2)是函数y =sin x (x ∈(0,π))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则类似地有结论________成立.7.观察下列不等式:1+122<32,1+122+132<53,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8.(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联)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甲、乙、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个人得了优秀.当他们被问到谁得到了优秀时,丙说“甲没有得优秀”,乙说“我得了优秀”,甲说“丙说的是真话”.事实证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得优秀的同学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9.平面中的三角形和空间中的四面体有很多相类似的性质,例如在三角形中:(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面积S=12×底×高;(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12;…请类比上述性质,写出空间中四面体的相关结论.10.设f(x)=13x+3,先分别求f(0)+f(1),f(-1)+f(2),f(-2)+f(3),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2018·郑州模拟)平面内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以此类推,凸13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A.42 B.65C.143 D.1692.(2016·全国卷Ⅱ)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3.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①sin213°+cos217°-sin13°cos 17°;②sin215°+cos215°-sin 15°cos 15°;③sin218°+cos212°-sin18°cos12°;④sin2(-18°)+cos248°-sin(-18°)cos 48°;⑤sin2(-25°)+cos255°-sin(-25°)cos 55°.(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019年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解析版)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A.结论正确B.大前提不正确C.小前提不正确D.全不正确C[因为f(x)=sin(x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2.如图6-4-3,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得a表示的数是()图6-4-3A.12 B.48C.60 D.144D[由题图中的数可知,每行除首末两数外,其他数都等于它肩上两数的乘积,所以a=12×12=144.]3.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B[A中小前提不正确,C、D都不是由一般性结论到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所以A、C、D都不正确,只有B的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4.(2018·渭南模拟)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图6-4-4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由以上规律,知这些三角形数从小到大形成一个数列{a n },那么a 10的值为( )A .45B .55C .65D .66B [第1个图中,小石子有1个,第2个图中,小石子有3=1+2个,第3个图中,小石子有6=1+2+3个,第4个图中,小石子有10=1+2+3+4个,……故第10个图中,小石子有1+2+3+…+10=10×112=55个,即a 10=55,故选B .]5.如图6-4-5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AB →时,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图6-4-5A .5+12 B .5-12C .5-1D .5+1A [设“黄金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则B (0,b ),F (-c,0),A (a,0).在“黄金双曲线”中,因为FB →⊥AB →,所以FB →·AB→=0. 又FB→=(c ,b ),AB →=(-a ,b ). 所以b 2=aC .而b 2=c 2-a 2,所以c 2-a 2=aC .在等号两边同除以a 2,得e =5+12.]二、填空题6.已知点A (x 1,x 21),B (x 2,x 22)是函数y =x 2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依据图象可知,线段AB 总是位于A ,B 两点之间函数图象的上方,因此有结论x 21+x 222>⎝ ⎛⎭⎪⎫x 1+x 222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若点A (x 1,sin x 1),B (x 2,sin x 2)是函数y =sin x (x ∈(0,π))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则类似地有结论________成立.sin x 1+sin x 22<sin x 1+x 22 [函数y =sin x (x ∈(0,π))的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 ,B ,线段AB 总是位于A ,B 两点之间函数图象的下方,类比可知应有sin x 1+sin x 22<sin x 1+x 22.] 7.观察下列不等式: 1+122<32, 1+122+132<53, 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__.1+122+132+142+152+162<116[左边的式子的通项是1+122+132+…+1(n+1)2,右边式子的分母依次增加1,分子依次增加2,还可以发现右边分母与左边最后一项分母的关系,所以第五个不等式为1+122+132+142+152+162<116.]8.(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联)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甲、乙、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个人得了优秀.当他们被问到谁得到了优秀时,丙说“甲没有得优秀”,乙说“我得了优秀”,甲说“丙说的是真话”.事实证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得优秀的同学是__________.丙[如果丙说的是假话,则“甲得优秀”是真话,又乙说“我得了优秀”是真话,所以矛盾;若甲说的是假话,即“丙说的是真话”是假的,则说明“丙说的是假的”,即“甲没有得优秀”是假的,也就是说“甲得了优秀”是真的,这与乙说“我得了优秀”是真话矛盾;若乙说的是假话,即“乙没得优秀”是真的,而丙说“甲没得优秀”为真,则说明“丙得优秀”,这与甲说“丙说的是真话”符合.所以三人中说假话的是乙,得优秀的同学是丙.]三、解答题9.平面中的三角形和空间中的四面体有很多相类似的性质,例如在三角形中:(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面积S=12×底×高;(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12;…请类比上述性质,写出空间中四面体的相关结论.[解]由三角形的性质,可类比得空间四面体的相关性质为:(1)四面体的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2)四面体的体积V=13×底面积×高;(3)四面体的中位面平行于第四个面且面积等于第四个面的面积的1 4.10.设f(x)=13x+3,先分别求f(0)+f(1),f(-1)+f(2),f(-2)+f(3),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解]f(0)+f(1)=130+3+131+3=11+3+13+3=3-12+3-36=33,2分同理可得:f(-1)+f(2)=3 3,f(-2)+f(3)=33,并注意到在这三个特殊式子中,自变量之和均等于1.归纳猜想得:当x1+x2=1时,均有f(x1)+f(x2)=33. 6分证明:设x1+x2=1,f(x1)+f(x2)=13x1+3+13x2+3=(3x1+3)+(3x2+3)(3x1+3)(3x2+3)=3x1+3x2+233x1+x2+3(3x1+3x2)+3=3x1+3x2+233(3x1+3x2)+2×3=3x1+3x2+233(3x1+3x2+23)=33. 12分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2018·郑州模拟)平面内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以此类推,凸13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A.42 B.65C.143 D.169B[可以通过列表归纳分析得到.∴凸13边形有2+3+4+…+11=13×102=65条对角线.故选B.]2.(2016·全国卷Ⅱ)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1和3[法一:由题意得丙的卡片上的数字不是2和3.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则由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满足题意;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则由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不满足甲的说法.故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法二:因为甲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丙的卡片上必有数字2.又丙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所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因为乙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所以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3.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①sin213°+cos217°-sin13°cos 17°;②sin215°+cos215°-sin 15°cos 15°;③sin218°+cos212°-sin18°cos12°;④sin2(-18°)+cos248°-sin(-18°)cos 48°;⑤sin2(-25°)+cos255°-sin(-25°)cos 55°.(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sin215°+cos215°-sin 15°cos 15°=1-12sin 30°=1-14=34. 5分(2)法一:三角恒等式为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34. 7分证明如下: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sin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sin2α+34cos2α+32sin αcos α+14sin2α-32sin αcos α-12sin2α=34sin2α+34cos2α=34. 12分法二:三角恒等式为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34. 7分证明如下: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1-cos 2α2+1+cos(60°-2α)2-sin α(cos 30° cos α+sin 30°sin α)=12-12cos 2α+12+12(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2α=12-12cos 2α+12+14cos 2α+34sin 2α-34sin 2α-14(1-cos 2α)=1-14cos 2α-14+14cos 2α=34. 12分。
课时作业39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一、选择题1.(1)已知a 是三角形一边的长,h 是该边上的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12ah ,如果把扇形的弧长l ,半径r 分别看成三角形的底边长和高,可得到扇形的面积为12lr ;(2)由1=12,1+3=22,1+3+5=32,可得到1+3+5+…+2n -1=n 2,则(1)(2)两个推理过程分别属于( A )A .类比推理、归纳推理B .类比推理、演绎推理C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D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解析:(1)由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扇形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此种推理为类比推理;(2)由特殊到一般,此种推理为归纳推理,故选A.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a 1=1,S n =n 2a n ,试归纳猜想出S n 的表达式为( A ) A .S n =2nn +1B .S n =2n -1n +1C .S n =2n +1n +1D .S n =2n n +2解析:S n =n 2a n =n 2(S n -S n -1),∴S n =n 2n 2-1S n -1,S 1=a 1=1,则S 2=43,S 3=32=64,S 4=85.∴猜想得S n =2nn +1.故选A. 3.下面图形由小正方形组成,请观察图①至图④的规律,并依此规律,写出第n 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 C )A .n (n +1)B .n n -12C .n n +12D .n (n -1)解析:由题图知第1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第2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2,第3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2+3,第4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2+3+4,…,则第n 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2+3+…+n =n n +12.4.观察下列各式:55=3 125,56=15 625,57=78 125,58=390 625,59=1 953 125,…,则52 018的末四位数字为( B )A .3 125B .5 625C .0 625D .8 125解析:55=3 125,56=15 625,57=78 125,58=390 625,59=1 953 125,…,可得59与55的后四位数字相同,由此可归纳出5m +4k与5m (k ∈N *,m =5,6,7,8)的后四位数字相同,又2 018=4×503+6,所以52 018与56的后四位数字相同,为5 625,故选B.5.(2019·山西孝义调研)我们知道:在平面内,点(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公式d =|Ax 0+By 0+C |A 2+B 2,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得:在空间中,点(2,4,1)到直线x +2y+2z +3=0的距离为( B )A .3B .5 C.5217D .3 5解析:类比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空间中点(x 0,y 0,z 0)到直线Ax +By +Cz +D =0的距离公式为d =|Ax 0+By 0+Cz 0+D |A 2+B 2+C 2,则所求距离d =|2+2×4+2×1+3|12+22+22=5,故选B.6.给出以下数对序列:(1,1)(1,2)(2,1)(1,3)(2,2)(3,1)(1,4)(2,3)(3,2)(4,1)……记第i行的第j个数对为a ij,如a43=(3,2),则a nm=( A )A.(m,n-m+1) B.(m-1,n-m)C.(m-1,n-m+1) D.(m,n-m)解析:由前4行的特点,归纳可得:若a nm=(a,b),则a=m,b=n-m+1,∴a nm=(m,n-m+1).7.(2019·惠州市调研考试)《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为“”,其表示的十进制数是( B ) A .33 B .34 C .36D .35解析: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选B.二、填空题8.已知f (n )=1+12+13+…+1n (n ∈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观察上述结果,可归纳出的一般结论为f (2n )≥n +22(n ∈N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由归纳推理可得f (2n)≥n +22(n ∈N *).9.如图,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4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7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10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100个小三角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33.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一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个;第二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7个;第三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3=10个……由此可得第n 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n -1)=3n +1个.当3n +1=100时,解得n =33.10.在正项等差数列{a n }中有a 41+a 42+…+a 6020=a 1+a 2+…+a 100100成立,则在正项等比数列{b n }中,类似的结论为20b 41b 42b 43…b 60=100b 1b 2b 3…b 100.解析: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类比题中的结论可得,在正项等比数列{b n }中,类似的结论为20b 41b 42b 43…b 60=100b 1b 2b 3…b 100.11.(2019·安徽界首模拟)埃及数学中有一个独特现象:除23用一个单独的符号表示以外,其他分数都要写成若干个单分数和的形式.例如25=13+115可以这样理解:假定有两个面包,要平均分给5个人,如果每人12,不够,每人13,余13,再将这13分成5份,每人得115,这样每人分得13+115.形如2n (n =5,7,9,11,…)的分数的分解:25=13+115,27=14+128,29=15+145……按此规律,211=16+166;2n =1n +12+1nn +12(n =5,7,9,11,…). 解析:27=14+128表示两个面包分给7个人,每人13,不够,每人14,余14,再将这14分成7份,每人得128,其中4=7+12,28=7×7+12;29=15+145表示两个面包分给9个人,每人14,不够,每人15,余15,再将这15分成9份,每人得145,其中5=9+12,45=9×9+12,按此规律,211表示两个面包分给11个人,每人15,不够,每人16,余16,再将这16分成11份,每人得166,所以211=16+166,其中6=11+12,66=11×11+12.由以上规律可知,2n =1n +12+1nn +12.12.(2019·潍坊市统一考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干支顺序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癸亥,60个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2014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甲午年,那么202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 C )A .己亥年B .戊戌年C .庚子年D .辛丑年解析:由题意知2014年是甲午年,则2015到2020年分别为乙未年、丙申年、丁酉年、戊戌年、己亥年、庚子年.13.(2019·福建宁德一模)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三女,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三日一归.问:三女何日相会?”意思是:“一家出嫁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每五天回一次娘家,二女儿每四天回一次娘家,小女儿每三天回一次娘家.三个女儿从娘家同一天走后,至少再隔多少天三人再次相会?”假如回娘家当天均回夫家,若当地风俗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则从正月初三算起的一百天内,有女儿回娘家的天数有( C )A .58B .59C .60D .61解析:小女儿、二女儿和大女儿回娘家的天数分别是33,25,20,小女儿和二女儿、小女儿和大女儿、二女儿和大女儿回娘家的天数分别是8,6,5,三个女儿同时回娘家的天数是1,所以有女儿在娘家的天数是:33+25+20-(8+6+5)+1=60.故选C.14.(2019·安徽质量检测)某参观团根据下列约束条件从A,B,C,D,E五个镇选择参观地点:①若去A镇,也必须去B镇;②D,E两镇至少去一镇;③B,C两镇只去一镇;④C,D两镇都去或者都不去;⑤若去E镇,则A,D两镇也必须去.则该参观团至多去了( C )A.B,D两镇B.A,B两镇C.C,D两镇D.A,C两镇解析:若去A镇,根据①可知一定去B镇,根据③可知不去C镇,根据④可知不去D 镇,根据②可知去E镇,与⑤矛盾,故不能去A镇;若不去A镇,根据⑤可知也不去E镇,再根据②知去D镇,再根据④知去C镇,再根据③可知不去B镇,再检验每个条件都成立,所以该参观团至多去了C,D两镇.故选C.尖子生小题库——供重点班学生使用,普通班学生慎用15.(2019·益阳、湘潭调研考试)《数书九章》中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个空白,与著名的海伦公式完全等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S=14[c2a2-c2+a2-b222],现有周长为22+5的△ABC满足sin A sin B sin C=(2-1)5(2+1),用上面给出的公式求得△ABC的面积为( B )A.32B.34C.52D.54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sin C=a b c=(2-1)5(2+1),可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2-1)x,b=5x,c=(2+1)x,由题意得(2-1)x+5x+(2+1)x=(22+5)x=22+5,则x=1,故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BC的面积S=1 4[2+122-12-3+22+3-22-522]=34,故选B.16.(2019·重庆市质量调研)某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由数学、物理和体育三门学科组成,且各科课时数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数学课时数多于物理课时数;②物理课时数多于体育课时数;③体育课时数的两倍多于数学课时数.则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课时数的最小值为12.解析:解法1:设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的数学、物理、体育的课时数分别为x,y,z ,则由题意,得⎩⎪⎨⎪⎧x -y ≥1,y -z ≥1,2z -x ≥1,x ,y ,z ∈N *,则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的课时数为x +y +z .设x +y +z =p (x -y )+q (y -z )+r (2z -x )=(p -r )x +(-p +q )y +(-q +2r )z ,比较等式两边的系数,得⎩⎪⎨⎪⎧p -r =1,-p +q =1,-q +2r =1,解得p =4,q =5,r =3,则x +y +z =4(x -y )+5(y-z )+3(2z -x )≥4+5+3=12,所以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的课时数的最小值为12.解法2:设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的数学、物理、体育的课时数分别为x ,y ,z ,则2z >x >y >z .由题意,知z 的最小值为3,由此易知y 的最小值为4,x 的最小值为5,故该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课表中的课时数x +y +z 的最小值为12.。
【学习目标】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知识要点】1.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叫__________.数学中常见的合情推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的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___________(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___________ (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1)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性的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高考模拟】一、单选题1.下表中的数表为“森德拉姆筛”(森德拉姆,东印度学者),其特点是每行每列都成等差数列.在上表中,2017出现的次数为()A.18 B.36 C.48 D.722.某综艺节目为比较甲、乙两名选手的各项能力(指标值满分为5分,分值高者为优),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六维能力雷达图,图中点A表示甲的创造力指标值为4,点B表示乙的空间能力指标值为3,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乙的记忆能力优于甲的记忆能力B.乙的创造力优于观察能力C.甲的六大能力整体水平优于乙D.甲的六大能力中记忆能力最差3.如图①,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穿好由大到小的若干金片.若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每次只能移动一片金片;每次移动的金片必须套在某根针上;大片不能叠在小片上面.设移完片金片总共需要的次数为,可推得.如图②是求移动次数的程序框图模型,则输出的结果是①②A.1022 B.1023 C.1024 D.10254.小明今年17岁了,与他属相相同的老师的年龄可能是()A.26 B.32 C.36 D.415.已知甲、乙、丙三人中,一人是军人,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若乙的年龄比农民的年龄大;丙的年龄和工人的年龄不同;工人的年龄比甲的年龄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军人,乙是工人,丙是农民B.甲是农民,乙是军人,丙是工人C.甲是农民,乙是工人,丙是军人D.甲是工人,乙是农民,丙是军人6.某次比赛结束后,记者询问进入决赛的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最终冠军的获得者,甲说:我没有获得冠军;乙说:丁获得了冠军;丙说:乙获得了冠军;丁说:我没有获得冠军,这时裁判过来说:他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则获得冠军的是A.甲B.乙C.丙D.丁7.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若干个圈:○●○○●○○○●○○○○●○○○○○●…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2012个圈中的●的个数是()A.B.C.D.8.有一段演绎推理:“对数函数是减函数;已知是对数函数,所以是减函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9.设的三边长分别为、、,的面积为,内切圆半径为,则;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内切球半径为,四面体的体积为,则()A.B.C.D.10.有三个人,甲说:“我不是班长”,乙说:“甲是班长”,丙说:“我不是班长”.已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则班长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1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和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C.三角形内角和是,四边形内角和是,五边形内角和是,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D.在数列中,,(),由此归纳出的通项公式12.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早在《数书九章》中就独立创造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公式:“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之,以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方得积.”(即:S=,a>b>c),并举例“问沙田一段,有三斜(边),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欲知为田几何?”则该三角形田面积为A.82平方里B.84平方里C.85平方里D.83平方里13.定义一种运算“”:对于自然数n满足以下运算性质:,,则等于A.n B.C.D.14.已知,,,,…,,则推测()A.1033 B.199 C.109 D.2915.在平面几何里有射影定理:设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D是A点在BC上的射影,则AB2=BD•BC.拓展到空间,在四面体A﹣BCD中,AD⊥面ABC,点O是A在面BCD内的射影,且O在△BCD内,类比平面三角形射影定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B.C.D.16.在推理“因为指数函数是减函数,而是指数函数,所以是减函数。
第三十五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 )A .A ,B 为定点,动点P 满足|P A |+|PB |=2a >|AB |,则P 点的轨迹为椭圆 B .由a 1=1,a n =3n -1,求出S 1,S 2,S 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表达式C .由圆x 2+y 2=r 2的面积πr 2,猜想出椭圆x 2a 2+y 2b2=1的面积S =πabD .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艇解析:从S 1,S 2,S 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所以B 是归纳推理,故应选B. 答案:B2.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 )A .f (2n )>2n +12B .f (n 2)≥n +22C .f (2n )≥n +22D .以上都不对解析:f (2)=32,f (4)=f (22)>2+22,f (8)=f (23)>3+22,f (16)=f (24)>4+22,f (32)=f (25)>5+22.由此可推知f (2n )≥n +22.故选C.答案:C3.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若直线平行于平面,则该直线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非以上错误解析:由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可知答案应为A.答案:A4.若点P是正四面体A-BCD的面BCD上一点,且P到另三个面的距离分别为h1,h2,h3,正四面体A-BCD 的高为h,则()A.h>h1+h2+h3B.h=h1+h2+h3C.h<h1+h2+h3D.h1,h2,h3与h的关系不定解析:由点P是正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一点,且P到另两边的距离分别为h1,h2,正三角形ABC的高为h,由面积相等可以得到h=h1+h2.于是,采用类比方法,平面上的面积类比空间中的体积,可得答案为B.答案:B5.下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逐个叠放下去,那么在第七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数应是()A.25 B.66C.91 D.120分析:求解此题,如果按照前三个图所示的规律继续叠放,叠放至第七个图形后再去数图中小正方体木块数,自然也可以得出结论,但显然是太麻烦了,故还是应采取归纳推理的方法求解.解析:图1是1个小正方体木块,图2是2+1×4个小正方体木块,图3是3+(1+2)×4个小正方体木块,按照前三个图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归纳推理可知,第七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木块数应是7+(1+2+3+…+6)×4=91.选C.答案:C6.观察下列数表规律则从数2009到2010的箭头方向是( )解析:因下行奇数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若2009在下行,则2009=1+(n -1)×4⇒n ∈N *,故2009在下行,又因为下行奇数的箭头为,故选B.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7.把正有理数排序:11,21,12,31,22,13,41,32,23,14,…,则数19891949所在的位置序号是________.分析:求解此题,如果要是按照排序规律写到分数19891949后,再去数它所在的位置序号,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麻烦事情.因此,求解此题就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求解了.所以求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从给出的这些分数中找出他们依次出现的特点.解析:从所给有理数的排序规律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分子与分母的和依次为2,3,4,…的分数段“拼”成的. 因为分数19891949的分子、分母和为3938,所以归纳推理可知,它是第3937段的第1949个数.故序号为(1+2+…+3936)+1949=7749965. 答案:7749965评析:一般来说,利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解题或猜想出一般的结论,最关键的是要善于发现已知个体所隐藏的共同规律.只有找到了这种规律,你才能够进行猜想.8.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0=0,则有等式a 1+a 2+…+a n =a 1+a 2+…+a 19-n (n <19,n ∈N *)成立,那么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有等式________成立.解析:这是一个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的题目,由于二者的参照物不同,因此我们要先进行分析,从二者的本质即数列的结构找到突破口,如下表所示:由题设,若a k=012n122k-1-n的加乘转换性质,我们可以类比得出这样的结论:b1b2·…·b n=b1b2·…·b2k-1-n(n<2k-1,n∈N*)成立.结合本题k=9,得2k-1-n=17-n,故本题应填:b1b2·…·b n=b1b2·…·b17-n(n<17,n∈N*).答案:b1b2·…·b n=b1b2·…·b17-n(n<17,n∈N*)评析:本题为往年一高考题,类比结论有较高的难度,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多方面的,可能仍然写成和的形式,也可能不会应用b9=1这一条件进行类比.9.(2010·陕西)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1+2+3+4)2,…,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________.解析:观察前3个等式发现等式左边分别是从1开始的两个数、三个数、四个数的立方和,等式右边分别是这几个数的和的平方,因此可得第四个等式是:13+23+33+43+53=(1+2+3+4+5)2=152.答案:13+23+33+43+53=(1+2+3+4+5)2(或152)10.下图中的线段规则排列,试猜想第8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为________.分析:先求出这4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然后归纳出数字的规律,再利用这个规律求第8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 解析:图形①~④中线段的条数分别为1,5,13,29,因为1=22-3,5=23-3,13=24-3,29=25-3,因此可猜想第8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应为28+1-3=509.答案:509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属于图表归纳型,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前若干个图形中子图形的个数来归纳;二是利用图形变化的规律来归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11、12题13分,13题14分,写出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1.观察下列等式:①sin 210°+cos 240°+sin10°cos40°=34;②sin 26°+cos 236°+sin6°cos36°=34.由上面两题的结构规律,你是否能提出一个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由①②可看出,两角差为30°,则它们的相关形式的函数运算式的值均为34.猜想:若β-α=30°,则β=30°+α, sin 2α+cos 2β+sin αcos β=34,也可直接写成sin 2α+cos 2(α+30°)+sin αcos(α+30°)=34.下面进行证明:左边=1-cos2α2+1+cos(2α+60°)2+sin αcos(α+30°)=1-cos2α2+1+cos2αcos60°-sin2αsin60°2+sin α(cos α·cos30°-sin αsin30°) =12-12cos2α+12+14cos2α-34sin2α+34sin2α-1-cos2α4=34=右边. 故sin 2α+cos 2(α+30°)+sin αcos(α+30°)=34.12.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求证:1AD 2=1AB 2+1AC 2,那么在四面体ABCD 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说明理由.解:如图(1)所示,由射影定理AD 2=BD ·DC ,AB 2=BD ·BC ,AC 2=BC ·DC ,∴1AD 2=1BD ·DC=BC 2BD ·BC ·DC ·BC =BC 2AB 2·AC 2. 又BC 2=AB 2+AC 2,∴1AD 2=AB 2+AC 2AB 2·AC 2=1AB 2+1AC 2. 所以1AD 2=1AB 2+1AC2.猜想:类比AB ⊥AC ,AD ⊥BC 猜想四面体ABCD 中,AB 、AC 、AD 两两垂直,AE ⊥平面BCD .则1AE 2=1AB 2+1AC 2+1AD 2.如图(2),连接BE 交CD 于F ,连接AF .∵AB ⊥AC ,AB ⊥AD , ∴AB ⊥平面ACD . 而AF ⊂面ACD ,∴AB⊥AF.在Rt△ABF中,AE⊥BF,∴1AE2=1AB2+1AF2.在Rt△ACD中,AF⊥CD,∴1AF2=1AC2+1AD2.∴1AE2=1AB2+1AC2+1AD2,故猜想正确.13.下面的(a)、(b)、(c)、(d)为四个平面图.(1)数一数,每个平面图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它们分别围成了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下表(按填好的例子做).(2)(3)现已知某个平面图有2008个顶点,且围成了2008个区域,试根据以上关系确定这个平面图的边数.解:(1)填表如下:4+3-6=18+5-12=16+4-9=110+6-15=1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任何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都有下述关系: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3)由(2)中所得出的关系,可知所求平面图的边数为:边数=顶点数+区域数-1=2008+2008-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