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苏少《第20课 小泥人》指导教师:无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免费下载
- 格式:pptx
- 大小:9.81 MB
- 文档页数:17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0课小泥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小泥人》是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0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泥塑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小泥人。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泥塑的基本手法、泥塑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指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泥塑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泥塑方面可能缺乏经验和技巧,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泥塑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小泥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手法,创作出形象生动的小泥人。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塑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的基本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泥塑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小泥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泥塑材料(如泥巴、工具等),搜集相关的泥塑作品。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提前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泥塑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泥塑的基本知识,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泥塑的艺术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泥塑的基本手法,如揉、搓、压、切等,并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创作小泥人。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和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具特色的小泥人,可以是对传统泥塑的改进,也可以是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小泥人》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捏泥是学生的一大趣事,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
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物头、躯干及四肢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
并能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是低年级内容,学生对于泥巴的使用还无法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在处理这课教材时,把材料变成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橡皮泥。
这样学生既能较好的掌握泥塑方法,也能因为颜色的多种多样而增加学习兴趣。
相较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正处于思维天马行空、敢于尽情挥洒创意的黄金年龄,他们观察能力渐长,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动手表现的欲望。
但他们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泥、范画六、教学方法示范法、讲授法、操作法七、教学过程(一)组织竞赛、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进行“奥运冠军知多少”知识竞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泥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形象生动的小泥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创作出形象生动的小泥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塑作品、泥巴、工具箱(包括刀、凿、刷等工具)。
学具:泥巴、工具箱(包括刀、凿、刷等工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揉、搓、捏、压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创作一个小泥人,讲解创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揉、搓、捏、压。
创作注意事项:形象生动、比例协调、细节丰富。
七、作业设计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创作一个小泥人,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创作出形象生动的小泥人。
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比例和细节的处理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一、形象生动1. 观察生活:学生需要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捕捉他们的特点和表情,从而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点的形象。
2. 注重动态:动态是一个人物形象生动的关键。
学生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人物的动作、姿势和表情,使人物显得活泼有趣。
3. 强化表情:表情是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该注重表情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二、比例协调1. 学习基本比例: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人体基本比例,包括头身比例、四肢比例等。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小泥人》1-苏少版一. 教材分析《第20课小泥人》选自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本课以泥塑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小泥人。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泥塑的基本技巧、泥塑艺术欣赏和泥塑创作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泥塑的基本特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
但学生在泥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泥塑作品,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泥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小泥人。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泥塑的制作技巧。
2.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小泥人。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泥塑作品、泥巴、工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泥塑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泥塑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小泥人,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小泥人。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制作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小泥人。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使作品更具特色。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泥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幅泥塑作品,下节课带来展示。
南京市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20 小泥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 小泥人》是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泥塑作品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泥塑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同时配备了详细的制作步骤说明,便于学生学习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对泥塑这一领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高。
学生可能对泥塑的制作过程感兴趣,但也可能遇到动手操作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泥塑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的掌握。
2.针对重难点,需要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来突破。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示范法: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提高实践能力。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20 小泥人》。
2.教具:泥塑材料、制作工具、范例作品等。
3.学具:学生自带的泥塑材料、制作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泥塑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对泥塑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泥塑。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制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0课小泥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小泥人》是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掌握泥塑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小泥人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泥塑制作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尝试新事物,但注意力和集中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掌握泥塑的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泥塑的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泥塑的造型和表情,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小泥人。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的制作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泥塑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泥塑材料:泥巴、工具等。
3.参考作品:泥塑作品图片或实物。
4.展示平台: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泥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揉、搓、压、切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或自己设计的草图,动手制作小泥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20课小泥人》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课题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
技能:运用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的乐趣。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教学难点
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
避免无序、杂乱的组合装饰。
美术活力课堂“五环导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达成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课题。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游戏活动。
㈠比一比:通过做“五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