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有电路中的谐振-2串并联电路的谐振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21
v1.0 可编辑可修改谐振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谐振英文名称:resonance其他名称:共振定义:强迫振荡频率非常接近于自由振荡频率的系统中出现的振荡现象。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谐振电路图谐振即物理的简谐振动,物体的加速度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其动力学方程式是F=-kx。
谐振的现象是电流增大和电压减小,越接近谐振中心,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转动变化快,但是和短路得区别是不会出现零序量。
目录展开定义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共振:当策动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电路里的谐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当电路的激励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
实际上,共振和谐振表达的是同样一种现象。
这种具有相同实质的现象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叫法而已。
应用v1.0 可编辑可修改收音机利用谐振现象收音机利用的就是谐振现象。
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时,就是在变动里边的电路的固有频率。
忽然,在某一点,电路的频率和空气中原来不可见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起来,于是,它们发生了谐振。
远方的声音从收音机中传出来。
这声音是谐振的产物。
谐振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频率上发生谐振现象的电路,统称为谐振电路。
在电子和无线电工程中,经常要从许多电信号中选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电信号,而同时把我们不需要的电信号加以抑制或滤出,为此就需要有一个选择电路,即谐振电路。
另一方面,在电力工程中,有可能由于电路中出现谐振而产生某些危害,例如过电压或过电流。
所以,对谐振电路的研究,无论是从利用方面,或是从限制其危害方面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 串联谐振的电路一.谐振与谐振条件二.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三.谐振阻抗,特征阻抗与品质因数一.谐振与谐振条件由电感L和电容C串联而组成的谐振电路称为串联谐振电路,如图9-1-1所示。
第7章 电路的频响特性研究与综合本章提要:交流电路的另外一个特征是频率特性,包含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本章通过串联谐振实验和RC 选频实验的训练,加深频率特性的认识,掌握相关频率特性实验技能的基本过程。
另外通过对实验综合研究的叙述,初步掌握设计综合实验的基本要领。
本章要求独立完成串联谐振实验和RC 选频实验的操作;熟练训练毫伏表的使用;启发和引导对电路课程整体知识的宏观认识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与开发电路综合实验。
7.1 谐 振 电 路一、实验目的和技能要求本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特点的了解;用实验方法测定电路谐振的品质因数;学习多用信号发生器和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1、设计实际采用的测量线路及相关仪器仪表的接线图;2、阐述采用线路图的实验原理和必要的计算公式;3、拟定实验步骤,制作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或实验曲线的坐标;4、总结RLC 串联电路的测量方法,结合串联谐振的方案,能否再设计一个测量并联谐振的电路及相关的实验步骤,并制作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或实验曲线的坐标等。
二、实验设计的参考方案——谐 振 电 路 1、实验原理与方法设计1).串联谐振的条件串联谐振的条件为X=X L +X C =0,即CL ωω1=式中,f πω2=。
因此,要实现串联谐振,可以通过调整L 、C 和ω来达到目的。
本实验中,我们把L 、C 固定,利用调整ω的方法使电路发生谐振。
串联谐振的实现,理论上只要L 、C 串联即可,本实验中另串联电阻R ,一方面是为了限制谐振时电流不要太大,另一方面也可测量其端电压,判断电路的谐振状态,同时可以方便地计算出电路的电流。
2).判断电路的谐振状态当电源电压的频率改变时,I (或U R )、U L 、U C 都是频率的函数,其曲线如图7-1-1所示。
随着电源频率的改变,在X L =X C ,即CL ωω1=时电路呈谐振状态,谐振频率为f 0(0f =LCπ21 )。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
串联谐振电路是一种电路结构,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
其原理是利用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组合来实现谐振。
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和电容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而电阻则起到衰减电能的作用。
当频率与谐振频率相等时,电路达到谐振状态,电感和电容将会出现共振现象,形成电流和电压的共振。
在谐振状态下,电路表现出阻抗最小的特性,即电流幅值最大。
谐振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 = 1 / (2π√(LC))
其中,f为谐振频率,L为电感的感值,C为电容的电容量。
串联谐振电路的应用广泛,常用于无线通信、音频放大和滤波等领域。
通过调节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可以实现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选择性滤波或频率调谐等功能。
同时,串联谐振电路还可以作为振荡器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振荡信号。
总之,串联谐振电路利用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组合来实现频率选择性和信号放大的功能,在各种电子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联谐振电路原理
并联谐振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它由一个电感器和一个电容器并联连接而成。
在这个电路中,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并联导致了一种谐振现象。
当电源施加在并联谐振电路上时,电感器和电容器会共同储存能量。
在某些频率下,电感器和电容器之间的能量传递最佳,形成电路的谐振现象。
这种谐振频率称为共振频率。
在并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器的感抗和电容器的容抗互相抵消。
当电路处于共振时,电容器的电流和感抗的电流相等且反相,两者相互抵消,电路中的总电流下降至最小值,这称为共振点。
在共振点附近,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值,称为共振幅值。
此时,并联谐振电路呈现出最大的电流幅值。
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 当频率低于共振频率时,电感器的感抗大,电容器的容抗小,电路呈现电感性质。
2. 当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电感器的感抗小,电容器的容抗大,电路呈现电容性质。
3. 在共振频率点附近,电感器的感抗和电容器的容抗相互抵消,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质。
并联谐振电路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常用于调谐电路、滤波电路等。
了解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对电子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都非常重要。
L是电感,C是电容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
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电容和电感串联,电容器放电,电感开始有有一个逆向的反冲电流,电感充电;当电感的电压达到最大时,电容放电完毕,之后电感开始放电,电容开始充电,这样的往复运作,称为谐振。
而在此过程中电感由于不断的充放电,于是就产生了电磁波.电路振荡现象可能逐渐消失,也可能持续不变地维持着。
当震荡持续维持时,我们称之为等幅振荡,也称为谐振。
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锻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即:f=1/√LC.在研究各种谐振电路时,常常涉及到电路的品质因素Q值的问题,那末什么是Q 值呢?下面我们作详细的论述。
1是一串联谐振电路,它由电容C、电感L和由电容的漏电阻与电感的线电阻R所组成。
此电路的复数阻抗Z为三个元件的复数阻抗之和。
Z=R+jωL+(—j/ωC)=R+j(ωL—1/ωC) ⑴上式电阻R是复数的实部,感抗与容抗之差是复数的虚部,虚部我们称之为电抗用X表示, ω是外加信号的角频率。
当X=0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此时感抗和容抗相互抵消了,即式⑴中的虚部为零,于是电路中的阻抗最小.因此电流最大,电路此时是一个纯电阻性负载电路,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同相。
电路在谐振时容抗等于感抗,所以电容和电感上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必然相等,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UC=I*1/ωC=U/ωCR=QU 品质因素Q=1/ωCR,这里I 是电路的总电流。
第7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习题解答7.1 求图(a)所示RC 并联电路的输入阻抗)j (ωZ ,大致画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确定通带、阻带和截止频率。
(a)Z (b)--图题7.1解:由阻抗并联等效公式得:36336310/(j 10)10(j )101/(j 10)1j 10Z ωωωω---==Ω++ 阻抗模及幅角分别为:233)10(110)j (ωω-+=Z , )10arctan()(3ωωθ--=令2/1)j (c =ωZ ,求得截止角频率rad/s 103c =ω,故通带及阻带分别为: 通带=ω0~rad/s 103,阻带=ωrad/s 10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b)和(c)所示。
7.2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它具有高通特性还是低通特性?2图题7.2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RCRC R C R Z RC ωωωj 1j /1j /+=+=RCRCZ L Z U U H +==ωωj /)j (12RL LC RC L R R /j 11)j 1(j 2ωωωω+-=++=幅频特性222)/()1(1)j (R L LC H ωωω+-=当0→ω时, 1)j (=ωH ;当∞→ω时,0)j (=ωH所以它具有低通特性。
7.3求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21(j )/H U U ω=,当1122R C R C =时,此网络函数有何特性?2图 题7.3解:设1111111j j 1//C R R R C R Z ωω+==, 2222222j j 1//C R R R C R Z ωω+==由分压公式得:12122U Z Z Z U += )j 1()j 1()j 1()j (11222111212C R R C R R C R R U U H ωωωω++++== 当R 1C 1=R 2C 2时,得212)j (R R R H +=ω,此网络函数模及辐角均不与频率无关。
7.4设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其中S 1A I =,150V U =,1100C R X ==Ω。
串联谐振: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与感抗XL相等时,即XC=XL,电路中的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叫串联谐振。
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Z=√R2+XC-XL2=R,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将达到最大值,电抗元件上的电压最高,所以又称为电压谐振。
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运用串联谐振的原理。
如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就是运用串联谐振的原理设计的。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组成。
被试品的电容与电抗器构成串联谐振连接方式;分压器并联在被试品上,用于测量被试品上的谐振电压,并作过压保护信号;调频功率输出经励磁变压器耦合给串联谐振回路,提供串联谐振的激励功率。
上海大帆电气DFVF3000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装置.......明确名词::阻抗包括电阻、容抗、感抗,电抗指的是电感,可以狭义理解为这样。
但实际上不是,两者有所区别。
电抗器与电感器,是两个即相互联系又几乎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虽然电感器也可以叫电感器,但是二者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以下介绍电抗器与电感器的区别: 首先来认识一下电感器: 电感器是用绝缘导线绕制的各种线圈称为电感器,简称为电感。
电感器也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
电感的两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滤波(通直流,阻交流)和储能。
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
如果电感器中没有电流通过,则它阻止电流流过它;如果有电流流过它,则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
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
电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并在处于这个电磁场中的导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我们将这个作用称为电磁感应。
为了加强电磁感应,人们常将绝缘的导线绕成一定圈数的线圈,我们将这个线圈称为电感线圈或电感器,简称为电感。
电感器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顺利通过的特性。
高频电子线路参考答案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2.1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1μH,20pF,100,L C Q ===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0f 、谐振电阻p R 及通频带0.7BW 。
[解] 90-612110.035610Hz 35.6MHz 2π2π102010f LCH F-===⨯=⨯⨯6312640.71010022.4k 22.361022.36k 201035.610Hz35.610Hz 356kH z100p HR Q Ff BW Q ρρ--===Ω=⨯Ω=Ω⨯⨯===⨯=2.2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P2.2所示,已知:300pF,390μH,100,C L Q ===信号源内阻s 100k ,R =Ω负载电阻L 200k ,R =Ω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解] 011465kHz 2π2π390μH 300PFf LC≈==⨯0.70390μH100114k Ω300PF////100k Ω//114.k Ω//200k Ω=42k Ω42k Ω42k Ω371.14k Ω390μH/300 PF/465kHz/37=12.6kHzp e s p Lee e R Q R R R R R Q BWf Q ρρ===========2.3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00.710MHz,C=50pF,150kHz,f BW ==求回路的L 和Q 以及600kHz f ∆=时电压衰减倍数。
如将通频带加宽为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 6262120115105μH (2π)(2π1010)5010L H f C --===⨯=⨯⨯⨯⨯ 6030.7101066.715010f Q BW ⨯===⨯2236022*********.78.11010p oU f Q f U ••⎛⎫⎛⎫∆⨯⨯=+=+= ⎪ ⎪⨯⎝⎭⎝⎭当0.7300kHz BW =时6030.746120101033.33001033.31.061010.6k 2π2π10105010e e e ef Q BW Q R Q f C ρ-⨯===⨯====⨯Ω=Ω⨯⨯⨯⨯而471266.72.131021.2k 2π105010p R Q ρ-===⨯Ω=Ω⨯⨯⨯ 由于,p e pRR R R R =+所以可得10.6k 21.2k 21.2k 21.2k 10.6k e p p eR R R R R Ω⨯Ω===Ω-Ω-Ω2.4 并联回路如图P2.4所示,已知:360pF,C =1280μH,L ==100,Q 250μH,L = 12=/10,n N N =L 1k R =Ω。
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的区别
并联谐振是⼀种完全的补偿,电源⽆需提供⽆功功率,只提供电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
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最⼩,⽽⽀路的电流往往⼤于电路的总电流,因此,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
串联谐振是⼀种电路性质。
同时也是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串联谐振产品优点
1.所需电源容量⼤⼤减⼩。
系列串联谐振试验装置是利⽤谐振电抗器和被试品电容产⽣谐振,从⽽得到所需⾼电压和⼤电流的,在整个系统中,电源只需要提供系统中有功消耗的部分,因此,试验所需的电源功率只有试验容量的1/Q倍(Q为品质因素)。
2.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减⼩。
串联谐振电源中,不但省去了笨重的⼤功率调压装置和普通的⼤功率⼯频试验变压器,⽽且,谐振激磁电源只需试验容量的1/Q,使得系统重量和体积⼤⼤减⼩,⼀般为普通试验装置的1/5~1/10。
3.改善输出电压波形。
谐振电源是谐振式滤波电路,能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获得很好的正弦波,有效地防⽌了谐波峰值引起的对被试品的误击穿。
4.防⽌⼤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
在谐振状态,当被试品的绝缘弱点被击穿时,电路⽴即脱谐(电容量变化,不满⾜谐振条件),回路电流迅速下降为正常试验电流的1/Q。
⽽采⽤并联谐振或者传统试验变压器的⽅式进⾏交流耐压试验时,击穿电流⽴即上升⼏⼗倍,两者相⽐,短路电流与击穿电流相差数百倍。
所以,串联谐振能有效地找到绝缘弱点,⼜不存在⼤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的忧患。
5.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
被试品发⽣击穿闪络时,因失去谐振条件,⾼电压也⽴即消失,电弧⽴刻熄灭,装置的保护回路动作,切断输出。
第5章 谐振电路谐振是正弦交流电路中可能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
研究电路的谐振,对于强电类专业来讲,主要是为了避免过电压与过电流现象的出现,因此不需研究过细。
但对弱电类(电子、自动化控制类)专业而言,谐振现象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技术中,例如收音机中的中频放大器,电视机或收音机输入回路的调谐电路,各类仪器仪表中的滤波电路、L C 振荡回路,利用谐振特性制成的Q 表等。
因此,需要对谐振电路有一套相应的分析方法。
本章学习的重点:●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谐振电路的基本特征和谐振电路的通频带;● 交流电路中最大功率的传输条件。
5.1 串联谐振1、学习指导(1)谐振条件 串联谐振的条件是:C L 001ωω=,由谐振条件导出了谐振时的电路频率LC f π210= (2)串联谐振特征①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中阻抗最小,且等于谐振电路中线圈的铜耗电阻R ;②若串谐电路中的电压一定,由于阻抗最小,因此电流达到最大,且与电压同相位; ③串谐发生时,在L 和C 两端出现过电压现象,即U L0= U C0= QU S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1)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什么?如何使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解析: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CL 001ωω=,即串联电路的电抗为零。
使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方法有:①调整信号源的频率,使之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②信号源的频率不变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L 值或C 值的大小,使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信号源的频率。
(2)串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基本特性有哪些?解析:串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基本特性有:①对信号源呈现的阻抗最小,且为电阻特性;②串联回路中的电流最大,且与外加电压同相;③串谐时电感和电容两元件的电抗值相等,且等于电路的特性阻抗;④电感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且数值等于输入电压的Q 倍(其中Q 是串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3)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 与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什么关系?是否影响通频带?解析: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CL R Q 1=是分析谐振电路时常用到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