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体育科学概念
- 格式:pdf
- 大小:248.1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目的要求: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意义、任务和特点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重点难点:1、科学与体育科学的概念。
2.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讲授内容:一、科学与体育科学1.科学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现存各类知识体系的总称,涵盖了人类认识进步的一球成果。
科学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科学概念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所有科学的总称;狭义的科学则专指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包含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两个方面。
2.体育科学:(1)概念: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研究体育现象与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2)特点:综合性二、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的概念(1)概念:是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2)领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技术科学等(3)实质:探索知识、创造新知识。
2.体育科学研究的概念:(1)定义: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对体育科学体系中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规律,也是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进行的检验的一种思维活动。
(2)基本内容: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体育现象的事实和确凿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以找出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创造出新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科学技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
(3)基本范围:第一:谈随体育领域中尚未掌握的知识规律第二: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已有学说和理论进行检验。
第三:探索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于体育实践。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重点难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一、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二、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促进现代科技越来越多的引入体育领域2.提高体育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促进体育人才的成长。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难点:体育科研所独有的特点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讲授内容一、体育科研的特点1.科学研究所共有的一些特点(1)研究工作的继承性(2)研究工作的创造性(3)研究工作的探索性(4)研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5)研究工作的集体性(6)研究工作的一次性和连续性。
体育科学的概念体育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运动行为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身体运动的机理、方法和规律,以及人类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变化和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体育科学包括很多学科,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科学已成为人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保障。
体育科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变化,以及运动训练、竞技表现和运动损伤等方面。
其中,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各系统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变化的学科,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影响的学科,包括运动动机、情绪、焦虑、压力、自信等。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营养需求和摄入的学科,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力学特性和力学效应的学科,包括运动力学、运动静力学、运动动力学等。
运动医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包括运动医疗、康复医学等。
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首先,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基础,通过体育科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制定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方案,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
其次,体育科学的研究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体育实力的提升。
再次,体育科学的研究可以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减少运动员的伤病和提高其职业寿命。
最后,体育科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体育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受到重视。
未来,体育科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体育科学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运动机理和规律,加强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疾病、运动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体育科学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类的个体差异性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方案。
一、体育的概念及本质,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二、现代体育具有生活化多样化,社会化,科学化,市场化,全球化的特点。
三、体育的本质功能,一,健身功能,健身功能是体育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是决定体育其他功能的基础。
二,教育功能,三,娱乐功能。
四、体育的派生功能,一,政治功能,二经济功能,三文化功能。
五、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体育的目的是一个国家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决定了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任务和发展战略,体育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体育目的而完成的各项主要工作。
六、我国体育的目的,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反映了我国体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点,也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属性和功效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名言所组成。
八、奥林匹克精神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是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
九、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代表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相聚。
十、蓝色代表欧洲,黑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下是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大洋洲。
十一、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独特标志和最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
十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7个比赛小项,即使总共将产生109枚金牌。
十三、中国与奥运会的关系。
1932年,刘长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成为第1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我国派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1个代表团,射击运动员徐海峰以震惊世界的一枪获得男子手枪射速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0的突破。
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科研方法1、科学的概念(广义):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的总称。
(狭义):专指自然科学、即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的学科群。
(三分法:1体育基础学科2体育应用学科3运动技术学科)。
3、1998年教育部编制的本科专业目录又将体育学分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5专业。
4、科学研究实质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创造知识,即创新、发现和发明,是探索未知事实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
二、整理知识,即对已有只是的分析整理,是知识继承的时间活动。
5、体育科学研究:是人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
6、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理解)P11: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2研究中知识运用的高度综合性3研究的应用性7、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P128、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按科研成果性质分(基础性、应用性、推广性/开发性)学科按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研究9、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成果的发表10、选题的意义(理解)P37研究课题的来源(理解)P38体育科学研究选题基本方法P45:一、移植与借鉴二、创新思维三、科学群体活动11、体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P56:一、选题大而全,缺乏聚焦点二、选题重复,缺少新意三、应用性、时代性不强12、归纳法:是由实践中某些事物具有的某种属性与原因,推出该类事物都有此属性的归纳推理,是由个别至一般的思维推理。
13、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已有科学知识中推出新的判断、新的知识来的思维过程。
14、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的主要区别P6915、概念:是构造理论的砖石,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第6章体育科学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体育科学的概念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即对体育进行多层次、多视角以至全方位的研究,并经反复验证所形成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其基本使命是揭示体育的特征和规律,探索新原理、新思想等,解决认识问题。
2.体育和体育科学(1)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体育科学则是研究和揭示这种现象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前者是研究的客体(对象),后者是研究主体的认识。
(2)体育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都是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科学既要研究体育运动的特征、方法和手段,也要研究体育参与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同时还要研究体育的组织管理及同社会其他系统间的关系等。
(3)体育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并认识体育的发展规律,揭示它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在体育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推动体育实践的发展。
(4)体育实践为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丰富资源,体育科学的发展始终受体育发展状况和研究者可能采用的认识方法所制约。
体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性的,它不仅是体育科学丰富的源泉,也是检验体育科学的惟一标准。
3.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1)在古代,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从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例如教育、军事、医疗与保健)时所获得的。
(2)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医学、教育学、历史学的观点去观察体育。
(3)17~18世纪,人们主要从教育的角度去认识体育,体育是当时几乎所有知名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自然主义教育还做了体育教育的试验。
(4)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出现不少学校体育的专门论著。
这一时期的研究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初步形成了体育的组织、手段和教材体系的基本内容。
(5)19世纪,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已初见端倪,并且出版了一些专著。
(6)一战前后,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体育是一门科学吗?(不是)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必须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等多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一个科学的准确的概念,充分认识体育的本质特征。
可以借此来判断,体育与科学的关系。
首先什么是体育?从广义体育来看,体育是指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本质,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从广义体育来看,它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在社会在社会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这些活动即作用于人体本身,如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训练。
也作用于社会,如体育赛事。
运动员训练时,身体和精神都收到体育的作用这就是体育的个人二重性了。
体育赛事,即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也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就是体育的社会二重性了。
从体育的二重性上来看体育的概念,我们就能很清楚的了解体育是不是科学。
再从体育的历史来看在原始社会,体育处于萌芽状态。
它是根据劳动求生的需要,将劳动中最初的身体活动,如奔跑、跳跃。
在劳动中的有效动作形式,加以模仿、演化、分解、组合、概括、抽象,而逐渐形成了与劳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肌体动作体系,或称之为萌芽形态的身体训练。
封建社会的体育,由于人类生产斗争知识与阶段斗争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对自身的“自我认识”不断提高,体育日益广泛实践,对体育的初级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并“愈降于后而愈明”,进而略知其“所以然”.于是,体育进入了感性阶段。
它是由初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过渡。
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把体育作为“养生之道”的自觉意识,对其目的作用逐渐有了较明确的感性认识。
于是,促成了体育项目的逐渐规范化,到近代,即资本主义时期,体育进入了理性阶段。
这是由近代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近代科学与技术的日益发达、人类理性知识的巨大飞跃所决定的.这时,对体育有了理性认识,从生理学、医学、力学角度了解到体育所以能增强体质、增强肌体机能、增强肌休活动技能技巧的道理,因而在体育实践中能从生理学角度有步骤有目的有意识地“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于是,体育成为“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体育概论知识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着《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体育科研体育科研科学研究概念: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体育科研:就是人们认识体育运动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体育科研方法:就是人们为了科学的认识和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组合。
体育科研的意义:①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迫切需求,②竞技运动发展规律的客观体现。
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化训练阶段。
体育科研的任务:研究体育的普及。
体育科研的类型: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研究③开发研究体育科研的特点:①创新性:方法创新、观点见解的创新②综合性:衣服、营养、疲劳恢复③应用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④复杂性:被研究者具有动态的变化⑤精确性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①文献研究②经验总结③研究报告④专题研究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建立假说和制定研究计划③搜集资料及科研计划的实施④整理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⑤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⑥科研成果发表体育科研方法功能①驾驭知识②创造促进创造的才能③支配科学仪器体育科研分类:1基础理论问题研究2学校问题的研究3群众体育问题的研究4竞技体育问题的研究5运功医学问题研究6体育史的研究7运动训练学的研究8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研究9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方法的研究10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选题的概念:根据体育发展的可能与需要提出研究的问题以确定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的过程选题的途径:1从体育运动的实际问题中去选题2从文献资料中去选题3从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选题4从本学科或专业的怀疑去选题5从学科的交叉点、空白点,边缘地带去选题6从有争议的问题中去选题7从体育实践中发现问题8从学术交流中去发现问题9从技站术及规则和场地器材的改变中发现问题。
选题的原则:1实践需要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选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方向2提出初步的课题3查阅文献资料4择优选择课题5论证文献综述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
体育科学的概念及内容现代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形成和进步,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有组织地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
1912年,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运动医学会;1924年,日本成立了国立体育研究所;1928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立;1932年,苏联在莫斯科体育学院设立了科学研究部,以后发展成莫斯科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在世界范围开展起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编辑本段类型现在世界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苏联、东欧的类型,是以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育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也参加;另一种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类型,科学研究的主力在各个大学里。
两种体制各有所长,也各有弱点:以专门研究机构为主的,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如果管得不好,容易统得过死;而以大学的专家为主的办法,可以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工作,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大,但比较分散,不易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由于有教学任务,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20世纪初首先在德国、日本开始了体育科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在世界范围开展起来。
它的学科建成和发展,大体上经过派生、迭加和综合三个阶段。
例如生理学运用于体育研究派生出运动生理学,统计学运用于体育,产生体育统计学、等等。
体育科学的新兴学科不断出现,这完全符合当代科学不断分化和综合的总趋势。
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杂志《体育科学》封面立后才开始的。
1954年,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设立了研究部,开始培养研究生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卫生系统成立了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
以后相继建立了上海、黑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史研究室和研究治疗运动创伤的运动医学研究室和附属体育医院。
1、如何分析评价我国当今体育概念问题?体育是医生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这样一个体育定义是相对客观、辩证而全面的,反映了体育的本质特征,重视了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到了国情和国际接轨,确立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高度统一性。
计从教育角度重视了对人的培养,又从社会文化视角反映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既肯定了热门的个体的发展,又肯定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社会需要;既注重对体育的生物学研究,业主中体育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层面认识体育。
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广义体育观。
2、如何从体育属性分析体育概念的分类?按照体育属性可以把体育划分为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
健身体育是通过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竞技体育是通过竞技机制和挑战高峰来实现身心发展的目的,休闲体育是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身体活动实现身心发展的目的。
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之间只是形式、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别,其共同特有的本质属性依然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依然遵循划分规则。
因此,当代体育是由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组成,这个分类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指导体育实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为什么从身心关系考察体育的属性?1)深身心互动。
人的身心关系是确定体育本质的客观依据。
我们要按照身心合一的规律认识体育本质。
2)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
当今时代强调以人为本,人的本质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这三个层面协调一致人才能健康,所以强调体育对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和机制,以便和健康吻合,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系才能正确把握体育本质。
今天研究身心关系,旨在推动一种整体的体育观、身心统一的体育观、人的发展预审会需要相协调的体育观的形成,对体育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具有深刻和深远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体育本质,更好的为人服务。
4、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的关系?体育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
体育基本理论所谓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
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体育的整体实践,更确切地说是体育整体实践的宏观层面。
体育基本概论可以分为两类:1、体育的本体概念2、体育的相关概念体育的总概念: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的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华体育精神:为国争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1、竞争观念2、规则观念3、民主观念4、开放观念5、民族观念6、协同观念7、主体精神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
在80年代的体育改革中,国家体委还提出“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和生活化为两翼,实现体育横飞”科学体育观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科学体育观的目标导向——体育科学化体育运动的科学基础:1、体育生物科学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3、体育技术科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学校体育5个主要部分:1、体育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学校体育的特征:1、普及性2、基础性3、学科性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意义: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2、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学校体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4、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学校体育对于美育也有积极作用。
6.学校体育还有一种高尚的娱乐休闲活动。
学校体育的目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学校体育应完成的基本任务: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形成健美的体格和良好的姿势;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