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水常规检查24982讲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48 KB
- 文档页数:4
胸腹水检查正常胸腔与腹腔内都存在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如胸腔液V200ML,腹腔液V50ML,在病理情况下液体大量潴留于胸,腹腔就形成胸腹水.一般分漏出液与渗出液,漏出液是通过毛细血管滤出积聚于组织间的非炎症性组织液.常见于引起毛细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受阻, 钠水潴留等的疾症•渗出液多是炎症积液,由于微生物的毒素,缺氧,炎性介质的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高以致液体与大分子物质外渗形成积液•浆膜腔液检查的目的在于鉴别积液的性质,及找出引起积液的原因.腹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有肝硬化,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胸腔积液有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等•一、标本要求:1. 常规检查要留二管,一管不抗凝,一管抗凝,抗凝剂可用EDTA-2K2. 要及时送检防止细胞变性二、理学检查:1. 外观颜色一般是淡黄色(1) 红色:穿刺损伤,出血性疾病,内脏损伤•肿瘤,结核等•(2) 白色:胸导管阻塞/破裂,化脓性感染(3) 绿色:绿脓杆菌感染⑷黑色:曲霉菌感染(5)棕色:阿米巴脓肿破溃进入胸腹腔⑹黄色:各种原因的黄疸透明度清亮或微浊2. 凝固性正常胸腹水不自凝,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或出现凝块,渗出液因含较多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可产生凝块•粘稠样积液多见于恶性间皮瘤,含碎屑样物积液多见于类风湿性病.3. 比重漏出液一般少于1.018,渗出液大于1.018.标本量多时可用比重计法,量少不测.三化学检查1.李凡他(粘蛋白定性试验)当浆膜上皮细胞发生炎症时,其分泌的粘蛋白增加,这种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在弱酸性环境下会产生白色沉淀.操作:取一干燥试管加1%冰醋酸4ML左右,滴1—2滴标本在黑色背景下观察. 注意若为血性标本应离心后取上清液做.阴性:晰不显雾状+/-:黑色背景下见白色雾状沉淀+ :白雾状++ :白色薄云雾状精品资料。
腹水ppt学习课件ppt教案•腹水基本概念与分类•腹水病因学探讨•腹水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腹水治疗方案与策略选择•腹水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腹水基本概念与分类腹水定义及形成机制腹水定义腹水是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形成机制腹水的形成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肾脏疾病等。
这些因素导致腹腔内液体产生过多或吸收减少,从而形成腹水。
腹水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腹水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膨隆、腹胀、腹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根据腹水的病因不同,患者还可能出现相应的原发病症状。
诊断依据腹水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和体格检查可提供初步线索,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明确腹水的存在和程度,实验室检查则可帮助确定腹水的性质和病因。
腹水分类及鉴别诊断分类根据腹水的性质和病因,腹水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大类。
漏出液是非炎性积液,主要形成原因是血浆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淋巴管阻塞等;渗出液是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外伤、肿瘤、化学刺激等。
鉴别诊断腹水的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导致腹部膨隆的疾病相鉴别,如巨大卵巢囊肿、肝脾肿大、肠梗阻等。
同时,还需要对腹水的性质和病因进行鉴别,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腹部感染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腹水相关并发症腹水患者易发生腹部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表现为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症状。
腹水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肝肾综合征是腹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症状。
大量腹水可压迫膈肌,导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等症状。
腹水病因学探讨肝脏疾病导致腹水肝硬化肝硬化是腹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腹水。
肝癌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肝内血管、胆管等结构,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进而产生腹水。
胸腹水常规检查
人体的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统称为浆膜腔。
正常情况下腔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
当病理情况时腔内液体增多,发生积液,称为浆膜腔积液。
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漏出液是非炎性积液,是由于:① 血浆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
性贫血;② 血管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心功能不全;③ 淋巴管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
渗出液是
炎性积液,常见于细菌感染。
[ 项目名称] 胸腹水常规检查
正常人一般在胸腹腔内不存在大量积液,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会有胸腹腔积液发生。
浆膜
腔积液检查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积液的性质,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意义]实验的目的在于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
1.漏出液外观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状。
漏出液颜色不一,多混浊。
漏出液比重常小于1.018,漏出液一般不会自行凝结。
粘蛋白试验(李氏试验)为阴性。
非炎性的漏出液中细胞数量少,常少于300个□。
漏出液为非炎症因素所致。
2.渗出液外观多为深黄色浑浊、血性、脓性;比重常大于1.018。
渗出液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和组织、细胞破坏放出的凝血活酶,易凝结。
粘蛋白定性检查,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使粘蛋白分泌增加,所以渗出液中粘蛋白试验为阳性。
显微镜检查,炎性的渗出
液中细胞数量多,常大于500个卩1。
渗出液多为炎症性因素所致。
漏出液渗出液
原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
比重<1.018>1.018
凝固性不易凝固易凝固
蛋白定量<25g/L>30g/L
糖定量近似血糖量多低于血糖量
阳性
外观淡黄,透明或微浊、浆液性黄色、血色、脓性或乳糜性
蛋白电泳以白蛋白为主,球蛋白比例低于血浆电泳图谱近似血浆
细胞总数小于100X106/L 大于500X106/L
细胞分类淋巴、间皮细胞为主急性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以淋巴细胞为主
李凡它试验(粘蛋白定性)阴性
漏出液:常见于各种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营养不良、晚期肝硬变、肿瘤及静脉栓塞等疾病。
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因静脉阻塞、瘀血、回流受阻使血管壁营养不良,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力增高,渗透性加大加快,使血管内液体成分容易滤出而形成;其二是当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下降时,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降低到不能有效抵抗流体静脉压力时,从而使毛细血管内液体的滤出明显增加所致;其三是由于肾脏排钠排水的减少造成的钠、水潴留,而钠和水的潴留可使细胞外液中的一个主要成分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导致浆膜腔内漏出液的大量形成。
由于淋巴管和胸导管阻塞使淋巴液回流受阻,以致含蛋白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
当胸、腹腔内的主要淋巴管道阻塞时,如肿瘤压迫或寄生虫堵塞等,则可引起浆膜腔内的漏出液或乳糜样漏出液的形成。
渗出液:如发现乳酪样混浊,并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的变性破坏,常为化脓性渗出液。
常见有葡萄球菌、脑炎双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感染所致的各种浆膜腔积液。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积液为稠厚黄色;由肺炎双球菌引起者,积液常浓稠而色深;由链球菌引起者,积液多稀淡呈淡黄色;由放线菌引起者,积液浓稠、黄或黄绿色,且有恶臭味。
在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炎和癌转移的早期,及胶原性疾病,可见半透明的带粘稠性黄色的浆液性渗出液。
血性浆膜腔积液常见于穿刺创伤、自发性气胸、肿瘤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外观及透明度,比重及凝固,粘蛋白定性及定量,葡萄糖定量,细
胞计数,细胞分类,细菌学检查。
漏出液:非炎症,淡黄,浆液性,透明或微混,比重<1.018 ,蛋白定性- ,蛋白定量<2.5g/L, 近似血糖,细胞计数<100*10r6/L ,淋巴C 间皮细胞为主,
渗出液:炎症肿瘤化学物理刺激,可为血脓乳糜性多混浊,比重>1.018 能,蛋白定性蛋白定量>30g/L,低于血糖,细胞计数>500*10r6/L,中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可见病原菌。
胸腹水常规检测
操作步聚:
1、外观检测:包括颜色、混浊度(清晰、微混、混浊)有无凝块。
2、比密测定:测试前标本混匀倒入容器后放入比密计平稳后读取刻度。
3、细胞计数和分类
( 1)用吸管吸取冰腊酸( 0.35mmol/l )全部吹出,使管壁附着少许冰醋酸,然后用同一吸吸取少量混匀的胸腹水破坏红细胞后充池,静置2-3 分钟计数中央及四角五个大方格内的有核细胞数X 2 X1O6/L。
(2)稀释计数法:白细胞过多可用白细胞稀释液做倍比稀释。
最后X稀释倍数。
( 3)白细胞分类:高倍镜下可根据细胞形态进行分类。
写出单个核细胞及间皮细胞的百分数形式报告。
4、镜检:将胸腹水滴一滴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红细胞或病理成份。
5、蛋白定性( Rivalta ):浆膜粘蛋白试验操作
取100ml 蒸馏置量筒中,加冰乙酸2-3 滴,混匀,用吸管吸取穿刺液一滴于稀乙酸中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清晰
( + -)稍成白雾状
(+)白色云雾状混浊
(强+)白色絮状沉淀
(最强+) :立即形成白色凝块。
我科报告样式:
外观:
李凡他试验( Rivalta ):
细胞总数:X106/L
白细胞数:x 106/L
白细胞分类:
单个核细胞%多叶核细胞:%间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