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病例分析讲课讲稿
- 格式:docx
- 大小:26.60 KB
- 文档页数:22
口外案例分析口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口外科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病例,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特点、规律和诊治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口外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个病例是一位50岁男性患者,主诉口腔溃疡已经持续2周,伴有疼痛感。
患者平时有抽烟的习惯,口腔卫生情况一般。
口腔检查发现患者口腔黏膜处有一处溃疡,大小约为1cm×1cm,边缘整齐,底部呈灰白色,周围有轻微充血。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口腔检查的结果,我们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口腔溃疡病。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唇、颊黏膜和舌面,一般为单个溃疡,边缘较为整齐,溃疡底部呈灰白色,周围有轻微充血。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个体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有关。
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口腔局部药物治疗,如漱口液、贴片等,同时也需要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卫生。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30岁女性患者,主诉右侧下颌处有一颗智齿长期不断痛。
患者口述病史称,该颗智齿已经长期不断痛,伴有间歇性的肿胀感。
口腔检查发现右侧下颌处有一颗智齿,牙龈红肿,周围组织有轻微渗出。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口腔检查的结果,我们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智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常见于智齿冠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所致。
一般情况下,智齿冠周炎的患者会出现智齿周围的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局部的清洁和消炎处理,保持口腔卫生。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还需要考虑行智齿拔除手术。
第三个病例是一位20岁女性患者,主诉左侧颌面部有一颗牙齿长期不断痛。
患者口述病史称,该颗牙齿长期不断痛,伴有牙龈肿胀和牙齿松动感。
口腔检查发现左侧颌面部有一颗龋齿,牙龈红肿,牙齿松动明显。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口腔检查的结果,我们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牙周炎合并牙齿龋齿。
一、患者,男,68岁。
主诉:戴全口义齿8年,咀嚼无力二年。
检查:上、下颌8—8缺失,全口义齿修复。
义齿易脱落,面重度磨损,息止颌间隙5mm。
义齿摘除后,见基托所覆盖区域的粘膜潮红。
生活史:饭后不清洁义齿,夜间不摘取。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下牙列缺失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义齿性口炎3、分析咀嚼无力的原因:①镶复时间长,基托与粘膜不贴合,义齿固位稳定差。
②面重度磨损,垂直距离过低。
4、若重新修复,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①利用息止颌间隙确定②面部比例平分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④旧义齿作参考⑤拔牙前的记录。
5、校对垂直距离的方法:①指感髁状突撞击法②指感颞肌纤维收缩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6、非主诉疾病发生的原因:①义齿清洁差②夜间不摘取。
二、患者,男,56岁。
主诉:上前牙修复二年变色,影响美观。
检查:左上1烤瓷冠,外形如图(显示冠颈缘变黑),全口牙结石(++— +++),X片如图(显示牙槽骨水平吸收)。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颌牙体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慢性牙周炎3、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拆除修复体②重新制作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龈上洁治术②龈下刮治术③口腔卫生宣教④定期复查,维持疗效。
三、患者,女,52岁。
主诉:下前牙缺失三个月。
检查:下颌1│1缺失,下颌3│3稳固,下唇及颊粘膜处可见3~4个溃疡点。
上颌│2邻面龋。
X片如图(显示:龋达牙本质浅层)。
既往史:溃疡有反复发作史。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下颌牙列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①复发性口腔溃疡(单纯型)②左上2中龋。
3、主诉疾病的修复设计:①固定义齿②可摘局部义齿③种植义齿④粘结桥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消炎止痛,促进愈合②局部、全身用药③消除病因④左上2垫底充填。
5、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溃疡3~4个②有自限性③周期性反复发作④红、黄、凹、痛⑤左上2邻面龋达牙本质浅层。
四、患者,男,36岁。
主诉:左下后大牙咬合痛,面部肿胀三天。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1、患者,女,19岁。
主诉:上前牙外伤3小时现病史:3小时前奔跑时与他人相撞,当时感觉上前牙痛,触碰时加重,牙松动,有伸长感,牙龈出血,上唇肿胀。
检查:上唇肿胀,并逐渐加重,右上中切牙处可见粘膜下淤血。
11龈沟出血,叩痛(++),松动I度,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牙无明显的移位。
X线片示:11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无异常。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脱位②上唇粘膜挫伤(2)诊断依据①局部外伤史②上唇肿胀,黏膜下淤血③11叩痛(++),松动I度;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3)鉴别诊断牙槽突骨折:如为骨折,检查患牙时,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4)治疗设计:①上唇冷敷。
②11固定3~4周。
③确定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
2、患者,男,18岁主诉:上前牙外伤后牙齿变短半小时现病史:半小时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嘴唇先着地,发现牙齿变短,但不松动。
既往史: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合。
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8、48地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1):诊断?(2):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21嵌入性脱位;上唇挫裂伤。
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38,48冠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患牙有外伤史,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牙合。
②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③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8,48低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口腔颌面外科学》病例分析案例项目一:智齿冠周炎病例分析(一):患者,男,24岁。
主诉:左下后牙肿痛,张口困难2天。
现病史:患者近2天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无效,今来就诊。
既往史:半年来左下后牙反复肿痛,影响进食。
过敏史:否认检查:左下第三磨牙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
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主诉诊断: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伴急性冠周炎;诊断依据:(1)左下后牙疼痛2天;(2)主诉2天前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止疼药无效;(3)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4)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鉴别诊断:(1)与邻牙的牙髓炎:有冷热刺激痛,自发性疼痛,没有红肿热和功能障碍;(2)外伤后血肿:有外伤史。
(3)干槽症:有拔牙史,牙槽窝空虚(4)颌面部畸形:发育性疾病,时间长久,没有病灶牙2.患者非主诉疾病诊断及诊断依据:非主诉疾病诊断: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深龋。
诊断依据: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
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3.主诉疾病的治疗:(1)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消炎、镇痛、切开引流。
(2)左下第三磨牙予以冠周冲洗,局部给予上碘甘油;(3)急性炎症缓解后,摄片后择期拔除左下第三磨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1)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充填。
外科病例分析课件口腔癌修复术后目录一、病例介绍 (2)1.1 年龄与性别 (2)1.2 病史及既往疾病 (4)1.3 临床表现与诊断 (4)二、手术过程及修复方法 (6)2.1 手术前期准备 (7)2.2 手术过程详解 (9)2.3 修复方法选择及应用 (10)三、术后恢复情况分析 (11)3.1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2)3.2 康复锻炼与护理要点 (13)3.3 恢复时间评估及恢复情况记录 (15)四、治疗效果评估及长期随访管理 (15)4.1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17)4.2 长期随访计划及执行情况 (18)4.3 复发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19)五、病例讨论与总结分析 (20)5.1 病例讨论要点 (21)5.2 手术策略及修复技术评价分析 (22)5.3 本次病例经验教训总结 (24)一、病例介绍本案例为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现左舌腹肿物伴疼痛3个月余就诊。
患者曾有吸烟史10年,平均每天吸烟20支。
肿物逐渐增大,影响进食及言语,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体格检查见左舌腹距舌尖约2cm处有一大小约cm2cm的肿块,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呈暗红色,伴有溃疡形成。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左舌腹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累及舌骨及周围肌肉组织。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经过多学科讨论(MDT),诊断为“左舌腹鳞状细胞癌(T4aN2bM0,期)”。
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后,决定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方案为“左舌腹肿瘤扩大切除术+游离皮瓣移植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
经过1个月的康复期,患者出院时舌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肿瘤未见复发或转移。
本病例的成功治疗,展示了口腔癌修复术后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生。
1.1 年龄与性别在分析外科病例时,年龄和性别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们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我们将重点探讨口腔癌修复术后的患者群体中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份口腔医院病历。
这份病历不仅记录了一位患者的治疗过程,更是我们口腔医院医疗团队辛勤付出的见证。
下面,我将从病历摘要、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因右下颌后牙反复疼痛、肿胀一周就诊于我院口腔科。
患者自述疼痛剧烈,夜间加重,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
二、诊断过程1. 临床表现:患者右下颌后牙反复疼痛、肿胀,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2. 口腔检查:右下颌后牙牙冠完整,牙根尖周组织肿胀,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3. 影像学检查:右下颌后牙根尖周阴影,提示牙髓炎。
三、治疗方案1. 根管治疗:对患者右下颌后牙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牙髓炎症。
2. 牙周治疗:对患者右下颌后牙根尖周进行牙周治疗,消除炎症。
3. 口腔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查。
四、治疗效果经过以上治疗,患者右下颌后牙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发热、乏力等症状消失。
复查时,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根尖周阴影消失。
总结:本病例成功治愈了一位牙髓炎患者,体现了我们口腔医院在牙髓炎治疗方面的专业水平。
以下是本次治疗的经验总结:1. 早期诊断: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口腔检查,尽早发现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2.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3. 严格操作规范: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4. 重视口腔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口腔卫生教育,提高患者口腔保健意识。
5. 定期复查: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跟踪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谢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口腔全科优秀病例。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我深知病例交流对于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即将分享的病例,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病例背景患者,男,35岁,因“口腔异味、牙龈出血1年”就诊于我院口腔科。
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口腔异味,伴有牙龈出血,无明显疼痛。
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牙龈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就诊。
二、检查与诊断1. 临床检查(1)口腔异味明显,呼吸时有异味。
(2)牙龈出血,探诊出血。
(3)牙周袋深度2-3mm,牙龈红肿。
(4)牙齿排列不齐,存在牙间隙。
2. 影像学检查(1)口腔全景片显示:牙齿排列不齐,牙间隙明显。
(2)根尖片显示:部分牙齿存在根尖周病变。
3. 诊断(1)牙龈炎(2)牙周病(3)牙齿排列不齐三、治疗方案1. 牙周病治疗(1)洁治、刮治:清除牙菌斑、牙结石。
(2)牙周袋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溶液冲洗牙周袋。
(3)药物治疗: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2. 牙齿排列不齐治疗(1)正畸治疗:采用隐形矫正器纠正牙齿排列不齐。
(2)牙周手术:针对牙周袋深度过深的牙齿,进行牙周手术。
3. 口腔异味治疗(1)口腔清洁: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线。
(2)药物治疗:给予消炎、抗菌药物。
四、治疗效果1. 牙周病治疗(1)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明显改善。
(2)牙周袋冲洗后,口腔异味减轻。
2. 牙齿排列不齐治疗(1)正畸治疗:牙齿排列整齐,牙间隙消失。
(2)牙周手术:牙周袋深度恢复正常。
3. 口腔异味治疗(1)口腔清洁:患者口腔异味消失。
(2)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复发。
五、总结与体会1. 本病例患者口腔异味、牙龈出血,经牙周病治疗、牙齿排列不齐治疗及口腔异味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牙周病需要综合考虑牙周组织、牙齿及全身因素。
第一单元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是正确进行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基本操作正确、熟练与否,是保证疾病治疗质量和成败的关键。
第一节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及检查病案是指病人在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期间全部医疗资料的总称。
病案是病人病情及医师进行医疗过程的如实反映,是医师进行医疗工作的依据,是医、教、研、防工作的重要医学信息资源,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医疗文件。
高质量的病案乃是训练有素的标志,不仅体现撰写医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态度,而且代表科室、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
一、门诊病案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员占绝大多数,因此应写好门诊病案。
力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清晰易辨、药名拼写无误、撰写门诊病案记录应注意以下各点:(一)门诊病案项目要求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出生地、民族(国籍)、户口/居住地址、电话、工作单位与电话、过敏药物名称及就诊日期与诊断。
1.门诊病案封面必须逐项填写。
2.每次应诊必须完整填明就诊日期(危急病人更须加注时、分)和就诊科室,若病人先后就诊两个以上科室,则各科分别填写就诊日期和科别。
3.断;⑥处理意见;⑦医师完整签名等部分,可不必逐项列题。
(二)撰写基本要求1.初诊病史(1)主诉:为患者就诊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字数应精简,但应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程度,但对某些疾病,例如要求行整复术者则不一定强求以上形式,直述其要求即可。
病员如有两种以上的主诉,应记录其最主要者,其他次要的主诉,可以选择性地简单记述。
(2)病史:要突出主诉、发病过程、相关阳性症状及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症状表现。
同住院病史要求。
(3)体格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
如有全身性疾病,应做必要的体检,如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并记录检查结果。
基本同住院病史中的专科检查。
(4)实验室检查:要详细摘录以往及近期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结果,以资比较或引用。
(5)诊断:应按主次排列,力求完整全面,要严格区分确定的/不确定的或尚待证实的诊断。
口腔外科病例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试题1、患者,女,19岁。
主诉:上前牙外伤3小时现病史:3小时前奔跑时与他人相撞,当时感觉上前牙痛,触碰时加重,牙松动,有伸长感,牙龈出血,上唇肿胀。
检查:上唇肿胀,并逐渐加重,右上中切牙处可见粘膜下淤血。
11龈沟出血,叩痛(++),松动I度,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牙无明显的移位。
X线片示:11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无异常。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脱位②上唇粘膜挫伤(2)诊断依据①局部外伤史②上唇肿胀,黏膜下淤血③11叩痛(++),松动I度;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3)鉴别诊断牙槽突骨折:如为骨折,检查患牙时,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4)治疗设计:①上唇冷敷。
②11固定3~4周。
③确定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
2、患者,男,18岁主诉:上前牙外伤后牙齿变短半小时现病史:半小时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嘴唇先着地,发现牙齿变短,但不松动。
既往史: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 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合。
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8、48地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1):诊断?(2):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21嵌入性脱位;上唇挫裂伤。
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38,48冠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患牙有外伤史,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牙合。
②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③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8,48低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4)主诉疾病治疗原则:①局麻下复位、固定。
②局麻下行上唇挫裂伤缝合。
③观察牙髓症状,酌情行根管治疗。
(5)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38,48龈瓣切除术。
3、患者,男,20岁主诉:左下后牙痛3天伴左侧颌下肿胀1天余现病史:约3天前患者左下后牙出现疼痛,1天前左侧下颌下出现肿胀,并伴有剧烈疼痛,口服消炎药无明显缓解,自述有发热病史。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有系统性疾病史。
检查:左侧下颌下区丰满,下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
左侧颌下可触及一边界清楚的肿大淋巴结,压痛。
张口度约1横指,口内38部分萌出,远中龈瓣覆盖,周围牙龈红肿,龈沟内可见少量粘稠液体流出。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38冠周炎。
②左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病史:先出现左下后牙疼痛,后出现左侧下颌下肿胀。
②检查:下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牙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
(3)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①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局限于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内,皮肤表面无明显凹陷性水肿。
(4)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①抗感染治疗。
②脓肿切开引流。
③局部冲洗。
④全身症状明显者给予支持疗法。
4、患者,男,38岁主诉: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击肿痛7天,加重2天现病史:7天前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至今,2天前,肿痛加重。
伴全身发热38.80C 2天,经口服抗生素无效就诊。
检查: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0.5cm,左侧颊粘膜红肿,相当于25及26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粘稠脓液,25稍松动,叩痛(+),周围牙龈组织稍红,X线片示:25牙周膜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左侧颊间隙感染。
②25挫伤。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为0.5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粘稠脓液;发热38.8℃;X线检查:全口牙齿及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影像。
②25稍松动,叩痛(+);X线检查:25牙周膜稍增宽。
(3)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左上前磨牙根尖周脓肿:左上前磨牙龋齿引起牙髓感染,继而引起根尖周感染。
可出现剧烈疼痛,为搏动性跳痛;牙齿松动,并产生浮出感。
临床检查患牙有明显叩痛,牙龈或相应前庭沟出现红肿及压痛,淋巴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可伴颌面肿胀,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白细胞增高。
(4)治疗设计:①脓肿切开: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上颌龈颊沟肿胀明显部位切开,切口长0.5~1.5cm,最长不超过脓肿直径的2/3。
②建立引流:放置橡皮片或碘仿砂条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③换药:每日选用1%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至溢出液清亮为止。
根据病情变化确定每日换药次数。
④全身抗菌治疗:静脉点滴抗生素抗感染。
⑤脓肿切开后,调牙合,接触25牙合接触,观察处理。
5、患者,男,26岁主诉:因交通事故造成面部外伤而来就诊。
检查:耳鼻出血,并证实有脑脊液鼻漏,面部两侧不对称,右侧眶下区肿胀、淤血,右侧下颌骨下垂,后牙早接触,X线片显示:右侧上颌骨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经颧上颌缝达翼板。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颌骨右侧Le Fort II型骨折。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经颧上颌缝达翼板。
②右侧下颌骨下垂,后牙早接触。
③右侧眶下区肿胀,右下眼睑肿胀、淤血。
④伴有脑脊液鼻漏。
(3)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①Le Fort I型骨折:由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基部)向两侧水平后延至上颌翼突缝;摇动骨折块上的牙齿,整个骨块皆动;伤区疼痛、肿胀、鼻出血、牙龈粘膜撕裂。
可无右下眼睑肿胀、淤血;患侧牙齿早接触,健侧开牙合,或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等不同的错牙合;一般不伴有脑脊液鼻漏。
②Le Fort III型骨折(高位骨折):骨折线横过鼻根、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板;眶周皮下淤血,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面中部塌陷、变长;常合并颅脑损伤、脑脊液漏。
(4)治疗设计:①应首先处理颅脑损伤。
②需切开复位,进行骨间内固定,同时辅以颅颌固定。
③有牙合关系问题者,增加颌间固定。
④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⑤骨折固定时间一般为3周左右。
6、患者,男,58岁,农民。
主诉:右侧下颌后牙拔除后不愈3个月现病史:5年前,患者于当地口腔诊所修复右侧下颌缺失的一颗后牙,后经常引起修复义齿周围的牙龈粘膜出现溃烂疼痛,未及时修改义齿。
约半年前义齿前方邻牙开始出现明显的松动,疼痛,于3个月前在当地口腔诊所局麻下予以拔除,术后拔牙创不愈合,疼痛明显,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
既往史:否认有各种系统性疾病史检查:41、42、43、45、46、47缺失,46拔牙创空虚,周围牙龈组织可见新生肿物,表面粗糙似菜花状,肿物中心溃疡,轻微凹陷,边缘略隆起、质硬,溃疡表面可见明显的坏死组织,口腔异味明显,口腔卫生差,菌斑指数3,牙石(+++),牙龈红肿、易出血,探诊出血(+),无牙周袋,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提示:45、46区域牙槽突骨质破坏吸收,似虫蚀状。
病例分析:(1)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4)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5)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诊断:①主诉疾病的诊断:下颌右侧牙龈癌。
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慢性龈炎,右侧下颌牙列缺损。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病史:右侧下颌后牙拔除后不愈3个月,抗感染治疗无效。
②检查:41,42,43,45,46,47缺失,46拔除创空虚,周围牙龈组织可见新生肿物,表面粗糙似菜花状,肿物中心溃疡,轻微凹陷,边缘略隆起、质硬,溃疡表面可见明显的坏死组织,口腔异味明显。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口腔卫生差,菌斑指数3,牙石(+++),牙龈红肿、易出血,探诊出血(+)。
②无牙周袋。
③41,42,43,45,46,47缺失。
(4)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①溃疡局部病理刮片证实诊断。
②局灶扩大切除+下颌骨方块切除+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5)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根据全身情况进行龈上洁治术和口腔卫生维护。
②由于口腔内恶心病变的存在,缺失牙暂不考虑进行修复,根据患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再做决定。
7、患者,女,59岁主诉:牙龈肿胀6年现病史:6年前牙龈逐渐肿胀,影响进食,未经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9年,口服硝苯地平8年;无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
检查:龈乳头增生明显,呈球状、结节状,颜色呈淡粉色,质地坚韧,略有弹性,牙龈边缘少许发红,增生覆盖牙冠的1/3~1/2,牙周袋深4-7mm,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牙石量少。
左下侧切牙远中邻面可探及龋坏,达牙本质深层,叩(-),探(-),冷、热诊无反应,x线片示左下侧切牙根尖阴影。
病例分析:(1)疾病的诊断?(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4)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5)疾病的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诊断:①主诉诊断:药物性牙龈增生。
②非主诉诊断:左下侧切牙根尖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检查:龈乳头增生明显,呈球状、结节状,颜色呈淡粉色,质地坚韧,略有弹性,增生覆盖牙冠的1/3~1/2,牙周袋深4~7mm,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牙石量少。
②既往史:高血压病史9年,口服硝苯地平8年。
(3)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①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该病无长期服药史但可有家族史,全口的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普遍增生,甚至到膜龈联合,增生牙龈覆盖部分或整个牙冠,牙龈增生范围广泛,程度重。
②以牙龈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龈炎:炎症较明显,好发于前牙的唇侧和牙龈乳头,增生程度较轻,覆盖牙冠一般不超过1/3,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无长期服药史。
(4)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左下侧切牙远中邻面龋达牙本质深层,叩(-),探(-),冷热诊无反应,X线片示左下侧切牙根尖阴影。
(5)治疗设计:①与内科医师协商,停止使用硝苯地平,更换其他降压药。
②通过洁治、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
③3%过氧化氢液冲洗龈袋并在袋内置入抗菌消炎药,复方氯己定含漱。
④经上述治疗,增生明显的牙龈不能完全消退时,可采用牙龈切并成形的手术,术后仍应注意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