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染整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国粹三染”染整工艺及艺术染整的发展摘要:中国的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工艺并称“国粹三染”。
“国粹三染”传统纺染工艺技法独特的活动行为方式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其“民族性”传达出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更令在躁动喧嚣现代职场打拼的白领动容。
关键词:扎染、蜡染、蓝印花布、数码印花、艺术染整引言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的特殊性,现阶段我国从事“艺术染整”工艺开发的企业主要由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发展、脱胎于和服扎染工厂和传统民间工艺作坊式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规模偏小、科技投入较少、设计研发滞后、没有行业标准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艺术染整”行业必须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继承、研究、发展和扬弃传统手工艺生产合理的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经济改造传统业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面料视觉艺术染整产业,充分发挥“艺术染整”工艺的视觉差别化优势,抢抓市场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
本文的目的是向大家介绍“国粹三染”的知识,推广“艺术染整”概念,使我们正确认识“艺术染整”行业现状,并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将我们的“国粹三染”发扬光大。
一、蜡染工艺介绍1.1 现代蜡染印花的制作工艺蜡染印花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印花,它类似于阴图印刷,即图文部分用蜡封住保持底色,而其他部分染上其他颜色,即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蜡染印花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案粗犷、自然、典雅、古朴,别具韵味,可称是印染产品中常开不败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蜡染印花已广泛用于衣裙、被面、时装面料以及围巾、挎包、旅游产品等多种装饰织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审美观念和情趣的变化,蜡染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特别是青年女性的青睐。
染整工艺是一种运用染整技术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于艺术气息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加工工序。
精炼:生丝及织物在染整前需要经过精炼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物,提高织物的质量和手感。
染色:染色是染整工艺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工艺,使织物获得理想的颜色和色泽。
印花:印花是通过印刷方式将图案和色彩印制在织物表面,以增加织物的花色和图案。
整理:整理是染整工艺的最后一步,通过对织物进行定型、熨烫、烘干等处理,使织物具有理想的形状和质地。
染整工艺还包括一些前处理和后处理步骤,例如烧毛、退浆、漂白、丝光等。
这些步骤可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质量和手感,并提高其抗皱性和耐久性。
总之,染整工艺是一种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和设备,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纺织品。
民间印染艺术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已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颜色,织出带有彩条的毛巾。
从此,印染花布的文化就此展开它历史的脚步。
一、民间印染工艺溯源民间印染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正是现代印染技术的根基,其织物的实用价值已随着历史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小,而其艺术价值却仍历久弥新,与日俱增,其淳朴浪漫的艺术特色正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不少旧日的实用品,正在转化为观赏性的艺术品。
中国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蓼蓝草中的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经过民间几千年的发展,早已成为纯正而成熟的染料。
民间蓝印花布相当流行,并已发展为城乡人民不可缺少的服饰生活用品。
不但在常德、湘潭、邵阳拥有蓝印花布的集中生产地,在湘西与湘南各地亦有不少民间印染作坊。
在苍南县一座不足100 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至今仍断断续续地保持着夹缬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
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又被制成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蓝印花布也为中外人士交口赞誉。
二、民间印染的艺术特色(一)民间印染的实用意义工艺技术的艺术特色民间印染个性特征的形成,离不开对工艺程序的依赖。
正是材料、加工手段造成了印染成品“非这样不可”的特点。
例如,手工印刷的蓝印花布的华版必须是整体相连,不得断开,空间部分尽量缩小。
因此,出现了许多短线、圆点等基型,用这些基本形状组成纹样。
走到极致的作品即如通篇只有小圆点的“鸳鸯戏荷”面料。
用特制的凿子,在纸版上敲凿圆点,由无数圆点排成线条,勾勒出纹样。
又用圆点铺陈底色,构成一个装饰层次。
最终完成了笔意畅达、造型优美的图案。
这样的处理方法,已将工艺的局限转化为工艺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运用工艺特点造就了蓝印花布的独特风格。
印染图案的题材离不开迎祥纳福、驱邪避崇、富裕发财等,吉祥命题贯穿了印染纹样的全部。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染整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教学内容:1. 艺术染整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2. 染整工艺的基本流程3. 常见染整技术及其特点4. 艺术染整作品欣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些艺术染整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艺术染整技术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艺术染整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a. 解释艺术染整技术的定义。
b. 介绍艺术染整技术的原理。
c. 分析艺术染整技术的应用领域。
2. 染整工艺的基本流程a. 介绍染整工艺的各个环节。
b. 分析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染整工艺的基本流程。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艺术染整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些艺术染整作品,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艺术染整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吗?二、新课讲授1. 常见染整技术及其特点a. 介绍常见染整技术,如扎染、蜡染、版画等。
b. 分析各种染整技术的特点。
2. 艺术染整作品欣赏a. 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染整作品。
b. 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欣赏作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染整技术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 作品展示: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表现力、创意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染整工艺技术染整工艺技术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整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它主要包括染色、整理、后整理等环节。
染整工艺技术对纺织品的色彩、手感、外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它在纺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染色是染整工艺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
染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手工染色到机械染色的转变。
传统手工染色是通过人工将染料与纺织品接触,达到染色的目的。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染色效果,但效率低下,且染色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而机械染色则通过机械设备来实现染色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染色的效率和一致性。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染色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加注重使用环保染料和染色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整理是染整工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纺织品的外观和手感,使其更加平整、光亮,具有较好的质感。
整理包括压光、烫印、烫毛、烫光等工序。
其中,压光是将染色后的纺织品经过机械设备的压力和温度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光亮度,并去除表面的皱纹和瑕疵;烫印是通过将烫印纸与纺织品接触,通过加热和压力,将花纹图案印在纺织品上;烫毛是将经过染色的纺织品经过热处理,使其纤维表面产生起毛、起绒的效果;烫光则是通过热处理将纺织品的表面平整,提高光亮度和质感。
后整理是纺织品染整工艺技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是指对染整后的纺织品进行后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外观。
后整理主要包括缩水、防起球、防皱、防虫等工序。
其中,缩水是通过热处理使纺织品产生缩水效果,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尺寸一致性;防起球是通过化学处理或物理摩擦,防止纺织品表面产生起球现象;防皱是通过特殊涂层或化学处理,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能;防虫则是通过化学处理使纺织品对虫害具有抵抗能力。
总之,染整工艺技术对纺织品的质量、外观和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染整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相信染整工艺技术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染整工艺与原理染整工艺是指将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它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手感和外观质量。
染整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丰富产品种类、改善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染色工艺、整理工艺和染整原理三个方面对染整工艺进行探讨。
染色工艺是染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效果。
染色工艺主要包括染色准备、染色操作和染色后处理三个阶段。
在染色准备阶段,需要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浸泡、漂白、酶处理等,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牢固。
在染色操作阶段,需要根据染色织物的不同材质和颜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操作。
在染色后处理阶段,需要进行洗涤、定型、后整理等工序,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染色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鲜艳度和牢固度。
整理工艺是指在染色后对纺织品进行整理和加工,以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外观。
整理工艺主要包括定型、起毛、烫平、压光等工序。
在定型工序中,需要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定型方法,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纺织品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
在起毛工序中,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将纺织品表面的细毛起立,增加纺织品的蓬松感和保暖性。
在烫平和压光工序中,通过热压和压光机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使其外观平整、光泽度高。
整理工艺的精湛与否,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质感和外观。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指染色和整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和物理原理。
染色的原理主要包括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染色液的扩散和渗透性、染色后的定型和后处理等。
整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的形变和组织结构的改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作用、表面张力和粘附力的影响等。
了解染整工艺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染色和整理的技术要点,提高染整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染整工艺是纺织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手感和外观质量。
通过对染色工艺、整理工艺和染整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染整工艺的技术要点,提高染整工艺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推动纺织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144探讨 "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钱琛 杭州谷德景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要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
"“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作为家用纺织品是人们注重人文内涵的产物,其产品丰富柔性的工艺表现和极具人情化,具有整体性、民族性、时代性、传统性、现代性、艺术再造的导向性、独特性、个性、人性。
因此,他的创新和适应适应市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大地影响着"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在室内装饰设计。
本文对“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以及"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艺术染整;家用纺织品;应用近年来,从新品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了素有"艺术染整"之称的现代染整工艺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看到,这种探寻传统工艺蕴涵与现代设计意念有机结合的工艺。
1 艺术染整概念艺术染整是区别于传统扎染、蜡染、蓝印和工业印染的,具有“人文染整”性质的新兴学科分支,具有艺术和科学、民艺与时尚相融并汇的多重属性。
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技法和标准可控的生产流程,具有边缘学科交叉性和工艺集成的开放性。
自由创作平面染色图形、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随类赋彩国际时尚流行的柔性化技术,是形成艺术染整视觉差别化审美风格的重要支撑。
2 艺术染整分类艺术染整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工艺传统,广泛汲取世界多元文化丰富的营养,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时尚创意,不断推进人类传统手工文化与现代染整科技的有机融合的一门实用技术。
2.1 现代扎染1)绞缬浸染――精致主义的写实风格绞缬浸染,是将预先设定的图案形态描红,再以传统扎染技艺的缝、绞、包、夹等“绞缬”手法“扎花”,形成的物理性防染功能使服装、面料、家纺和工艺美术品通过浸染产生出精致、写实的图形(织物被缝扎、绞、包等手法处理的部位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底色”图形的方法)。
课程名称:美术设计与制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染整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染整技巧,如手工染、扎染、蜡染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艺术染整技术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基本染整技巧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艺术染整技术中色彩的搭配与调和。
2. 染整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艺术染整技术简介》2. 实物展示:不同艺术染整技术成品3. 实践材料:布料、染料、工具等4. 教学视频:艺术染整技术操作演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教学视频,展示艺术染整技术成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艺术染整技术?它在现代设计中有何作用?二、讲授新课1. 介绍艺术染整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 讲解艺术染整技术的种类,如手工染、扎染、蜡染等,并分析其特点。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艺术染整技术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操作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艺术染整技术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深入讲解1. 讲解色彩搭配与调和的基本原则。
2. 分析染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艺术染整技术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染整技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申报单位:XXX 纺织有限公司申报材料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1. 申报单位名称:XXX 纺织有限公司2.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3. 单位位置区域: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XXX号二、申报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香云纱染整技艺2. 项目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3. 项目传承人:XXX(以下简称传承人)4. 传承人通联方式:XXX(通联)、XXX(电流新箱)三、香云纱染整技艺概述1. 香云纱染整技艺起源于XXX朝,距今已有XXX年的历史。
该技艺主要包括纱线染色、编织工艺、后续整理等环节,是一门综合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艺。
2. 香云纱染整技艺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纺织艺术的瑰宝。
在历史长河中,香云纱染整技艺为传统服饰、布艺、装饰品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香云纱染整技艺传承人XXX,多年来致力于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并在各类展览和比赛中屡次获奖,为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申报理由1. 香云纱染整技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值得被保护和传承。
2. 香云纱染整技艺在纺织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
3. 传承人XXX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认定和保护。
五、申报材料清单1. 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副本2. 申报项目相关资料: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传承历史、技艺特点、传承人简介、相关荣誉证书、作品照片等。
3. 申报单位工商税务登记证明4. 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唯一识别信息复印件5. 传承人XXX个人唯一识别信息复印件6. 其他相关材料六、申报单位承诺本单位郑重承诺所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合法、完整,如有不实之处,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申报项目一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单位将继续加强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社会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艺术染整来,艺术染整在中国印染业风生水起。
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工艺近传统,广泛汲取世界多元文化丰富的营养,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时尚创意,不断推进人类传统手工文化与现代染整科技的有机融合,真正形成具有中国原创特色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染整。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艺术染整是什么?艺术染整是区别于传统扎染、蜡染、蓝印和工业印染的,具有“人文染整”性质的新兴学科分支,具有艺术和科学、民艺与时尚相融并汇的多重属性。
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技法和标准可控的生产流程,具有边缘学科交叉性和工艺集成的开放性。
自由创作平面染色图形、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随类赋彩国际时尚流行的柔性化技术,是形成艺术染整视觉差别化审美风格的重要支撑。
艺术染整的核心工艺是现代扎染(一种以南通扎染风格为代表、突破传统和创造扎染新传统的后整理工艺),笔者以染艺形态为标准,将其划分为绞缬浸染、聚集浸染、吊染、段染、数码染整和彩色植物染工艺等。
设计师在进行现代扎染创作的时候,一种或数种工艺可独立、交叉应用,也可与涂料印花、转移印花、电脑绣花、数码喷绘、镭射雕花等其他染整科技和数码技术结合,形成极具时代特色、富于效率、柔性变化和表现力丰富的集成化综合工艺,能广泛应用于真丝、棉、毛、麻等天然纤维和改性涤纶、交织混纺及绿色生态面料和时尚服饰产品深加工,并以视觉差别化的审美优势,支持设计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代生活方式引发的工艺休闲服装风格嬗变和时尚全球化,也对我国纺织面料后整理的技术升级、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和经营模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变,人们追求时尚的个性化情感消费,进一步加剧了服装产品差别化的竞争。
同时,消费理念的成熟使同质化和低价位产品让位于具有艺术品味、档次较高并能彰显个性的差异化产品。
这是艺术染整创新与视觉审美风格形成的重要市场背景和人文环境。
艺术染整将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精神与纺染科技、现代设计原理和数码技术相结合,通过视觉差别化的审美创造和现代扎染研发,成为深受服装、家纺设计师喜爱的一种全新的工艺表现形式和创意设计手段。
近年来,以南通扎染优雅精致、色韵丰富的时尚风格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扎染产业群的崛起,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服务于国际主流时尚的艺术染整全新业态。
这种艺术的、个性化的面料、服装后整理技术,通过发掘东方艺术的意境美和西方艺术形式感,关切、理解和满足现代人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之需。
近年来,国内外时尚面料、服装设计在面料再造和文化创意方面受到了业界重视。
无论是在PV展上,还是在国内的时装展示中,令人惊叹的不仅是纺染高新科技带来的面料功能性突破,还有一种鲜明的区域民族文化风格传达出的具有艺术个性的新外观和形式美。
从新品设计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素有"艺术染整"之称的现代扎染工艺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看到,这种探寻传统工艺蕴涵与现代设计意念有机结合的工艺,受到了中外设计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应用。
作为“艺术染整”核心工艺的现代扎染,主要包括绞缬浸染、聚集浸染、吊染工艺、段染工艺、注染工艺和三维综合工艺等多种表现技艺。
运用现代扎染工艺语言进行服装设计的工艺差别化创意的过程中,可以一种或数种工艺独立或交叉运用,也可以与涂料印花、转移印花、电脑绣花和数码喷绘等其它现代染整科技手段结合,形成丰富多彩和柔性变化的综合工艺来创造视觉差别化的审美优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现代扎染工艺日益成为西方主流时尚设计师进行天才创意和应季新品推广的重要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家纺和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艺术深加工。
绞缬浸染――精致主义的写实风格绞缬浸染,是将预先设定的图案形态描红,再以传统扎染技艺的缝、绞、包、夹等“绞缬”手法“扎花”,形成的物理性防染功能使服装、面料、家纺和工艺美术品在浸染过程中产生精致、写实的扎染工艺图形。
织物被缝、扎、绞、包等物理性防染手法处理的部位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底色”花纹,由于扎花部位内外因染液渗透程度不同,产生了图案轮廓虚实变化的特殊美感,使服装、家纺等设计产品在表现时尚流行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原生态的手工意味。
如图示真丝扎染时装、真丝面料、和服图案和艺术壁挂,运用“鱼子缬”、“鹿胎绞”等经典扎染工艺将传统花草、水纹等图案表现得栩栩如生,远看似线描写真一般流畅、自然,近观却有着更为细微、精致的“手工感”和耐人寻味的高技艺含量。
这种精致、写实的“绞缬”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高档工艺时装、日本和服、真丝面料、高档家纺和工艺品中,形成了“艺术染整”成衣和面料风格“大同小异、件件不同”的个性化特色,直追中国传统“工笔画”缜密写实之风。
““艺术染整”能根据市场流行导向和设计意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样方案提交买家优选确认,下单后即可迅速投产并能衍生出多组配色方案和各种图案花型。
”聚集浸染――抽象写意的另类风格由于扎染艺术独特的工艺表现,工艺设计运用不同的扎制辅助工具、扎缝方法,通过松紧、面积、部位的控制和变化,可以产生出异彩纷呈的染色渗化效果,其图案造型抽象写意、灵动多变,具有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形式美和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
“艺术染整”根据服装不同面料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出各种“聚集”的物理防染工艺,辅以现代染整新型助剂的应用,通过物理防染与化学防染工艺的整合,催生出各种抽象图案创意和变化莫测的扎染艺术形象,其独树一帜的视觉审美图案风格成为追求时尚个性消费的一种时髦。
目前,国内外著名休闲工艺品牌运用该工艺设计开发的前卫T恤、休闲衬衫、艺术牛仔和沙滩装系列,极大地丰富了时尚创意的设计语言,并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和另类个性的艺术张力,成为年青一族最喜爱的工艺之一。
吊染工艺――朦胧渐变的优美风格吊染—作为一种特殊防染技法的扎染工艺,可以使服装、面料产生由浅渐深或由深至浅的柔和、渐进、和谐的视觉效果。
简洁、优雅、淡然的审美意趣,让人体味到一缕中国传统浅降山水画的墨韵余香。
近两年来,吊染工艺随着PARADA、FENDI等意大利著名品牌和时装设计大师在高级时装中的运用和发布,这种朦胧渐变的特殊防染技法已经成为现代高级成衣面料和家纺设计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染整”语言,也是“艺术染整”的主要工艺语言之一。
运用吊染工艺对工艺服装进行新的视觉创意,特别是根据市场流行,结合下游终端品牌的时装设计和家纺产品设计等目标市场进行开发定制,应该是成衣后整理高端路线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纺织服装市场的“泛工艺化流行”,通过吊染工艺来整合、嫁接新型涂料印花工艺、静电植绒工艺、电脑绣花工艺、镂空电脑绣珠工艺,形成以色调渐变为背景、现代印染、电脑绣花等工艺图案点缀其间的多工艺柔性化组合,丰富了视觉审美蕴涵,延长的工艺价值链,符合欧洲中高档工艺服装市场的需求,有着较高的工艺附加值和很好的市场前景。
段染工艺――随意浪漫的乡村风格段染工艺是一种运用辅助材料和“段形”扎法防染,形成单色、多色、自由组合并有着边缘特殊肌理“残缺美”的现代扎染艺术,充满了原始、手工、随意、浪漫的乡村风情。
段染工艺图形抽象、朴实,技法柔性多变,工艺设定也可以根据国际买手对图形风格的选择,与其它工艺语言进行综合创意和互补整合,衍生出无数种新的视觉图纹方案,极具艺术表现力。
近两年来,段染工艺随着PARADA、FENDI等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和世界著名品牌在高级时装中的运用,于全球范围迅速传播,很快便在高档服装和家纺产品设计后整理中流行,并以回归自然的民族风情引领时尚潮流。
段染工艺比较适合于工艺时装、休闲服装和艺术家纺的特种定制工艺,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灵活性和产品高附加值的特点。
面料图形边缘的特殊“残缺美”所呈现出的随意、浪漫的乡村风格,与蜡染工艺的“冰裂纹”一样,是段染工艺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积淀其中的历史感和手工艺传统的文化意蕴,是现代工业印染和其它工艺方法无法替代的。
段染工艺比较成熟,质量稳定,厂家集中在江苏、浙江等纺织服装加工业比较发达和传统手工艺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与现代扎染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应,我国段染工艺生产企业以江苏南通地区数量最多并具产业规模。
注染工艺――活力四射的时尚风格注染工艺是在借鉴东西方绘画语言的基础上,与现代染整技术结合创新的一种现代扎染语言,其泼彩注染如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刘海粟先生之笔底波澜,生机勃勃,元气淋漓,独具艺术魅力。
注染图案形态自由、奔放,节奏感强,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准确地反映当今主流时尚风格。
注染工艺变化多,但可控性强,颜色搭配、纹理组合以及部位选择均可灵活控制,因此广泛适用于艺术时装、时尚面料、高档家纺和现代工艺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
注染工艺表现出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染整”视觉审美风格,为传统扎染工艺和现代染整技术无法仿制。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注染工艺深加工的工艺时装和面料,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独特的工艺竞争优势。
注染工艺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制版,并且不受套色和设备的限制,具有“人机互动”的柔性化优势。
根据服装面料成份不同选择并优化染化料的配伍和工艺设计,结合创意需要选用多色染料,同步进行单色和多色交融的现代图形创意和开发,能自由设计具象和抽象图案并可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工写兼备的个性化艺术图案广泛应用于工艺休闲服饰的艺术深加工。
目前,我国和工艺时尚女装、休闲服、艺术牛仔装等与国际流行同步,像美特斯•邦威、马克•华菲等国内众多知名品牌的工艺休闲服装的设计和市场开发,较多地选用注染工艺进行创意和应季新品的发布、推广,充满着前卫时尚和视觉艺术的活力。
综合工艺――街头艺术的后现代风格随着大众传媒、通俗艺术和街头艺术的影响,现代扎染图形创意接受了这种后现代风格,形成了“自然性”“生活化”“休闲风”等街头风格的流行。
在世界著名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及其品牌影响的推动下,这种具有“实验意义”的全新现代扎染语言,迅速流行于日本、美国和欧洲地区,成为21世纪现代休闲工艺服饰设计创意的新亮点。
江苏华艺运用高温高压定型原理和物理防染工艺,创造性地在新型服装面料上应用这种“软雕塑”艺术语言(堆砌、折叠、拔、喷、刷、刮、磨、高温、高压、定型)作为“艺术染整”的深加工手段,并根据市场导向研究开发出一批极具后现代风格图案的皱褶艺术时装、皱褶面料和皱褶工艺服饰品,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的艺术时装精品。
2005年,“华艺扎染”创造性地将平面扎染形式与面料三维记忆成型技术融合而成的三维肌理创造、三维与二维平面图形交叉的混搭风格,极具前卫时尚的流行特征而倍受欧美主流市场的追捧,并成为欧美新锐设计师和我国著名工艺休闲服装品牌进行视觉创意和应季开发的重要设计语言。
““艺术染整”在绿色环保、染色牢度标准、染色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控制方面均具有现代染整产业的特征,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服装产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