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247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评价检测2、日常检测(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4、事故性检测(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1、现场检测A、检气管法注意事项: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⑶是否是标准方法;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2、实验室检测(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GBZ2.1-2019《⼯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简称新标准)于2020年4⽉1⽇正式施⾏[1]。
本⽂通过对新标准主要修改内容的介绍,帮助⽤⼈单位及职业卫⽣专业⼈员更好地理解和应⽤该标准。
与GBZ 2.1-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较,新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修改包括:增加规范性引⽤⽂件,增加或调整了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调整化学物质的中英⽂名称与化学⽂摘(CAS)号,增加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致敏、经⽪、致癌标识并对部分致癌标识进⾏了调整,汇总增加近年研制、修订的⼯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OELs)和⽣物接触限值(BELs),进⼀步完善了⼯作场所空⽓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卫⽣要求及监测检测⽅法的原则要求,增加职业接触控制及对不同⼯时制与长时间⼯时制职业接触评价的原则及要求,明确应⽤职业接触限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增加规范性引⽤⽂件新标准在保留GBZ 2.1-2007中3项规范性引⽤⽂件基础上,新增加6项规范性引⽤⽂件:(1)GBZ/T 300《⼯作场所空⽓中有毒物质测定》;(2)GBZ/T 192《⼯作场所空⽓中粉尘测定》;(3)GBZ/T 224《职业卫⽣名词术语》;(4)GBZ/T 225 《⽤⼈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5)GBZ/T 229.2《⼯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6)GBZ/T295《职业⼈群⽣物监测⽅法 总则》。
⼆、对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进⾏调整1.新标准中增加的术语或定义:增加了9项与OELs相关的术语或定义,可分别归类为职业接触类、健康效应类和BELs类。
(1)职业接触类,包括接触⽔平、OELs⽐值、混合接触⽐值和⾏动⽔平(action level);(2)健康效应类,包括有害健康效应和临界不良健康效应;(3)BELs类,包括⽣物监测和BELs。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43:38.3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9期作者:宋学飞[导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宋学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华信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42000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危害的类别、浓度、影响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处理,比如:采样和检测时质量控制对策、评价计划质量控制对策、构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档案质量控制对策,以及报告编制质量对策等,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引言为巩固和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治理企业”)。
10人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署。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实行价值刍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需重视新建、改建及扩建等项目、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立项、设计、验收等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实施均非常关键。
因用人单位相关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所以用人单位较少开展自主检测,多会通过委托具备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相关工作,如此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日常检测评价,帮助企业方面及时了解职业危害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存在这些因素的用工单位都必须做检测,也就是职业卫生检测。
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如有机溶剂类(苯、甲苯、二甲苯);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氯气、氨气、硫化氢气体、光气、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酷等);有机磷农药;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电焊尘等。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的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十大类。
(一)粉尘类1.矽尘(游离几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3。
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4.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5.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6.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7.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8.云母尘可能异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9.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工尘肺。
10.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11.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12.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13.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白内障(7)放射性肿瘤(8)放射性骨损伤(9)放射性甲状腺疾病(10)放射性性腺疾病(11)放射复合伤(12)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1.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