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五一_厦门大学经济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13
- 格式:pdf
- 大小:343.11 KB
- 文档页数:16
(房地产市场分析)福建省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定稿)福建省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前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作为行业关联性高、政策敏感性强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城市化进程、金融运行效率甚至全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省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房价上涨过猛、市场秩序混乱、供求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
因此,正确分析和评价房地产业的现状,深入剖析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保持我省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课题属于福建省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重点课题。
其主旨在于利用本次经济普查的资料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对我省房地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详细考察,分析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及其与各有关方面的协调程度,找出我省房地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课题组由3人组成,课题组负责人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五一教授,课题组成员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博士生刘小二和李想。
曾五一负责整体研究框架的设计、研究工作的指导、研究报告的修改、总撰和定稿。
刘小二负责第2、3、4章有关内容研究和初稿的撰写,李想负责第1章有关内容研究和初稿的撰写。
本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结论如下:第1章考察我省房地产业发展态势并与全国进行比较。
近年来,我省房地产业发展较快,企业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都有较大增长。
从房地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有所下降。
从企业类型结构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我省房地产业的主体,其营业收入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九成,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接近一半。
2008年,福建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重基本在3%-4%的水平。
从经营税金及附加占财政收入比重、从业人员数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房地产业在我省经济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导师简介3李晓峰,女,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
李晓峰教授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的教学与研究。
已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研究成果曾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省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政府社科第五届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加编写《金融市场学》(系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丛书之一,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现代金融市场学》(厦门市政府第五届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本教材。
作为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以及市、校基金等资助的多个项目的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是:现代汇率经济学、公司金融与国际金融管理、国际资本流动等。
朱孟楠,男,福建尤溪人,1963年3月3日生,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国际金融研究》编委、福建省金融学会理事(兼《福建金融》编委)、福建钱币学会副会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学术带头人,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厦门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届厦门市政府金融顾问。
朱孟楠教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比较金融制度和台港澳、东南亚金融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曾先后获“邓子基奖教金”、“张亦春奖教金”、厦门大学“金鼎奖教金”、厦门大学建设银行奖教金及厦门大学十大教学名师、厦门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已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学》、《外汇投资概论》和《国际金融新论》等10多部著作和教材;以组长和副组长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以及省市、校基金等资助的20多个项目研究;22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二等奖”、“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金融学会优秀金融论文评选一等奖”以及“厦门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5次奖励;曾先后应邀出席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应邀到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学习、考察与学术交流。
曾五一王开科价值”模式的中国净固定资本存量估算一、引言本文所述的净固定资本存量(以下简称净资本存量)是从财富视角对固定资产存量的一种衡量。
测算净资本存量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所有者在特定时点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财富价值。
净资本存量这一指标是开展固定资产平衡表分析,研究固定资本消耗、国民总财富和净财富的重要依据。
从相关文献看,以往我国对净资本存量的估算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净资本存量的理论概念和统计口径界定不够清楚、准确。
有些研究未能很好地区分总资本存量和净资本存量,还有些研究未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报废与固定资产价值损耗对净资本存量的影响。
②在具体估算资本存量数据时,对于估算所需要的基本参数,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折旧率等,以主观设定为主,未开展必要的讨论和检验。
③随着我国统计体制向SNA 体系转变,原有以MPS 体系下的积累作为估算净资本存量的做法,已失去基础数据的支撑。
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①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的《OECD 资本测算手册(2009)》,系统梳理有关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②根据上述手册提出的“年限-价值”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利用政府有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净资本存量数据进行估算。
二、有关基本概念的梳理概念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基础要素,是开展科学分析的基本工具。
为了正确估算我国的净资本存量,有必要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做系统的梳理,其依据主要是《OECD 资本测算手册(2009)》。
(一)总资本存量总固定资本存量(以下简称总资本存量)是以货币摘要:净固定资本存量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指标。
本文在科学界定有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年限-价值”模式,估算了1952—2018年我国的净固定资本存量,进而推算了固定资本消耗数据,计算了可变的固定资本消耗率。
本文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数据,能为资本存量核算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净资本存量;“年限-价值”模式;资产耐用年限;理论折旧率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647(2020)03-0003-08DOI:10.13999/ki.tjllysj.2020.03.0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存量核算理论、方法研究与相关数据库建设”(15ZDB1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存量估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5ATJ002)。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院导师张亦春张亦春教授: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香港科学院荣誉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张亦春教授曾先后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河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天证券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亚洲太平洋地区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厦门市先进工作者、厦门大学教师最高奖---南强一等奖,是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张亦春教授在货币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管理、证券与金融市场等方面有较精深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迄今已出版专著、教材、工具书28部,发表论文150多篇(均含合作)。
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和优秀奖10多项。
与他人合著的《中国的金融制度》(英文版1994年由美国绿林出版公司出版)被纽约《银行家》杂志评价为:“经过详细调查的研究性著作,提供了中国金融制度历史的框架并对未来作了透彻分析”,“是第一本在西方国家出版的系统分析中国金融制度的著作”。
他为项目组总负责人、主持并亲自参加研究的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最终成果《金融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报告》,被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份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并且编写出版了一套高水平、高质量、有突破和创新的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具有推广价值”;“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在金融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以张亦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该成果由教育部交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部“白皮书”。
先生风范育人留香——厦门大学曾五一教授从教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侧记2016年1月10日上午,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曾五一教授及其弟子以两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活动庆祝曾五一从教40周年。
自1976年1月以来,曾五一教授已在学校任教40年。
连续16年担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主任、副院长。
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厦大。
作为厦门大学统计学科的第二代领军人物,曾五一直接培养了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的统计教育和厦门大学统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列学术活动开始之前,在经济学院新楼N402室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幕式。
开幕式由曾五一教授所指导的第一位女博士张建华主持。
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了由国家统计局培训教育中心拍摄制作的著名统计学家曾五一电视访谈片的剪辑。
随后,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召集人贺铿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教授、台湾医学大学谢邦昌教授、厦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雷根强教授、弟子代表厦大管理学院黄炳艺副教授先后致辞,他们一致肯定了曾五一教授对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和统计人才培养所做的重要贡献。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捐赠图书仪式。
曾教授向“厦门大学文库”捐赠了自己主编或参与组织编写的书籍64种,向厦门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594册。
厦大图书馆馆长萧德洪为其颁发《赠书纪念》证书。
曾老师还向与会的嘉宾和同学赠送了从教40周年纪念画册、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曾五一文集》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制作的《在教书育人中收获快乐》统计名家电视访谈光盘。
开幕式最后,曾五一教授致辞对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和师生表示衷心感谢,他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教学科研的体会,最后对厦门大学统计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期望厦门大学统计学科能够越办越好,期望各位专家学者和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厦门大学的统计学科。
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农民农业投资行为分析
林颖;曾五一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9)004
【摘要】借鉴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理性小农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实际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农民的农业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后认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政策应有其各自的针对性.但无论采用何种政策措施,都必须遵循诱导性原则,让农民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投入是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使农民自发保持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尽量减少政策成本,实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统一.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林颖;曾五一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
【相关文献】
1.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框架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意义研究
2.不同类型创业投资机构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
3.区域竞争的负效应与政府理性行为分析——源于不同区域打造投资环境竞争实践的思考
4.我国现代农业的区域类型与区域格局研究
5.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影响污染产业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工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保险核算问题的思考
邱雅;曾五一
【期刊名称】《统计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很快,但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保险核算的专门研究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逐步完成了新旧更替,因此,加强保险核算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本文主要研究商业保险(如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的产出核算、服务份额计算以及保险活动帐户记录等问题.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邱雅;曾五一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计统系;厦门大学计统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8
【相关文献】
1.关于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财务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吴国辉;
2.关于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吴国辉;李宏卓
3.对于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思考 [J], 邓伟
4.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及其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J], 孙慧玲
5.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补充规定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岸金融合作的空间与路径探析——基于区域金融竞争力的
比较分析
罗薇薇;曾五一
【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卷),期】2017(032)011
【摘要】以区域金融竞争力比较为视角,通过建立海峡两岸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金融规模、金融深度、金融外部环境和金融开放度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了两岸主要地区的金融综合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台湾的金融竞争力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优势,金融合作上有互补空间;大陆几个典型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各具特色的对台金融合作策略.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罗薇薇;曾五一
【作者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 ,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7
【相关文献】
1.两岸金融合作路径研究--基于福建自贸区的案例 [J], 姚燕燕
2.基于空间关联的区域金融集聚与辐射比较分析 [J], 俞姗
3.基于空间经济模型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中国东中部部分省会城市的实
证比较分析 [J], 王认真
4.区域划分差别化视角下的广西核心化策略研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空间演变路径证据的比较分析 [J], 曾鹏;廉超
5.金融资源区域配置的失衡性探析——四川与东部部分省市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J], 罗望;胡国文;何乐;秦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析GDP增长率
曾五一;尹俊峰
【期刊名称】《财经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GDP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统计指标,但存在对这个指标使用过度的现象.本文首先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在对GDP指标全面分析后认为:GDP有重大缺陷和偏差,GDP不能区别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GDP不能反映知识产出,GDP的增加只是一种手段,GDP的增加不能区别经济的表面增加和实际增加.必须正确理解、看待和使用以GDP表示的经济增长率,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可以不再计算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该逐步淡化,盲目追求速度势必会造成宏微观出现反差的不正常现象.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曾五一;尹俊峰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我国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隐性原因透析——兼论国家税务总局对原因的解释 [J], 韩艺;张军
2.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率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
市的数据分析 [J], 张磊
3.中国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公共支出因素分析 [J], 陈桂生;梅云
4.北京市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与地区GDP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J], 杨静
5.北京市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与地区GDP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J], 杨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曾五一;张立
【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卷),期】2010(025)003
【摘要】在ARCH族模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经济变量的波动机制、波动率对经济变量条件均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以及经济变量在扩张阶段和紧缩阶段波动力度差异等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财政政策具有稳定经济、促进经济产出增长率提高的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滞后性;国外需求受国内经济影响较小,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曾五一;张立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0
【相关文献】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性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 刘达禹;刘金全;于洋
2.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分析 [J], 易小丽
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 [J], 贾俊雪;郭庆旺
4.中国流通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的统计分析 [J], 李宏
5.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J], 姜华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