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5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数学成就;三,天文学成就;四,历法、农学成就;五,医学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3)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列表对比我过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
(2)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至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字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中说过:“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