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5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二,数学成就;三,天文学成就;四,历法、农学成就;五,医学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3)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列表对比我过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
(2)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至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字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中说过:“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8.《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教学设计课题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主备人 授课人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班级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的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中的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教材内容涉及三个子目“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难民的困境和救助”,“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第一子目主要论述了20世纪以来劳动力流动带来人口流动的表现,劳动力市场人口流动的结构特点,劳动力带来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二子目论述了难民产生的背景,20世纪以来的难民分布,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三子目从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论述了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多元文化的创新,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矛盾。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20世纪以来劳动力流动带来人口流动的表现,劳动力市场人口流动的结构特点,劳动力带来人口迁移的特点。
2.难民产生的背景,20世纪以来的难民分布,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理解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多元文化的创新,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矛盾。
4.运用多种史料,探究人口移民带来的文化认同现象,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5.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各民族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互鉴共进,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20世纪以来的人口迁徙(表现、特点、影响) 教学难点 多元的移民文化及其影响教法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本课施教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具备了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
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学生自身的素养和基础不一致,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突出重难点。
同时可列举身边事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感。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选择性必修3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一、教学内容选择性必修3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二、课时安排1 课时(25分钟)三、教学环境网络直播教学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现代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多元文化特征(二)难点:移民社会的不同多元文化及文化认同困境五、教学目标(一)运用时空定位,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社会移民的概况,认识国际移民对多元文化的影响。
(二)通过史料分析,认识难民问题的困境,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的特点。
(三)认识多元文化所引发的文化认同问题,增强共同体意识,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六、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材料学生活动:观察2019年国际移民统计示意图,从中提取出相关历史信息。
教学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凝神起兴,点出本课主题。
(一)导入学习任务一:现代社会的移民教师活动1:引导分析学生活动1:观察地图,分析劳动力的全球流向。
观察地图,可知二战后不同时间段劳动力的具体流向各有不同,但总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教师活动2:引导分析学生活动2:分析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合作探究】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国际移民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制造业产品的知识含量已从1950年代的20%上升到近来的70%。
廉价原料或能源以及廉价的非技术劳动则相应地越来越不重要……美国国会针对特定领域扩大了技术人员的准签数额。
法国国家局的顾问被明确指示,要想方设法招募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在法国,技术移民的数量占全部移民的比例在1980年代增长了一倍,在1990年代中期上升到所有外来人口的10%。
(在美国)国外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近几十年有显著增长,远超过低技术移民的数量。
——让·巴蒂斯特·梅耶等《技术移民与知识的新地缘政治学》材料反映了以技术劳动为主的移民快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科技发展催生新兴产业,促进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