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课堂上如何注重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长

在农村小学里,学困生占的比例实在不小。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不比城里的学生好。城里的学生回到家里,都会有父母或家庭教师的细心辅导,而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绝绝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平时少了父母的管束,每天回到家,除了帮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就是玩。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全凭课堂上的掌握水准。但学困生的基础薄弱,基本上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老师要想协助他们,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事情,要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就得在课堂上多下点功夫,多点注重他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困生呢?

一、细心观察,多点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学习差,而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没兴趣,基础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有的是因为上课纪律差,不会听课,自控水平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有的是同学看不起,老师光批评,家长老埋怨;有的是家长不管不问,从不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等等。老师平时对他们要特别用心,细心观察他们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做题,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利用巡堂时间多跟他们交流,多辅导他们,随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内容对于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像我们三(一)班学生,从第一周开始学,到现在考期中试了,居然还有45%的学生不会算。这些学生有的我已辅导过多次,为什么还是没掌握呢?我细心想了想,其实我根本不了解他们不会计算除法的根源,一味按照我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只有找出了根源,才能找出准确的解决方法。我记得我曾教过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怎么学也学不会用乘法口诀去算除法,怎么办?其实他压根不了解除法的实质意义,只有用最直观的实物教学法去教他。例如24÷6=?,先让他摆出24根小棒或画出24个△,要求他除以几就分几个一份,分得几份就得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学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了。

二、课堂上给学困生一个体现的机会。

法国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每一个学困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的内心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仅仅老师不给他们一个体现机会。老师习惯给学困生们打一个“差”字,学困生也习惯自己差劣的行为。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有策略,一定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水平的学生,随时激励他们。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有一个体现的机会呢?我个人认为那就是先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做能做的事,回答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会越学越有信心。例如,我班的陆胜松和容代杰是班上公认学习最不行的学生。有一次,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他们能清楚地说出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我对他们给予即时的肯定,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但对于数某一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和画平移后的图形,他们总是数错格子,怎么办呢?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子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在地上画出跳大海的格子,让他们在格子上经历跳的过程,并说说自己从起点跳到终点是跳了几格,怎样数,这样类推到作图上,他们终于学会了。还有一次,何家均在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总是这样算,分子相加减,分母也相加减,这是明显的错误。为了让他明白算理,我准备了一个苹果,让他在课堂上亲自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2份,两份就是4分之2 ,他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4分之1 ,合起来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4分之3 ,所以计算4分之2 +4分之1 时,分母是不能变的,仅仅把分子相加减就能够了。当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用直观实物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捷克夸纽斯曾说过,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能够成为骏马的。所以我相信多给学生一个体现的机会,找出最合理最合适的方法去教他们,他们的学习一定会好的。

三、课堂上多鼓励学困生说话。

学困生在课堂上多是不理不问学习之事,不爱回答问题,表达水平差。语言智能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理解、感受、情感等方面的水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会说话的水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课堂中老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说说此时此境的情形。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时,出示例题图后,我问他们:“在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知道些什么?生1:“我看到猴妈妈在给4只小猴分桃子。”生2:“我知道猴老大能够分得这盘桃的4分之1 。”我又问:“这盘桃的4分之1 表示什么意思?”生3:“这盘桃的4分之1 就是把这盘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4分之1。”我这时特意指了一名学困生,说:“你能再说说这盘桃的4分之1 表示什么吗?”他把话表达得很完整。我又顺势说:“老师现在想请你扮演一次猴妈妈分桃,你能行吗?”他把桃分了之后,我又问:“那你说说这盘桃的4分之1 是几个?”他很自信地说:“这盘桃的4分之1 是一个,因为把这盘桃平均分成了4份,求每份就是用除法算,4÷4=1.”他流畅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很多同学赞赏的目光。可见,让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有时还能够扮演角色,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有部分学生还是不会使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给他们准备了两道题①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7米,宽是4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一块正方形的木板,边长是8分米,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我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给你们每人一把卷尺,要你量出这块菜地的面积,你们是怎样量?”有些学生支支吾吾,想说又不敢说,我鼓励他们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黄晓英同学说:“如果要量出这块菜地的面积,需要先量出菜地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我立刻表扬她,并接着问:“为什么要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呀?”另一个同学容代拾大声说:“我知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学生黄雨基说:“我会做这两道题了,第一题实际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是7米,宽是4米,长乘以宽就是7×4=28(平方米),第二题求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乘以边长就是8×8=64(平方分米)。”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碰到问题不会解决完全是因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相信自己,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他们想所想的,说想说的,做想做的,他们的思维就会慢慢地活跃起来。

四、课堂上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

同样的作业量,优等生们很快就能做完,而学困生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课堂上“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真的很不公平。教师要了解清楚每个学困生这节课的薄弱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突破,如何在作业上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时,我先给他们布置最基础的作业如(竖式计算): 8÷2、4÷2、6÷2、84÷2、46÷2、846÷2,等他们把这类内容练熟了,再巩固各位上都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目的是先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一层一层地踏上更深层的知识之殿。学困生中也有差异,有的学生确实是屡教不会,教师就要适当放低要求,尽量对他们减少作业量。如果总是要求他们和优等生做同样的作业,他们根本就不会做,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为他们量身定做,他们就会学得开心,有成就感。

五、课堂上学会欣赏学困生,对他们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俗话说,“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文化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耐心地教,反复地教,时时教,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拿我班的陆武传来说,他的作业写得非常潦草,我再次要求他认真地写字,一笔一画地写,他就是不听。有一次,我无意发现他的手工做得非常好。我对他说:“你的手真灵巧,只要你用心,想必你的字也一定写得很漂亮。”他得到表扬之后,认认真真地写字,写得工工整整,但他只坚持三、四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告诉自己,切不能急

躁,先细心观察他的情感,耐心引导,再次发扬其优点,委婉地指出其不足,鼓励他做一件事要耐心,要坚持。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得到渴望别人的欣赏。”心理学也表明:当一个人被欣赏时,往往产生自尊之心,奋进治理,向上之志。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困生。

总来说之要想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就需要我们以满腔热情、信心,鼓励、协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用心注重学困生,给他留一个适合他们成长学习的舞台。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14865588.html,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者:刘勇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论文创新点: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可现实中,我们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部分学生当作教育的一个侧重点,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2-0207-01 我们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部分学生当作教育的一个侧重点,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成功的保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曾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在学校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后,他眼泪汪汪的对老师说,他的外祖母病得很重,他想把这朵玫瑰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引进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你这种美德使我很感动,因此老师也献给你一朵玫瑰花。”接着这位老师又说:“至于你摘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她老人家听了要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试想,假如这位老师对摘花的学生一顿训斥或是交由学校相关部门处理,后果也许是摘花的学生吸取了一次教训,但是也许却的大大地伤害了学生。在此,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各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假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像这位教育大师一样,多一点人情味,面对学生的错误能心平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何愁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何来师生间的冲突与矛盾? 2.爱心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师,要时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教学实践中,我刻意创造各种让学困生“立功”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表扬,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例如:认真地完成一道作业、完成一次劳动任务、某一次作业写得规范、字迹清楚或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在农村小学。回忆过去和现在,从教20年来所教班级均有部分“学困生”。自然引起了我对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思考。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情感性“学困生”,也可叫做懒惰型“学困生”。如缺乏毅力,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由于基础薄弱,从外地或其他学校班级转来。三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能力不强。四是缺少关爱,无父母,多年来都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从生下来几个月后就再没见过父母的样儿。 二、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几点经验; ﹙一﹚针对第一种懒惰型“学困生”,他们常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或课堂作业。我首先问清他们为什么没完成?为什么没按时完成?再对症下药,讲道理,举事例,讲故事。然后老师以身作则,认真教学,努力工作,每样作业全批全改。再作比较,父母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为的都是你们能好好学习,有了成绩,父母高兴,老师自豪。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他﹙她﹚,疼爱他﹙她﹚,激励他﹙她﹚。陪伴他﹙她﹚写作业。尽量寻找他﹙她﹚的长处,适时加以表扬,给予机会充分表现。使他们增强毅力,降低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二﹚针对基础薄弱性的“学困生”。我常常是先调查生源,从哪里来的?原来老师是谁?哪些内容觉得难?学得差?结果大都是拼音基础差,朗读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字迹工整差。因此,我把此类“学困生”分成几组,即拼音组,朗读组,练字组。利用中午,课外活动轮流辅导,区别对待。在辅导中、教学中、生活中,逐渐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大约一个月的集训,基本能与班上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同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松懈,随时注意他们,关心他们,以便更好的与大多数学生同步。 ﹙三﹚针对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能力不很强的“学困生”,我则对他们进行补“智”,教他们学习的方法,而且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其学习兴趣增强,而且让“学困生”扬长避短,收获成功,以扬起学习的风帆。 ﹙四﹚针对缺少关爱的“学困生”,我先作调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生介绍《我的家》,要讲清:我家在哪里?共有几口人?他们是谁?在干什么?你对自己的家有什么想法或感受?以便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多年不归,钱也不寄,电话也不打,有的甚至连孩子上四五年级了,也从未见过他﹙她﹚的父母。曾有一个叫马媛的女孩,直到小学毕业领《毕业证》时也没见到她的父母爷奶,只看到过她大姨。有的无父,有的无母;要么在外打工,要么离异,要么逃跑,要么死亡。这类学生多么可怜!他们从小就缺少了人生最基本﹑最起码的爱——父爱﹑母爱,就像人要生长缺少了最基本的营养,也让他们失去了三大教育之一——家庭教育。使他们变得胆怯﹑懦弱﹑怕生﹑孤僻,或是刁蛮﹑韧性﹑自私﹑好强﹑怪僻。对于前者我多付之以爱。像父母一样,他们脸脏了,我叫他们洗;头发乱了,我帮他们梳;衣服破了,我帮他们补;鞋烂了,我帮他们买或把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他们;服装不整洁,我会提醒他们换洗,或帮他们弄整齐,如:牵衣领﹑扣扣子﹑系红领巾等;生病了,我给他们买药吃,或者送医院;在外面受欺负了,我会帮他们讨回公道。让他们感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当他们投来感激的目光时,我会微笑着说:“没事儿,孩子,老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我就幸福啦!”对后者,我便多加教育,严肃态度,用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逻辑性也比较严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没有掌握,很容易阻碍学习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很多半知半解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的累积,就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也有的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良,阻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人群渐渐的增加,不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没有更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重视,以此来更好的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困生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也都是采用应试的课堂训练学习为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来说会加重学习的负担,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良,所以,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全面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此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习方法不当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不良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较差的学习效果,学困生往往死记硬背课堂中的慨念、计算法则、公式等,对于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所学知识无法真正的运用起来,从而造成了理解、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差等现象,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也比较费时费力等。 2.学习兴趣缺失 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偏科,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语文好,体育好,英语好,但是数学不好的现象,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他们并不是不认真学习数学,相反,他们很努力的在学习数学,但是每次的努力都给他们带来了失败的结果,导致这些学困生对于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懒惰贪玩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很难理解,同时,学生生性比较爱玩、对于学习较马虎,且自律性较差,存在应付心理,课堂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课下没有很好的进行巩固练习,导致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在面对教师的批评时,内心也会产生厌烦或者抵触的心理,数学的成绩不断的下滑。 4.教师对学困生不够重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学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困难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 2.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3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二、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关,而且与学校原因也有密切关系。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 三、转化策略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 4.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 5.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产

生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应经常提问他们。 6.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7.通过各种方式和课外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8.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9.努力创造让学困生成功的竞赛活动,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使其多方的优点显露出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进而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 10.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11.成立“一帮一”的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一点,为了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给予知识上的补充。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第一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总结 xxxx集镇教办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xx 四个月以来,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计划方案高质量地通过了济宁市教研室领导的立项,进入实施阶段,为使下一阶段课题的顺利,有序开展,现将我们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1、课题负责人拟定好课题研究报告和方案。 2、课题组讨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方案。 3、申请了开题报告会,聘请了专家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 4、按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计划、方案。 5、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了课题组,撰写了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申请了开题论证会 针对我镇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们通过专家进行指导和课题组讨论,组织大家商讨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最后达成共识,成立课题组,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通过对报告和方案的反复完善,申报市级课题。 (二)进行了各种有关学困生知识的理论学习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 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过程中偏差的方面,从而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教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所谓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行为顽劣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学生智商有多低而是指智能的发展过程比同龄孩子低,行为顽劣的形成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社会、还有学校。家庭的骄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的无约束以及无能为力往往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构成顽劣学生。他们因某种缺失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的公平教育是我们关注差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差生呢? 一、关注学生的不当行为 差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中性和消极的课堂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喧闹、戏弄同学等。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当有学生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给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眼色,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向他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教师可选择他的邻座和与他要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这些都可以控制他的不当行为。 二、关注差生的个性品质 差生的智能的形成受其个性品质影响很大,而构成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有成就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力等因素。 我们可以交给差生一个任务如一项工作(管理班组事务、收发作业等),让其担任积极的角色,可以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成就感;培养差生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某一兴趣,由这一兴趣和爱好进而产生求知欲和从事该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磨炼意志力通过体育、劳动教育等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因为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可以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发展。 三、关注差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兴趣,也要擅于发现兴趣点,然后巧妙地组织有关活动,将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学困生。在这些学困生中,他们大部分不是智力有问题,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针对这些学生我们怎样将其转化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现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谈一点体会。 一、兴趣迁移法 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有些学生虽学生成绩不好,可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动手能力强。那我们就应当在这些方面进行表扬,并将其特长方面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内外关照法 (1)课堂上要给那些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教师这时对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多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课外及时辅导,教师要根据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着循序渐进、学有所得的原则去辅导,使其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 (3)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在对待他们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耐心帮助、指导他们。

三、压力转换法 学困生在口语交流、作业等方面,教师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分层次的对待,同时开展双边活动,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意识上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如开展《我能做的事》、《一定要争气》等主题班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意识到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集体激励与表彰激励法 教师要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树立正气,不歧视学困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馨,主动将自己溶入班级的大家庭,集体的荣誉与我有关。对学困生的进步我们要象表扬其他同学一样进行表表彰,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师爱感化法 教师要用爱心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我们要多与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成长,使学生与教师这间建立纯真的感情消除陌生感。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你提出的各项要求都会热情地完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

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山东省梁山县徐集第一中心小学仇念章吴金凤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很多,特别是“学困生”,尽管他们数量不多,但势必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和工作;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幸福。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就本人的转化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困生的成因不同,可以将学困生大致归为以下四类: 1、智障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是为数极少的,即由智力因素决定了的智障型学困生。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父母遗传或者在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对胎儿智力发育不利的因素造成。 2、成长缺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较为普遍,即家庭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导致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隔代教育——“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本来都是很不错的学生,后来由于父母工作或生活的需要而不得不离开小孩,由其爷爷奶奶隔代进行教育,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3、定位迷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可以归为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受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将当今社会没有读过书也能过好日子,读了书不一定能过好日子的现象夸大化,认为读书无用,以致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虽然没有以上三种原因,但由

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的那部分学生。 以上四类学困生,后三类经过教师努力可以转化,第一类学困生转化可能性较小。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为此把一位学困生与一位优秀生编成同桌,每天抽背课文、词语、句子,如果优秀生背诵课文时,我让学困生用手点字听读,然后再让学困生自己认读一遍,这时优秀生做小老师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如果读错字音,让优秀生纠正字音,从而让学困生能正确、通顺读书,如果哪组中学困生有明显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转化学困生很适合我们农村小学教学。 3、适当降低学困生学习要求。 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目标要合理、科学,切忌盲目、过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办法。在考试难度大体平

高集小学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集小学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集小学课题组 2011/3/1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困生可谓校校都有、班班可见,学困生转化也是教师很棘手问题,其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简单粗暴,效果不佳。就本校现状学困生屡增不减,这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当堂“达标率”达不到理想水平。学困生转化问题亟待研究与探索。 “学困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主观上看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方法陈旧,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低下。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借“宁津现象”的东风,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实施“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走出思想误区,使学困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能自觉学习,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能力问题。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使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厌学”为“乐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3)行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一批“学困生”,使其表现达到令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课堂上如何注重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长 在农村小学里,学困生占的比例实在不小。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不比城里的学生好。城里的学生回到家里,都会有父母或家庭教师的细心辅导,而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绝绝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平时少了父母的管束,每天回到家,除了帮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就是玩。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全凭课堂上的掌握水准。但学困生的基础薄弱,基本上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老师要想协助他们,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事情,要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就得在课堂上多下点功夫,多点注重他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困生呢? 一、细心观察,多点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学习差,而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没兴趣,基础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有的是因为上课纪律差,不会听课,自控水平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有的是同学看不起,老师光批评,家长老埋怨;有的是家长不管不问,从不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等等。老师平时对他们要特别用心,细心观察他们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做题,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利用巡堂时间多跟他们交流,多辅导他们,随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内容对于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像我们三(一)班学生,从第一周开始学,到现在考期中试了,居然还有45%的学生不会算。这些学生有的我已辅导过多次,为什么还是没掌握呢?我细心想了想,其实我根本不了解他们不会计算除法的根源,一味按照我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只有找出了根源,才能找出准确的解决方法。我记得我曾教过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怎么学也学不会用乘法口诀去算除法,怎么办?其实他压根不了解除法的实质意义,只有用最直观的实物教学法去教他。例如24÷6=?,先让他摆出24根小棒或画出24个△,要求他除以几就分几个一份,分得几份就得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学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了。 二、课堂上给学困生一个体现的机会。 法国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每一个学困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的内心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仅仅老师不给他们一个体现机会。老师习惯给学困生们打一个“差”字,学困生也习惯自己差劣的行为。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有策略,一定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水平的学生,随时激励他们。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有一个体现的机会呢?我个人认为那就是先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做能做的事,回答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会越学越有信心。例如,我班的陆胜松和容代杰是班上公认学习最不行的学生。有一次,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他们能清楚地说出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我对他们给予即时的肯定,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但对于数某一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和画平移后的图形,他们总是数错格子,怎么办呢?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子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在地上画出跳大海的格子,让他们在格子上经历跳的过程,并说说自己从起点跳到终点是跳了几格,怎样数,这样类推到作图上,他们终于学会了。还有一次,何家均在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总是这样算,分子相加减,分母也相加减,这是明显的错误。为了让他明白算理,我准备了一个苹果,让他在课堂上亲自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2份,两份就是4分之2 ,他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4分之1 ,合起来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4分之3 ,所以计算4分之2 +4分之1 时,分母是不能变的,仅仅把分子相加减就能够了。当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用直观实物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捷克夸纽斯曾说过,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能够成为骏马的。所以我相信多给学生一个体现的机会,找出最合理最合适的方法去教他们,他们的学习一定会好的。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陈会开) (2)

省师陶杯三等奖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金山镇远庄小学 陈会开 我认为,形成学困生有许多内外的不良因素。在内有基础差、智力弱、性格怪等,在外有社会、家庭、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转化学困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过程,教师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利用各种有利的一切积极因素,去转化他们。 一、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人的自尊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不论学生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作为教师都不应该依这些差异而厚此薄彼。他们之所以要来收教育,就是为了消灭这些差异。因此,我们应该让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不是有人说:用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吗?那么教师要厚爱学困生。我就非常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在我教的学生中,除个别外,都非常爱上语文课,有的虽然语文成绩不是很好,但始终保持着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要学好的愿望。即便是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仍努力着,对自己充满希望。 二、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部诱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通常人们总认为兴趣带来成功,其实成功也能带给人更大的兴趣。为了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场所和机会,我在讲授课过程中,多关注他们:

1、只要有学困生举手,就让他们先发言,如若说错了,我会鼓励他:“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如若说对了,我又会说:“你真聪明!”学生的脸上会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多可爱的学生。 2、在布置作业、巩固练习时,我会给予表扬,对学困生练习、作业的质量都偏少、偏易。使这部分学生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教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它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声音、图象、动画等动态信息,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得用语言很难描述或无法描述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直观化,就能激发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了热情和兴趣,学困生就能慢慢地找到自信心,希望和成功就会向他们招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心尽力。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模板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现实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中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目的在于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探索有针对性的农村学校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建立新的教育模式。使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个案的追踪研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特点,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据普查统计:怀宁县三桥镇20XX年3月在册小学生1918人,留守儿童1592人,占总学生数的83%。父母双方外出这样的留守儿童114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72%,父母单方外出这样的留守儿童44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辨证唯物主义者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所以“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要真正理解、执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数学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数学发展。能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二、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听讲

数学课堂中如何注重学困生的听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均衡发展,使学生善思乐学共进。要注重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困生。而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从另一方面讲,也能够说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有困惑,我们也能够称他们为学困生。学困生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学困生主要是这么几种情况:1、学习基础差,课上不专心或听不懂;2、作业又不认真去做,错了也不知道订正弄懂;3、对学习没兴趣,有厌学情趣。 案例:马世豪同学,上课能遵守纪律,一直坐得很端正,看上去好像也很认真地听课,但对他提问,他常常很茫然;同学们在操练时,他经常赶不上,计算的准确率也很低。所以在阶段检测中发现他常常分数会很不理想,有时会不合格。 像上面案例中的学生其实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加上我们的班级还是大班人数,所以要作到注重到全体学生的话,有时有点矛盾。 但从这个案例看,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中改变他的听课状态。那么怎样才能使用科学方法引导他进入学习轨道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旁敲侧击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学困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会做小动作、说小说话,影响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这个时候我常常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始终保持和谐、默契。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若无其事地走过去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一下,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既即时纠正了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又给开小差的学生留了面子,还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倾听,学会倾听。 二、榜样引领法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理解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即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提起学困生,当老师的都有头痛的感觉,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是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一直在农村教学,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还是比较多的。作为学生他们谁也不愿意当学困生,大家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受别人的歧视,老师当然更不希望有学困生,有时可能希望学困生少点也行。当你调进一所新学校,其他老师要给介绍了,某某班较差,学困生很多,你心情就会很糟,觉得可能教学要很费力,如果说那个班整体很好,这是在告诉你学困生较少,自己从心里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我觉得小学六年的学习就像是在学校操场跑1000米,200米的跑道,第一圈大家差距不大,从第二圈开始,慢慢的慢慢的学生的差距就拉开了,一直到最后,有些学生被落下一两圈,一年级的学生成绩差距也不大,均分都在90多,能有多大差距,到了中年级,均分在80多,到了高年级均分成了70多了,差距越来越大,除去知识难度的增加,重要的原因是学困生越来越多。那么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自身素质不高,可能是方法不当等等原因。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下面我就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形成 (一)自身因素

1、学习态度不端正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在课堂上谁在听,谁没听,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两眼发直,身在教师心在室外。每当这时我都会停下讲课,提醒他们,他们的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甚至一个题目老师反复讲几遍,他们都不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到课堂上。有的上课小动作特别多,玩的兴趣特别浓,所有的文具都成了他们的玩具,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玩尺子,乐此不疲,无论怎么叮嘱对他们无济于事。课堂作业马虎,不按时完成,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如果老师盯的紧了,他们就交作业,如果老师稍放松,他们就不交了,就像与老师在“捉迷藏”。如果面批作业,他们就等到最后交,磨磨蹭蹭,就等着听下课的铃声。如果不面批他们能不交就不交。他们家庭作业直接就不做,要是批评的狠了,就乱写一通,应付老师,本来半小时的作业,他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他们写的作业他们自己都看不清楚。如果统计一下,一学期下来学习好的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几乎没有,而他们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几乎没有。慢慢的慢慢的他们成了学困生。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很好,在学习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但仍然不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很大程度上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有关。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就是这样,有时在课堂上我还夸他们,学习态度很好,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干净整齐,上课也在主动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愿意学好,但每次成绩都不理想。各门学科在学习上都会形成一些比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 化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3、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激励机制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的甚至面积、周长混为一谈。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级学生在练习x-5/8=1/4时,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 谢小宁更新时间: -1-20 15:56:23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从农村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课外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2、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经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在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身上却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3、从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需要来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4、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来看 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二类小学,在所在周边地区,属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均为较好的中心小学,学生来自所辖乡各个自然村,生源素质不一、整体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队伍较庞大。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与能力,就必须对学困生成因、特点及现行的教学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二、课题的界定 1、几个概念 (1)“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生”,但又要与“差生”区别开来,它是个相正确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