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情况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3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8篇)电磁感应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关于的教学分析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中的能量守恒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验证。
3.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3.讨论和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环节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子在磁场中发生移动而产生电势,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是电动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磁通量变化时,会在电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利用实验器材搭建电路,使电路中包含磁铁、导线等物体,然后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观察是否发生了感应电动势现象。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4.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清晰,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和交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电磁感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
第 5 课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一、学习目标:1、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及不同。
2、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3、能用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习重点: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学习难点: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导学指导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阅读教材完成右边问题一、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由于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B 不变,导体运动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这种电动势称作,另外一种是不动,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作。
1、感生电场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他的电磁场理论中指出,变化的磁场会在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我们把这种电场叫做感生电场。
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叫,静电场的电场线是由发出,到终止,电场线闭合,而感应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电场线是的,如图所示,如果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场是产生或的原因,感生电场的方向也可以由来判断。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生电场的方向。
2、感生电动势(1)产生: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闭合导体中的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2)定义: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成为。
(3)感生电场方向判断:定则。
即时训练1有一面积为S=100 cm2的金属环,电阻为R=0.1 Ω,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且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在t1到t2时间内,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通过金属环的电荷量为多少?二、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1、动生电动势BE(1)产生:运动产生动生电动势(2)大小:E= (B的方向与v的方向)2、动生电动势原因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产生动生电动势,它是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
三、巩固诊断。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且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了“三案”导学法。
即课前自主探究案、课堂互动导学案、课后应用提升案。
下面谈一下“三案”的具体设计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1.自主探究案。
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所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回顾已学知识是必须的。
2.课堂互动案。
本案是这节课的核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
在本案中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快乐,体会与同学互动学习、一起探究的成功喜悦。
师生互动、自主探究是本案的主旋律。
本案的核心内容是对两个例题的处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了用电磁感应现象解决问题,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问题的本质,为本课题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学生已经具备处理本章知识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容量较大,充分利用高科技,通过动画效果,突出了本堂课的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实验,计算从而调动了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本质。
我认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是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前面几节课内容的理论归纳与升华,也是后续麦克斯韦理论的一个过渡环节,在电磁学理论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本节内容学习,重点在于如何体验感生电动势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会运用感生电场、电动势的知识去分析判断问题。
评测练习知识点一两种感应电动势的产生1.某空间出现了如图4-5-16所示的一组闭合电场线,方向从上向下看是顺时针的,这可能是().A.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B.沿AB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强C.沿BA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强D.沿BA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2.如图4-5-17所示,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内,有一直径略小于圆环直径的带正电的小球,以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俯视),若在此空间突然加上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运动过程中小球带电荷量不变,那么().A.小球对玻璃圆环的压力一定不断增大B.小球所受的磁场力一定不断增大C.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加速运动D.磁场力对小球一直不做功3.如图4-5-18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伦兹力有关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有关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4.图4-5-19如图4-5-19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此粒子的动能将().A.不变B.增大C.减少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2012•新课标卷)如图4-5-20所示,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ΔBΔt的大小应为().图4-5-20A.4ωB0πB.2ωB0πC.ωB0πD.ωB02π知识点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6.光滑曲面与竖直平面的交线是抛物线,如图4-5-21所示,抛物线的方程为y=x2,其下半部处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上边界是y=a的直线(图中的虚线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从抛物线y=b(b>a)处以速度v沿抛物线下滑,假设抛物线足够长,则金属块在曲面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总量是().A.mgb B.12mv2C.mg(b-a) D.mg(b-a)+12mv27.如图4-5-22所示,将匀强磁场中的线圈(正方形,边长为L)以不同的速度v1和v2匀速拉出磁场,线圈电阻为R,那么两次拉出过程中,外力做功之比W1∶W2=________.外力做功功率之比P1∶P2=________.8.如图4-5-23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导体框架,OC为一能绕O在框架上滑动的导体棒,OC之间连一个电阻R,导体框架与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若要使OC能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外力做功的功率是().A.B2ω2r4RB.B2ω2r42RC. B2ω2r44RD.B2ω2r48R9.如图4-5-24所示,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正方形金属框abcd可绕光滑轴OO′转动,边长为L,总电阻为R,ab边质量为m,其他三边质量不计,现将abcd 拉至水平位置,并由静止释放,经时间t到达竖直位置,产生热量为Q,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ab边在最低位置所受安培力大小等于().A.B2L22gLR B.BL QRtC.B2L2RtD.B2L2R 2mgL-Q m课后反思课后构思与反思:1、设计构想,本节备课时不但想怎么教,我更多是想怎么学。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知识与技能】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及其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1.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2.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他的电磁场理论中指出,变化的磁场会在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我们把这种电场叫作感生电场.如图所示空间变化的B增强,那么就会在B的周围产生一个感生电场E.如果E处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1)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提示: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正电荷受力的方向相同,因此,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感生电场的方向也可以用楞次定律判定.(2)上述情况下,哪种作用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提示: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作用.【总结提高】1.感生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电场线是闭合的.2.感生电场的方向可由楞次定律判断.如图所示,当磁场增强时,产生的感生电场是与磁场方向垂直且阻碍磁场增强的电场.3.感生电场的存在与是否存在闭合电路无关.4.感生电动势大小:E =n ΔΦΔt.【典型例题】(多选)某空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闭合的电场,电场线为一簇闭合曲线,这可能是( )A .沿AB 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B .沿AB 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加C .沿BA 方向磁场在迅速增加D .沿BA 方向磁场在迅速减弱【答案】AC★重难点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洛伦磁力★如图所示,导体棒CD 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自由电荷会随着导体棒运动,并因此受到洛伦兹力.导体中自由电荷相对纸面的运动在空间大致沿什么方向?为了方便,可以认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正电荷.提示:导体中自由电荷(正电荷),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受到沿棒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其相对纸面的运动是斜向上的.【总结提高】1.产生: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是由于自由电荷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定向移动,沿导体的分力使电子沿导体向下运动,使导体下端出现过剩负电荷,导体上端出现过剩的正电荷,导体棒相当于电源,如图所示.2.洛伦兹力不做功,洛伦兹力的分力F 1做正功,另一个分力F 2做负功,可以证明做功的代数和为0,洛伦兹力只是起转化能量的作用.3.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对比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产生原因磁场的变化 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移动电荷的非静电力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电场力 导体中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沿导体方向的分力 回路中相当于电源的部分处于变化磁场中的线圈部分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 方向判断方法 由楞次定律判断 通常由右手定则判断,也可由楞次定律判断大小计算方法由E =n ΔΦΔt 计算由E =Blv sin θ计算,也可由E=n ΔΦΔt 计算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r 0=0.10 Ω,导轨的端点P 、Q 用电阻可忽略的导线相连,两导轨间的距离l =0.20 m 。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案主要教学活动通过两类电磁感应现象的情景,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棒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方向;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两类情境下的应用。
一、结合导体棒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探究导体棒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如何计算动生电动势大小。
(一)金属导体中电荷的情况。
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金属中不能自由运动,能够自由运动的粒子只有自由电子。
只需要研究导体棒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而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二)导体棒静止在磁场中磁场对做无规则运动的电子有洛伦兹力的作用,由于导体棒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磁场对这些自由电子的洛伦兹力方向,也是无规则的,无法产生感应电流。
(三)导体棒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1. 从受力得角度分析。
自由电子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作用,下端积累了负电荷呈现出负电性,上端带正电,电势较高,下端带负电,电势较低。
导体棒内有了静电场,自由电子受到向上的静电力和向下的洛伦兹力。
最初洛伦兹力大于静电力,电子继续向下运动,静电力不断增大。
最终电子达到平衡状态。
Bev =Ul e ,U =Blv.外电路开路,E = U =Blv. 2. 从能量角度分析 (1)将导体棒两端连到磁场外的一个用电器上,导体棒与用电器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以其中一个电子为研究对象,力F 1对电子做正功 W 1=F 1l =Bev 1l l Bv NelNBev Q W E 11=== 给出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如果感应电动势是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它也叫做“动生电动势”。
导体棒就相当于电源 洛伦兹力F 1使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作为非静电力克服静电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这就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因。
(2)讨论自由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做功的问题 自由电子随导体棒运动v 1、沿导体棒向下的运动v 2,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
问题6:被加速的电子带什么电?(负电)问题7:电子逆时针运动,等效电流方向如何?(顺时针。
)问题8:加速电场的方向如何?(顺时针。
)问题9:使电子加速的电场是什么电场?(感生电场。
)问题10:电磁铁的磁场怎样变化才能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场?为什么?(增强。
因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感生电场是磁场变强引起的。
因此,电磁铁的电流变大才能使电子加速。
)问题11:如果电流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请自己判断一下,为使电子加速,电流又应怎样变化?2、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析:1.导体中自由电荷(正电荷)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受到沿棒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其合运动是斜向上的。
2.自由电荷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因为C、D两端聚集电荷越来越多,在CD棒间产生的电场越来越强,当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时,自由电荷不再定向运动。
3.C端电势高。
4.导体棒中电流是由D指向C的。
总结: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相当于一个电源,这时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
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
问题12:如图所示,导体棒运动过程中产生感应电流,试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析:导体棒中的电流受到安培力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导体棒的运动,导体棒要克服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实例探究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例1】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电路静止于磁场中,由于磁场强弱的变化,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磁场变强A.磁场变化时,会在在空间中激发一种电场B.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磁场力C.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电场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洛仑兹力与动生电动势【例2】如图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仑兹力有关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力有关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原因是一样的解析:如图所示,当导体向右运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受向下的洛仑兹力作用向下运动,于是在棒的B端出现负电荷,而在棒的A端显示出正电荷,所以A端电势比B端高.棒AB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极在A端。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案《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案《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感生电场、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会判断感生电动势的方向,计算它的大小。
2、复习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会判断动生电动势的方向,计算它的大小。
3、通过本节复习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建立表格,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分析物理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加深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产生实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非静电力加深理解,从功能角度分析动生电动势。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图表、动画展示,有利于学生直观比较,自己得出规律。
2、典型例题讲解与精选练习相结合。
3、多媒体展示学生优秀解答和典型错误。
4、指导学生正确画图,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由恒定电流一章知道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源,电源有电动势,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实现能量转化。
电磁感应电路中也有相应的物理量,分为两种。
(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1、复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磁场能激发涡旋电场(区别于静电场)。
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当磁场发生变化时,在磁场周围能激发涡旋感应电场,感应电场能给导体中自由电荷力的作用,使其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感应电场给自由电荷的力即为这里的非静电力。
同时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
3、如何判断感生电场、感生电动势的方向?4、应用与练习练习1、(2010·福州模拟)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设计过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一块绝缘板上部安一个线圈,并接有电源,板的四周嵌有许多带负电的小球,整个装置支撑起来.忽略各处的摩擦,当电源接通的瞬间,下列关于圆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盘将逆时针转动B.圆盘将顺时针转动C.圆盘不会转动D.无法确定圆盘是否会动练习2、有一面积为S=100cm2的金属环,电阻为R=0.1Ω,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且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在t1到t2时间内,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回路的感应电动势多大?小结:变化的磁场周围激发感生电场,不管有无回路,感生电场一定存在,若感生电场中有闭合回路,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感知觉”理论教学设计摘要: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智处理过程,包括思维、决定、推理和一些动机和情感的心理科学。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加以认知心理学的元素将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本文就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感知觉”理论给出了高中物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及其分析。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感知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理念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核心知识点,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工具。
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内容的逻辑处理则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是高二年级电学内容选学的第二个模块,学生在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的积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秉持实验教学的原则,充分触发学生的感知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学习需要的分析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楞次定律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但学生并不知道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电动势又是如何而来。
学生需要进一步知道不同情况下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形成的机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不同情况并明确两种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的形成机制以及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3.学习内容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是高中物理课程(选修 3-2)第四章第五节内容,位于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后。
日常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是楞次定律与电磁感应定律的进一步应用,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4.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楞次定律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道了回路中磁通量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但学生并不知道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电动势又是如何而来。
鉴于高二学生既具有形象思维又具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逐步成熟,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发展。
喜欢思考,喜欢探究。
因此较习惯从直观现象出发,喜欢动手但缺乏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以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更要结合实验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5节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本节分析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安排这一节,是因为教科书曾对电动势的概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这样本节问题的讨论正是为了进一步沿续整套教科书关于“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
所以,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的问题上,前者是为学习电磁波做准备,后者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简单应用,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缺乏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感生电场,知道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会判断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计算它的大小。
(2)了解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以及洛伦兹力的关系。
会判断动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计算它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探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2、难点: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理解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变化导体切割磁感线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上面的两种情况都会产生感应电流,有电流,必然有电动势。
而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的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比如电池,是化学作用充当非静电力作用,那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是哪一种作用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回顾并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场阅读教材,回答学案中的问题1.感生电场:在他的电磁理论中指出: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这种电场叫感生电场.2.感生电动势: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3.感生电动势中的非静电力:就是对自由电荷的作用.4.感生电动势计算:5.关于感生电场的理解:①当磁场变化时,产生的感生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曲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感生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②感生电场的产生跟空间中是否存在闭合电路无关.6.如何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小结板书:变化的磁场---感生电场----对电荷有电场力作用(非静电力)回扣引课的问题【牛刀小试】阅读教材P19-例题,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完成知识梳理学生小组讨论并回到问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分组讨论,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增强对感生电动势的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洛伦兹力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1)自由电荷会随着导体棒运动,并因此受到洛伦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