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22 散文阅读(二)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主题复习散文阅读二轮复习练习(一)城市的空间周闻道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
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
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
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
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
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
想家里既拥有阳光,拥有通风透爽,又拒绝霜露和飞蛾。
有时就忘了,比如今晚。
敞开的窗就像一个黑洞,漏出去的灯光很少,以致没跑多远,就被黑夜吞噬在路途,几乎看不出搏斗和挣扎的痕迹。
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
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
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
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
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浴房、席梦思,都与我一样悬空着。
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
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
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跌入万丈深渊,我感到迷茫和恐慌。
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曾经久久盯着鸟的巢穴发呆。
我家住龙泉山脉之头,房子被许多树和竹簇拥着,空中的鸟儿成了我们的友好邻居。
我曾看见鸟儿构筑鸟巢的情景,那是一对美丽的画眉,也许正是新婚燕尔,总是在林间追逐、嬉戏,好像有无尽的快乐需要它们去缔结。
突然间,雄鸟不见了,雌鸟似乎早就心中有数,并不惊异和寻求。
它守候在一枝竹杈间,安静、深情,像一位盼君归来的新娘。
不一会儿,雄鸟回来了,嘴里衔着一截柔软的草叶。
雌鸟柔情地接过草叶,安放在竹杈间,用嘴和足理了又理。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2019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北京市(二)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19-21题。
(共9分)天上梯田听古歌张永权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
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
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
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
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
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
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
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
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
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
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
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
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
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
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
演练21散文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5分)山里人家陈孝荣走进鄂西大山,首先打动心灵的是那些山里人家。
因为他们的微笑能立刻把人内心最温馨的情感,一把一把地扯出来,堆满周身,铺满峡谷,让人在瞬间感恩天地和世间的一切。
刹那间,从内心涌动起的幸福感,也如海水般将人深深淹没,顷刻间让人忘记世间的一切烦忧,扑入大自然的怀抱。
这就是鄂西山里人家。
鄂西山里人家,有不少是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纪老人,他们安坐在大山的深处,总是那样的慈眉善目。
无论是阳光和风,还是狂风暴雨,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地微笑着。
看着他们那扬起的眉毛,眯着的眼睛,抿着的嘴巴,就好像他们从来不知道痛苦为何物。
总是那样阳光,那样幸福,那样温馨,如同把幸福揉成阳光似的,洒满了整个屋宇,因而整个屋宇和村庄就亮堂堂一片。
而且,他们又是那样静静的,轻轻的,不急不躁的。
因而,那些青砖灰瓦就显得更加朴素。
很显然,那是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微笑,是扎在鄂西深山不老的根。
山里人家,一般以土筑瓦盖的房屋居多。
根据山的走势,依山而建,临水而居。
而依山,则不是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就能安家的。
做屋前,得先请风水先生,择了黄道吉日选址。
根据当家的生辰八字和山的龙脉,认为天、地、人三者合一了,才能定下房屋的方向。
之后,才能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
而临水,则是与山涧的小溪比邻而居。
溪水自山里发源而来,一路且歌且舞,招蜂引蝶。
溪的两岸就引来了不少的人家。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村寨。
建筑风格也是小鸟依人式的,与山协调,与天协调。
一般是一字瓦屋,分为三正一拖一偏,或是明三暗五式,或是吊脚楼式。
也有四合院的。
富裕人家则设天井,雕梁画栋。
房屋竣工之后,一般就在房前屋后臵上一园竹。
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山里人家的微笑就从大地深处生长了出来。
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
因而山里人家的微笑就感染了群山,那些树木便赶紧郁郁葱葱起来,层层叠叠,碧波荡漾,组成了山的海洋。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板块五专题二散文阅读之(二)——鉴赏评价型试题跟踪限时检测一、(2020·成都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人生麦茬地张炜一个从无垠的原野上走来的人生,忘得掉炎炎夏日里那一片接一片的银亮麦茬、像电光一样闪烁的麦茬吗?土地焦干烫人,没有一丝水汽,如果有人划一支火柴,麦茬就会一直燃烧到天边。
土地烘烤出人的汗水,给自己解渴。
人的脸和土地一个颜色。
汗水还是不停地流出来,肌肉干贴在骨骼上,生命之汁已经剩下不多了。
夏天,多么漫长。
在这个滚烫的季节里,老人无声无息地劳作,一天接一天坐在地里。
他们要熬过什么?或者,他们在期待什么?人老了,知道前边的日月是什么样子;人年轻就不晓得以后的岁月是什么光景。
其实一茬麦子与另一茬麦子总是差不多——麦茬的颜色一样,也同样在夏日里闪亮耀眼。
儿子啊,在外奔忙的儿子啊!日当正午的时候我还不愿回去,我也没有寻找一片树荫。
这片土地太大了,我僵硬的双腿不愿挪来挪去。
丈夫没有了,他埋在这片土里——很多的男人女人都埋在这片养活了他们的土里。
每个人将来也都一样。
麦茬哟,像针一样刺我的手和脚,我的长了厚茧的皮肤都受不住了。
我把散在垄里的穗子拣起来。
这麦秸在阳光下刺眼亮,我不得不眯起眼睛。
饱含了盐的汗水顺着皱纹流进眼窝里,我一遍一遍地去擦……远处有只百灵鸟,它不歇声地叫,它有了什么好事?麦茬间的另一种颜色,是绿色的小玉米苗儿。
一茬让给了另一茬。
庄稼,这就是庄稼。
谁熟悉农事?谁为之心动?谁在这广阔无边的田野上耕作终生却又敏悟常思?苍穹下多少生命,多少搏动不停的角落,生生息息,没有尽头。
可是土地再辽阔、离我再遥远,我还是能把正午里坐在麦茬地里的母亲一眼辨认出来!她的雪白的头发啊,她的蓝布大襟衣服啊,我没有开口喊,夏日的白光已经灼伤了我的双目……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远处的百灵鸟一连声地叫,这个炎热的夏天,你有了什么喜事?正午的阳光把原野晒出了紫烟。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二散文阅读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6分)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橛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演练22散文阅读(二)(时间:4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15分)高腊梅作坊来到隆回,我首先奔着滩头的木版年画。
不仅因为滩头的画好,还由于心里一直怀着一种歉疚。
虽然我们为隆回的滩头年画做过一点事——曾将其列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他们启动了田野普查,并请深谙湖湘民间美术的专家左汉中先生协助他们编撰了滩头年画的文化档案。
这项工作为滩头年画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我自己却没到过隆回的滩头。
一个世纪前拥聚在滩头镇小溪河两岸的大大小小数十家年画作坊,如今只剩下钟李二家,而且都是井然有序的世袭传承。
滩头年画的招牌作品有两种,一种是《老鼠娶亲》,再一种是各类门神。
滩头的门神别具一格。
在全国各地门神的印制中,门神的双眼多为版印,很少手绘,唯滩头是手工“点睛”。
我曾看过钟海仙为门神点睛的录像。
他手握粗杆的短毫毛笔,蘸着浓墨,在门神的眼皮下边一按,落笔凝重。
一双大而黑、圆而活的眼睛立时出现,目光炯炯,神采照人也逼人。
但去年十月钟海仙老人辞世了。
钟家的老宅子依旧在河北边的小街上。
临街的两层木楼,下店上坊。
钟海仙的老伴高腊梅掌管着画坊。
门口的牌匾是“高腊梅作坊”。
我把最关心的问题说给高腊梅:现在谁是画坊的主力呢?高腊梅笑了,指指楼顶,意思是到楼上一看便知。
楼上是典型的手工年画作坊。
高大而发暗的木板房内,一男一女腰间系着围裙,正在面对面印画。
印画的男子为中年,女子略小一些。
待问方知,女子曾是钟家的帮工,后收为徒;男子是钟海仙的长子钟石棉,原在县自来水厂工作,自小在画坊长大,耳濡目染,通晓画艺。
如今父亲去世,母亲年高,当地政府担心钟氏年画一脉由此中断,遂与钟石棉所在单位商议,让他提前退休,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人却回到家中承艺,以使其艺术的香火不灭。
我无意间看到贴在墙上的门神蛮有神气,眼神也活,便问高腊梅这门神是谁做的。
高腊梅指指钟石棉说:“他。
”我对钟石棉说:“真不错呀!可得守住你们钟家的绝技,还得往下传呵。
”钟石棉露出憨笑。
我喜欢他这种笑。
据说,钟石棉还有个弟弟在县检察院做检察官,也被政府安排回家承艺。
原单位的公职和薪水保持不变。
此后,我又到小溪河边去看望金玉美作坊的艺人李咸陆。
当今滩头镇开店印画的,除去钟家,就只有这位老艺人了。
但他身患重病,见面时坐在椅子上,连站起身也不能了。
很热的天,下半身盖一条被单,握手时他的手又凉又湿。
李咸陆有四个孩子,都不肯接过父亲手中的画笔,这是民间文化传衍最要命的事。
幸好冒出一位外姓的年轻人,愿意学习李氏的画艺,被李咸陆收为弟子。
于是,县政府准备以命名“传人”的方式,鼓励这位年轻人担起历史交接中一副不能搁置的担子。
滩头之行使我颇感欣慰的是,虽然滩头年画和各地民艺一样,皆处于濒危之境,但他们抓住了关键。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作者写钟海仙、李咸陆两家的用意有什么异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介绍“高腊梅作坊”墙上的门神时,“眼神也活”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对滩头年画的描述,探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哪些“关键”之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执虚如盈张丽钧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当然不是。
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
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
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
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
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
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
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
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
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
”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
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
浩叹四起。
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
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预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
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
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4.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这篇散文的表现手法。
(5分)(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