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收管理概述(导论)东北财经大学 田雷
- 格式:ppt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44
教材:《税收管理》,第三版,吴旭东,中国人大出版社,2008曾经被经典作家视为“与财产、家庭、秩序和宗教相并列的第五位天神”的税收,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已空前提高, 社会的发展已经须臾离不开税收。
尽管税收管理与税收一样古老,但作为一门科学还很年轻。
导言税收管理学的学科属性(0.5课时)一、边缘学科1、税收学、管理学的交叉领域税收管理学是由税收学和管理学组成的一门新型学科, 一般称为边缘学科或者交叉学科。
这是因为, 税收管理活动是随着税收分配活动进行的, 但是税收管理学又不是单纯研究税收分配活动的, 还必须运用管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以实现税收的目标, 这又使税收管理学与管理学密不可分。
税收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 又属于税收学。
2、与其他税收学科的关系任何一门科学, 都是建立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相互区别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 税收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且存在着许多分支。
根据其他学科的分类方法, 税收学可以分为本缘学科和边缘学科两大类。
税收学:本源学科:税收学原理、税制学、国际税收学边缘学科:税法学、税收管理学(法制管理、计划管理、征收管理、税务检查、会计管理、统计管理、行政管理、票证管理……)、纳税会计学、税史学、比较税收学、商品税收学、价格税收学、税收心理学……(1 )税收管理学与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一般理论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税收的概念、依据、职能和特征; 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税收同国家的关系、税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等起源与发展问题;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税收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以及税收与财政、金融、工资、价格、利润等其他分配形式的关系; 税收来源和税收负担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税收管理学离不开税收学原理的指导, 必须按照一定的税收原理和规律来进行管理。
(2 )税收管理学与税制学。
税制学是研究税收制度方面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税制的概念与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制要素; 税制建设的原则、税制结构和税收分类等; 税制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经验教训; 现行各税种的征收制度等。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REVE20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财政学专业开课学期:秋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讲课学时:54学时指定教材:吴旭东,《税收管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参考书目1.《税收管理》,李林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税务管理(第二版)》,梁俊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2版。
3.《税收管理》,樊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4.《企业税务管理》,王曙光、张小锋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
5.《税务管理》,王秀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6.《企业税务管理》,汤贡亮、王君彩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7.《税务管理》,姚林香、席卫群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8.《税务管理》,董根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9.《税务管理》,王向东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10. 《税收管理》,安仲文、李静敏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11. 《税收征收管理与实务》,卜小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12. 《税收管理》,杨森平、李日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13. 《税收管理方法与实务》,李晓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14. 《税收管理》,朱青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5. 《税收管理学(第二版)》,李大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
16.《税务管理(第五版)》,杨抚生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教学目的:税收管理是国家依据税收分配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税收征管各个流程的法律规范和操作实务,了解税收程序法的理论体系和法律内容,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专业特点。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税收管理课程简介在总体上,税收学科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税收理论教学目的是普及税收常识,为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的教学奠定基础。
如:税收概论、税收原理、税收经济学等。
二、税收制度(以税收实体法为主体)主要解决“纳不纳税、纳多少税”的问题。
教学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现行税收制度的实体性内容。
如:中国税收、税收制度等。
三、税收管理(以税收程序法为主体)主要解决“如何征(纳)税”——即税务机关应如何征税、纳税人应如何纳税的问题。
教学目的是了解并掌握税收征纳活动中的程序性内容(即管理性措施)。
综上,税收管理是税收学科课程体系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第一章导论——税收管理概述第一节税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一、原生性纳税人行为原生性纳税人行为是指在不存在税收管理的条件下,纳税人面对业已确定的税收制度所做出的各种纳税行为选择。
从行为结果看,原生性纳税人行为主要包括:(一) 原生性税收遵从(二) 原生性税收不遵从(一) 原生性税收遵从原生性税收遵从是指在不存在税收管理的条件下,纳税人面对业已确定的税收制度所做出的依法纳税行为。
原生性税收遵从包含了以下基本假设:(1)纳税人能够知道税法;(2)纳税人能够认同税收;(3)纳税人愿意并且能够依法纳税。
具体表现为:纳税人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税收法律与法规,能够正确认识税收的性质与作用,能够自觉、准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
(二) 原生性税收不遵从原生性税收不遵从是指在不存在税收管理的条件下,纳税人面对业已确定的税收制度所做出的各种不依法纳税行为。
主要表现为:纳税人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税收法律与法规,不能正确认识税收的性质与作用,不能自觉、准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
具体地说,原生性税收不遵从又包括两种类型:1.无知性税收不遵从2.故意性税收不遵从1.无知性税收不遵从无知性税收不遵从是指纳税人因为不知道税法而不能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