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必修5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 选择题共36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尺牍.(dú)岑.寂(cén)蕴藉.(jí)举不胜.举(shèng)B.婵.娟(chán)斟酌.(zhuó)憎恶.(è)不即.不离(jí)C.滥.调(làn)流涎.(yán)箭镞.(zú)锱.铢必较(zī)D.王嫱.(qiáng)付梓.(zǐ)鲁.莽(lǔ)剥.啄有声(bō)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辛苦了!为学校做贡献的老师们。
”老校长深情地说,“我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并为你们做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B.作家见闻的真切、感觉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中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纯朴之美。
C.针对“北京市最快将在今年6月份开征物业税”一说,国税总局办公厅新闻中心主任牛新文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一件没影儿的事”。
D.奥林匹亚遗址长宽大约都是五、六百米,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座建筑。
遗址周围全是青翠的树林,小河静静流过,风景十分美丽。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郭先生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②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③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
A.照例沉寂含蓄B.援例岑寂蕴藉C.照例岑寂含蓄D.援例沉寂蕴藉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暂时仍未消除。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廉洁,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必修5 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 班级 总分 1-10题每空3分,共78分。
1.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 .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B .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C .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D .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2.《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 .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B .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C .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D .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 ) a .摇 映 b .舞 隐 c .弄 吻 d .扶 失(2).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 ) a .如 带 b .横 带 c .入 送 d .挂 入 4.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
( ),淮山数点青如( ),),山泉千尺飞如( )。
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塞鸿一字来如( )。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恽.( ) 灼灼.( ) 寒砧.( ) 窸窣..(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6.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钟爱 喜爱①陈赓大将军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___ ___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②这时候的小鱼是最开心的,它们互相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____ __。
(2)飘零 飘落①无数的星辰亮起,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当雪花___ ___时,就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传送给你。
②今天,我是一片在天空中孤独___ ___的枯叶,不知会落到谁家庭院。
宝鸡高新实验中学高二语文必修五三单元质量检测命题人:刘富昌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单独租房居住并且家长陪读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结果弄巧成拙,孩子反而由于心理问题而成绩滑坡。
B.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C.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北京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好处多多,但是由于“好处”的兑现并没有实现,目前很难受到人们青睐。
B.奥运吉祥物“中国福娃”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C.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D. “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各种路牌、平面、媒体杂志以及电视上的通信产品广告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3。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很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①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③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18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必修五单元三测试☆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咬文嚼字(júe)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较量(jiào)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槛车(kǎn)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惆怅(chàng)窸窣(sū)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 锱铢必较(jiào) 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 C.咄咄逼人(duō)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 醍醐灌顶(tí) D.遥思远怅(chàng) �O�@飘零(xī) 眉眼颦蹙(pín) 临渊羡鱼(yuān) 解析:选D。
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洗练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 B.摹本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 C.尺牍纠葛疏郎回肠荡气真知卓见 D.篇辐绵密筹划臭名昭著曲指可数解析:选B。
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__通常不很好。
②你如果__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③敏感而有__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 B.含意随便教养 C.涵义随便修养 D.含意随意修养解析:选C。
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扁舟(piān) 踯躅(zhí) 恣睢(zì) 瞠目结舌(chēnɡ)B.聒噪(ɡuō) 麾下(mí) 舟楫(jí) 万乘之国(chénɡ)C.草芥(jiè) 贿赂(lù) 俳优(pái) 庖丁解牛(páo)D.刈草(yì) 勖勉(xù) 创伤(chuānɡ) 切中肯綮(qìnɡ)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野哭千家闻战阀,夷歌数处起渔樵。
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估取对君酌。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替所有中国人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勾心斗角,人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B. 商海浮沉这么多年,他对那些杀敌制胜的法宝早已谙熟,今天这点小事情,处理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C.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在屡次挨打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企图用土地换安宁,这无异于抱薪救火。
D.青年应该确立远大的理想,但如果踌躇满志,理想太多,也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
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B.11月3日晚,来自衡东县的李正平遗失了给女儿治病的救命钱两万多元。
得知此事后,热心的长沙市民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捐款五万余元。
通过这次捐款行动,足以说明长沙自有温情在。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为攻克克隆技术,他凌晨早起,深夜晚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寒砧装帧箴言缄默无言B.横槛监生间接华佗再见C.驽马弓弩妻孥奴颜婢膝D.群氓牛虻萌动蒙混过关解析 A.缄jiān,余读zhēn;B.见xiàn,余读jiàn;C.弩nǔ,余读nú;D.全读ménɡ。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纠葛蛾眉不易捉磨穷边涯际B.招徕干燥黄浦军校点铁成金C.斟酌注销自命不凡攻城略地D.洗练流弊套语烂调能言善辨解析 A.不易捉磨—摸;B.黄浦军校—埔;D.套语烂调—滥,能言善辨—辩。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原定于3月22~23日在博览广场举行的2013春季汽车展示会,延期至3月23~24日举行,这一日之长让车连颇为失望。
B.从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深情呼唤,到“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抗战宣言;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驰援芦山地震灾区的青春足迹,一代代青年用无所不为的奋斗,锻造着时代的精神气质。
C.全省对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了禽类H7N9亚型禽流感监测,同时对2 918名禽类接触高危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请大家不要谈虎色变。
D.故宫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介绍,因游客徒手击碎窗户玻璃而跌落受损的翊坤宫正殿展室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将在修复后改头换面出现在游客面前。
解析本题A项“一日之长”,指才能比别人稍强,也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的说法,句中望文生义致误。
B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句中望文生义致误。
C项“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
句中符合语境。
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句中用错感情色彩。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年五一小长假将至,商家早早地打出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在其首页上已经展开了打折促销。
高三必修五语文第 3 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查词典语文网为大家介绍了高三必修五语文第 3 单元测试卷,请大家认真阅读,希望你喜爱。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自《人民文学》杂志从 2019 年开设“非虚假”写作栏目以来,“非虚假”俨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词,很多其余文学期刊也辟有近似“非虚假”的栏目。
有论者据此认为,“非虚假”已成为目前文学期刊的一种“集体转向”,或是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和方向”。
“非虚假”写作的流行有诸多原由,在笔者看来,此中一个重要原由即对当下虚假社会的一种话语反动。
当下社会,虚假已成为一种社会表征。
一方面,在网络所创建的虚假空间中,信息取代物质,符号取代身份,生活不是“身体”的生活,生命不是“物质”的生命。
真切与空幻的界线已变得模糊,这与庄周梦蝶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也 ?”的寓意很是相像。
另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中,现实已裂变成一个宏大的符号系统,全部都被符号化,花费者自己也失去了主体性。
平时生活颠倒过来,成为一个模拟和虚假的过程。
在虚假生计的时代,真切与实情已变得稀缺。
我们生活在把虚假当真切的社会空间中,虚假的“真切”覆盖并引领我们的平时生活,比方:被人为操控的体育比赛、名人的“虚假捐钱” 社会上各样虚假或虚假的故事已远远高出文学的虚假与想象能力。
同时,虚假故事的泛滥以致虚构自己的魅力日渐衰减,特别是网上那些无厘头的穿越小说更让虚假变得不再神奇。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文学仿佛不再需要虚假,由于与媒体炮制的那些“虚假的真切”对比,文学虚假反倒意味着与真切生活的某种疏离。
灿烂之至归为平淡,文学不得不洗尽铅华,追求另一种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叙述、旅行散记、个人回想录等非虚假文学也拥有一种“超越”社会的文学功能。
在虚雾洋溢之中,读者更钟情那些能够写出实感和实情的读物。
可见,当下的文学创作由虚假转向非虚假,有其自己的社会原由。
单元评估检测(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茅于轼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此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
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
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你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
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会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
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
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认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
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种情况,但它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率,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人们对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一切未来的事物。
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
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未来的盈亏没有意义。
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只有眼前才是值得计较的。
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
这同样将构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骄.傲荒郊.人情浇.薄锱铢必较.咬文嚼.字B.光晕.陨.落司法公允.运.斤成风春酝.夏成C.寒砧.枕.木装帧.精美字斟.句酌立案侦.查D.屠.戮途.径信笔涂.鸦家徒.四壁图.穷匕见解析:A项,“较”读“jiào”,“嚼”读“jiáo”,其余读“jiāo”;B 项,“陨”“允”读“yǔn”,其余读“yùn”;C项,“枕”读“zhěn”,其余读“zhēn”;D项,都读“tú”。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譬喻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付梓默契飘零得鱼忘筌解析:A项,“消”应为“销”;B项,“烂”应为“滥”;C项,“躁”应为“燥”。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谈中国诗》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B.“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C.奋斗,是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热汗的辛勤劳作,不是坐而论道、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
D.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新兴书吧,它们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解析:D项,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A项,跌宕生姿: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产生美的效果。
B项,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C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答案: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征兵微博”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增强征兵宣传效果,还有助于相关部门随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整治违反征兵纪律的现象。
高二下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剥啄(zhuó)上乘(chénɡ)拘礼(jū) 锱铢必较(zhī)B.没镞(zú) 付梓(xīn)斟酌(zhēn) 清沁肺腑(qìn)C.岑寂(cén) 憎恶(zènɡ)胸襟(jīn) 深恶痛嫉(jí)D.蕴藉(jiè) 尺牍(dú)流弊(bì) 咬文嚼字(jiáo)【解析】A项,“锱”读zī;B项,“梓”读zǐ;C项,“憎”读zēnɡ。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蛰伏原动力指手画脚苦思冥想B.坐镇绩优股礼义廉耻焕然冰释C.表率黄梁梦千古之谜弥天大谎D.针砭绿茵场真知卓见提纲挈领【解析】B项,焕—涣;C项,梁—粱;D项,卓—灼。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巧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B项,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符合语境。
A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断章取义。
C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通常用来指期待实现的事。
对象不当。
D 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用错对象。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2017.12.28(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一.基础部分(28分,1~6每小题3分,第7、8题各5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林庚.(gēng)陆厥.(quē)橘.(jú)颂王褒.(bāo)B.媲.(pì)美空泛.(fàn)焚膏继晷.(guǐ)压轴.(zhîu)戏C.狡黠.(xié)颦蹙..(píncù)命运多舛.(chuǎn)文绉.绉(zhōu)D.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p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彗星白炽灯一蹴而就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羡妒入场券如雷灌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D.精湛辨证法轻鸢剪掠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2015年亚洲杯预选赛,国足与伊拉克、沙特、印尼同组,球迷们又开始担心了,国足可能又____________,再次惨遭淘汰。
②作为中国新兴互联网业界的代表,____________的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受到热捧,成了中国企业的领跑者。
③在第12届意大利伊斯其亚国际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从哪来,到哪去》____________,斩获最佳摄影奖。
A.不孚众望深孚众望不负众望B.不负众望不孚众望深孚众望C.深孚众望不负众望不孚众望D.不负众望深孚众望不孚众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了。
它们是什么缘故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的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验题第一卷(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伎(jì)俩孝悌(tì)碑碣(jiē)噤(jìn)若寒蝉B、歼(jiān)灭果脯(fǔ)回溯(shù)休戚(qī)与共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悄(qiǎo)然无声D、趑(zī)趄刹(chā)那赝(yān)品海市蜃(shèn)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防犯曼延枉费心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厮打搏杀一切就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缔造愧叹虎据龙盘文武之道;一张一弛D、消蚀辐射洗耳躬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一曝十寒)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B.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C.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 抢榆枋而止【答案】D【解析】A项,“盈”通“呈”。
B项,“孙”通“逊”,“弟”通“悌”。
C项,“而”通“能”。
故选D。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B. 上书房: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
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C. 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
分设满、汉人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
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
D. 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答案】B【解析】B项,“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错误,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3)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A. 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C. 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 此亦飞之至也至:最高限度【答案】C【解析】(1)C项,该句意思是:超越云层,背负青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A.咬文嚼字(júe)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较量(jiào) 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槛车(kǎn) 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惆怅(chàng)窸窣(sū)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通常不好。
(2)你如果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4分)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D.一些腐败分子总是推己及人,认为旁人也与他一样,一心只想捞取名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A.“蒲松龄世界华语短篇小说奖”颁奖仪式将于2005年4月下旬在“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进行。
B.考试科目是否相对稳定,是关系到教育改革中的高考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学教育能否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C.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D.核工业50年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海内外儿女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每题4分,共16分)地球大气的“进化”史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氢气和氦气以及一些尘埃。
固休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
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氢和氦。
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体,它的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 150万~300万千米,在掠过地球时,将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为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中。
温度、逃脱速率、分子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
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然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大气的元素方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生、繁衍。
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
氮与氧不同,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
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
因此氨气逐渐被消耗光,而氮气因为“不合作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
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地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
6、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到150万~300 万千米。
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
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样消失了。
7、下列关于“次生大气”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是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B.是由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组成的,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
C.由于地球引力仍然不够强,气体逃逸现象依然存在。
D.温度、逃脱速率和分子量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三个关键因素。
8、关于地球次生大气仍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的原因,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
B.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的引力变大了,“笼络”大气的能力增强了。
C.由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少,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
D.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的形成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的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氦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明时代。
三、文言文阅读(36分)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
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
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言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
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行之。
”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
”“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唐曰:“请因孺子而行。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
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
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
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唐辞曰辞:言辞B、燕者必径于赵径:通“经”,经过C、武安君难之难:责难D、府具币币:钱财;财货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其试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 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C 请因孺子而行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请为张唐先报赵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甘罗自负自荐,承担重任的一组是()① 臣行之;② 君其试臣;③ 自请张卿相燕;④ 请为张唐先报赵;⑤请归燕太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甘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身为秦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完成任务。
B、甘罗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用兵刃相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C、甘罗给张唐进言,以应侯比文信侯,以武安君比张唐,比况对象身份相近,事理类似,因而很有说服力。
D、甘罗见赵王,先谈燕太子入秦等事,说明了秦燕不相欺赵危的事实真相,是真心为赵国着想,因而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14、翻译句子(20分)(1)君其试臣。
奚以遽言叱也?(2)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四、现代文阅读(28分)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
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
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