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师职业技能实操规范动作
- 格式:doc
- 大小:45.51 KB
- 文档页数:8
中式按摩套路一、头面部,仰卧位(要求:10分钟做完)操作流程:1、放松面部。
用双手大鱼际从前额往面部下方沿顺时针方向转圈轻柔,柔到下爬后再用小鱼际由原路径柔回前额,以放松客人整个面部肌肉(可重复2-3次)。
2、开天门、分阴阳、抹双柳。
开天门:用双手拇指点压印堂穴后,双手拇指交替从印堂穴往神庭穴方向抹至神庭穴,重复2-3次。
分阴阳:用双手大拇指从前额正中线起往两侧太阳穴方向分推,可重复2-3次。
抹双柳:用双手中指或拇指从攒竹穴起往丝竹空方向顺推眉毛、眉眶。
3、点穴:印堂、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瞳子髎、承泣、四白、颧髎、巨髎、迎香、人中、承浆、地仓、颊车、下关、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4、揉捏耳廊、搓耳、下拉耳垂、聪耳、弹耳。
揉捏耳廊:双手拇指和食指从下到上往返揉捏客人耳廊,揉捏时注意控制力度。
搓耳:双手中指与食子叉开呈剪刀状,轻轻夹住耳根,双手相向微微用力压住耳旁皮肤,前后搓揉至耳根发热。
5、上拉脸部、掌根压前额、搓手烫目。
用双手手掌交替从左下爬部位往脸庞提拉脸部皮肤2-3次,再从右下爬部位提拉脸部皮肤2-3次,然后双手同时从左右下爬部位提拉脸部皮肤,手掌顺势移到前额,双掌重叠,以掌根轻压前额。
两手搓热后覆盖双眼2-3次。
6、“8”推眼眶、搓鼻梁、大鱼际分推前额。
用中指或拇指轻压住印堂穴,顺时针或反时针“8”推眼眶2-3遍,然后双手中指夹住鼻梁,前后搓揉至发热,再用双手大鱼际从前额正中线往两侧分推前额。
7、循经点穴:①印堂→百会②攒竹→百会③鱼腰→百会④丝竹空→百会⑤角孙→百会从各起始穴位用双手拇指或中指依次点按至百会穴。
8、四指揉头肌、干洗头、扯头发、指尖叩头部用双手四指按揉头部两侧肌肉,遇缰硬肌肉或硬结揉软散,然后干洗头,再用五指梳头并抓住头发轻轻扯动,最后用五指或十指夹轻轻叩击整个头部。
9、揉拿放松后颈肌肉,勾点风府穴及两侧风池穴。
一手将头稍稍托起,另一手伸至后颈部揉拿放松后颈肌肉,再用中指或食指勾点风府穴及两侧风池穴。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按摩是一种传统的身体治疗方法,对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放松身体、舒缓压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按摩师,在进行按摩操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以保证按摩效果的达到最佳。
以下将就按摩师的操作基本技能进行详细讲解。
按摩师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按摩操作前,按摩师需要进行必要的自我准备。
这包括:身体准备按摩师需要进行充足的身体准备,以保证足够的体力和耐力,因为按摩过程中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动作。
工具准备按摩师需要准备好所有需要使用的按摩用具,如按摩油、按摩棒、热敷巾等,以确保按摩过程的充分顺畅。
与顾客进行沟通在进行按摩前,按摩师需要与顾客进行必要的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以及按摩的需求和要求。
在进行按摩操作时,建议按摩师保持交流,向顾客询问按摩效果、感觉,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力度和区域。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手法按摩师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以达到不同的按摩效果。
以下是按摩师常用的几种手法:揉捏揉捏是根据手部按摩法的基本规律,按摩师用手掌、指腹或拇指等部位对肌肉进行交替揉动的按摩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推拿推拿是按摩师用手掌、指腹、拇指等部位对肌肉进行节奏性的推按、推揉和按揉等操作,可以从形态结构、气血调养、神经系统等方面产生综合性的调理作用。
摩擦摩擦是按摩师用手掌、指腹等部位对肌肉线条进行快速的、有节奏的推拉等动作,可以增加皮肤温度和地方血流量,有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拉伸拉伸是按摩师对身体部位进行牵拉,可以拉松身体肌肉,通过改变肌肉弹性形成良好的韧带和互联组织的功能。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按摩节奏在按摩师进行按摩过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按摩节奏,以保证按摩操作的舒适性和效果。
缓慢而稳定按摩师需要掌握缓慢而稳定的按摩节奏,以确保顾客感受到按摩的亲切和舒适。
快而有力按摩师可以在按摩时使用快速有力并节奏鲜明的按摩手法,以刺激身体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肌肉的血流量。
规律性按摩师需要掌握规律性按摩节奏,尽可能使操作更加平稳并保持按摩力度的均衡。
编号:
FS-QG-18983 商务会所保健按摩工作程序
Bus in ess Club Health Massage Work ing Procedur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商务会所保健按摩程序
一、头部:
1. 客人平躺,技师坐在椅子上,先梳理头发五指分开,用指腹由前发际,向头后梳理,双手交替梳理,动作连贯。
2. 前额,用大鱼际,小鱼际,紧贴额头由印堂滑向太阳穴起到安扶放松的作用。
3. 双手母指,压滑前额三排至太阳穴,并揉按太阳穴。
4. 双手食指点按精明穴,攒竹,鱼腰穴,丝竹空,至太阳穴。
5. 眼部:母指在眼皮和眼睑上轻揉然后双手搓热敷在眼部片刻。
6. 揉按印堂、神庭、上星、百会、前顶、四神聪。
7. 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8. 放松整理头发,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根部搓揉耳朵,点按听宫,耳门,医风。
9. 左、右侧五指分开揉按三叉神经,揉至头后、风池、哑门。
二、颈项:
1. 左手放在额头上,右手揉捏颈部、点风池、哑门
2. 另一侧同4.上;
3. 揉按肩部,放松肌肉,点按肩井穴,双手伸进背部托起来,顶肩胛逢;
三、手臂:
1.放松肌肉,点按肩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
一、头部按摩1.开天门 2 .抹双柳3.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4.揉太阳5.点按四白、巨髎、睛明6.推颊车至地仓7.搓掌浴面8.双揪铃铛9.分推前额10.推正顶11.点按百会、四神聪至大椎12. 分抹五经13. 点按五经14.扫散少阳术15. 干洗头16. 指尖叩击17.揉捏池颈18. 勾点大椎至风池二、胸部按摩1.分肋法2.点揉膻中3.龙凤呈祥4.点按胸部5按揉中脘6.宽胸法(渊液至大包)三、腹部按摩1.指揉膻中 2 .点按鸠尾,推按鸠尾两侧 3 .腹部横摩4 .腹部斜摩5 .腹肌提拿 6 .按颤上中下(左、右)7 .脐周团摩8 .狮子滚绣球9 .脐旁横摩10 .点按腹部正中线,旁开 2 寸,旁开 4 寸的穴位四、下肢正面按摩1.股内外侧揉捏2.拳顶合揉3.股外侧推法4.按股前法5.拿股内外侧6.提拿足三阴、三阳7.膝关节周围揉法8.揉拔胫前肌9.揉按足三里10 .单屈膝贴胸按压(左右)11 .双屈膝贴胸按压12 .单屈膝内外盘运(左右13 .双屈膝内外盘运14 .臀摇间 15 .提腿按压骨前(左右)16 .弯腰双腰法 17 .下肢抖动五、背部按摩1.搭天桥法2.拿肩井3.背部分推4.掌推肩胛5.按肩胛内缘6.双滚肩臂7.直推背部8.叠掌压脊柱(大椎至长强)9.背部按揉10 .点按脊中 11 .点揉膀胱经12 .对掌拉长腰背13 .叠掌按压14 .叠掌按揉15 .叠掌颤腰背 16 .叠掌空提 17 .肘点按腰部18.捻揉腰部 19 .托抬单腿压腰20 .托抬双腿压腰 21 .腰部横摩 22 .推按腰背肌23 .拿揉腰肌 24 .叠掌按腰25 .双龙点肾26 .温肾补气 27 .搓髎点强28 .腰骶拳揉29 .揉臀部 30 .叩击腰部31 .点按压环跳、承扶、委中、委阳、承筋、承山、昆仑、太溪、涌泉32 .板腰(左右)33 .提肩拧腰34 .肘点按腰部35 .捻揉腰部 36 .滚背腰及臀部37 .顺藤摸瓜六、下肢背面按摩1.揉捏股内外侧 2 .提拿足三阴、三阳 3 .拳顶合揉 4 .推后下肢5 .点按下肢6 .按揉双下肢7.捶打足部8 .吉庆有余七、上肢部按摩1.双手搓臂2.双手揉球3.肩周按摩 4 .双龙点肩5 .推手三阴三阳6 .揉劳宫7 .捋抖十指8 .摇手腕9.环手叩击掌法10 .横摩手内手外11 .抖动手腕 12 .摇臂伸抖13 .抖动上臂(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揉太阳(5)掐四白(6)掐睛明(7)点巨髎(8)推颊车(9)双揪铃铛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按摩推拿操作规程按摩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具有减轻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等作用。
在进行按摩推拿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按摩推拿。
下面是一份按摩推拿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准备工作1. 确保按摩推拿环境安全、整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2. 按摩推拿前,询问受按摩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如是否有特殊疾病、受伤情况等,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提供受按摩者舒适的服装和保护隐私的环境。
二、按摩推拿技巧1. 调整受按摩者的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垫子或枕头来提供适当的支撑。
2. 以手为主要工具进行按摩推拿,可以结合摩擦、揉捏、压抓、推拿等手法。
3. 在进行按摩推拿时,先进行热身运动,如揉搓手心、转动手腕等,以增加手部灵活性。
4. 按摩推拿时,要轻柔、有力地进行,并根据受按摩者的感受适当调整力度。
力度应适中,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5. 注意按摩推拿的节奏和速度,通常以稳定、舒缓的速度进行,避免过快或过慢。
6. 在进行按摩推拿时,注意双手的协调配合,保持手部的柔软和灵活性,避免用力不均匀或使用单一手部力量造成伤害。
三、按摩推拿部位1. 头部按摩推拿:采用双手轻压太阳穴、眉毛上方和头顶等部位,缓解头部疲劳和紧张。
2. 颈部按摩推拿:用手指揉捏颈部两侧的肌肉,有助于舒缓颈部疼痛和紧张。
3. 肩部按摩推拿:采用手指揉捏肩部的肌肉,可以缓解肩部酸痛和僵硬。
4. 腰部按摩推拿:用手掌按摩腰部的肌肉,有助于放松腰部的紧张和舒缓腰部疼痛。
5. 腿部按摩推拿:用手掌沿腿部肌肉的方向进行揉捏和推拿,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
四、结束工作1. 完成按摩推拿后,提醒受按摩者缓慢起身,避免突然站立。
2. 建议受按摩者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身体状态。
3. 清理按摩推拿环境,保持整洁和卫生。
4. 根据需要,给予受按摩者一些建议和建议,如适当的休息、饮食调理等。
高级保健按摩师-全身保健按摩术一、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1.开天门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顾客两眉间的印堂穴处,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上。
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印堂(奇,两眉头连线之中点);神庭(督,前发际正中上5分)2.分推前额以两手拇指桡侧置于前额正中线,向外进行分推,由轻至重,重而不滞,反复进行3~5次,然后两拇指桡侧在头维、丝竹空穴长按1~2分钟。
头维(足阳明胃经,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眉梢外侧端凹陷处)。
3.抹双柳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至丝竹空穴止,推抹数次。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鱼腰(奇,眉中);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眉梢外侧端凹陷处)。
4.掐鱼腰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到上关穴止,反复推摩数次。
上关(足少阳胆经,颧弓上缘,下关穴直上方)。
5.环抹眼周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上、下眼皮,由内向外进行摩动,使眼眶上的皮肤跟着运动,分抹的力度宜轻,不宜重,反复进行3~5次。
6.揉太阳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处,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白头维穴起,经太阳穴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抹。
太阳(奇,在眉稍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耳门(手少阳三焦经,听宫穴上方,与耳屏上切迹相平处,张口取之)。
7.掐四白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然后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髎穴。
四白(足阳明胃经,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瞳子髎(足少阳胆经,眼外角侧0.5寸)。
8.掐睛明以两手拇指甲缘轻掐两眼内眦处睛明穴,持续1~2分钟。
再以两手拇指端轻揉睛明穴,然后以双手拇指指腹向外下方推抹,经四白、颧髎到下关穴止,反复推抹3—5次。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颧髎(手太阳小肠经,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9.点按巨髎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巨髎穴,反复点按3—5次,力度逐渐渗透,以有酸胀感为宜,切勿暴力。
按摩的基本手法已校正目录一定义。
二分类:1 摆动类手法: 2. 摩擦类手法: 3. 振动类手法:4. 挤压类手法:5. 叩击类手法:6. 运动关节类手法:三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四基本手法;(一)摆动类手法;1 一指禅推法:#2 揉法:#3 (滚)法#(二)磨擦类手法:1 推法:#2 摩法:#3 擦法:#4 抹法:#5 搓法:#6 扫散法:7 梳法:(三)振动类手法:1 抖法:#2 振法:#3 颤法:(四)挤压类手法:1 按法:#2 点法#3 压法4 拿法:#5 捏法:#6 掐法7 拨法:# 8捋法:9 握法:10 挪法:11 捻法:#(五)叩击类手法:1 叩法:#2 拍法:#3 击法 #4 啄法 #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 摇法 #2 屈伸法:#3 扳法4 拔抻法 #注:#:为保健按摩师六类二十四种手法按摩的基本手法定义;用手或肢体的一定部位,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是最常用的单式手法,是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
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手法结合使用。
一根据手法的形态和运动规律将其分为六大类:1. 摆动类手法:以前臂的摆动带动指,掌,腕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的手法。
称摆动类手法。
2. 摩擦类手法:以指,掌,拳等,贴附于体表,与肌肤表面做平面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手法。
称摩擦类手法。
3.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的轻重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的手法,称振动类手法。
4. 挤压类手法:以指、掌、肢体的其他部位挤压或对称性的挤压体表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
5. 叩击类手法:以手及器械有节奏的叩打体表的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
6. 运动关节类手法:对肢体关节进行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二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1持久:按照手法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走样,以保持技术动作和力度的连贯性,不可断断续续。
具体手法操作时应保持一定的时间。
使手法刺激积累到一定程度,起到调正脏腑功能,祛病健身的作用。
头部推拿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洗手并佩戴手套。
2. 提醒客户脱掉饰品和头发绑起来。
3. 告知客户按摩的时间和部位。
4. 客户坐或躺下,依据需要调整姿势。
5. 开始按摩操作流程:- 轻轻按摩头部、太阳穴和颈部,以放松肌肉。
- 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或乳液,涂抹在手掌上。
- 用指腹轻按颈椎和肩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摩。
- 使用指腹在头部做环状按摩,从前额开始,逐渐向后移动。
- 结合适度的力道,用指腹或掌心揉捏头皮,以舒缓压力。
- 持续按摩头部和颈部,直到客户感到舒适和放松。
6. 结束按摩,告知客户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姿势。
7. 感谢客户并清理按摩工具和场地。
8. 记录按摩时间和客户反馈。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对按摩操作流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的指标。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评分标准:1. 操作流程的流畅性和顺序性- 流畅性:按摩师的动作是否流畅、自然,没有中断或紧张感。
- 顺序性:按摩师是否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没有跳过或重复某些步骤。
2. 技术和手法的正确性- 技术:按摩师的手法是否准确、熟练,符合头部按摩的基本要求。
- 手法:按摩师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手法,如按压、揉捏、推拿等,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判断和反应能力- 判断:按摩师对客户需要的按摩力度、频率和区域的判断准确性。
- 反应能力:按摩师对客户的反馈和身体语言是否敏锐,能及时调整和改善按摩效果。
4. 客户满意度- 客户对按摩的满意程度,包括舒适感、放松程度和整体体验。
以上评分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评分过程应尽量客观公正,以确保按摩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按摩师教程》第⼗⼆章30种按摩⼿法(1-5)第⼀节推法⼀、推正顶法 由于理法和排法在初级部分已详细介绍,故在此只介绍其余的28种⼿法。
推法的⼿法操作、施术要领和作⽤详见本书第四章第⼀节。
现介绍推法的⼿法应⽤。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体侧。
2.⼿法操作术者以拇指腹⾃素⽳起沿头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问推到哑门⽳⽌,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1)。
3.要领沿经⽳位应配合点按。
4.作⽤安神宁志,平肝熄风。
⼆、推上腹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对置鸠尾⽳处经上、中、下脘直推到⽔分⽳上,反复直推数次(如图12-2)。
3.⼿法要领 以拇指腹着⼒下推,两⼿⽤⼒应均匀⼀致。
以能耐受为度。
本法亦可⽤双掌交叉重叠,以⼤鱼际及掌根部进⾏推动,推动⼒更加沉稳着实,覆盖⾯亦⼤。
4.作⽤调中健脾,和胃降逆。
三、推下腹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或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掌侧,对置脐下阴交⽳,余指分置腹部西侧,⾃上向下逐步推动,经过⽯门、关元、中枢到曲⾻⽳⽌,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2)。
3.⼿法要领 下腹部⼿法应⽐上腹部为轻,耻⾻联合上⽅⽤⼒宜轻柔。
4.作⽤清利湿热,培元益⽓。
四、推背法 1.体位俯卧位,两⼿握拳置锁⾻下⽅,术者站其头前。
1.体位俯卧位,两⼿握拳置锁⾻下⽅,术者站其头前。
2.⼿法操作术者以两拇指掌侧对置在⼤杼⽳的⾼度,⾃上向下沿脊柱两侧推动到⼤肠俞,反复操作数次(如图12-3)。
3.要领术时沿脊椎两侧直线推移。
推时两⼿⽤⼒要均匀⼀致,⽪肤不应有皱折。
背部⽤⼒⼤于腰部,以⽪肤微红为度。
术时局部发胀,有沉重感。
术后局部发热轻松。
4.作⽤宣热疏风,⾏⽓通络。
五、推⼿三阳法 1.体位坐位或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拇指对置于肩部,余指扶定两侧臂部。
分别按太阳、少阳、阳明经脉的顺序依次由肩部沿经推到肘部、腕部,每经各推5~7遍。
3.要领两拇指均匀⽤⼒推动,推三阳经的起⽌⽳及沿经⽳位可配合按法。
按摩师初级实操题题目一:按摩手法练根据不同身体部位和症状,按摩师需要掌握多种按摩手法。
请你列举至少五种常见的按摩手法,并说明适用的身体部位和症状。
题目二:按摩技巧练按摩技巧的正确运用对提供有效的按摩体验至关重要。
请你从以下技巧中选择三种并加以描述和说明其适用情况:1. 揉捏:通过用手指和手掌的螺旋式运动来揉捏肌肉,适用于肩膀和颈部的疲劳和僵硬情况。
2. 推拿:使用手掌、拇指及其他手指的适当力度进行推、拉、摆动和揉捏等动作,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酸痛和紧绷情况。
3. 搓揉:使用手掌或指关节对肌肉进行圆形或直线运动的按摩手法,适用于手臂和小腿酸痛和抽筋情况。
4. 拍打:以快速轻拍的方式刺激肌肉,适用于全身疲劳和血液循环不畅情况。
5. 按压:通过用手指或手掌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压力,调理经络和松解肌肉,适用于头部和面部疲劳和紧绷情况。
题目三:病症分析与处理按摩师不仅需要具备按摩技巧,还需要对常见病症进行分析和处理。
请你选择一个病症(例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并描述其症状、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按摩处理方法。
题目四:按摩禁忌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按摩时,按摩师需要遵守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客户的安全和舒适。
请你列举至少三个按摩禁忌和三个安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题目一:按摩手法练- 推拿: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酸痛和紧绷情况。
- 揉捏:适用于肩膀和颈部的疲劳和僵硬情况。
- 搓揉:适用于手臂和小腿酸痛和抽筋情况。
- 拍打:适用于全身疲劳和血液循环不畅情况。
- 按压:适用于头部和面部疲劳和紧绷情况。
题目二:按摩技巧练- 揉捏:通过用手指和手掌的螺旋式运动来揉捏肌肉,适用于肩膀和颈部的疲劳和僵硬情况。
- 推拿:使用手掌、拇指及其他手指的适当力度进行推、拉、摆动和揉捏等动作,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酸痛和紧绷情况。
- 拍打:以快速轻拍的方式刺激肌肉,适用于全身疲劳和血液循环不畅情况。
题目三:病症分析与处理病症:颈椎病- 症状:颈部疼痛、僵硬,可能伴有头痛或上肢麻木。
一、头部按摩1.开天门 2 .抹双柳3.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4.揉太阳5.点按四白、巨髎、睛明6.推颊车至地仓7.搓掌浴面8.双揪铃铛9.分推前额10.推正顶11.点按百会、四神聪至大椎12. 分抹五经13. 点按五经14.扫散少阳术15. 干洗头16. 指尖叩击17.揉捏池颈18. 勾点大椎至风池二、胸部按摩1.分肋法2.点揉膻中3.龙凤呈祥4.点按胸部5按揉中脘6.宽胸法(渊液至大包)三、腹部按摩1.指揉膻中 2 .点按鸠尾,推按鸠尾两侧 3 .腹部横摩4 .腹部斜摩5 .腹肌提拿 6 .按颤上中下(左、右)7 .脐周团摩8 .狮子滚绣球9 .脐旁横摩10 .点按腹部正中线,旁开 2 寸,旁开 4 寸的穴位四、下肢正面按摩1.股内外侧揉捏2.拳顶合揉3.股外侧推法4.按股前法5.拿股内外侧6.提拿足三阴、三阳7.膝关节周围揉法8.揉拔胫前肌9.揉按足三里10 .单屈膝贴胸按压(左右)11 .双屈膝贴胸按压12 .单屈膝内外盘运(左右13 .双屈膝内外盘运14 .臀摇间 15 .提腿按压骨前(左右)16 .弯腰双腰法 17 .下肢抖动五、背部按摩1.搭天桥法2.拿肩井3.背部分推4.掌推肩胛5.按肩胛内缘6.双滚肩臂7.直推背部8.叠掌压脊柱(大椎至长强)9.背部按揉10 .点按脊中 11 .点揉膀胱经12 .对掌拉长腰背13 .叠掌按压14 .叠掌按揉15 .叠掌颤腰背 16 .叠掌空提 17 .肘点按腰部18.捻揉腰部 19 .托抬单腿压腰20 .托抬双腿压腰 21 .腰部横摩 22 .推按腰背肌23 .拿揉腰肌 24 .叠掌按腰25 .双龙点肾26 .温肾补气 27 .搓髎点强28 .腰骶拳揉29 .揉臀部 30 .叩击腰部31 .点按压环跳、承扶、委中、委阳、承筋、承山、昆仑、太溪、涌泉32 .板腰(左右)33 .提肩拧腰34 .肘点按腰部35 .捻揉腰部 36 .滚背腰及臀部37 .顺藤摸瓜六、下肢背面按摩1.揉捏股内外侧 2 .提拿足三阴、三阳 3 .拳顶合揉 4 .推后下肢5 .点按下肢6 .按揉双下肢7.捶打足部8 .吉庆有余七、上肢部按摩1.双手搓臂2.双手揉球3.肩周按摩 4 .双龙点肩5 .推手三阴三阳6 .揉劳宫7 .捋抖十指8 .摇手腕9.环手叩击掌法10 .横摩手内手外11 .抖动手腕 12 .摇臂伸抖13 .抖动上臂(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揉太阳(5)掐四白(6)掐睛明(7)点巨髎(8)推颊车(9)双揪铃铛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3)要领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方向不能错。
(10)搓掌浴面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先以两手掌搓热后置两侧面颊部,自下向上经耳前到前额部,进行搓摩。
3)要领用力均匀,反复搓摩10~15次。
(11)分推前额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咱穴和头维穴处。
3)要领反复分推,可往返3~5次,用力均匀并有力,如受术者皮肤干燥,可用油性递质;如受术者汗多,可用滑石粉。
可配合指腹搓法于前额左右方向推搓。
(12)推正顶(13)点按百会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以四指指甲掐四神聪穴处。
3)要领手法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14)分抹五经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扶头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鼻尖的素髎穴向上沿头部中线推摩,经印堂穴、百会穴等,到枕部风府穴处,在沿经各穴可配合点按。
3)要领用力要均匀,反复操作3~5次。
(15)干洗头(16)扫散少阳术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2)操作术者五指分开,自太阳穴、头维穴处扫至风池穴处。
3)要领反复操作3~5次,避免受术者头部晃动。
(17)指尖叩击1)体位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位或坐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五指指端有节奏地叩击头部,保持垂直方向。
3)要领动作要灵巧。
镇静安神,手法要轻。
清脑益智,手法要重,用力要均匀。
(18)揉捏池颈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2)操作术者一手扶头,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分别置于颈部棘突两侧的颈肌部位,从上向下揉捏颈肌到大椎,再在一侧颈肌经肩中俞到局部揉捏。
3)要领手法要轻柔、平稳,受术者头部不可偏。
(19)四指归提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虎口对准耳垂,拇指指腹置于风池穴,中指指端置于太阳穴,四指同时向内、向上归提。
3)要领动作要轻、巧、有力,由轻逐渐加重。
禁用暴力。
十指同时用力,取穴要准确。
(20)点揉风池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2)操作术者一手扶受术者头部,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点、揉风池穴。
3)要领用力方向应向前,并稍微向上,点揉1~2分钟,体弱者不宜重手法。
(21)合掌刁颈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2)操作术者双手合掌十指交叉,置于受术者颈项两侧,夹提项肌。
3)要领双手用力一致,均匀对称。
中级按摩师46步手法操作一、仰卧位(19步)(一)面部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掐四白5.揉太阳6.推揉颊车7.搓掌浴面8.双揪铃铛(二)胸部9.分肋法 10.按揉膻中(三)腹部11.上腹横摩 12.脐旁横摩 13.下腹横摩 14.腹部斜摩15.腹肌提拿 16.狮子滚绣球(四)下肢17.拳顶合揉 18.提拿足三阴、足三阳 19.抖下肢二、俯卧位(12步)(一)背部20.背部分推法 21.掌推肩胛 22.按肩胛内缘 23.背部按揉法24.吉庆有余(二)腰部25.推按腰背肌 26.拿揉腰肌 27.叠掌按腰 28.双龙点肾(三)下肢29.揉臀部法 30.提拿腿后侧 31.推下肢后侧三、坐位(15步)32.推正顶 33.按百会(掐四神聪) 34.干洗头35.扫散少阳术 36.揉捏池颈 37.点揉风池 38.合掌刁颈39.拿肩井 40.开胸顺气 41.肩周摩按 42.双手揉球43.双龙点肩 44.双手搓臂 45.揪抖十指 46.抖双臂术前准备:受术者抽去皮带或腰带、脱鞋平躺于治疗床上,双腿自然伸直,铺治疗巾于施术部位;术者洗手、擦干、待暖,站于治疗床旁。
(一)仰卧位头面部受术者仰卧位;术者面对其头顶取坐位。
开式:用轮指推在受术者额部交替推抹,反复2~3遍。
1、开天门用拇指指腹在受术者印堂处按揉片刻,双拇指指腹轮流从印堂推至上星,在上星处双拇指稍用力叠按,叠按后拇指迅速回置印堂,反复3~4次。
2、抹双柳双拇指指腹沿双眉缓慢从攒竹推至鱼腰,鱼腰抹至太阳,中间不停顿,反复3~4遍。
3、掐鱼腰抹双柳后,拇指迅速回置攒竹,推至鱼腰穴点、按、掐,再抹至太阳;行手法一次后从攒竹至太阳推抹整理一遍,在鱼腰稍用力以缓解手法的刺激。
4、掐四白掐鱼腰后,拇指围眼眶沿攒竹-太阳-鱼腰-攒竹作环形推法,2次后拇指置于四白穴点、按、掐;行手法一次后依原路线推抹整理一次,在四白穴稍用力以缓解手法的刺激。
5、揉太阳掐四白后,拇指回置太阳穴,先用拇指指腹桡侧作前后、上下的椭圆形揉法,再改为指腹环形揉法,各反复3~5次;然后由太阳推至头维,在头维穴按揉片刻,反复3~4次,再回置太阳。
6、推揉颊车揉太阳后,拇指寻至耳门穴,由耳门-听宫-听会行推法,反复3~4次;然后食指寻至下颌角,拇指从听会经颊车推向大迎,反复3~4次。
7、搓掌浴面双手由大迎回置神庭;术者搓热双掌后,连续在受术者下颌-颊部-额部来回作环形摩法,反复3~5次;手掌离面部皮肤似挨似不挨,若浴面状。
8、双揪铃铛拇指先揉太阳,后沿耳廓推揉3~4次,末次用拇示指夹住耳垂,稍用力向下颌角方向牵拉。
体会:(1)面部皮肤较娇嫩,尤其是眼眶周围,故行手法时用力宜当,以免给受术者造成痛苦;(2)面部穴位有提神醒脑、聪耳明目的功效,如太阳、鱼腰、四白、印堂、耳门、听宫、听会等;以上手法还可促进面部新陈代谢,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具有美容和保健的功效;(3)每部手法都应遵循“慢推速回”的原则,即推动速度要缓,连接速度要快,各部之间应连贯。
胸部术者站于受术者旁。
9、分肋法双手拇指从前正中线向相反方向分别推至两侧腋中线;从锁骨第一肋间隙依次向下分肋,男分5肋,女分2.5肋。
10、按揉膻中一手示、中指并拢从天突推至膻中,两指在膻中穴按揉片刻,后改为大鱼际按揉;揉时大鱼际应吸定施术部位,动作缓慢而有节律。
体会:此两部手法有宽胸顺气,开散郁结的作用。
腹部11、上腹横摩12、脐旁横摩13、下腹横摩此三部手法用掌推法,一手固定治疗巾,一手从一侧侧腹中线推至对侧侧腹中线,上腹-脐旁-下腹依次滑推;遵循“慢推速回”的原则;手掌回置的动作应贴紧施术部位,不能抬起离开施术部位。
14、腹部斜摩两手掌置于受术者肋下侧腹,一手从侧腹横推过腹中线经侧腹达髂棘,再循原路回置,两手交替滑推,各3~5次;遵循“慢推速回”的原则。
15、腹肌提拿术者双手指尖同向,双掌分别置于受术者两侧腹中线,掌面紧贴皮肤,由两侧腹向中间脐部合拢,拇指与余四指在合拢的过程中提拿掌下皮肤及腹肌,提拿片刻,用颤法,后松开,双手回置侧腹,反复3~4次。
16、狮滚绣球一手微握拳置于脐上,另一手抵于其上,转动上面手的手腕带动下手,使下手掌面大小鱼际轮流接触施术部位,绕脐作自转和公转,持续10分钟。
下肢17、拳顶合揉两手握拳,以第2指关节和指掌关节之间的指背面顶住下肢的内外两侧,稍加压力作环形的揉法,自大腿揉至小腿,左右分别2~3次。
18、提拿足三阴足三阳拇指与余四指分别在足三阴足三阳循行处进行节律性的提捏;动作应缓和而有连贯性,拿住皮肤及肌肉,遵循拿住2/3,放开1/3的原则,毋使手指离开施术部位;内侧用力宜比外侧稍轻,提拿至踝部弹拨一下踝上跟踺。
19、抖下肢法受术者双腿并拢,术者双手分别握住其足部,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左右颤动;颤动时幅度宜小,频率要快。
体会:以上几部手法可舒筋通络,放松下肢肌肉。
(二)俯卧位受术者取俯卧位背部20、背部分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连至大鱼际桡侧着力,两手分别从脊柱向两侧腋中线分推;从第一胸椎平面以下,每一椎分推一次,至第十二胸椎平面止;临床也可只分推6次;遵循“慢推速回”的原则。
21、掌推肩胛一手稍上提受术者的上臂,使其肩胛部位显露,另一手以小鱼际着力,循肩胛内缘贴住皮肤滑推,遵循“慢推速回”的原则。
22、按肩胛内缘从肩胛上角至下角将肩胛内缘分四等份,在交界四点处用拇指先用力按后揉,揉法由大-小-大的范围交替,以缓解按法在穴位留下的刺激。
23、背部按揉法以掌根着力,吸定施术部位,在背部中线及旁开3寸的两条平行线三线上由上而下作螺旋形前进的揉法;揉法时掌面与前臂保持垂直以确保压力渗透皮下,掌根揉的同时,中指尖划直线,掌根以此直线作平行的螺旋形前进;动作应缓慢而有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