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与公文管理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19
公文管理培训课件一、公文管理基础(一)什么是公文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并在法定的范围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二)新旧公文管理办法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条例》)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三)公文的分类1.按发文机关的行文方向划分,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3类。
2.根据内容涉及秘密的程度划分,可分为对外公开件、限国内公开件、内部使用件、秘密件、机密件、绝密件6类。
3.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划分,可分为平件、加急件、特急件3类。
平件指无特殊时间要求,需按工作常规依次传递处理的公文;加急件指内容重要并紧急,需打破工作常规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公文(送达之日起,14个工作日办结);特急件指内容至关重要并特殊紧急,已临近规定的办结时限,需随时随地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公文(7个工作日)。
4.根据来源划分,可分为收文、发文2类。
5.根据处理方式划分,可将收到的公文分为阅件、办件两类。
(四)公文的种类(法定)《条例》规定文种为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取消“指示”;“条例”“规定”不再列入,以通知印发;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
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命令(令)、议案两个文种例外。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公文有7种,分别是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
二、公文格式即公文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标识规则(一)眉首(文头部分)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位于公文首页上端。
《公文管理培训》PPT课件目录•公文管理概述•公文写作技巧与规范•公文传递与处理流程•公文档案管理与保密措施•电子化公文管理系统介绍•公文管理实践案例分析01公文管理概述Part公文定义与分类公文定义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公文分类根据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及公文内容等标准,公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公文管理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的公文管理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高效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维护组织形象公文是组织对外沟通的重要窗口,规范的公文管理有助于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保障信息安全公文往往涉及重要信息和敏感数据,严格的公文管理有助于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泄密。
公文处理规范公文处理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整理归档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公文管理制度各级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公文管理制度,明确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处理程序等要求。
公文写作规范公文写作应遵循简洁明了、准确规范的原则,注意用词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同时,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
公文管理制度与规范02公文写作技巧与规范Part公文写作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公文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表达清晰,避免歧义和误解。
明确性原则公文应明确表达意图和目的,便于读者理解和执行。
简洁性原则公文应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重复,突出重点。
规范性原则公文应遵循一定的格式和排版要求,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142 3公文格式与排版要求标题居中排列,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主题。
正文一般采用宋体或仿宋字体,段落开头空两格,行间距适中。
署名公文末尾应注明发文单位名称和日期,加盖公章。
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左右各2.5厘米,方便打印和装订。
常见公文写作技巧使用规范用语公文用语应规范、准确,避免口语化和俚语。
注意语气和措辞公文语气应严肃、客观,措辞要得当,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