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杨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24
黔江民族中学高三历史学案制作:卢魁峰5.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化【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资料卡片】■课前预习Ⅰ.必备基础一.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更迭速度加快,但在较显著,在则迟缓很多;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2.表现★拓展延伸:中国近代交通运事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①逐渐开始近代化,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与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列强为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有利于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
(二)邮电通讯设施的逐渐完善: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原因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二.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一)大众报刊事业的发展1、基础知识:由于社会需要适合阅读需求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兴起了办报热潮,开始了近代中国的大众报业。
70年代起中国开始自办,1873年汉口《》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考点分析】【重难点剖析】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发展迅速,水.陆.空全面推进。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④交通工具新旧并存,呈现出多样性。
影响:积极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消极方面:近代中国交通为列强控制.操纵,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比较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的异同传统媒介就是指报刊、电影、电视这三大媒介,现代媒介就是有“第四媒介”之称的互联网。
同:都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获取信息重要来源,人们可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从现代媒体中实现。
异:互联网可以传递更多更丰富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互联网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社会服务,通过网络可以从事经济活动、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互联网还有一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相向性,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知识梳理】▲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进入近现代社会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饺子、马车、帆船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1.近代交通工具及设施:①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②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成主要的代步工具,有之称。
③______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2年创办的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1.(2020·山西高三)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
【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2.(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风气的变化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自行车日渐普及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骑车郊游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只有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不能说明自行车日渐“普及”,C 项错误。
3.(2020·浙江高二期末)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
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9.23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析·史论阐释对近现代中国大众媒体发展的认识1.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依次产生,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在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下的结果。
2.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
每种媒体都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没有因某一种新媒介的诞生而在地位上受到削弱、被取代或丧失其作用。
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进而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1.(2017·北京文综·T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解析】选C。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1905年被拍摄为电影是传统艺术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使传统戏剧获得了新的传播形式,故C正确。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 干扰选项“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明代科技水平在走下坡路B 干扰选项“全社会关注”说法过于绝对C 正确选项京剧《定军山》1905年被拍摄为电影,是传统艺术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使传统戏剧获得了新的传播形式D本身错误的选项“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说法错误,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2.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八十年代D.20世纪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标志着中国水运业的开始,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变迁·水运业。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慈禧太后坐汽车,坐了一次就不想坐了,原因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在她的前面。
这反映的是封建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3.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重要的地位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了,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传统的交通工具仍然占据多数地位,故②③④正确。
近代上海虽然出现了汽车,但这些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因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才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故①的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迁4.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