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我是猫教学设计语文s版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我是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2.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7课的生字词,不知道大家掌握的怎么样,看大屏幕,认读词语:年糕贪馋徘徊踢毽子倒霉机缘宛如泥沼预测枉然咒语遗憾掀起吝惜钳住挠掉拂掉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生字掌握的还不错。
27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在本单元,我们将感受一些名家笔下的精彩片段。
回忆26课的课题,27课的课题是什么?我们已初步了解了27课的内容,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具体先写了什么年糕?接着写了什么年糕?最后写了什么年糕?(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味课文,理解感悟。
1、小猫在偷吃年糕时,发现了三条真理,这三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真理的发现跟小猫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看每一条真理都是在怎样的心理活动中发现的呢?围绕表格(看大屏幕),认真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小组交流。
2、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采用下面的句式:小猫发现的第()条真理是()。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的:(),当时的心理活动是()。
(1)第一小组交流第一条真理。
理解这里的机缘具体指什么,以及悟出的第一条真理的意思。
(2)第二小组交流第二条真理。
理解第二条真理的意思。
(3)第三小组交流第三条真理。
《我是猫》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以一只猫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黑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对人性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夏目漱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小说中的基本人物和情节。
1.2.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思维。
1.2.3 情感目标感受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人性的思考,提高道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我是猫》第一至第五章。
2.2 教学重点2.2.1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猫的形象特点,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2.2 情节理解:掌握小说开篇五章的主要情节,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
2.2.3 主题探讨:初步探讨小说反映的人性与社会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看法。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第一课时介绍夏目漱石及《我是猫》的背景,阅读第一至第三章,了解猫的形象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4.2 第二课时阅读第四至第五章,分析情节中的讽刺手法,讨论猫的主人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4.3 第三课时第五章:课后作业5.2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第六章:教学内容6.1 教学文本《我是猫》第六至第十章。
6.2 教学重点6.2.1 人物形象分析:继续分析猫的主人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
6.2.2 情节理解:掌握小说第六至第十章的主要情节,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
6.2.3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小说反映的人性与社会问题,如自私、虚伪、等级制度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7.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看法。
第八章:教学安排8.1 第四课时阅读第六至第七章,分析情节中的讽刺手法,讨论猫的主人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是猫》说课稿1五篇第一篇:《我是猫》说课稿1《我是猫》(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我是猫》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
这五篇课文都选自文学名著,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描写精彩。
本课的语言风趣幽默,学生读起来会兴趣盎然;故事情节简单,线索单一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但这毕竟是一篇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的作品,由于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的缺乏、品读文学精品经验的不足,要让学生透过作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为了解决好这组矛盾,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以下三点展开的:1、结合本课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这种兴趣有效的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2、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和品味位文学作品的语言;3、注意感情的迁移,并通过了解作品及作者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准确的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提高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难点:在读懂作者描写的每个场景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将贯穿整个课堂。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五、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课堂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1. 教学目标1.1 能够明确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1.2 能够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1.3 能够理解“同情心”、“友爱心”的重要性;1.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3. 教学难点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猫的常见特征,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猫有哪些特征?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哪些可爱的地方?4.2 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然后分段阅读,注重理解和记忆。
4.3 互动探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例如:•“我”是怎样一种猫?它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我”想进家里呢?为什么又想出门呢?•黑猫为什么常常挑剔自己的食物?•猫咪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它们之间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吗?4.4 深化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程度,进行分层次的解释和讲解。
4.5 后续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情心、友爱心、关爱小动物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并提出课堂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
5.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到了猫咪们的一些特点和行为,更加明确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注重培养同情心和友爱心,关爱小动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是猫》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一部讽刺小说,以猫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荒诞。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目漱石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和艺术特色。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文化自觉;(2)感悟人性的复杂性,提高道德修养;(3)认识到了解他人内心的重要性,培养同理心。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夏目漱石简介介绍夏目漱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我是猫》创作背景分析《我是猫》创作的历史背景,如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三章:情节梗概3.1 小说基本情节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局。
3.2 主要人物介绍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猫、主人、主人的妻子、老师等,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讽刺手法分析4.1 直接讽刺分析小说中直接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性的对话等。
4.2 间接讽刺探讨小说中的间接讽刺手法,如象征、暗示、隐喻等。
第五章:艺术特色探讨5.1 独特的视角分析小说以猫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的独特性,及其对作品艺术效果的影响。
5.2 语言风格探讨小说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讽刺、拟人等,以及其对作品表现力的贡献。
第六章:人物性格分析6.1 猫的性格特点分析猫在小说中的性格特点,如机智、敏锐、独立等,探讨其对其他人物的映射和作品的象征意义。
6.2 主要人物性格剖析深入剖析主人、主人的妻子、老师等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分析其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的关联。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一、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教材为《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P29-31的课文《我是猫》。
该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只小猫的生活,通过小猫的视角和语言表达,展示了小猫在人类视野下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特色。
本课文的教学旨在通过小猫的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小猫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目标1.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通过小猫的经历和感受,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3.学习运用多媒体工具,增强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猫咪的视频,比如美国著名出版社Chronicle Books的《How to be a Cat》宣传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课的教学气氛。
2. 呈现文本使用多媒体工具呈现文本,一句一句地带领学生阅读,了解小猫的生活和特点。
3. 理解文本通过阅读,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并关注故事中猫咪的身世、行为和情感。
4. 讨论交流讨论小猫的生活和习性,引领学生思考猫咪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5. 归纳总结总结课文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汇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延伸1. 阅读拓展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与小猫有关的课外书籍或故事,加深对小猫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家庭或社区中的猫咪,并记录观察到的特点、行为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3. 表达创作以“我是猫”为主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如绘画、书写、短视频制作等,创作有关猫咪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定量评估布置语文练习,从词汇、理解、写作等方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定性评估以小组交流和课堂展示为主,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是按照“导入-呈现文本-理解文本-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顺序逐步展开。
我是猫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是猫整本书阅读引言:引起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篇教学设计将以《我是猫》这本著名小说为例,设计一个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我是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分析技巧,分析故事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撰写与故事相关的作文。
教学步骤:1. 预读活动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预读活动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猫的有趣的事实,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猫的亲密经历。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图片展示《我是猫》的封面和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分组阅读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的一个章节或一部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等内容,并指导他们使用文学分析技巧进行深入思考。
3. 教师讲解和引导每读完一部分,教师可以对所读内容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角色特点和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和解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面临的冲突和故事的背景设定等。
4. 阅读理解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并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
5. 文学分析与写作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撰写与故事相关的作文。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主人公思想的变化或者对猫的描写的作文。
6. 课堂分享和讨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作文的写作成果。
通过课堂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7. 结束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结束活动,如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场景、角色或者进行一个小组演讲。
篇一:我是猫教学设计我是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问: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块美味的年糕,你最想做什么?(抽生汇报)过渡:是啊,这年糕这么诱人,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日本名家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那只猫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即使是主人吃剩的年糕,它也没能抵挡住诱惑,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几条“真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我是猫》,一起来品味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学习要求:(课件二自学要求?)3、你觉得哪个场景最好笑,为什么?过渡:(看着孩子们笑容可掬的样子,老师打心底里感谢那只猫,谢谢它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那让我们赶紧去认识那只可爱的猫吧!)1、再次出示(年糕的图片课件四),孩子们,如果你此时就是一只饥肠辘辘的小猫,见到这冒着香气的年糕,你会怎么想?2、那文中的小猫是怎么想的呢?原来,你们和文中的小猫想法基本一致呢,一群小馋猫,悟出了色标出)(抽生汇报,抓住重点词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
a“瘆人”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猫的心里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担心,害怕,恐惧等抽生汇报)带着这样的感情,抽生课件六,男女生各抽一人)c“难得的机缘”,在这里指什么呢?这是小猫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当学生汇报到“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沼泽的人越是着急着。
3、虽然你处境尴尬,心里着急,但令人欣喜的是,经历了危险,2、你这个样子实在是(抽生答可怜)小猫,你的两只脚为什么要直立起来呢?(抽生汇报)你是怎么想的呢?3、直立起来的两条腿,解除你的燃眉之急了吗?你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4、创设情境:各位同学,现在你不做你自己,你来做文中的这只猫。
你现在被年糕粘住了牙。
现在,老师引读,孩子们接读。
请听:(师激情朗读: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一定是朝厨房奔来)孩子们接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孩子们从烦躁之急。
6、你的样子既可怜又可笑,已然不是猫的样子,(师朗读:但是不是猫,又有何干?生接读:从无论如何到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跑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四)、学习第四部分1、说说你遭到了哪些人的嘲笑与呵斥?他们是怎样嘲笑你、呵斥你的?3、引导看图(展示课件第十四屏)4、问:猫儿们,想想你现在的处境,而你又看到了人们这样的反应,心情如何?四、总结全文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除了可笑之外,猫儿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假如你就是猫的主人,你会和文中的人们一样吗?那你会怎么做?2、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具有一颗能同情弱小的心,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一、教材背景1.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名称:《我是猫》•作者:松浦范二1.2 教材特点《我是猫》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猫的视角叙述,通过猫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猫与人类的互动以及猫对于人类生活和感情的理解。
这篇课文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性,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我是猫》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我是猫》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猫的视角,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见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引发学生对自己与动物之间互动的共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课文阅读与理解•词汇和句型学习•个人思考和表达•情感体验和表达3.2 教学过程课文导读•老师向学生介绍《我是猫》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我是猫》,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猫的观察和思考。
词汇和句型学习•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拓展应用。
个人思考和表达•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有宠物或与动物的亲密经历,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并与同学分享。
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动物相关的话题,进行情感描写和表达,并展示给同学。
3.3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个体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分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展示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和展示进行评价4.2 教学反思•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我是猫》优秀教案(精选4篇)《我是猫》优秀篇1活动目标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在反复倾听中熟悉歌词曲调,自主跟唱。
以角色象征物和角色标识性动作为提示,在教师感染带动下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感受扮演及表现角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人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形态各异的猫咪,感受猫咪不同的外形及性格特点。
目的在于激活兴趣,为多元化的表现猫咪特点进行经验与情感铺垫。
二、发声练习幼儿跟随教师的指令和教具(毛线球)演示,进行长短音及音高音低的音色探索。
三、学习歌曲1、引出情境、教师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2、教师进一步范唱,引导幼儿关注音色变化与猫咪角色特点的关系。
教师分别佩戴蝴蝶结发卡、网球、领结、皇冠等角色象征物、用不同音色反复范唱四遍(四句歌词相同),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对比角色,初步学唱;可爱猫与威风猫调皮猫和帅气猫。
4、提示歌词顺序,按顺序逐一用四句歌词演唱四种角色的猫咪。
提出音色挑战,强调用嗓音的转换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四、分角色轮流唱1、幼儿带上猫耳饰进行分角色演唱,用标识分组并确定角色。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分发带上猫耳朵头饰。
同时教师将小椅子间距稍作调整,分成四组。
将爱心、网球、领结、皇冠四张角色标志牌贴在每组的椅背上。
引导幼儿明确分组。
2、教师用简单的动作提示指挥幼儿分角色轮唱。
教师指挥时用眼神和手势提前示意需要接唱的幼儿,降低幼儿接唱的紧张。
3、交换座位,再次轮唱。
五、游戏:《选猫咪》以选猫咪为情节,幼儿进行表演唱,用肢体、表情、音色来表现不同特点的猫咪。
《我是猫》优秀教案篇2今年11月份,园领导安排我们去陆慕中心园听了青年教师的会课比赛活动东桥幼儿园的李××老师执教的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让我记忆深刻。
这个音乐旋律有点特别、又有点诙谐。
特别是在李老师夸张的表现下更让人觉得幽默、搞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是猫》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掌握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基本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PPT演示文稿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我是猫》这个故事呢?”阅读故事(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我是猫》这篇文章,并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们互相讨论,解释和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
文学鉴赏(20分钟)1.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学生们一起探讨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们根据故事中的描述和对话,分析作者给读者的提示和暗示。
阅读理解(25分钟)1.教师通过指导问题,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们展开讨论,分组讨论他们的答案,并互相纠正。
书写练习(15分钟)1.学生们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宠物的作文。
2.学生们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
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想。
2.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让学生以《我是猫》为题目,写一篇对这个故事的后续发展的短篇小说。
2.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演讲展示。
3.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为故事中的角色设计更多的对话和情节,扩展故事内容。
4.学生们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猫科动物的特点,并进行展示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是猫》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
篇一:我是猫教学设计我是猫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难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年糕图。
(课件一展示年糕图)问: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块美味的年糕,你最想做什么?(抽生汇报)过渡:是啊,这年糕这么诱人,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日本名家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那只猫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即使是主人吃剩的年糕,它也没能抵挡住诱惑,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几条“真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我是猫》,一起来品味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学习要求:(课件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用横线画出来。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2、抽生汇报。
(随着学生汇报三条真理,出示课件三:三条真理,老师依次板书: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
)3、你觉得哪个场景最好笑,为什么?三、细读,品味课文。
过渡:(看着孩子们笑容可掬的样子,老师打心底里感谢那只猫,谢谢它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那让我们赶紧去认识那只可爱的猫吧!)(一)、学习,感悟第一条真理。
1、再次出示(年糕的图片课件四),孩子们,如果你此时就是一只饥肠辘辘的小猫,见到这冒着香气的年糕,你会怎么想?2、那文中的小猫是怎么想的呢?原来,你们和文中的小猫想法基本一致呢,一群小馋猫,悟出了第一条真理(课件五出示第一条真理),孩子们齐读。
3、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用笔圈出来。
《我是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瘆人、坐失良机“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7课《我是猫》。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围绕小猫偷吃年糕写了哪些内容呢?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3、猫在偷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现了三条真理,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这三条真理。
汇报——齐读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一)品读“见年糕”部分1、过渡“猫是怎样发现第一条真理的呢?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见年糕”请同学们自读1、2自然段,找一找书上用了哪个词语描写了猫眼中年糕的样子。
出示年糕图:(又香又瘆人)理解“瘆人”的意思。
(使人害怕)猫在害怕什么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对,评价:这是对未知的恐惧!这是对偷吃的恐惧)。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看来,联系上下文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办法。
3、看到这又香又瘆人的年糕,文中的猫是怎样想的呢?请快速浏览第1、2自然段,用“~~~”勾画出猫心理活动的句子。
4、生汇报,相机指导。
①出示句子: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②抽生读句子。
③此时,它最想做的是什么呢?从哪此词语上感受到的?(很想吃,很期待)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失良机”。
“良机”是什么意见?(A 刚才,我们学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你能用这种方法理解“良机”吗B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真是个学以致用的孩子。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教学目标1.了解猫类动物的生活特点,并感受其中的趣味;2.加深对生物特征和行为的认知;3.通过学习猫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宠物及其他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猫类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特点;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对猫的了解,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学生们是否喜欢猫,并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喜欢猫的原因;2.老师给学生们介绍猫,让学生们了解猫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习(30分钟)让学生们阅读《我是猫》,了解猫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独特习性,并就以下问题讨论:1.猫为什么喜欢晒太阳?2.猫最喜欢做什么?3.猫的嗅觉和听觉是否很强?4.猫为什么会把食物藏起来?辅导学生把学习到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生活习性描述喜欢晒太阳猫喜欢找一个能晒太阳的地方,晒太阳可以使猫的体质更加健康最喜欢做猫喜欢睡觉,小时候喜欢玩耍,喜欢追逐小毛球,和人一起玩耍嗅觉和听觉独特的嗅觉和听觉,能帮助它们找到食物和寻找猎物食物藏起来猫把食物藏起来,可能是因为它们习惯了以往生活中的食物不够稳定的缘故,或是因为它们想避免饥饿。
拓展(1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来写出一篇小猫的日记,让学生们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猫的认知和感受。
提示:可以从小猫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描述小猫的一天,包括起床、玩耍、吃饭、睡觉等。
可以借助词汇卡片或模板,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写作活动。
总结(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讲解总结一个学习的方法,每次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总结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可以用脑筋操、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总结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完成小猫的日记的写作任务,文章要求至少200字;2.总结所学知识点,做好课程笔记。
参考资料《我是猫》K 连环漫画,有关猫科动物的资料以及研究报告。
我是猫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xxxx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
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
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
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
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
“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
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
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
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
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
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
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
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
(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