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板书(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板书)1、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江山未坐定便大封诸候,忽视汉王刘邦的力量,终为其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江边。
《三国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当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时,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材小用了,自负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兵将损失惨重,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2、自负、自卑为什么会导致人们远离失败?(教师归纳分析:)1)自负者之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谁也看不起,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优点,看不到缺点,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是不切实际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
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沮丧、颓废、不知所措,半途而废,从而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
2)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
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乙的无能为力,从而使自己远离成功,走向失败,白白丢失了可能成功的机会。
3)自负和自卑常常会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是“一对孪生子”,因为它们都是产生于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以我为中心者的心理活动”的材料,然后思考)自负和自卑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的人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烧起成功的火焰!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而自信则恰恰相反,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二)、自信有助于成功1、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这是因为自信者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教案年级第课时年月日星期课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课时授课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同时让学生在内心摆脱自负和自卑的不良心理品质能力目标养成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重点 1.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2.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学难点了解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
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由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让学生明白,自信的重要性二、新授课新课标第一网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小铭的事例2、自信有助于成功古希腊雄辩家的故事小铭为什么未能当选?面对沮丧的他,你能给他提出一些忠告吗?学生思考:他找到了锻炼嗓音的窍门了吗?他有表演的欲望吗?自信对于他自负、自卑对人的影响让学生明白,成功离不开自信。
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读书25面,自己总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及质疑课堂训练见《学练优》选择题作业布置见《学练优》非选择题板书设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2、自信有助于成功3、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1、2、3、4教学反思学生对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比较难理解,在今后教学中应多举一些由于自信较高而有所成就的那些事例。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教学设想:《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能力目标是,自信者具有的心理品质;情感价值观目标是,告别自卑和自负,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的这个目标才是本课的落脚点与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目标。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教子一长。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这些至理名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给学生自信。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二、成功之处:1、课堂教学运用了学生身边的盲目自负和自卑的典型材料,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掌握知识,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自己得出正确的告别自负和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品质的结论。
2、通过讨论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升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打下基础。
促进学生情感和信念的形成,促进学生实践,从而学到知识和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自信。
三、不足之处:1、在课堂活动中仍有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以后的教学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教学面对所有的学生,让全体学生一同成长。
2、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通过课后分析与反思,对这节课有两点感受很深: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显,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
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第二课第二框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_七年级政治教案么乐观有助于人们走向成功?拥有乐观的心态,就会使人在面对问题和失败的时候,不轻言放弃,会想方设法创造成功的条件。
2、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
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
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
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
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
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
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
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
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
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
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
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
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
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
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
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学生分析:好奇与成功的关系是怎样的?好奇心会推动人不断努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成绩,而且会使人更注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自信与虚荣忌妒、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教学重点】⑴要自信,不要自傲自负;⑵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教学难点】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演示。
【教学时数】本框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认识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人们的一些言行却与自信的心理品质相矛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正确认识自信。
二、讲授新课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板书)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板书)㈠“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板书)【活动1】组织学生听故事,谈感受。
同学们,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⑴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江山未坐定便大封诸候,颇有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气概,忽视汉王刘邦的力量,终为其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江边。
⑵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据说他在一次过阿尔卑斯山时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傲气十足何等英伟!的确,他帅兵一度降服大半个欧洲,使法国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他的自负使之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终于发动了以争霸,掠夺和奴役别国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正是这分自负使他有了最后滑铁卢战役的失败,被流放而死在了圣赫勒拿岛。
他曾经拥有许多最终却失去了一切。
⑶《三国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大将,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说课稿说教材本节课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内容,在上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自信、自负、自卑有一定的初步了解,本节课注重对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懂得自信的含义,了解自信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明确三者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有助于成功,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
为树立自信和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奠定认识基础。
2.能力目标:告别自负和自卑,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体现课标的具体内容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1.自负、自卑与失败之间的必然联系。
2.自信和成功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说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较高的兴趣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培养自信心。
说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片段。
展开新课:活动体验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1、活动一:出示项羽、关羽、马谡、拿破仑?波拿巴事例寻败因。
(学生活动、总结)结论:自负使人远离成功2、活动二:说选择。
是跪着还是站起来(学生活动、总结)结论:自卑使人远离成功。
二、自信有助于成功3、活动三:自我成功体验(谈谈自信助我成功的一件事)并通过一组图片:找特点:说说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拓展训练3:经验分享学生讨论课本P23页上小铭的事例(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堂课你有收获吗?自卑和自负使人远离成功,而自信使人走向成功,自信和成功的关系是:自信有助于成功,成功不能缺少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进一步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自负和自卑必然导致失败。
2.让学生认识自信为什么有助于成功,了解自信的三种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1、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自信、自负、自卑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所在。
2、难点:如何矫正自负者和自卑者的心理。
导入新课:自信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动力。
自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意大利着名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伽利略在火刑架上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亦然对自己的观点笃信不疑:这个世界最终会了解我的。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可是毛泽东没有低头,他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两年之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经过十几年的斗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他们之所以成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
邓亚萍说:我自信,我成功。
凭着这种精神,她在世界大赛中屡克强敌,即使在比分落后时也能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反败为胜。
与此相反,自负与自卑却常常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三者与成功的关系。
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板书)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一)自负(板书)播放音乐《十面埋伏》提问: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介绍项羽的故事,(教师也可以播放乐曲《楚歌》,戏曲《霸王别姬》,视情况而定。
)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项羽堪称一代英雄,却因骄傲自负、刚愎自用最终败给了刘邦,因为刘邦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的辅助。
骄傲自负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所以,自负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
而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幻灭。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或拿破仑的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自负会使人远离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科目:政治主备人: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自负和自卑必然导致失败。
2.让学生认识自信为什么有助于成功,了解自信的三种心理品质。
3.在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自信、自负、自卑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所在。
2、难点:如何矫正自负者和自卑者的心理。
三、教法学法指导、教学模式运用教法、学法:本课教学中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教师的点拨结合起来,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等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活动体验法等,感悟生活,拓宽思维,学以致用。
教学模式:一案六环。
模式链接:一案即导学案。
六环节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达标测评、课堂总结。
(二)(自主学习板块)阅读课本,通过独学,对学,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23——26页内容。
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示,在教材中勾划、圈划答案,做出标记。
(初步感知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照教材完成学案问题,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
快速识记。
问题:1.为什么自负与自卑都不会成功?2: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3.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是什么?1.注意发挥组长的重要作用,采取一对一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意识。
2.此环节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做好基础。
(初步感知知识目标)?(三)合作探究——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组与组之间展示,竞争,评比。
看谁做得更好。
(师生互动板块)1.活动一23页“小铭”为什么未能当选?你能提出什么忠告吗?”①学生进入情境:假设你的好朋友遇到了和小铭一样的问题。
③讨论交流他为什么未能当选?面对沮丧的他,你能提出什么忠告?④小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活动二为什么自信有助于成功学生课前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课上讲解。
归纳整理教师总结: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负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B、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的大小C、自信的人能把消耗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D、自信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只要有自信就够了3.美国作家普拉格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时受了伤。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懂得自信的含义,了解自信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明确三者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有助于成功,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
为树立自信和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奠定认识基础。
2.能力目标:告别自负和自卑,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体现课标的具体内容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四、教学难点:1.自负、自卑与失败之间的必然联系。
2.自信和成功的关系。
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自信、自负、自卑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三者都是人们基于对自我认识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3、引入新课:这三者和成功者之间有何联系?(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展开新课)1、活动探究一:寻败因。
(学生活动、总结)结论:自负使人远离成功2、活动探究二:说选择。
(学生活动、总结)结论:自卑使人远离成功。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探究一和探究二的分析,我们发现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已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
我们会发现,在自信的误区中,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
这二者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在作怪。
3、心理探秘:以自我为中心者的心理活动:提问:这些可能做到吗?教师引导:过度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
自负者因其追求的目标是虚假的,所以注定失败,而自卑者因其对自我的否定也与成功无缘。
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卑和自负的人永远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4、活动探究三::找特点。
(学生活动、总结)教师引导: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有助于成功。
2019年(春)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单元第2课第2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框通过对自负、自卑与失败的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懂得自负自卑都会使人远离成功,只有培养自信的品质,才能使人获得成功。
通过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的分析,教会学生培养乐观进取专注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懂得自信的含义,了解自信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明确三者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有助于成功,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
为树立自信和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奠定认识基础。
2.能力目标:告别自负和自卑,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生分析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关爱,在学习上得到过多的帮助,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
对自己估计过高,看不起他人。
受到挫折后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度自卑。
这两种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纠正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学策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对比、启发、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思考】自负与自卑的相同之处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能行,那么我想问问我们的同学,在上节课里我们初步地了解了自卑、自负和自信。
(多媒体出示三种情景材料)那我们的同学能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哪一种情况是自负,哪一种情况是自卑,哪一种情况属于是自信呢?师:看看同学们,试试看。
自信、自负和自卑都是围绕着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能不能准确的心态。
那么看这种心态: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那这样的人,他应该是自卑的人吗?生:不是!师:恰恰相反是……生:自负!师:那这种情况:他也不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过分的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也过分地夸大自己的缺点,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不能够肯定自己,即使能做得很好,也不敢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