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7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
5 Ba—137 Cu-64 Na-23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原核生物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出的多肽链变短,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该突变发生的很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B.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组成突变后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没有改变D.该突变一定导致相应蛋白质丧失原有功能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B.蛋白质与糖类的结合物具有保护作用C.糖类可以调节某些激素分子的分泌D.某些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3.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C.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D.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4.以下是关于生物的进化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作用于肝细胞质膜的特异性受体B.胰岛与激素调节有关,并只有胰岛A和胰岛B细胞两种细胞C.胰岛素在内环境中的含量很小,但具有高效性D.胰岛素的分泌受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6.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免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C.根据上述杂校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7.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相关的古诗词,其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较好地表达了战士出征前开杯畅饮的豪迈情怀。
2020届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祝考试顺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5 Ba-137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合成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B.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C.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3.下列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4.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虽无高矮差异,但稻田群落仍具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
如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过程③所需嘌呤数等于过程③所需嘧啶数B.分别用32P和35S标记EBV的核酸和蛋白质不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C.过程①所需的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D.参与过程②的RNA有3种6.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 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B.O2浓度为5%时苹果果肉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等于有氧呼吸强度C.O2浓度为5%时,苹果果肉细胞中仅有细胞质基质内会产生ATPD.O2浓度由0升至3%时,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2020届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1.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膜,光电转化率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B. 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C. 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D. 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B【解析】【详解】A.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B. 该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高,但不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 碲化镉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 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提高了光电转化率,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故D正确。
故选B。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0H14B. 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C. 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 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由结构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亚甲基为四面体构型,结合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A.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0H16,A项错误;B. 结构不对称,含8种H,则一氯代物有8种,B项错误;C. 甲基、亚甲基及次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错误;D. 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且甲基可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答案选D。
3.按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有了准确值6.02214076×10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 T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2N AB. 用23.5g AgI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数目为0.1N AC. 在标准状况下,80g SO3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 1mol某烷烃C n H2n+2(n≥1)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3n+1)N A【答案】D【解析】【详解】A.18g T2O物质的量=18g/22g·mol-1=9/11mol,含有中子数=9/11×[(3-1)×2+16-8]=12×9/11N A=9.8N A,故A错误;B.23.5g AgI的物质的量为23.5g/235g·mol-1=0.1mol,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数目小于0.1N A,故B 错误;C.标况下SO3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体积,故C错误;D.1mol C n H2n+2(烷烃)中含有(n-1)mol碳碳键和(2n+2)mol碳氢键,总共含有(3n+1)mol共价键,含有共价键数为(3n+1)N A,故D正确;故选D。
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5 Ba-137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分子ATP彻底水解生成磷酸和腺苷,且释放能量B.一分子RNA(链状)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和羟基各一个C.糖类既可是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也可参与氧化分解供能D.强酸、强碱作为酶通过催化肽键断裂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自由基学说被广泛接受,下列关于自由基学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自由基的产生与细胞的基因和代谢有关,不受环境因素影响B.自由基可使蛋白质活性降低,导致细胞衰老C.自由基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膜结构D.自由基可攻击DNA分子导致基因突变3.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膜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B. 细胞核和叶绿体都具有组成染色体的DNAC. 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D.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4.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D.ATP的合成与分解29.炎热条件下,植物体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吲哚乙酸引起的B.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D.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6.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20届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W 18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A.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 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2.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D.异性孔雀间传递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图2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差异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D.癌细胞往往是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6.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2020年四川省春泸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是具有DNA的细胞器B.胃腺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合成它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C.细胞壁是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边界D.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数量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B.群落中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群落演替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就会一直维持稳定3.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B.线粒体不参与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C.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D.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C.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5.下列关于核酸、核苷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核糖体的合成与其核仁有关B.核酸在细胞核中呈双链结构,在细胞质中呈单链结构C.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将流感病毒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D.生物体的核苷酸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6.以下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A.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物质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C.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D.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最初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细胞都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7.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久置后,溶液颜色由浅黄绿色逐渐变为无色B.用稀盐酸酸化Fe(NO3)2溶液,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C.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D.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终点时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分子数目为0.5N AB.1 L 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0.1N AC.6 g石英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0.4N AD.标准状况下,5.6 L O2和O3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9.脑白金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脑白金主要成分的推论错误的是A.其分子式为C13H16N2O2 B.能水解生成乙酸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其营养成分及官能团与葡萄糖相同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B.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C.c(H+)/c(OH-)=1012的水溶液中:NH4+、Al3+、NO3-、Cl-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42-、SCN-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简单氢化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W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偶数;向X、Y、Z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020届泸州市泸县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祝考试顺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5 Ba-137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中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B.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C.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D.胰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对分泌蛋白进行合成和加工2.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3.下表表示人体的一个细胞发生甲到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数为23个B.乙过程可体现细胞膜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实现信息交流C.丙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D.丁过程的实质是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表达4.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
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5.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
高三理科综合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综(物理化学部分)(答卷时长:45分钟总分:5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B.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C.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等大显身手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对下列事故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点燃的酒精灯翻倒着火,可用湿布盖灭B.不小心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C.电器设备着火,应用水灭火D.厨房内燃气泄漏,开灯关闭气阀3.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A.长度B.质量C.摩尔D.时间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0.5 mol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5.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6.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检验pH<7,并含有较多的Cu2+,它们对人体、牲畜和农作物都有害,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是加入A.NaCl和HCl B.CaO和铁粉C.Na2SO4和MgCl2D.石灰石和Ag7.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②1.1023个H2S ③5.6g CH4④0.5mol HCl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 B.原子数目:③>①>④>②C.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8.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4.22a mo1·L -1B .22400ab mol ·L -1 C .a ab 5.3622400+mol ·L -1 D .aab 5.36224001000+mol ·L -1二、非选择题(26分)9.(5分)36克H 2O 的物质的量是 ,含有 个H 2O ,含有 molH 。
2019-2020学年度秋四川省泸县一中高三第一学月考试理科数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设集合,则A. B.C. D.2.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函数的大致图像为A. B.C. D.4.若,则A. B. C. D.5.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 26.若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值为5,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A. B. C. D.7.已知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对实数,“”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设随机变量,其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如图所示,那么向正方形中随机投掷10000个点,则落入阴影部分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是(注:若,则,)A. 7539B. 7028C. 6587D. 60389.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两条相交直线将平面分成4部分,三条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7部分,…,则平面内六条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不共点的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数为A. 16B. 20C. 21D. 2210.设函数,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则实数的值为A. B. C. D.11.已知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则=A. B. C. D.12.定义域为的函数图像的两个端点为、,向量,是图像上任意一点,其中,若不等式恒成立,则称函数在上满足“范围线性近似”,其中最小正实数称为该函数的线性近似阈值.若函数定义在上,则该函数的线性近似阈值是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14.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用数字作答)15.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点,点是上任意一点,当点在时,取得最大值,当点在时,取得最小值.则__________.16.如图,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底面圆O的两条直径分别为AB和CD,且AB⊥CD,若平面平面.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D∥平面SBC;②;③若E是底面圆周上的动点,则△SAE的最大面积等于△SAB的面积;④与平面SCD所成的角为45°.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 ~ 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本大题满分12分)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Ⅰ)求角;(Ⅱ)若,求.18.(本大题满分12分)2018年12月28日,成雅铁路开通运营,使川西多个市县进入动车时代,融入全国高铁网,这对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试运行期间,铁道部门计划在成都和雅安两城之间开通高速列车,假设每天7:00-8:00,8:00-9:00两个时间段内各发一趟列车由雅安到成都(两车发车情况互不影响),雅安发车时间及其概率如下表所示:若小王、小李二人打算乘动车从雅安到成都游玩,假设他们到达雅安火车站候车的时间分别是周六7:00和7:20(只考虑候车时间,不考虑其它因素).(Ⅰ)求小王候车10分钟且小李候车30分钟的概率;(Ⅱ)设小李候车所需时间为随机变量,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本大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三棱柱侧面.(Ⅰ)求证:平面平面;(Ⅱ)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0.(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点的轨迹为曲线.(Ⅰ)求曲线的方程;(Ⅱ)若直线:交曲线于,两点,当点不在、两点时,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之积为定值.21.(本大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其中.(Ⅰ)若函数仅在处取得极值,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Ⅱ)若函数有三个极值点,,,求证:.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倾斜角),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关于物理学中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B. 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C. 惠更斯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他由此制造出第一台摆钟D. 伽利略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他由此制造出第一台摆钟『答案』B『解析』【详解】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故A错误;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故B正确;伽利略最先发现单摆做微小摆动的等时性,惠更斯利用其等时性制作了摆钟,故CD错误.2.如图所示,线圈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发现线圈AB边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且恒定不变,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图中的()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安培力的方向向右,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 到A ,再由右手定则可知,当垂直向外的磁场在增加时,会产生由B 到A 的感应电流,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安培力的表达式B St F B LR=,因安培力的大小不变,则B B t 是定值,因磁场B 增大,则Bt减小,即B-t 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A.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A 错误;B. 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B 错误;C. 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C 错误;D. 该图与结论相符,则选项D 正确;3.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高为H=5m 、宽为L=1m 的直立长方形容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在上端口边缘O 以水平初速度v 0向左抛出正好打在E 点,若球与筒壁碰撞时无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10m/s 2.则小球的初速度v 0的大小可能是A. 2m/sB. 4m/sC. 6 m/sD. 9 m/s『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列出方程;小球水平运动的路程可能为长方形容器宽度的2n+1倍,由此关系可求得初速度. 【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分析可知212H gt =,(2n+1)L=v 0t ,解得v 0=(2n+1)L ,要满足题意,n=0,1,2,3…,所以v 0的可能值为1m/s ,3m/s ,5m/s ,7m/s ,9m/s…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4.如下图所示,ab 间接入u=2002sin100πtV 的交流电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R t 为热敏电阻,且在此时的环境温度下R t =2Ω(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忽略保险丝L 的电阻,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路正常工作,则A. 电压表的示数为2VB.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不小于25AC. 原副线圈交流电压的频率之比为2︰1D. 若环境温度升高,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输入功率不变『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变压器初次级的匝数比求解次级电压有效值即为电压表读数;熔断电流是指有效值;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环境温度升高,则热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次级电压不变进行动态分析.【详解】ab 端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00V ,由于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可知次级电压有效值为100V ,即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 ,选项A 错误;次级电流有效值为22100502t U I A A R === ,则初级电流有效值212125nI I A n ==,则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不小于25A , 选项B 正确;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压的频率,原副线圈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之比为1︰1,选项C 错误;若环境温度升高,R t 电阻减小,但是由于次级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次级功率变大,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选项D 错误;故选B.【点睛】要知道有效值的物理意义,知道电表的读数都是有效值;要知道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并会计算;要会分析电路的动态变化,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5.如图所示,A 为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B 为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此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R/2的高度处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6.6R ,R 为地球的半径,引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小3a/2B. 物体A 的线速度比卫星B 的线速度大C. 地球的质量为2aR GD.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32aR『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结合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和轨道半径求出加速度关系.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a=rω2得出向心角速度关系,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求得地球的质量.【详解】卫星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200B B B B Mm v m a G m r r ==,又r 0=1.5 R ,对于地球两极的物体有G 2 Mm R'=m′g ,解得294aR M G =,g=2.25 a ,62B aR v =,故AC 错误;物体A 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ωr 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物体A 的线速度,又由22Mm v G m r r=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故物体A 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故B 错误;由20102 GMm v m R R=,并结合GM=gR 2,可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32v gR aR ==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注意赤道上的物体不是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6.如图所示,A 、B 、C 、D 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电子经过等势面D 时,动能为16 eV ,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D 飞经等势面C 时,电势能为-8eV ,飞至等势面B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均为4 cm ,电子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 V /mC. 等势面A 的电势为-8 VD. 电子再次飞经D 等势面时的动能为16 eV『答案』ACD 『解析』【分析】根据等势面方向得到场强方向,从而得到电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即可得到电子运动;再根据电子运动过程得到动能变化,进而得到电势能不变,从而得到电势变化,即可根据等势面C 处的电势能求得其他地方的电势.【详解】A .电子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势面,故电子运动方向和电场方向平行,那么,电子加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平行,故电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BC .电子飞至等势面B 时速度恰好为零,故有动能定理可知:电子从等势面D 到等势面B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eV ,故等势面D 、B 间的电势差为16V ,故场强为:16200/24U V E V m d cm===;又有从D 到B 电势降低;等势面C 处电子的电势能为-8eV ,故等势面C 的电势为8V ,所以,等势面A 的电势比等势面C 的电势低16V ,故为-8V ,故B 错误,C 正确;D .电子运动过程只有电场力做功,故电子再次飞经D 等势面时电场力做功为零,那么,电子动能不变,仍为16eV ,故D 正确;故选ACD .【点睛】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恒定,故一般通过受力分析(或运动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得到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7.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必须保持距离.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0时刻,发现前方有事故,两车同时开始刹车,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两车刹车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两车都停止运动时相距25 mB. t=0时刻两车间距等于50 mC. t=5 s时两车间距小于t=15 s时两车间距D. 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甲车的1.5倍『答案』AB【详解】AB、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说明t=10s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则t=0时刻两车间距等于两车在10s位移之差,为:110102S=⨯⨯m=50m.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刹车距离为:120202x=⨯⨯甲m=200m,而乙的刹车距离为:30152252x⨯==乙m,两车都停止运动时相距为:S x S x'=+乙甲-()=225m﹣(50m+200m)=25m;故AB正确.C、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5s~15s内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所以t=5s时两车间距等于t=15s时两车间距,故C错误.D、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1=1m/s2;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故乙车的加速度是甲车的加速度的2倍;故D错误.8.带电小球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随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曲线关于x=x0对称,最低点位置坐标为x0,在小球运动到x=2x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所受电场力方向可能不变B. 小球所受电场力始终比重力小C. 小球加速度一直增大D. 小球在x0位置时,动能最大『答案』BC『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小球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则说明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运动方向不变,故电场力方向发生变化,故A错误;0﹣x0段小球做加速,又电场力做负功,故竖直向上,故重力大于电场力,两段关于x0对称,故小球所受电场力始终比重力小,故B正确;图象中斜率表示电场力,由图可知,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且据A项分析可知电场力方向先竖直向上,此时a=g﹣Fm,故加速度增大;后电场力竖直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为a=g+Fm,则加速度继续增大,故加速度一直增大;故C正确;根据C项分析可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球一直加速,2x0处速度最大,故D错误.9.唐中“加速度”社的红梅和秀丽同学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水平正方形桌面距离地面高度为h,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桌子边缘上的两点,将小球置于橡皮筋的中点,向左移动距离s,使橡皮筋产生形变,由静止释放后,小球飞离桌面,测得其平抛的水平射程为L.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实验.(1)实验中,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应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同”“相同”或“随意”).(2)取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为纵坐标,为了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应选__________(填“L”或“L2”)为横坐标.若直线与纵轴的截距为b,斜率为k,可求小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使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答案』 (1)相同 (2)L 24b khs『解析』 (1)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 要相同,这样保证每根橡皮条的形变量相等,则每根弹簧弹力做的功相等. (2)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212h gt =,解得:2h t g =,则初速度2L g v L t h==,根据动能定理得:22124mg W mgs mv L h μ=-=, 则24mg W L mgs hμ=+ 所以应选L 2为横坐标,斜率k =4mgh,b =μmgs 解得:μ=4bhsk10.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 小灯泡L(额定电压3.8V ,额定电流0.32A)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3kΩ)电流表A(量程0.5A ,内阻0.5Ω) 固定电阻0R (阻值1000Ω) 滑动变阻器R (阻值0~9.0Ω) 电源E (电动势5V ,内阻不计) 开关S ,导线若干.(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V 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 )所示.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E(电动势4V,内阻1.00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3)用另一电源0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W.(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 电路图见『解析』;(2). 增大;增大;(3). 0.39『解析』【详解】(1)[1].因本实验需要电流从零开始调节,因此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因灯泡内阻与电流表内阻接近,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另外为了扩大电压表量程,应用R0和电压表串联,故原理图如图所示;(2)[3][4].I-U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故说明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率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3)[5].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9.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由E=U+I(R+r)得U=-10I+4,作出图线①如图所示.由交点坐标可得U1=1.78 V,I1=221 mA,P1=U1I1≈0.39 W;11.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匀强电磁,电场的方向平行于y轴向下,在x轴和第四象限的射线OC之间有一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有一质量为m,带有电荷量+q的质点由电场左侧平行于x轴射入电场,质点到达x轴上A点,速度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φ,A点与原点O的距离为d,接着,质点进入磁场,并垂直与OC飞离磁场,不计重力影响,若OC与x轴的夹角为φ.求:⑴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速度的大小;⑵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答案』(1)sinBqdvmϕ=(2)23sin cosqBEdmϕϕ=『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由几何关系得:R=dsinφ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2)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设质点射入电场的速度为v0,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则有:v0=vcosφvsinφ=atd=v0t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解得:23sin cosqBEdmϕϕ=12.如图所示,真空中某竖直平面内有一长为2l、宽为l的矩形区域ABCD,区域ABCD内加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该竖直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微粒,从A点正上方的O点水平抛出,正好从AD边的中点P进入电磁场区域,并沿直线运动,从该区域边界上的某点Q离开后经过空中的R点(Q、R图中未画出).已知微粒从Q点运动到R点的过程中水平和竖直分位移大小相等,O点与A点的高度差38h l=,重力加速度为g,求:(1)微粒从O点抛出时初速度v0的大小;(2)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微粒从O点运动到R点的时间t.『答案』(1)0233v gl =(2)3mg E 4q = 32m g B q l= (3) 433l t g = 『解析』【详解】(1)从O 到P ,带电微粒做平抛运动:201h gt 2= 00l=v t所以02v 3gl 3= (2)在P 点:y 01v =gt 3gl 2=22p 0y 5v =v v 3gl 6+= 设P 点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0y v 4tan θv 3== 带电微粒进入电磁区域后做直线运动,受力如图,可知其所受合力为零,可知:mg mg tan θF Eq== p mg mg sin θf qv B== 3mg E 4q= m 3g B 2q l=(3)设微粒从P 到Q 所用时间为t 1,10PD 13l t v 2g== 设微粒从Q 到R 所用时间为t 2,因水平和竖直分位移相等,得:202x v t =22y 221y v t gt 2=+ 由题意得:22x y =微粒从0点运动到R 点的时间t 为:012t t t t =++ 所以:43l t 3g=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调机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B.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C.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只要温度升高其内能就一定增大D.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E.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定能达到100%『答案』BCD『解析』【详解】热传递存在方向性是说热量只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空调的制冷过程是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室内传到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再通过压缩制冷剂将热量传到室外,而制热过程也是这样进行的.故A 错误.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B 正确.理想气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仅与温度一个,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只要温度升高其内能就一定增大.故C 正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故D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故E 错误.1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 型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放置其中AB 段水平,左右两管均竖直.右侧玻璃管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柱长度L =10cm ,左侧玻璃管开口且足够长.室温为27℃时,左右两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均为h =10cm .求:右管内封闭气体为多少摄氏度时,两侧管内水银柱高度差为5cm (已知大气压强p 0=75cmHg ).『答案』若左管水银面比右管低5cm ,气体温度为77摄氏度;若右管水银面比左管低5cm ,气体温度为﹣33摄氏度.『解析』【详解】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压强P 0=75cmHg ,体积V 0=LS ,温度T 0=(273+27)K =300K若左管水银面比右管低5cm ,其末态压强为:P 1=(p 0﹣h )cmHg =70cmHg末态体积为:V 1=(L +2.5)S =12.5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001101PV PV T T = 代入数据解得:T 1=350K =77℃若右管水银面比左管低5cm ,其末态压强为:P 2=(p 0+h )cmHg =80cmHg末态体积为:V 2=(L ﹣2.5)S =7.5S002202PV PV T T = 代入数据解得:T 2=240K =﹣33℃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秒与(t +2)秒两个时刻,在x 轴上(-3m ,3m )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 ,N 两质点在t 秒时位移均为2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波的最大波速为20m/sB. (t +0.1)秒时刻,x =-2m 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C. 从t 秒时刻起,x =2m 处的质点比x =2.5m 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 从t 秒时刻起,在质点M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 恰好到达波峰E. 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 =3m 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ABD『解析』【详解】A.由题意知,0.2s=nT传播速度20(m /s)n v n T Tλλ=== 所以该波的最小波速为20m/s ,故A 错误符合题意;B.由0.2s=nT当n =2时,T =0.1s ,所以(t +0.1)秒时刻,x =-2m 处的质点位移是-a ,故B 错误符合题意;C.由t 时刻波形图知,x =2m 处的质点在波谷向上振动,x =2.5m 的质点向下运动,所以x =2m 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质点M 和N 之间的距离等于6λ ,由波形得知,质点M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 不在波峰.故D 错误符合题意;E.该波的波长等于4m 大于狭缝的尺寸,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E 正确不符合题意.16.某次探矿时发现一天然透明矿石,经测量其折射率n=2.人工打磨成球形后置于空气中(如图所示),已知球半径R=10 cm,MN是一条通过球心O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d=52cm,CD为出射光线.求: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②CD与MN所成的角α.『答案』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解析』【分析】①连接BC,作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B点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由几何关系求出BC,由v=求出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v,再求解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②由光路可逆性得到光线在C点的折射角,根据几何知识求出CD与MN所成的角α.【详解】光路图如图.①光线在B点界面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别为θ1、θ2.由数学知识得:sinθ1===,θ1=45°由折射率n=得:sinθ2===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v=BC间的距离S=2Rcosθ2则光线在球中传播的时间t=====×10﹣9s②在C点折射角为β,根据光路可逆性得:β=θ1=45°由几何知识得:∠COP=π﹣θ1﹣∠BOC=180°﹣45°﹣120°=15°,因α+∠COP=β,得α=β﹣∠COP=45°﹣15°=30°答: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点睛】本题是几何光学问题,作出光路图是解题的基础,此类问题还要能熟练运用几何知识,根据折射定律和光速公式求解.。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氧化钙、硅胶和还原性铁粉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土壤具有良好的保肥能力,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系C. 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D. 稀土金属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可改善合金的性能【答案】A【解析】【详解】A.还原性铁粉不具有吸水性,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A错误;B.土壤胶粒带负电荷,能吸附带相反电荷的氨根离子,可用胶体的知识解释,故B正确;C.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常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故C正确;D.在合金中加入适量稀土金属,能大大改善合金的性能,所以稀土元素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故D正确;答案为A。
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31 g P4中含P-P键的数目为N AB. 常温常压下,46 g NO2与92 g N2O4所含的分子数相同C. 一定条件下,6.4 g铜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D. 标准状况下,将22.4 L Cl2 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为N A【答案】D【解析】【详解】A.每个P4中含6个P-P键,31 gP4的物质的量为31124/molgg=0.25mol,则31 g P4中含P-P键的数目为1.5N A,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存在2NO 2 N2O4,则1molNO2与1molN2O4所含的分子数不相同,故B错误;C.Cu和S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u2S,则6.4g铜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完全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生成NaCl和NaClO,转移电子数为N A,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顺利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如选项B中存在的可逆反应;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理综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物理学中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B. 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C. 惠更斯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他由此制造出第一台摆钟D. 伽利略发现单摆具有等时性,他由此制造出第一台摆钟【答案】B【解析】【详解】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故A错误;法拉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且首先制造出最原始的发电机,故B正确;伽利略最先发现单摆做微小摆动的等时性,惠更斯利用其等时性制作了摆钟,故CD错误.2.如图所示,线圈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发现线圈AB边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且恒定不变,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安培力的方向向右,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到A,再由右手定则可知,当垂直向外的磁场在增加时,会产生由B到A的感应电流,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安培力的表达式BSt FB LR=VV,因安培力的大小不变,则BBtVV是定值,因磁场B增大,则BtVV减小,即B-t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A.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A错误;B. 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B错误;C. 该图与结论不相符,则选项C错误;D. 该图与结论相符,则选项D正确;3.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高为H=5m、宽为L=1m的直立长方形容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在上端口边缘O以水平初速度v0向左抛出正好打在E点,若球与筒壁碰撞时无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10m/s2.则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可能是A. 2m/sB. 4m/sC. 6 m/sD. 9 m/s【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列出方程;小球水平运动的路程可能为长方形容器宽度的2n+1倍,由此关系可求得初速度.【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分析可知212H gt=,(2n+1)L=v0t,解得v0=(2n+1)L ,要满足题意,n=0,1,2,3…,所以v0的可能值为1m/s,3m/s,5m/s,7m/s,9m/s…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如下图所示,ab间接入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R t为热敏电阻,且在此时的环境温度下R t=2Ω(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忽略保险丝L的电阻,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路正常工作,则A. 电压表的示数为2VB.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不小于25AC. 原副线圈交流电压的频率之比为2︰1D. 若环境温度升高,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输入功率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变压器初次级的匝数比求解次级电压有效值即为电压表读数;熔断电流是指有效值;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环境温度升高,则热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次级电压不变进行动态分析.【详解】ab 端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00V ,由于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可知次级电压有效值为100V ,即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 ,选项A 错误;次级电流有效值为22100502t U I A A R === ,则初级电流有效值212125n I I A n ==,则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不小于25A , 选项B 正确;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压的频率,原副线圈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之比为1︰1,选项C 错误;若环境温度升高,R t 电阻减小,但是由于次级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次级功率变大,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选项D 错误;故选B.【点睛】要知道有效值的物理意义,知道电表的读数都是有效值;要知道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并会计算;要会分析电路的动态变化,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5.如图所示,A 为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B 为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此卫星在距离地球表面R/2的高度处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6.6R ,R 为地球的半径,引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小3a/2B. 物体A 的线速度比卫星B 的线速度大C. 地球的质量为2aR GD. 3aR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结合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和轨道半径求出加速度关系.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a=rω2得出向心角速度关系,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求得地球的质量.【详解】卫星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200B B B B Mm v m a G m r r ==,又r 0=1.5 R ,对于地球两极的物体有G 2 Mm R '=m′g,解得294aR M G =,g=2.25 a ,62B aR v =,故A C 错误;物体A 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ωr 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物体A 的线速度,又由22Mm v G m r r =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故物体A 的线速度小于卫星B 的线速度,故B 错误;由20102 GMm v m R R =,并结合GM=gR 2,可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32v gR aR ==D 正确.故选D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注意赤道上的物体不是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6.如图所示,A 、B 、C 、D 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电子经过等势面D 时,动能为16 eV ,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D 飞经等势面C 时,电势能为-8eV ,飞至等势面B 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均为4 cm ,电子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 V/mC. 等势面A的电势为-8 VD. 电子再次飞经D等势面时的动能为16 eV【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等势面方向得到场强方向,从而得到电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即可得到电子运动;再根据电子运动过程得到动能变化,进而得到电势能不变,从而得到电势变化,即可根据等势面C处的电势能求得其他地方的电势.【详解】A.电子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势面,故电子运动方向和电场方向平行,那么,电子加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平行,故电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电子飞至等势面B时速度恰好为零,故有动能定理可知:电子从等势面D到等势面B,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eV,故等势面D、B间的电势差为16V,故场强为:16200/24U VE V md cm===;又有从D到B电势降低;等势面C处电子的电势能为-8eV,故等势面C的电势为8V,所以,等势面A的电势比等势面C 的电势低16V,故为-8V,故B错误,C正确;D.电子运动过程只有电场力做功,故电子再次飞经D等势面时电场力做功为零,那么,电子动能不变,仍为16eV,故D正确;故选ACD.【点睛】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恒定,故一般通过受力分析(或运动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得到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7.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必须保持距离.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t=0时刻,发现前方有事故,两车同时开始刹车,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两车刹车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两车都停止运动时相距25 mB. t =0时刻两车间距等于50 mC. t =5 s 时两车间距小于t =15 s 时两车间距D. 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甲车的1.5倍【答案】AB【解析】【详解】AB 、行进中两车恰好没有发生碰撞,说明t =10s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时恰好相遇,则t =0时刻两车间距等于两车在10s 位移之差,为:110102S =⨯⨯ m =50m .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刹车距离为:120202x =⨯⨯甲m=200m ,而乙的刹车距离为:30152252x ⨯==乙m ,两车都停止运动时相距为:S x S x '=+乙甲-()=225m ﹣(50m+200m )=25m ;故AB 正确.C 、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 =5s ~15s 内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所以t =5s 时两车间距等于t =15s 时两车间距,故C 错误.D 、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 1=1m/s 2;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m/s 2;故乙车的加速度是甲车的加速度的2倍;故D 错误.8.带电小球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随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曲线关于x =x 0对称,最低点位置坐标为x 0,在小球运动到x =2x 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所受电场力方向可能不变B. 小球所受电场力始终比重力小C. 小球加速度一直增大D. 小球在x 0位置时,动能最大【答案】BC【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小球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则说明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运动方向不变,故电场力方向发生变化,故A 错误;0﹣x 0段小球做加速,又电场力做负功,故竖直向上,故重力大于电场力,两段关于x 0对称,故小球所受电场力始终比重力小,故B 正确;图象中斜率表示电场力,由图可知,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且据A 项分析可知电场力方向先竖直向上,此时a =g ﹣F m ,故加速度增大;后电场力竖直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为a =g +F m,则加速度继续增大,故加速度一直增大;故C 正确;根据C 项分析可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小球一直加速,2x 0处速度最大,故D 错误.9.唐中“加速度”社的红梅和秀丽同学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水平正方形桌面距离地面高度为h ,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桌子边缘上的两点,将小球置于橡皮筋的中点,向左移动距离s ,使橡皮筋产生形变,由静止释放后,小球飞离桌面,测得其平抛的水平射程为L .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实验.(1)实验中,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 应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同”“相同”或“随意”).(2)取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 为纵坐标,为了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应选__________(填“L ”或“L 2”)为横坐标.若直线与纵轴的截距为b ,斜率为k ,可求小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使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答案】 (1). 相同 (2). L 2 (3).4b khs 【解析】(1)小球每次释放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 要相同,这样保证每根橡皮条的形变量相等,则每根弹簧弹力做的功相等.(2)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212h gt =,解得:2h t g =2L g v t h ==, 根据动能定理得:22124mg W mgs mv L h μ=-=, 则24mg W L mgs hμ=+ 所以应选L 2为横坐标,斜率k =4mg h,b =μmgs解得:μ=4b hsk10.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定电压3.8V,额定电流0.32A)电压表V (量程3V,内阻3kΩ)电流表A(量程0.5A,内阻0.5Ω)固定电阻0R(阻值1000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Ω)电源E(电动势5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____.(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用另一电源0E(电动势4V,内阻1.00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W.(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 电路图见解析; (2). 增大; (3). 增大; (4). 0.39【解析】【详解】(1)[1].因本实验需要电流从零开始调节,因此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因灯泡内阻与电流表内阻接近,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另外为了扩大电压表量程,应用R0和电压表串联,故原理图如图所示;(2)[3][4].I-U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故说明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率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3)[5].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9.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实际功率最小,由E=U+I(R+r)得U=-10I+4,作出图线①如图所示.由交点坐标可得U1=1.78 V,I1=221 mA,P1=U1I1≈0.39 W;11.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匀强电磁,电场的方向平行于y轴向下,在x轴和第四象限的射线OC之间有一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有一质量为m,带有电荷量+q的质点由电场左侧平行于x轴射入电场,质点到达x轴上A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φ,A点与原点O的距离为d,接着,质点进入磁场,并垂直与OC飞离磁场,不计重力影响,若OC与x轴的夹角为φ.求:⑴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速度的大小;⑵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答案】(1)sinBqdvmϕ= (2)23sin cosqBEdmϕϕ=【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由几何关系得:R=dsinφ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2)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设质点射入电场的速度为v0,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则有:v0=vcosφvsinφ=atd=v0t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解得:23sin cosqBEdmϕϕ=12.如图所示,真空中某竖直平面内有一长为2l 、宽为l 的矩形区域ABCD ,区域ABCD 内加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该竖直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微粒,从A 点正上方的O 点水平抛出,正好从AD 边的中点P 进入电磁场区域,并沿直线运动,从该区域边界上的某点Q 离开后经过空中的R 点(Q 、R 图中未画出).已知微粒从Q 点运动到R 点的过程中水平和竖直分位移大小相等,O 点与A 点的高度差38h l =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微粒从O 点抛出时初速度v 0的大小;(2)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微粒从O 点运动到R 点的时间t .【答案】(1)0233v gl =;(2)3mg E 4q =,32m g B q l=(3) 433l t g =【解析】 【详解】(1)从O 到P ,带电微粒做平抛运动:201h gt 2= 00l=v t 所以02v 3gl 3=(2)在P 点:y 01v =gt 3gl 2=22p 0y 5v =v v 3gl 6+=设P 点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0y v 4tan θv 3== 带电微粒进入电磁区域后做直线运动,受力如图,可知其所受合力为零,可知:mg mg tan θFEq == p mg mg sin θf qv B == 3mg E 4q = m 3g B 2q l=(3)设微粒从P 到Q 所用时间为t 1,10PD 13l t v 2g==设微粒从Q 到R 所用时间为t 2,因水平和竖直分位移相等,得:202x v t =22y 221y v t gt 2=+ 由题意得:22x y =微粒从0点运动到R 点的时间t 为:012t t t t =++所以:43l t 3g=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调机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B.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C.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只要温度升高其内能就一定增大D.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E.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定能达到100%【答案】BCD【解析】【详解】热传递存在方向性是说热量只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空调的制冷过程是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室内传到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再通过压缩制冷剂将热量传到室外,而制热过程也是这样进行的.故A 错误.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B 正确.理想气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仅与温度一个,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只要温度升高其内能就一定增大.故C 正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故D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故E 错误.1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 型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放置其中AB 段水平,左右两管均竖直.右侧玻璃管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柱长度L =10cm ,左侧玻璃管开口且足够长.室温为27℃时,左右两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均为h =10cm .求:右管内封闭气体为多少摄氏度时,两侧管内水银柱高度差为5cm (已知大气压强p 0=75cmHg ).【答案】若左管水银面比右管低5cm ,气体温度为77摄氏度;若右管水银面比左管低5cm ,气体温度为﹣33摄氏度.【解析】【详解】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压强P 0=75cmHg ,体积V 0=LS ,温度T 0=(273+27)K =300K 若左管水银面比右管低5cm ,其末态压强为:P 1=(p 0﹣h )cmHg =70cmHg末态体积为:V 1=(L +2.5)S =12.5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001101PV PV T T 代入数据解得:T 1=350K =77℃若右管水银面比左管低5cm ,其末态压强为:P 2=(p 0+h )cmHg =80cmHg末态体积为:V 2=(L ﹣2.5)S =7.5S002202PV PV T T = 代入数据解得:T 2=240K =﹣33℃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秒与(t +2)秒两个时刻,在x 轴上(-3m ,3m )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 ,N 两质点在t 秒时位移均为2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波的最大波速为20m/sB. (t +0.1)秒时刻,x =-2m 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C. 从t 秒时刻起,x =2m 处的质点比x =2.5m 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 从t 秒时刻起,在质点M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 恰好到达波峰E. 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 =3m 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答案】ABD【解析】【详解】A.由题意知,0.2s=nT传播速度20(m /s)n v n T Tλλ=== 所以该波的最小波速为20m/s ,故A 错误符合题意;B.由0.2s=nT当n =2时,T =0.1s ,所以(t +0.1)秒时刻,x =-2m 处的质点位移是-a ,故B 错误符合题意;C.由t 时刻波形图知,x =2m 处的质点在波谷向上振动,x =2.5m 的质点向下运动,所以x =2m 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质点M 和N 之间的距离等于6λ ,由波形得知,质点M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 不在波峰.故D 错误符合题意;E.该波的波长等于4m 大于狭缝的尺寸,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E 正确不符合题意.16.某次探矿时发现一天然透明矿石,经测量其折射率n=2.人工打磨成球形后置于空气中(如图所示),已知球半径R=10 cm,MN是一条通过球心O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 与MN间距为d=52cm,CD为出射光线.求: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②CD与MN所成的角α.【答案】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解析】【分析】①连接BC,作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B点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由几何关系求出BC,由v=求出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v,再求解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②由光路可逆性得到光线在C点的折射角,根据几何知识求出CD与MN所成的角α.【详解】光路图如图.①光线在B点界面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别为θ1、θ2.由数学知识得:sinθ1===,θ1=45°由折射率n=得:sinθ2===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 v=BC间的距离S=2Rcosθ2则光线在球中传播的时间 t=====×10﹣9s②在C点折射角为β,根据光路可逆性得:β=θ1=45°由几何知识得:∠COP=π﹣θ1﹣∠BOC=180°﹣45°﹣120°=15°,因α+∠COP=β,得α=β﹣∠COP=45°﹣15°=30°答: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点睛】本题是几何光学问题,作出光路图是解题的基础,此类问题还要能熟练运用几何知识,根据折射定律和光速公式求解.。
泸州市2020届(2017级)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2019.11一、选择题:1.下列与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或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肽键中的氢全部来自于氨基B.线粒体中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丙酮酸C、叶绿体中氧气的释放会伴随A TP含量的减少D.氧气中的氧元素进入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思路B.成熟胡萝卜植株体内仍保留着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C.如果某细胞能合成mRNA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D、造血干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3、下列生理活动中,神经细胞不能进行的是A.合成A 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B.细胞核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C、K+、Na+丙酮酸等物质的跨膜运输 D.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接受信息分子的调节4.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含油量提高2.5%,产量提高了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关基因突变肯定会使大豆的含油量有所改变B、相关基因突变后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相关基因突变的方向和辐射处理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经人工诱变选育出的含油量高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5. 2019年10月,第六届国际植物表型大会在南京举行,研究植物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深度和广度。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C.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反映亲本配子的相关基因组成及比例D.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确定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6、现有2个家庭,检测得知1号家庭的妻子患色盲症、丈夫正常,抚养的儿子(甲)和女儿(乙)均患色盲症;2号家庭的妻子正常、丈夫患色盲症,抚养的儿子(丙)、女儿(丁)正常、女儿(戊)患色盲症。
这两个家庭曾调换了一个孩子,五个孩子中被调换的是A.甲和丙·B.乙和丙C.乙和丁D.乙和戊29. (9分)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某时期。
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少选3分,多选,错选0分,共计48分)1.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234492902U Th+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 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B 【解析】【详解】A .根据2k 2p E m=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能小于α粒子的动能,故A 错误;B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钍核的动量与α粒子的动量等大反向,故B 正确;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一半数量的铀核衰变需要的时间,而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原子核衰变的时间,故两者不等,故 C 错误;D .由于该反应放出能量,由质能方程可知,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故 D 错误.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 在第8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 在第4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 在2~4s 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最大D. 在4~8s 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详解】AB 、由题图知,物体在0~6s 内沿正方向运动,在6~8s 内沿负方向运动,所以在第6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选项A、B错误;CD、v 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由题图图线可知4~8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并且最大,故选项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 )A. 2cos θ∶1B. 1∶2cos θC. tan θ∶1D. 1∶2sin θ【答案】A【解析】【详解】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得:T sinθ=m B gT sin2θ=m A g故m A:m B= sin2θ:sinθ=2cosθ :1A. 2cos θ∶1与上述计算结论2cosθ :1相符,故A符合题意;B. 1∶2cos θ与上述计算结论2cosθ :1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C. tan θ∶1与上述计算结论2cosθ :1不相符,故C不符合题意;D. 1∶2sin θ与上述计算结论2cosθ :1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4.如图,矩形闭合导体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线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影响,则下列图像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应该是逐渐减小,而A 图象中加速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做减速运动,因为重力小于安培力,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进入磁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故B正确.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因为重力大于安培力,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d边离开磁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故C正确.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因为重力等于安培力,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离开【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物体的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即比较安培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结合安培力公式、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进行分析.5.如图,水平面上有一均匀带电环,带电量为Q,其圆心为O点.有一带电量q的小球恰能静止在O点上方的P点,OP间距为L,P与圆环上任一点的连线与PO间的夹角为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P点场强大小为2kQLB. P点场强大小为2coskQLθC. P点场强大小为22coskQLθD. P点场强大小为32coskQLθ【答案】D【解析】【详解】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定义:E=2kQr利用微元法可知,圆环上一小段电荷量q在P点产生的场强为2222coscoskq kq kqEr LLθθ===⎛⎫⎪⎝⎭方向沿两点连线,由于小球在P点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电场强度方向应该在竖直方向,则竖直方向上的分量为:22coscoskqELθθ'=再根据微积分可知圆环在P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32coskQLθA. P点场强大小2kQL,与分析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B. P点场强大小为2coskQLθ,与分析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 P点场强大小为22coskQLθ,与分析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 P点场强大小为32coskQLθ,与分析相符,故D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答案】AC【解析】【详解】A. 轨道Ⅱ上由A点运动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故A项与题意相符;B. 从轨道Ⅰ的A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所以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小于圆轨道的半径,所以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C项与题意相符;D. 在轨道Ⅱ上和在轨道Ⅰ通过A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相等,故D项与题意相符.7.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A. 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 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 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 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答案】BD 【解析】【详解】鱼缸向右加速运动,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故A错误;鱼缸在桌布上加速运动,脱离桌布后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加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故可知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故B正确;鱼缸受的摩擦力只与鱼缸的重力和摩擦因数有关,故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故C错误;若猫减小拉力,若鱼缸能与桌布保持相对静止,故鱼缸能滑出桌面,故D正确.故选BD.8.如图所示,竖直光滑导轨上端接入一定值电阻R,C1和C2是半径都为a的两圆形磁场区域,其区域内的磁场方向都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外,区域C1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接B1=b+kt (k>0)变化,C2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恒为B2,一质量为m.电阻为r、长度为L的金属杆AB穿过C2的圆心垂直地跨放在两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并恰能保持静止.则A. 通过金属杆的电流大小为B. 通过金属杆的电流方向为从B到AC.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D. 整个电路的热功率p=【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金属杆静止,合力为零.根据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与安培力表达式,求解通过金属杆的电流大小;由楞次定律分析通过金属杆的电流方向.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题意,即可求定值电阻的阻值.由功率公式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热功率P .对金属杆,根据平衡方程得22mg B I a =⋅,解得4-2m x ,==,故A 错误;区域C 1中磁场的磁感强度随时间按B 1=b+kt (k >0)变化,可知磁感强度均匀增大,穿过整个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分析知,通过金属杆的电流方向为从B 到A ,B 正确;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有: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21B E a k a t tππ∆∆Φ==⋅=∆∆,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 R r =+,又4-2m x ,==,解得322kB a R r mg π=-,C 正确;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热功率22kamgP EI B π==,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2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5 Ba-137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B.神经细胞突触前膜存在各种递质的载体蛋白,将递质运出细胞C.癌细胞膜上存在较多的糖蛋白,使癌细胞易扩散D.神经细胞膜上存在钾离子通道蛋白2.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
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成立的A.若a、c不释放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若a释放递质,则N内会检测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C.若c释放递质,则b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D.若a、c同时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3.下列与草原有关的群落和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群落与其他群落区别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B.调查草原鼠害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志物脱落,可造成种群数量测量结果偏大C.草原植被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直接决定动物的种群密度D.适当放牧不会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但牲畜的选择性采食可改变牧草如冷蒿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竞争强度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C.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5.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B.调査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C.改良缺乏某种抗病牲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D.调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7.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碳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与煤是可再生能源B.CO2是煤、石油形成淀粉、纤维素等的催化剂C.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淀粉与纤维素为同分异构体8.香天竺葵醇和异香天竺葵醇可用于精油的制作,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香天竺葵醇属于脂肪,异香天竺葵醇属于芳香醇B.两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异香天竺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两者都能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9.由下列实验操作得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 将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生成两种沉淀Fe3+的氧化性强于S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原溶液中含有I-D向AgCl固体滴加饱和Na2CrO4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K sp:Ag2CrO4<AgClA.A B.B C.C D.D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gCH4O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N AB.25℃时,100mLpH=8的氨水中NH4+的个数为9.9×10—8N AC.56gFe和64gCu分别与1mol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 N AD.标准状况下,2。
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泸县一中高三第一学月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 C1-35.5 Ba-137第I卷选择题(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是12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合成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B.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C.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3.下列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4.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虽无高矮差异,但稻田群落仍具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
如直接将EBV的RNA 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过程③所需嘌呤数等于过程③所需嘧啶数B.分别用32P和35S标记EBV的核酸和蛋白质不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C.过程①所需的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D.参与过程②的RNA有3种6.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B.O2浓度为5%时苹果果肉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等于有氧呼吸强度C.O2浓度为5%时,苹果果肉细胞中仅有细胞质基质内会产生ATPD.O2浓度由0升至3%时,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逐渐减弱7.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合成分子机器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分子机器是一种特殊的超分子体系,当体系受到外在刺激(如pH 变化、吸收光子、电子得失等)时,分子组分间原有作用被破坏,各组分间发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驱动分子机器时,需要对体系输入一定的能量B. 分子状态的改变会伴随能量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 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是刺激分子机器体系的因素之一D. 光照有可能使分子产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8.轮烷的某种合成原料由C、H、O三种元亲组成,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化合物的名称为乙酸乙酯B. 该化合物与Br2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C. 该化合物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D. 该化合物的链状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的只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9.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和CuO,可检验生成的COB. 实验时只需要在装置①中反应结束后再通入N 2C. 若将④中的无水CaCl 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D. 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10.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2.4L Cl 通入足量NaOH 溶液中,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A NB. 220g D O 含有的电子数为10A NC. -1431L 0.1mol.L NH NO 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A N 2.0D. 25℃时,1.0L pH 12 的NaClO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的数目为A 0.01N 11.四种位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Z 和W 位于同一周期。
Z 与W 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 单质,Y 和Z 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中至少有两种金属元素B. 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 的氢化物C. 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高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Y 形成的离子D. 常温下,X Y 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 小于712.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钴酸锂(LiCoO 2)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 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 x C6+Li1-x CoO2==C6+LiCoO2B. M为电池的正极C. 放电时,N为负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 充电时,M为阳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13.常温下,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X)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c(K+)+c(H+)=c(H2A)+c(OH-)B. 常温下,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2=10-42C. pH=2.7时,c(HA-)>c(H2A)=c(A2-)D. KHA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K+)>c(HA-)>c(OH-)>c(H2A)>c(H+)>c(A2-)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正确的是A.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减小B. 衰变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C.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D.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15.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其运动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引力常量为G,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太阳的质量,还需要测量下列哪些量A. 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和自转周期B. 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C. 地球半径和地球的公转周期D. 地球半径和地球的自转周期16.某质点运动速度的平方v2随位移x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做曲线运动B. 质点所受合外力可能是恒力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质点的机械能一定是逐渐增大的17.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电荷相距为4L,其连线中点为O,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圆与两点电荷间的连线及连线的中垂线分别交于a、b和c、d。
则A. 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c、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移到b点,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8.如图所示。
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组成闭合回路。
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不计铁芯和铜环A之间的摩擦。
则下列情况中铜环A会向右运动的是()A. 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 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匀速移动C. 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加速移动D. 将开关突然断开的瞬间19.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A,(l<D),其上部空间有一带负电的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容器的电容变大B.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C. 上极板所带电荷量变大D.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0.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OC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为B,∠A=60°,AO=L,在O点放置一个粒子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某种带负电粒子。
已知粒子的比荷为,发射速度大小都为v0=.设粒子发射方向与OC边的夹角为θ,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及重力。
对于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时,粒子将从AC边射出B. 所有从OA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等C. 随着角的增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先变大后变小D. 在AC边界上只有一半区域有粒子射出21.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恒力拉物块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刚离开C时,A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且方向沿斜面向上。
设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A. 当B刚离开C时,A发生的位移大小为B. 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物块A克服重力做功为C. B刚离开C时,恒力对A做功的功率为D. 当A的速度达到最大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第II卷非选择题(174分)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1)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如下图所示,它们的读数是________mm、_________mm.(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C.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可以不同D.在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E.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23.(9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围绕一个量程为3mA,内阻R g约为100Ω的电流计G展开探究,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较小,电源E2,电动势为9V,内阻较小;开关2个,导线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