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67.04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存在的夹角

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称为地球的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称为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约33km左右,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增大,表明此处上下物质有变化,存在一

个界面,称之为莫霍面

7.古登堡面:地下约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为零,表明此处上下物质也有明显的变化,存在一个

界面,称之为古登堡面

8.地温梯度:即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下,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9.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演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

作用、变质作用

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

14.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15.变质作用:是岩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

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

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

剥离原地的过程

18.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19.固结成岩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

20.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1.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大约20余种,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等

2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擦划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3.解理:指矿物晶体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4.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25.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26.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7.变质岩:由不同类型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8.火成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岩石圈上部甚至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石,

称为火成岩

29.岩浆: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

30.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部分自身的特点即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自行程度及其

组合关系

31.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由其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或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表形态

32.深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远,晶质结构,粒粗

33.浅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近,晶质结构,粒细

34.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35.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36.岩床:顺围岩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37.酸性岩:SiO2含量高的岩浆岩

38.基性岩:SiO2含量低的岩浆岩

39.中性岩:SiO2含量中等的岩浆岩

40.碎屑岩:包括火山碎屑岩与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而成;

陆源碎屑岩是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

胶结形成的沉积岩

41.层理:层内细微的成层现象

42.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经石化后形成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43.结核:在沉积岩中成团块状、椭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块体,其物质成分与围岩不同,这种块体称为结

44.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45.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平行,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46.假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平行,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有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

47.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以角度相交,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48.年代地层单位:以岩石形成的时代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地

49.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岩石类别划分出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50.岩层产状三要素: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1.视倾角:视倾斜线与视倾向线的锐夹角

52.真倾角: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53.褶皱与褶曲:褶皱—岩层中产生的一系列弯曲;褶曲—褶皱中的一个弯曲部分

54.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翼相背倾斜,中心为老地层,两侧对应出现新地层

55.枢纽: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56.褶曲轴:褶曲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57.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分为斜歪背斜和斜歪向斜

58.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倾角不等。一翼产状正常,一翼倒转,可分为倒转背斜和

倒转向斜

59.倾伏褶曲:枢轴呈倾斜状,整个褶曲向某个方向倾斜,两翼岩层同一走向线向褶曲倾伏方向汇合相交,

分为倾伏背斜和倾伏向斜

60.短轴褶曲:同一地层界限的长宽之比介于10:1~3:1之间,可分为短轴背斜和短轴向斜

61.穹隆:即近等轴背斜,近等褶曲成圆形,同一地层界限的长于宽之比小于3:1

62.复向斜:(没有找到,这里给出向斜定义)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的形态,其两翼岩层一般相向倾

斜。经剥蚀后露出于地表时,其核部相对为新地层,两翼依次相对变老的对称重复排列分布的

老地层

63.节理:指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64.断层:指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65.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66.平移断层:指断层两盘沿段层面做水平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67.断煤交线:段层面与煤层底面的交线

68.水平地层断距: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69.铅直地层断距:只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70.断层落差:在断层倾向刨面上的铅直断距亦称为落差

7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所切割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的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