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格式:ppt
- 大小:664.00 KB
- 文档页数:29
初二语文朗读材料材料提供:陈玉审核:左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朗读停顿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解释词意1.二十三年:指作者从被朝廷贬职,到重新回京任职,其间共二十三年。
2.怀旧:怀念老朋友。
3.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4.翻:副词,反而。
翻似:反而好像。
5.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6.柯:斧头柄。
7.沉舟:下沉的船。
侧畔:旁边。
9.病树:枯朽的树。
万木春:万树争荣,一片春色。
10.君:指白居易。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1.暂凭:暂且凭借。
长精神:振奋精神。
三、翻译古诗首联:巴山楚水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一直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颔联:回到家乡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
而我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颈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尾联: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指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四、诗歌鉴赏1.主题思想: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答之作。
这首诗写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阔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试题例举:2.诗歌首联写了诗人怎样的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首联写了诗人被贬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经历,表达了无限辛酸伤感、愤懑和惆怅之感。
云南孰山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题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2、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3、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课时计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课时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揣摩名句深刻的含义。
理解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诵读法、合作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学生教学内容活动一、导入新课,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
失败后,一再遭贬。
认真听讲尽快进入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新课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一次交流自主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学习成果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补充笔记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
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
初逢,初次相逢。
见赠,送给(我)。
“席上见赠”是指对白居易在酒宴上所作的诗的回赠。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刘白。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答谢。
注:王叔文是唐朝中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有理想、有抱负,他着手免税赋,罢诸道速奉(罢免各道的快速供应),废止宦官把持的宫市。
王安石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课文解析三、文章结构四、课后习题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①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②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③所选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
2.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时的豁达胸襟,启示我们,面对挫折时可有激愤而不可颓废,尤其重要的是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②〔酬〕答谢,酬答。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③〔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④〔见赠〕送给(我)。
⑤〔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⑥〔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⑦〔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弃置,贬谪。
⑧〔怀旧〕怀念朋友。
⑨〔空〕徒然,白白地。
⑩〔吟〕吟唱。
⑪〔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⑫〔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⑬〔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柯,斧柄。
⑭〔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⑮〔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歌,吟诗。
⑯〔暂〕暂且,姑且⑰〔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诗意】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光阴,感觉像被抛弃了一样。
励志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应共冤魂话报仇,归去来兮大开眼。
化蝶去兮不复返,空余下兮洞庭烟。
碧山残月斜挂空,明灭间兮醉梦中。
醉卧花间感此情,满心泪兮忘他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由李太白作,以虚幻的语调、浪漫的画面,抒发出思乡之情。
诗的背景发生在李太白旅游扬州时,主人宴请他,在席上他凭博览群书的聪慧,一口气饱言百行,得到主人竹叶青的赞美,于是二者相见,从此成为朋友。
诗中“应共冤魂,话报仇”传达了两人之间冤仇的怨恨;“归来
来兮大开眼”,表达了两人惊奇的心情;“化蝶去兮不复返”,
又将情谊的美好告知读者;“碧山残月斜挂空”,意境清新,雅致异常,形容出朦胧中的夜空和月亮;“明灭间兮醉梦中”,勾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让人体会到旅途中的孤寂;“醉卧花间
感此情,满心泪兮忘他乡”,又道出了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
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思乡之情,人物关系也可见一斑。
诗人用浅浅的言语,把深邃的感情表达出来,感受到一个身处他乡的孤独,流离的楷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低。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8)到:到达(9)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作者简介】:刘禹锡简介【朗读节奏划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讲解1. 唐代诗人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作以豪放、慷慨、激昂为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在杜甫的许多诗作中,有一首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是杜甫在扬州初到时,朋友乐天为其举行宴会,见此机会,乐天想要向杜甫致以诗意的赠礼,于是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这首诗以清新的诗意描述了杜甫和乐天初逢的场景,以及情感上的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的向往。
4. 在这首诗中,杜甫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闲池散入绿杨风”表现了初春的景象,一片淡淡的忧伤之美。
而接下来的“此际行乐随春醉,泛花才是与谁同”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也是对友情的真挚表达。
5.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墨,表达了杜甫对友谊的真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杜甫诗作中的佳品之一。
6.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情感在杜甫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能够感受到,成为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之一。
7.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部分,杜甫的诗作经久不衰,一直备受推崇。
它不仅表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也是我们后人学习古代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
8. 通过赏析和学习这首杜甫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也能更好地欣赏他的诗歌作品带给我们的美好。
9. 从历史和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对于我们了解唐代文学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对这部优秀的诗作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背景,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人情感的真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歌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背景,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人情感的真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