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呼吸病例讨论(二)
- 格式:pptx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1
女,78岁,临床诊断“大叶性肺炎”,血常规检查结果:WBC4.2×109/L;N 0. 93, L 0.07 , RBC 4.5 ×1012/L;HBG141g/L;PLT 250×109/L, 进一步镜检结果:杆状核0.15,晚幼粒 0.10,中幼粒0.05,分叶核 0.64,淋巴 0.06;中性粒细胞约有1/3有中毒颗粒,部份伴核固缩及中性粒细胞肿胀等退行性改变。
问题:患者血常规有哪些改变?如何解释该其变化?血常规中N0.93比正常值偏高,L0.07比正常值偏低,进一步镜检结果发现核左移并有中性粒细胞有中毒性改变。
结合临床大叶性肺炎的诊断,可以提示患者有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考虑到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及患者的年龄,患者可能有极重度的感染,极有可能处于大叶性肺炎的急性期。
经积极抢救,10天后血常规结果: WBC 6.8×109/L; RBC 4.7 ×1012/L; HBG 145g/L PLT 220 ×109/L; N:0.75L:0.20 E:0.02 M:0.03镜检:分类同仪器,杆状核0.05,分叶核0.7,中性粒细胞无中毒颗粒及退行性改变;动态观察实验结果。
思考原因。
治疗后患者的RBC与WBC较之前升高,N下降,L升高,并出现了少量的E与M。
进一步镜检发现核左移已经被纠正,并且中心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也已经消失。
证明了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改善,病症正在好转中,由急性期转为了恢复期。
由于临床的药物治疗杀灭了病原体,使进入病人体内的毒素的量大大降低,从而改善了中性粒细胞的中毒现象。
随着病情的好转,肺部的炎症减轻,机体停止增殖中性粒细胞来杀灭抗原,已经增殖的中性粒细胞也逐渐发育成熟,所以核左移消失,中性粒细胞的所占的百分比下降,淋巴细胞的含量也增加。
1,患者,男,62岁。
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20年,冬季易发作。
近2~3年来症状加重,发作时出现心悸、下肢浮肿和不能平卧。
I0天前受凉后咳嗽,气喘症状加重,咳黄痰,心悸,夜间不能平卧。
吸烟史30年,每日I0支,否认饮酒史。
体检:T38.1℃,PI20次/分,BP14/8kPa。
慢性病容,营养中等,神志清晰,端坐呼吸,口唇发紺。
颈静脉怒张。
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可闻散在较多干湿啰音。
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I20次/分,律齐,心音低远,三尖瓣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
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2cm,剑突下5Cm,质软、光滑,肝颈回流征阳性。
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无杵状指(趾)。
血常规:血红蛋白156g/L,红细胞4·8×I012/L,白细胞14.0×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I4。
血清K+ 4·2mmol/L,Na+136mmol/L,Cl-I00mmol/L。
胸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增多呈网状,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I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凸起。
ECG: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电铀右偏十I20°。
动脉血气pH7.35,PaCO,7.20kpa (54mmHg),PaO25·60kPa(42mmHg)(吸空气)。
2,患者,男,26岁。
发热、咳嗽3天。
3天前淋雨受凉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痰,伴有右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遂收治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史等无特殊。
体检:神志清楚,稍气促,T39.5℃,P110次/分,R26次/分,BPI4/ 8kPa(I05/60mmHe)。
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语颤增强,右下肺闻及湿啰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内科病例分析二详细解析(参考) 1.病史摘要:夏××,男,78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50年,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10天。
患者近50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青霉素”及止咳药物后可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凉或冬春季节常反复发作。
近10年来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后(如爬楼梯、快步走等)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可缓解。
本次入院前10天淋雨后咳嗽加重、咳黄色脓痰、量不多,伴明显气促、心悸和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先后给予“头孢哌酮、洛美沙星,氨茶碱”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走平路亦感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0℃”,无盗汗、胸痛及咯血,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收入院。
既往体健,有55年吸烟史,每日20~30支,于1995年戒烟;无饮酒嗜好。
2.病史分析:(1)病史采集应重点强调咳嗽性质、发生时间,有无咳痰、痰量、痰液颜色、气味和性状,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以及上述症状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病史的仔细询问,大致可以确定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导致的肺心病,但仍需要与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心脏病鉴别。
(2)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病史特点:①老年男性,有吸烟史,受凉后或天气变化时发病。
②反复发作咳嗽、咳痰50年,症状逐渐加重,发作频繁。
③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渐起活动后心悸、气促,近10天上述症状再发加重。
体格检查1.结果:87%(吸氧)。
T 38.0℃,P120次/分,R 32次/分,Bpl35/80mmHg,Sa02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和少许哮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剑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叩不出,心音遥远,心率120次/分,律齐,P2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质中、边缘钝、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
呼吸系统临床病例讨论患者张XX,男46岁,慢性咳嗽咳痰15年,每遇受凉感冒、气候寒冷时症状加重。
口服消炎、止咳、感冒药后好转。
近6年出现活动后气短,逐年加重,间断口服平喘药,尚能从事一般家务活动。
2周前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痛、咳嗽、咳黄痰,口服头孢氨苄及感冒胶囊无好转,咳嗽加重,活动后喘憋,偶有痰中带血。
无发热及盗汗,无胸痛。
食欲下降,无腹痛及腹胀,无恶心及呕吐,尿量正常,睡眠欠佳,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入院。
既往史:吸烟史25年,近10年每天20支。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未到过役区。
无有害粉尘接触史。
家族史:母亲患有肺气肿肺心病。
查体:血压120/70mmHg 脉搏82次/分呼吸24次/分体温37.80C一般状态尚可,神志清醒,语言流利,扶入病房,呼吸稍促,自由体位,查体合作。
口唇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水疱音。
心界不大,心率102 次/分,律齐。
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问题1:该病人你初步考虑什么病?问题2:你需要给病人做哪些检查?血常规乙丙肝尿液分析:结果未见异常血型:B肝功肾功离子血糖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钾K 4.06 mmol/L 3.5-5.5钠Na 141 mmol/L 135-145氯Cl 109 mmol/L 96-108 钙Ca 2.25 mmol/L 2.1-2.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0 U/L 0-40门冬氨酸转移酶AST23 U/L 0-40谷草/谷丙0.8谷氨酸转肽酶GGT23 U/L 7-50碱性磷酸酶ALP 61 U/L 42-141总蛋白TP 59 g/L 60-82白蛋白ALB 38.5 g/L 35-55白球比A/G 1.90球蛋白GLB 20.3 g/L 20-35总胆红素TBIL 14.6 mmol/L 3-25直接胆红素DBIL 4.8 mmol/L 0-6.8间接胆红素IBIL 9.8 mmol/L 1.7-15尿素UREA 5.92 mmol/L 1.7-8.5肌酐CRE 79.6 mmol/L 22.1-104尿酸UA 232.8 mmol/L 142-416二氧化碳CO2 29.4 mmol/L 22-31血糖GLU 4.97 mmol/L 3.9-6.1糖化血清蛋白GSP 1.23 mmol/L 1.08-2.2心电图胸部X线片:胸廓对称,肋骨平行,肋间隙增宽,气管居中,双肺透过度增强,肺纹理稀疏,双下肺可见斑片状及条索影,双肺门影不大,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底平,双侧肋膈角锐利。
第14小组呼吸病案讨论呼吸病案第一题1、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了哪些脏器损害?该患者主要出现了支气管、肺及肺血管、右心的损害。
2、导致了何种呼吸功能障碍?目前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慢性呼吸衰竭。
3、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症状和体症的原因。
该患者支气管炎症使得非弹性阻力中的气道阻力增大,呼气费力;肺肿大,肺总量增加,弹性阻力减小,弹性阻力是肺呼气的动力,导致呼气费力。
胸膜腔内压=负肺回缩压。
这位患者支气管炎症致肺气肿或肺囊肿,胸廓内压负值减小,功能余气量增加,也导致呼气费力。
该患者由于肺呼吸膜有效面积减小影响了肺换气;并且因为通气障碍进一步导致了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换气效率受到极大影响,表现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以缺氧为主。
病情发展,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泵血加重,右心室心肌代偿性增多,右心室肥大,心室腔扩大,心率加快,并出现早搏。
最终可导致右心衰。
第二题慢性支气管炎对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影响1、对肺通气的影响:①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支气管的粘膜增厚或者弹性差所导致,使得非弹性阻力中的气道阻力增大,呼吸费力;②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慢性支气管炎症导致了肺气肿或分流不畅的肺囊肿,胸廓内压负值减小,肺的功能余气量增加,导致了呼气费力;③长时间呼气费力导致气体潴留,使得肺肿大,肺总量增加,弹性阻力减小,因为弹性阻力是肺呼气的动力,所以也会导致呼气费力。
2、对肺换气的影响:影响肺换气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呼吸膜有效扩散面积减小,进而影响到了肺换气;并且因为肺通气障碍进一步导致了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换气效率受到极大影响,表现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且主要为缺氧。
第三题试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通气的气道阻力增加的原因。
气道阻力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
气道阻力主要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