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血气胸52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4.13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没有外伤或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肺组织发生破裂,导致肺气泡破裂并气体进入胸腔,使气胸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胸膜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年轻男性,尤其以吸烟者居多。
传统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胸腔穿刺术或胸腔引流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难度大、创伤较大、术后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两种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性、准确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原理、方法、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以及优势对比分析的介绍,探讨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策略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究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术中操作的难易程度、安全性以及手术创伤大小,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势与劣势。
3. 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后的疗效,分析手术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帮助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理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理是将电视胸腔镜技术与小切口手术相结合,通过在胸壁上开辟小切口,将电视胸腔镜引入胸腔内进行操作。
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电视胸腔镜自体血回输治疗自发性血胸、血气胸王良旭、王箴、王明松、张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1.引言自发性血胸和自发性血气胸是较少见的胸外科疾病,病因多为胸腔内粘连束带撕裂引起。
此疾病起病隐匿,但危险性较大,若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可致失血性休克,诊断救治不及时将威胁生命。
目前多主张在抗休克的基础上及时剖胸手术止血和快速输血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患者的关键。
电视胸腔镜手术(Thoracoscopy an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 ATS)因其微创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处理自发性血胸较好的手术方式[1, 2]。
而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迅速补充循环血量、纠正休克,并且能显著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现总结作者从2001年1月到2009年12月采用V ATS手术,和自体血回输技术治疗的25例自发性血胸和自发性血气胸患者。
并就其发病原因、微创手术方法和自体输血进行探讨。
2 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患者,男22例,女3例,年龄17~51岁。
其中17~35岁21例,35岁以上4例;无力体型者19例;自发性血胸18例,自发性血气胸7例;首次发病21例,二次发病4例(初次发病均为自发性气胸);5例有剧烈运动、咳嗽、屏气等诱因,20例无明显诱因;全组病人均有胸闷、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2例出现休克,5例出现休克代偿期表现;X线胸片均显示液胸或液气胸,左胸11例,右胸14例;肺压缩>50%13例,肺压缩<50%12例;出血量500~3000毫升,其中出血量>2000毫升5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48小时;。
肺大疱破裂致自发性血胸8例。
2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气胸,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出血2 000ml以上)。
4例患者术中因肺或腹腔脏器损伤严重,转为开胸或开腹手术。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X片和/或CT检查,同时行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相关研究人员提出[1-2]:常规意义上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患者有一定的风险,效果不佳。
而局部麻醉可以避免此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局部麻醉相对于行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所收治部分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其进行了临床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住院部所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
以上患者均经由X 线确诊。
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5.2±2.3)岁;对照组25例患者当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3.1±2.8)岁。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30min 时间内给予咪唑安定、杜冷丁药物干预。
仰卧位状态面罩给氧,患侧加垫15cm 。
麻醉给药为:0.1mg/kg 剂量维库溴铵,2.0ug/kg 芬太尼,0.04mg/kg 咪唑安定,1.5mg/kg 丙泊酚。
吸氧祛痰,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纯氧配合2%浓度七氟醚吸入。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基础处理与对照组一致。
取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给予麻醉干预。
选取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药物进行局部麻醉。
切开1.5cm 切口,置穿刺鞘,对胸部积水进行缓慢吸除。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张华1旷艳春1刘海生21.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麻醉科,湖南衡阳421000;2.解放军第一九八医院麻醉科,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的麻醉处理。
方法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局部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
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
・临床论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王智江 陈维 郑国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效果。
方法 本组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手术治疗。
结果 79例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者3例(3.8%),胸腔积液2例,肺泡漏1例,予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后治愈。
随访1~7年,未见复发。
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
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不能在镜下操作者,应及时中转开胸手术。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内科治疗多以观察、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为主,但复发率高。
常规开胸手术,创伤太大。
我院自1997年6月~2005年4月,共对7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9例,男54例,女25例。
年龄为17~70岁,平均年龄(36.2±3.6)岁。
本组均为反复发作2次以上,或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或双侧肺大疱者。
左侧气胸34例,右侧气胸44例,双侧气胸1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咳嗽70例(88.6%),血气胸7例(8.9%)。
肺压缩50%以下25例(31.6%),肺压缩50%或以上54例(68.4%)。
2.方法:79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健侧肺通气,健侧卧位。
于患侧第6肋间腋中线做切口,作为常规孔置入胸腔镜,于第3肋间腋前线、第6肋间腋后线各做操作孔,插入相应的Tr ocar。
也可根据电视镜了解胸内具体情况调整各孔位置。
先松解粘连,使全肺游离。
对于广泛粘连,由于其范围广,分离时应选择正确的解剖层面,尽量避免胸腔外分离,以免损伤大血管。
仔细探查,进行相应的处理:(1)小的肺大疱,可电凝、电灼烧除。
(2)孤立的肺大疱,基底直径<2c m,可予基底结扎+缝扎,或予切割闭合器(Endo-GI A)切除肺大疱,再使用聚丙烯线连续来回缝合创缘。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分析刘成军【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VAMT)手术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及腔镜组,两组患者均在直视条件下进行肺大疱的结扎术或切除术或胸膜固定术,其中腔镜组在电视胸腔镜的辅助之下对患者胸大肌外侧缘以及背阔肌外侧缘之间做一长4~6 cm的小切口;对常规组患者行患侧的胸前外侧切口,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所需时间、胸管的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腔镜组患者其手术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相对常规组患者而言均有所缩短(P<0.05),并且腔镜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未发生明显的临床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前外侧开胸切口手术而言,VAMT手术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创伤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ith the aid of video-assisted mini thoracotomy (VAMT).Methods: 72 patients required surgical therapy for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the laparoscopy group, both groups we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ligation of lung bullae or resection or pleurodesis with direct vision, laparoscopy group were made a small incision about 4-6 cm between the lateral margin of pectoralis major an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under VAMT; the normal group were made the incision in ipsilateral anterolateral incision, the length of incision, operative time, chest tube indwelling tim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clinical indicators wereanalyzed in both groups.Results: The patients in laparoscopy group had the shorter with the length of incision,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indwelling time fo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P <0.05), and the patients in laparoscopy group had no obvious clin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VAMT for the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ith the less trauma and the faster recover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terolateral thoracotomy incision has less clin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and has obvious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19【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作者】刘成军【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二院胸外科,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临床中,自发性气胸为胸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浅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由于肺部病变引起的气体在胸腔内的积聚,使得肺部受到压迫,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目前,胸腔镜手术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常见选择,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浅析,探讨它们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
一、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胸腔镜手术是通过在患者胸部进行微创手术,将胸腔镜插入到患者胸腔内,检查并修复气胸的部位。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创伤小: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在患者胸部进行几个小孔的切口,插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治疗,因此术后创伤小,几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有利于患者的美容和恢复。
2. 术后疼痛轻:由于胸腔镜手术所需的切口小,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术后的不适感更轻,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 治疗效果显著:胸腔镜手术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胸腔内的情况,并准确定位和处理气胸的病灶,对于患者的气胸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它结合了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
1. 可视范围广:电视胸腔镜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可视化操作平台,手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腔内的情况,准确定位和处理气胸的病灶,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三、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劣势1. 创伤大小:胸腔镜手术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术中创伤小,几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由于结合了电视胸腔镜,使得手术医生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可视范围,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更能做到精准。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引言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胸腔穿刺和胸腔引流,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逐渐成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麻醉处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就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以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的指导手术治疗。
方法我们回顾了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情况,都采用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并且均进行了麻醉处理。
在这些患者中,男性占 80%,女性占 20%。
年龄在 18-5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9 岁。
麻醉处理均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其中,全身麻醉患者数为30,局部麻醉患者数为20。
在手术中,我们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结果在我们的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患者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和麻醉效果。
在局部麻醉下,患者有个别表现出了局部疼痛。
但随着手术的进行,疼痛感逐渐减轻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麻醉维持过程中,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术后,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并未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
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
在手术中,麻醉处理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麻醉方式。
在麻醉维持期间,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总之,为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麻醉处理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胸腔镜指导下的小切口手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用电视胸腔镜配合小切口手术的方法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
结果:治疗后2年内进行随访,治疗组手术时间40min-55min(平均时间50.32min±6.22min)术后胸腔引流液75ml-238ml(平均192.28ml±31.94ml),无一死亡病例,术后复发2人,其余肺部复张良好,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随访结果:术后复发5人,治疗有效率为77.3%,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用电视胸腔镜配合小切口手术的方法治疗气胸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能现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字】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气胸,影像学检查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从而形成气胸。
传统治疗气胸的方法是用卧床休息,氧疗以及酌情镇痛、镇静、止咳、通便等保守疗法,该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稳定。
近几年来[1]快速推广的电视胸腔镜配合小切口手术法治疗气胸,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本文对进入我院治疗的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进行统计的对象来自于2008年8月-2012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气胸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31岁-7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胸痛、呼吸困难或有刺激性干咳。
统计资料纳入标准:常规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气胸胸片上大多有明确的气胸线,为萎缩肺组织与胸膜腔内气体交界线,呈外凸线条影,气胸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
CT检查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陷改变。
)确诊为气胸患者。
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排除对手术耐受性极差的患者。
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行电视胸腔镜配合小切口手术的方法治疗的治疗组30例,行传统保守疗法治疗的对照组22例,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电视胸腔镜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分析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 ATS)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优势。
方法对采用V ATS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47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3min,术中出血平均45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3.9d,平均住院时间6.9d,1年内随访复发率4.3%。
结论对青少年自发性气胸适当放宽手术指征,采用V ATS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缩短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
标签:自发性气胸;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 ATS);保守治疗现代社会较好的营养支持导致青少年发育成长过快,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针对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手术治疗可降低气胸复发的风险,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 ATA)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一些专家提出,V ATS可作为气胸复发的标准治疗方式,也推荐用于初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
我院自2008年~2014年采用V ATS治疗自发性气胸47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14~25岁,平均年龄19岁。
其中左侧自发性气胸29例,右侧自发性气胸17例,双侧自发性气胸1例。
行单侧V ATS治疗者44例,行双侧V ATS治疗者3例。
初次发作行手术治疗者20例,气胸复发行手术治疗者27例。
合并胸腔积液者8例,其中血胸2例。
术前行胸部CT检查发现明显肺大泡者35例,无明显肺大泡者16例。
1.2手术治疗术中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V ATS。
患者取健侧卧位,使患侧肺萎陷。
先取腋中线第7肋间作一约1.0cm皮肤切口,钝性分离肋间肌,置入胸腔镜套管,然后插入胸腔镜光源,观察胸腔内情况及肺大疱分布情况。
分别于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及腋后线第7肋间作一长约1.0cm皮肤切口作为胸腔镜操作孔。
胸腔内有粘连者,予胸腔镜电凝钩电凝分离粘连;对于肺尖部位粘连,予钛夹夹闭近、远端,再予电凝分离或切断,防止粘连内滋养血管破裂出血。
浅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发生于健康胸廓内的气胸,通常原因是肺组织的异常改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更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通过浅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来探讨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情况。
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内空气异常积聚所致的一种临床特征。
患者在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时,由于气压的变化导致肺内气体迅速扩散,从而产生了气胸。
一般来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多为年轻人,男性较多见。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表现。
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胸腔镜手术治疗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选择。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在胸腔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
它通过在皮肤上开凿小切口,将电视胸腔镜插入体腔内,通过电视胸腔镜的实时显示,找到患者气胸的病变组织,并进行局部切除或闭合。
相较于传统的胸腔镜手术,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操作更精细、恢复更快等优势。
它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
在临床应用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一项研究表明,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而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其安全、微创的特点在临床中备受赞誉。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分析
缪军;于奇;韩继彪;刘永靖;陶宇;刘宏;张俊峰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07(9)4
【摘要】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治疗气胸患者50例,其中包括首次和再次/多次发作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56,264)
【作者】缪军;于奇;韩继彪;刘永靖;陶宇;刘宏;张俊峰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
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胸心外科,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
【相关文献】
1.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78例分析 [J], 庞一雄;黄维江;胡磊;郑威;廖志敏
2.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 [J], 张华;旷艳春;刘海生
3.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5例分析 [J], 游继军;王熠;袁锦华;丁海兵
4.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32例分析 [J], 高春宇;李炎;张成作
5.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 [J], 胡旭东;彭荣宗;王惠华;李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运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6例患有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
A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治疗。
结果:B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小于A组;B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
结论:运用电视胸腔镜对患有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Methods:Selected 96 cases of patients confirmed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patients received thoracic surgery for treatment,group B patients receiv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for treatment.Results:The surgery time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The blood loss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The surgical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in group B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The recurrence rat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s very obvious.[Key word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pontaneous pneumothorax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内科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抽气及闭式引流,但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分析王熠;游继军【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与传统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选取本科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2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生气胸,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是临床技术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24【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自发性气胸;并发症【作者】王熠;游继军【作者单位】225500,江苏省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姜堰市人民医院;225500,江苏省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姜堰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10年来电视胸腔镜技术迅猛发展,在各类手术中的比例逐年提高[1],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被众多临床医生认可[2],本科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的自发生气胸患者中选取123例进行临床分析,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经X线,CT平扫检查证实,年龄18~72岁,男103例,女20例,双侧病变26例,单侧病变97例,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54例,X线,CT平扫证实有肺大泡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详见表1,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一般资料比较[n(%)]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平均年龄(岁) 性别 X线、CT证实有肺大泡双侧病变单侧病变有慢支、肺气肿病史治疗组(n=62) 42.4±14.32 男52例女10例 49(79.03%) 13(20.96%) 49(79.03%)28(45.16%)对照组(n=61) 40.3±12.74 男52例女9例 48(78.6%) 13(21.31%)48(78.6%) 26(42.62%)1.2 方法1.2.1 研究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体位采用侧卧位,左侧病变采用右侧卧位,右侧病变采用左侧卧位,双侧病变术中变换体位,先左侧卧位后右侧卧位,术中切口选择:选用呈“倒三角形”3个1.5 cm左右切口,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5肋间及肩胛下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肋间为两操作孔,置入trocar,胸腔镜下探查,如有粘连,先使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分离粘连,常规顺序探查肺大泡,发现肺大泡置入腔镜下组织切割吻合器切除肺大泡,小肺大泡可采用推结器结扎的方法结扎,如未发现明显肺大泡则从操作口注入水嘱麻醉师鼓肺,观察漏气处,发现后采用腔镜下缝合的方法缝扎漏气口最后采用干纱布摩擦胸壁的方法做胸膜固定促进粘连[3],手术结束常规留置上下两根胸管。
使用电视胸腔镜法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简称V ATS)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期胸外科界革命性的一大突破,是微创胸腔外科应用范围最为广阔的胸腔镜手术。
自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胸外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有切口小、术后痛苦减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特点。
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性支所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常无明显诱因,起病急,若处理不当,则可导致复发、感染及肺功能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自2008年5月~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手术疗法治疗肺大泡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19~72岁,平均36.5岁。
入院后给予胸腔穿抽气25例,胸腔闭式术排气15例。
首次出现气胸17例,复发性气胸13例,持续漏气10例,出现气胸至就诊时间为0.5 h~24 d,无肺部病变者29例,既往原发性肺病者11例。
其中左上肺病变者21例,病变位于右上肺者19例。
术前均行双肺CT扫描,均伴有多发性肺大泡,最少者3个,多者达10个,平均直径约3 cm。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双腔气管内插管,全麻生效后,并给予单侧肺通气,取健侧卧位。
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使用胸腔镜套管达胸腔后,导入胸腔镜探查。
根据病变部位,于腋后线第6或第7肋间、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切开后导入操作套管,发现粘连带后电灼处理。
其中1例患者伴有血胸者,探查见为粘连带与胸腔壁层胸膜粘连处撕裂导致活动性出血,立即电灼止血可靠,探查见到肺大泡后,在肺大泡基底部钳扎,提靠向操作孔后。
取7号丝线缝合结扎。
2例患者多发肺大泡达8~10个,且肺大泡呈串珠状,采用另行小切口(6~8 cm)并在胸腔镜导引下,分别给予7号丝线缝扎基底部,在麻醉师配合下缓慢给予术侧通气,检查无有无遗漏肺大泡,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给予处理,无漏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