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语文17《石头书》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65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石头书》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吸取到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书有关,板书课题:石头书2、齐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易读错的词:地壳好奇不禁(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指名说说对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
(4)再次练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并正音。
5、理清文章条理。
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再读课文,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四、交流质疑的内容。
能通过初读课文理解的,可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在有困难的留到下节课再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同时在书中做好记号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17 石头书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理解“刨根问底”意思、石头书的含义。
3.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分角色朗读课文。
4.欣赏课文对话片段,看提示语位置的变化,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2.欣赏课文对话片段,看提示语位置的变化,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读,找出字和画,并随机进行解释,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4.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学课件各种石头、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件出示各种石头。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精神,意在激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想进一步的了解。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在后面环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提要求初读感知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理解词语,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铺垫。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石头书苏教版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⒊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
17 石头书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习课文:学习1~5自然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石头书一、教学目标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前置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17、石头书)一起读课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②他们刨到了哪些问题,用曲线划出来。
1、学生读课文,做记号2、交流板书书?哪里有书哇?一层一层的这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这书上有画吗?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3、小结: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这三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样子,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用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三)精读课文1、了解“石头书也是一页一页的”。
(1)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哪儿说明了石头书也是一页一页的。
(学生自由读)(2) 学生交流。
(一层一层)2、了解“石头书里有字”。
(1)读课文,思考:哪儿告诉我们石头书上有字?(第七自然段石头书上有字)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苏教版三上17、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3•关注木课人物对话形式,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逐渐学会灵活运用提示语。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3. 关注本课人物对话形式,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逐渐学会灵活运用提示语。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2. 关注本课人物对话形式,注意捉示语的不同位置,逐渐学会灵活运用捉示语。
课前准备:查阅: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有什么用?课前游戏:看图片或给意思猜成语。
增加词语积累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下文。
一、 导入:老师从《石头书》这一课学到一个成语“刨根问底”,它是什么意思呢?(探 个究竟,弄个明白。
)本文是对什么探个究竟,弄个明白呢?(石头书)一川川和磊磊 在山上玩,看到勘探员叔叔趴在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感到很好奇。
他们对叔叔 “刨根问底”。
他们从石头书上“刨”到了那些学问呢?二、 教学过程:1•他们向叔叔问了儿次问题,问的什么?画下来,标上序号。
2.交流出示:让学生明确每次在问什么?即:他们每次想知道什么内容。
磊从石头书上"刨刃到了那些学您在看什么呀?”“书?哪里有书哇?”3. “这书」二有字吗1?”4. ”这书上有画吗? ” M 根何底” ?川川和磊什么是5.“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6.“看弄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3.自主学习:(前四个问题圈画重要的词语或短语。
后两个问题画句子,标序号。
)什么是“刨根问底” ?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上“刨”到了那些学问?1.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书?哪里有书哇?” 圈词臥“这书上有字吗?” 短踣“这书上有画吗? ” 诒律雷“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6. “看弄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4•小组交流:小组汇报以上六个问题,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及时修改自己的错谋标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石头书»在记叙一件真实的事情进程中引见了化石,«小稻秧遇险记»寓农业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笼统地写出了杂草关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维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航天飞机»那么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引见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迷信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效果。
这三篇课文均为迷信性的小品文或童话,对先生停止热爱迷信的教育,培育先生探求自然、探求迷信的兴味。
«石头书»为一篇迷信小品文,讲两位小冤家——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队员讯问〝石头书〞——化石的情形,引见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关知识。
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迷信,探求知识的剧烈愿望,赞扬了他们追本溯源的肉体。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1-5):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局部( 6 - 11) :引见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局部( 12-14 )写石头书的作用。
课文情味盎然,寓迷信知识于充溢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幽默的儿童读物,能激起先生的阅读兴味,进而使其发生阅读等候。
二、说教学目的1. 知识与才干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3) 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讨化石的作用。
2. 进程与方法目的:(1) 经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效果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2) 经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初步构成热爱大自然,热爱迷信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味的事物追本溯源,乐于探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石头书》导学预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在阅读中学习和体会冒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通过比较,了解科学小品文生动的写作方式。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读好人物对话。
2.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抓住线索,直奔重点。
1.师板书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请大家把它画出来来。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勾画。
4.师:这两个小朋友一连提出了四个问题,看来他们非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了。
你们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可以用“刨根问底”来形容。
)5.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和这两个小朋友一起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二、精读课文,自读感悟(1)设问导读(学法指导)该怎么找答案呢?请大家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
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感悟。
(3)同桌合作讨论。
(4)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交流要点:A、外形像书(1)揭示反问句的特点,读懂反问句的意思。
师:这句话看上去是个问句,其实不在问,它的意思是?(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
(2)(出示“石头”和“书”的图片):像不像?哪里像?联系实际理解,石头一层一层,书一页一页。
(板书:一层一层)(3)在朗读中体会反问句的特点(4)说话训练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石头上有字(1)读流利(2)石头书上字有哪些呢?什么是雨痕?什么是波痕?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出示图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石头书苏教版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指导书写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字和难写字。
2讲解字形,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
写时左窄右宽。
“火”的第四笔要变成“点”,“甘”写在横中线以上,“木”要舒展。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17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石头书中到底有什么学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石头书”二、精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请画出有关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3指名朗读课文3、4自然段。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学生朗读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1)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2)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3)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4)理解"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⒌朗读第14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石头书苏教版【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经过学习,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育先生对迷信的兴味,激起他们学迷信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⒈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经过学习,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育先生对迷信的兴味,激起他们学迷信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起兴味。
⒈书是我们罕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吸取营养,获取丰厚的知识。
明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标题是:22 石头书⒉看了课文标题,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点:⒈自先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看法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络上下文了解词语。
勘探奇异专心致志足迹矿物地壳追本溯源⒉先生自读课文。
⒊反省自学状况。
⑴出示词语,让先生逐一读,指点先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点书写生字:重点指点先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诵课文,教员相机指点。
⒌弄清头绪,出示思索题:依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区分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猎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引见使川川和磊磊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快乐,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索: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进程中是在不时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诵第1、2自然段。
⒊朗诵指点:引导先生经过朗诵把这种猎奇的心境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惹起川川和磊磊的猎奇,哪们,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