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101规约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445.00 KB
- 文档页数:32
IEC非平衡式101调度一.规约简介使用范围:IEC101调度主站通讯介质:串口二.规约转换内容●当前功能本规约具有转换YC、YX、YM、YK功能三.规约相关信息●当前信息1.“链路地址”/“应用层地址”均代表变电站地址,应由调度主站分配;2.“遥测门槛”:遥测值的变化量超过此值,上送变化遥测;3. “应用层地址采用双字节”:0-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采用单字节;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采用双字节;4. “信息体地址采用3字节”:0-信息体地址2字节表示;1-信息体地址3字节表示;5. “采用单字节确认”:0-确认报文采用短报文方式;1-确认报文采用单字节“0xe5”;6. “装置状态信息体起始地址”:一般不使用,默认值设为0;7. “双点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单点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遥测信息体起始地址”/ “遥脉信息体起始地址”/“步位置信息体起始地址”/“遥控信息体起始地址”由主站确定,此数值应与主站保持一致;8. “装置状态上送数量”:一般不使用,默认值设为0;9. “双点遥信上送数量”/“单点遥信上送数量”/“步位置上送数量”/“遥测上送数量”/“遥脉上送数量”应按调度转发表的实际转发数量填写;10. “单点遥信起始位置1开始”:在调度遥信转发表中单点遥信的实际起时序号;11. “双点遥信占用2个遥信”:0-双点遥信占用1个遥信1-双点遥信占用2个遥信12. “双点遥信占用2个信息体地址”:0-双点遥信占用1个信息体地址1-双点遥信占用2个信息体地址13. “组1起始信息体地址”-"组16结束信息体地址"、“脉冲组1起始信息体地址”-“脉冲组4起始信息体地址”不使用时设为0,使用时与主站端保持一致;14. “遥测系数数量”:默认设为128,需要扩充时根据实际遥测系数个数设定;15. “遥测001系数”-“遥测128系数”:一般不使用,只有主站无法设遥测系数时使用,系数的计算根据主站要求而异。
I E C101规约介绍IEC870-5-101规约介绍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固定帧长格式2.2可变帧长格式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控制域(C)的定义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FC: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7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结构在监视方向上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0..44><0>:= 未定义<1>:= 单点信息 M_SP_NA_1<2>:= 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M_SP_TA_1<3>:= 双点信息 M_DP_NA_1<4>:= 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M_DP_TA_1<5>:=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6>:= 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A_1<7>:= 32比特串 M_BO_NA_1<8>:= 带时标的32比特串 M_BO_TA_1<9> := 测量值, 规一化值 M_ME_NA_1<10> := 测量值,带时标的规一化值 M_ME_TA_1<11> := 测量值, 标度化值 M_ME_NB_1<12> := 测量值, 带时标的标度化值 M_ME_TB_1<13> := 测量值, 短浮点数 M_ME_NC_1<14> := 测量值, 带时标的短浮点数 M_ME_TC_1<15> := 累计量 M_IT_NA_1<16> := 带时标的累计量 M_IT_TA_1<17>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 M_EP_TA_1<18>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B_1<19>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M_EP_TC_1<20> := 带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21> := 测量值, 不带品质描述词的规一化值 M_ME_ND_1<22..2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3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31>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32>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33> := 带CP56Time2a时标的32比特串 M_BO_TB_1<34>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规一化值 M_ME_TD_1<35>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标度化值 M_ME_TE_1<36>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短浮点数 M_ME_TF_1<37>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累计量 M_IT_TB_1<38>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 M_EP_TD_1<39>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4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41..44>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45..69>CON<45>:= 单点命令 C_SC_NA_1CON<46>:= 双点命令 C_DC_NA_1CON<47>:= 步调节命令 C_RC_NA_1CON<48>:= 设定值命令, 规一化值 C_SE_NA_1CON<49>:= 设定值命令, 标度化值 C_SE_NB_1CON<50>:= 设定值命令, 短浮点数 C_SE_NC_1CON<51>:= 32比特串 C_BO_NA_1<52..6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TYPE IDENTIFICATION=:=UI8[1..8]<70..99><70>:= 初始化结束 M_EI_NA_1<71..99>:=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100..109>CON<100>:= 总召唤命令 C_IC_NA_1CON<101>:= 计数量召唤命令 C_CI_NA_1CON <102>:= 读命令 C_RD_NA_1CON<103>:= 时钟同步命令 C_CS_NA_1CON<104>:= 测试命今 C_TS_NA_1注:在控制方向标上(CON) 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被确认的应用服务,在监视方向形成镜像,但传送原因不同. 这些镜像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用来作为肯定/否定认可(验证) 。
I E C101规约介绍IEC870-5-101规约介绍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固定帧长格式2.2可变帧长格式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控制域(C)的定义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FC: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7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结构在监视方向上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0..44><0>:= 未定义<1>:= 单点信息 M_SP_NA_1<2>:= 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M_SP_TA_1<3>:= 双点信息 M_DP_NA_1<4>:= 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M_DP_TA_1<5>:=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6>:= 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A_1<7>:= 32比特串 M_BO_NA_1<8>:= 带时标的32比特串 M_BO_TA_1<9> := 测量值, 规一化值 M_ME_NA_1<10> := 测量值,带时标的规一化值 M_ME_TA_1<11> := 测量值, 标度化值 M_ME_NB_1<12> := 测量值, 带时标的标度化值 M_ME_TB_1<13> := 测量值, 短浮点数 M_ME_NC_1<14> := 测量值, 带时标的短浮点数 M_ME_TC_1<15> := 累计量 M_IT_NA_1<16> := 带时标的累计量 M_IT_TA_1<17>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 M_EP_TA_1<18>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B_1<19> :=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M_EP_TC_1<20> := 带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21> := 测量值, 不带品质描述词的规一化值 M_ME_ND_1<22..2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3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31> := 带CP56Time2a时标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32>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33> := 带CP56Time2a时标的32比特串 M_BO_TB_1<34>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规一化值 M_ME_TD_1<35>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标度化值 M_ME_TE_1<36> := 带CP56Time2a时标的测量值, 短浮点数 M_ME_TF_1<37>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累计量 M_IT_TB_1<38>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 M_EP_TD_1<39>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40> := 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41..44>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45..69>CON<45>:= 单点命令 C_SC_NA_1CON<46>:= 双点命令 C_DC_NA_1CON<47>:= 步调节命令 C_RC_NA_1CON<48>:= 设定值命令, 规一化值 C_SE_NA_1CON<49>:= 设定值命令, 标度化值 C_SE_NB_1CON<50>:= 设定值命令, 短浮点数 C_SE_NC_1CON<51>:= 32比特串 C_BO_NA_1<52..69> :=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TYPE IDENTIFICATION=:=UI8[1..8]<70..99><70>:= 初始化结束 M_EI_NA_1<71..99>:= 为将来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命令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100..109>CON<100>:= 总召唤命令 C_IC_NA_1CON<101>:= 计数量召唤命令 C_CI_NA_1CON <102>:= 读命令 C_RD_NA_1CON<103>:= 时钟同步命令 C_CS_NA_1CON<104>:= 测试命今 C_TS_NA_1注:在控制方向标上(CON) 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被确认的应用服务,在监视方向形成镜像,但传送原因不同. 这些镜像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用来作为肯定/否定认可(验证) 。
IEC101规约介绍
IEC101规约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中,实现子站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子站主要负责采集电网的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而主站则负责对子站进行控制和监控。
IEC101规约确保了子站和主站之间的稳定和可靠的双向通信。
在直接序列通信中,数据是通过串行通信线路传输的,通信速率通常在300至9600比特/秒之间。
直接序列通信主要适用于简单的、点对点的通信情况,通信距离较短。
在IEC 101规约中,数据的传输以信息报元单元(Information Object Unit,简称IOU)为单位。
每个IOU包含一个信息对象组(Information Object Group,简称IOG)或一个信息对象(Information Object,简称IO)。
IOG包含一个或多个信息对象,而IO是信息报文的基本单元。
IEC101规约中定义了多种命令和传输服务,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其中,主站可以向子站发送控制命令,如遥控命令、遥调命令等,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控制操作。
主站还可以向子站发送读命令或写命令,以读取或写入子站的参数和数据。
总之,IEC101规约是一种用于传输电能信息的通信规约,实现了电力系统中子站和主站之间的稳定和可靠的双向通信。
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中使用最广泛的通信规约之一,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01规约培训一、适用范畴网络拓扑结构本规约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多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多点星形等,通道能够是全双工或半双工的情形。
2、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分为非平稳方式和平稳方式传输两种。
非平稳方式传输:只有主站启动各种链路传输服务,子站只有当主站要求时才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关于所有网络结构都可适用。
然而在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中,非平稳方式传输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的内在潜力。
平稳方式传输:主站和子站能够同时启动链路传输服务,因此必须有一对全双工的通道。
那个地点规定关于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采纳平稳方式传输,关于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的网络结构采纳非平稳方式传输。
帧格式本规约采纳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其具体格式如下传输规定:线路闲暇状态为1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闲暇间隔。
两帧之间的线路闲暇间隔最少为33位帧长度L包括操纵域、地址域、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L最大为250帧校验和为操纵域、地址域、用户数据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接收校验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校验两个启动字符应一致、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L+6、帧校验和、终止字符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具体格式如下:传输规定:(1)线路闲暇状态为1(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闲暇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闲暇间隔最少为33位(5)无帧长度L(6)帧校验和为操纵域、地址域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7)接收校验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检查启动字符、终止字符以确定此帧长度是否正确检查校验和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IEC60870-5-101(国标2002版)规约学习笔记IEC60870-5-101规约的传输方式分为非平衡传输和平衡传输两种方式。
非平衡传输方式是指链路传输过程中只有主站是主动发送的,从站只是被动接收的;而平衡传输方式子站可以主动上送各种报文。
IEC101(FT1.2)可变帧长格式:报文头(固定长度)启动字符(68H)68 L09L09启动字符(68H)68L个字节长控制域(C)73链路地址域(A)01 ASDU数据单元标示数据单元类型类型标示64可变结构限定词01传送原因06公共地址01信息体信息体地址00信息体元素00信息体时标14帧校验和(CS)F4结束字符(16H)16IEC101(FT1.2)固定帧长格式:启动字符(10H)10控制域(C)49链路地址域(A)01帧校验(CS)4A结束字符(16H)16 IEC101(FT1.2)单控制字符:E5说明:单控制字符E5用来取代固定帧长的肯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0>)或固定帧长的否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9>)。
控制域(C)说明: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1:表示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0: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报文(响应报文)。
FCB:帧计数位帧计数位用来消除信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POND)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相反值,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FCB)的拷贝,若主站超时未收到子站回复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复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报文。
在复位命令的情况下,帧计数位(FCB)清零,子站接收到复位命令将帧计数位重置为零,并期望下一次主站下发的报文中,帧计数位(FCB)以及帧计数有效位(FCV)都为1。
FCV:帧计数位=1: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0: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IEC60870-5-101(国标2002版)规约学习笔记IEC101(FT1.2)可变帧长格式:IEC101(FT1.2)固定帧长格式:IEC101(FT1.2)单控制字符:说明:单控制字符E5用来取代固定帧长的肯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0>)或固定帧长的否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9>)。
控制域(C)说明: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1:表示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0: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报文(响应报文)。
FCB:帧计数位帧计数位用来消除信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POND)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相反值,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FCB)的拷贝,若主站超时未收到子站回复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复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报文。
在复位命令的情况下,帧计数位(FCB)清零,子站接收到复位命令将帧计数位重置为零,并期望下一次主站下发的报文中,帧计数位(FCB)以及帧计数有效位(FCV)都为1。
FCV:帧计数位=1: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有效;=0:表示帧计数位FCB的变化无效。
ACD:要求访问位=1:子站要求传送1级数据;=0:子站无1级数据要求传输。
DFC:数据流控制位=0:表示子站可以接收后续报文;=1:表示子站不能再继续接收后续报文,将会导致数据缓冲区溢出。
ASDU结构说明(1)类型标示:ASDU中的第一个八位位组,定义了后续信息对象的结构、类型和格式。
定义为TYPE IDENTIFICATION := UI8[1..8]<1..255>监视方向上的过程信息(子站 主站):UI8[1..8] <0..44>附:CP56Time2a时标格式如下:Milliseconds = UI16[1..16]<0..59999>Minutes = UI6[17..22]<0..59>RES1 = Reserve1 = BS1[23]IV = Invalid = BS1[24]<0..1> (IV<0> = 有效;IV<1> = 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