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设计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叫人权吗?世界人权日是哪一天?2.解读人权: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3.观看视频:世界人权日4.教师总结: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二.新知讲解1.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出示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普法教育: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4.《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3年)》目录5.小组研讨:阅读教材P39页,你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五大目标〃有怎样的理解?(1)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2)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4)深入开展人权教育;(5)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6.观看视频:中国海军也门撤侨回国。
7.成就展示:中国的减贫成就就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最显著标志。
第3课时田忌赛马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106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2.认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论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学习田忌赛马。
(板书课题:田忌赛马)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充满智慧的故事。
田忌赛马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故事,其中蕴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这节课,我们就要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找到这个对策,而且我们还要学会应用这种对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寻找最优策略1.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课件播放田忌第一天赛马的视频)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田忌第一天赛马是输是赢?请填写下表。
学生汇报。
齐王3比0获胜师:在第一天的比赛中,我们知道田忌因为输了比赛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孙膑出场了,并且还给田忌出谋划策,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天的比赛。
2.课件播放田忌第二天赛马的视频。
师:第二天的比赛你知道孙膑用了什么对策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吗?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书本上补充完整。
(出示教材P106第一个表格)(学生交流并填表)田忌2比1获胜3.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师:是不是田忌一定要用孙膑这种策略才能赢齐王呢?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齐王的三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略强一些,田忌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分别与齐王的进行搭配,三局两胜。
齐王的马出场顺序不变,搭配时,要有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入教材P106第二个表格里。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言献策。
2.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和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极思考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3.尝试写代表提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初步具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责任,了解公民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参政议政,人人齐参与:
除了提案这种形式,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提出我们的建议,发表我们的看法。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围绕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你的希望和建议。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3课时【优秀3篇】角形相似的判定篇一(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讲解新课】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中,求证:∽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
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 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 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 .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还可提问:(1)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答案:)(2)如图,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答案:或两种情况)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第三课动作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第三课中所涉及的动作的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正确地进行所学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教授第三课中的动作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所学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姿势。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第三课动作讲解教案。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音响设备。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体育馆或操场。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仪播放一些运动员进行动作训练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动作名称。
教师通过PPT展示第三课中所涉及的动作名称,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通过观看PPT和听老师讲解,掌握动作的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3. 示范动作。
教师现场示范所学动作,并强调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4. 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动作练习。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下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动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PPT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第三课中的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三课时共同的决定要落实》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三课时共同的决定要落实》通过参与共同决定班级事务的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共同决定的概念和意义,明白共同决定对班级事务的重要性。
2. 掌握共同决定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合作学习和观察思考等方法参与共同决定。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案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决策的态度。
2. 培养学生遵守共同决定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共同决定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共同决定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参与共同决定的能力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的价值观。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对于参与班级事务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定的需求和动力。
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重要性,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记得!是通过协商决定,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班级问题,促进班级的团结合作。
3.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认为在班级中为什么要进行共同决定呢?共同决定有什么意义呢?4. 学生:在班级中共同决定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讲解与示范1. 教师:那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共同决定的过程和方法。
共同决定的过程包括什么呢?2. 学生:我们可以先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讨论,最后通过投票或达成共识来做出决策。
第三课时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第三课时我国的宗教政策【学习目标导航】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课前自主预习】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自主探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提示:①二者并不矛盾。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坚决打击一切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放任自流。
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利于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有利于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的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中学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堂合作探究】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情境导入】XX年3月1日,《宗教事务条例》正式施行5周年,这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保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实施《宗教事务条例》有何意义?提示:宗教工作事关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安定团结,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The third period(第三课时)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教学内容与目标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Letters and sounds ·能够听、说、读、写Ee,Ff,Gg,Hh,Ii五个字母·能够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和三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时的发音▶教学重点1能够听、说、读、写字母Ee,Ff,Gg,Hh,Ii。
2能够初步掌握两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和三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时的发音。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所学字母的笔顺以及相关例词的发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录音、视频、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 & Revision①1. Greetings.2. Enjoy the song—ABC song.Play the recording of the song. (课件出示:教材P6 Let’s sing板块的歌曲音频)Ask students to sing after it.3. Revision.Students chant with the teacher and show the letter cards.Step 2: Presentation1. Teach the letters “Ee, Ff, Gg, Hh, Ii”.②Teaching purpose①通过歌曲热身,营造良好的英语语音教学氛围。
通过吟诵两段有韵律的chant,帮助学生复习字母A到D,为新授内容做铺垫。
Teaching purpose②借助课件并通过卡通动画的形式呈现字母,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像字母的物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字母的大小写,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 3 页共6 页T: We have so many letter friends like “Aa” “Bb” “Cc” “Dd”. Today, we’ll meet five new letter friends. Who are they? Let’s have a look!Show the cartoon image of the letter “Ee” on the PPT. (课件出示:字母Ee的卡通形象及其录音)T:Can you find something that looks like “Ee” in your daily life?Ss:…Show some pictures that contain “Ee”. (课件出示:包含字母Ee 的图片)Write down the letter “Ee” on the blackboard. Let students show their fingers and write after the teacher. Let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capital letter and lowercase letter.Lead in and teach the letters “Ff, Gg, Hh, Ii” in the same way. (课件出示:字母Ff, Gg, Hh, Ii的相关图片及其录音)2. Let’s match.③Show a task of matching the capital letters to the lowercase letters. Ask students to finish it.3. Listen and repeat.④(1) Play the video. (课件出示:教材P26 Listen, repeat and chant 的视频)Let students read after it.(2) Show the picture on the PPT. (课件出示:教材P26 Listen, repeat and chant的图片)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recording. Teach the words by word cards.(3) Lead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letter “e”. Let students clap their hands and chant:Ee, Ee, Ee, /e/, /e/, /e/, egg, egg, elephant, elephant. Teaching purpose③通过连线题,检测学生对字母大小写的掌握情况,并强化学生对字母大小写的区分和记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和默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隐含信息;–运用适当的语感和语气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准备的教案和课件。
2.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保持安静。
3.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天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预习导入:让学生念一遍课文标题,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呈现:逐段呈现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让学生跟读。
3.课文理解: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语文练习(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和句子;2.朗读课文,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天窗》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最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所给图形的特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2.能根据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复原坐标系.3.经历建立坐标系描述图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意识.4.通过学习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多种方法,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能写出各点的坐标.难点::根据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复原坐标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做工兵排雷游戏.根据给出的坐标,找到地雷的位置,如果你找对了,地雷就爆炸了,如果找不对,地雷就不会爆炸哦!(-5,0)、(0,4)、(6,4)、(6,-4)、(2,3)、(-2,3)、(-3,-3)、(-5,6)、(2,-3)、(4,-3)、(0,0).预设:尝试找出各点位置,进行排雷游戏通过做工兵排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你能写出图中几个点的坐标吗?预设:不能,因为没有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一个平面图形,要想写出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必须建立直角坐标系,而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建立方法是否唯一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下!思考并回答通过给出平面图形,不能直接写出点的坐标,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的学习.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教师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长方形ABCD的长与宽分别是6和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思考:你是如何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各顶点坐标如何求得?预设:(1)确定坐标原点;(2)确定x轴和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3)根据条件中线段长度表示各顶点的坐标.合作探究,并交流讨论.以写出长方形各顶点坐标为背景,引领学生探索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形结合意识.解: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CB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此时C点坐标为( 0,0 ).由CD长为6,CB长为4,可得D,B,A的坐标分别为:D( 6 ,0 ),B( 0,4 ),A( 6,4).【议一议】还可以建立其他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吗?预设:成果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多尝试,方法多样,合理即可.【想一想】由上得知,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则各点的坐标也不同.你认为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独立尝试,并交流反馈思考并交流明确同一个图形,可以建立多种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对应的顶点坐标不同.系才比较适当?预设:①以特殊线段所在直线为坐标轴;②图形上的点尽可能的在坐标轴上;③所得坐标简单,运算简便.注意: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同一个点就会有不同的坐标,但长方形的形状和性质不会改变.提问:说一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步骤是什么?归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步骤:(1)定原点.尽可能选择一些特殊点作为坐标原点(如垂足、顶点、中心等);(2)定坐标轴.坐标轴尽可能建立在已知图形中的线段上;(3)完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箭头、坐标轴符号、原点、单位长度等.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归纳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步骤.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如图,对于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解:如图,以边BC所在直线为x轴,以边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引导学生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O =,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0,);B (-2,0);C(2,0).提问: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预设:其他方法展示【议一议】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3,2)和(3,-2)的两个标志物A ,B ,并且知道藏宝地点的坐标为(4,4),除此外不知道其他信息.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预设:连接AB ,作线段AB 的中垂线,并以这条直线为横轴;将线段AB 分成四等份,以其中的一份为单位长度,以线段AB 的中点为起点,向左找到距起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过这个点明确例题的做法,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思考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从而更简便地描述图形的位置,进一步熟练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对应的坐标.根据已知点的坐标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单位长度、坐标轴的位置,可以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作横轴的垂线,并以此作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再在新建的直角坐标系内找到坐标为(4,4)的点,即是藏宝地点.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如图,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这个四角星的八个顶点的坐标.2.如图,围棋棋盘放在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黑棋(甲)的坐标为(-2,2),黑棋(乙)的坐标为(-1,-2),则白棋(甲)的坐标为__________.3.对于边长为4的正方形,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4.如图所示,在某次行动中,当我方两架飞机处于A(-1,2)与B(3,2)位置时,雷达探测到有一架可疑飞机C 在(1,-2)位置. 请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找出可疑飞机C的位置.自主完成练习,再集体交流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答案:1.解:各顶点坐标如下图:2.解:白棋(甲)的坐标为(2,1).3.解:如图,以顶点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A(0,0),B(4,0),C(4,4),D(0,4).方法不唯一.4.解:点C的位置如图所示:环节五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尝试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66页习题3.4第3、4题学生课后自主完成.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4、例5、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实例,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悟逻辑推理在推导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时的运用,主动探究,体会创新和抽象概括的魅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测量、估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养成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预设1:到叶镇还有21千米。
预设2:到灵山还有23千米。
设计意图引入例题情境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认识千米1. 介绍“千米”的概念。
师:到叶镇21千米和到灵山23千米都是表示路程的长度;千米也是长度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2.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1千米有多长呢?(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一说)课件出示学校操场图。
师: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下面我们就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远。
小组合作: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学生合作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并引导学生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1000米。
探究点2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课件出示:3千米=()米5000米=()千米师: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预设2: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所以5000米=5千米。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含义,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
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及PPT课件。
民族团结相关视频资料。
民族文化展示板。
五、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知
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六、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民族团结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授新课:讲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和措施等内容。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1)预习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音频,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整体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逐段解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讲解语法,通过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3.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练习,设计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语言游戏,设计语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四上第三课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简单教学第三节教案教学第三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例子,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巩固新知识。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以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5.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家中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否理解透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五、板书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后期的复习和记忆。
六、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器材等资源,辅助教学。
七、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讨论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八、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三课时氧化复原反响1. 什么是氧化复原反响?判断依据是什么?△2CuO+ H2=====Cu+ H2O△MnO2+4HCl( 浓 )======MnCl2+ H2O+ Cl 2↑属于氧化复原3NO2+H2O======2HNO3+ NO的反响有哪些?2H2O2======2HO+ O2↑CaCO3+ H2O+ CO2====== Ca(HCO3) 2一、氧化剂和复原剂1.氧化剂和复原剂氧化剂——得电子( 电子对倾向 ) 的物质复原剂——失电子( 电子对偏离 ) 的物质2. “双线桥”表示氧化复原反响。
( 以 CuO+H2======Cu+H2O为例 )化合价高升,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剂+复原剂﹦复原产物+氧化产物(强氧化性)(强复原性)(弱复原性)(弱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复原①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结不一样价态的同种元素;②线上注明电子得失、化合价起落、被氧化、被复原等内容( 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 。
〖注意事项〗①双线桥从左到右,连结不一样价态的同一元素。
②双线桥上指了然电子得失、化合价起落、被氧化、被复原等内容。
③反响前后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以下氧化复原反响,并指出氧化剂和复原剂。
2H2O=====2H↑+ O2↑② 2Al+3H2SO4======Al2(SO4) 3+ 3H2↑△③2KClO3=====2KCl+3O↑[议论]在所学过的反响中,哪些物质属常有氧化剂,哪些物质属常有复原剂?[剖析]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得电子价降低,复原剂失电子价升高。
常有氧化剂: O、 Cl 、浓 HSO、HNO、 KMnO等;2 2 2 43 4常有复原剂: Fe、 Mg、 Al 等金属单质,H2、C、 CO等。
试从化合价角度剖析以下粒子的性质。
在Fe3+、 Fe2+、 Al 3+、 H+、 S、Cl -等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_______________ ,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兼有的是 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计算机安全与多媒体技术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
它具有自我复制传播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
当计算机病毒程序运行(病毒发作)时,会影响其他正常程序及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还会造成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
2〉破坏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激发性
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病毒入侵的途径
(1)源码型病毒
(2)入侵型病毒
(3)操作系统病毒
(4)外壳型病毒
2〉病毒的破坏程度
(1)良性病毒
(2)恶性病毒
3> 病毒的感染对象
(1) 引导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病毒是通过信息共享途径传播的。
(1)来源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如CIH病毒。
(2)软件公司为保护自己研制的软件不被复制(盗版)而采取的不正常的惩罚措施。
(3)恶意攻击或有意摧毁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
如“犹太人病毒”。
(4)在程序设计或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未估计到的原因而对它失去控制所产生的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预防计算机病毒要注意的环节
1〉创建紧急引导盘和最新紧急修复盘。
2〉尽量少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必须使用时,要先杀毒在使用。
3〉尽量减少从因特网下载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删除可疑的电子邮件,能脱网单机工作时尽量脱网工作。
4〉安装反病毒软件或硬件产品,启用病毒防火墙,随时查杀病毒和防止有病毒的数据进入计算机;同时要注意及时升级反病毒产品的病毒库和查毒引擎。
5〉重要信息,是先要做备份,一旦计算机遭到病毒破坏,不至于对重要数据造成影
响。
2.病毒的检测
1〉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经常无故死机。
2〉出现莫名其妙的信息,程序运行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3〉硬盘中出现一些异常文件,一些软件不能正常运行。
4〉系统自动发送电子邮件。
3. 病毒的清除
对病毒的清除一般使用杀毒软件来进行。
使用防病毒软件。
常用的防病毒软件有KV3000、瑞星和金山毒霸等。
三、多媒体计算机
1.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媒体(Media),又称介质,是存储、传播、表现信息的载体,是承载信息的有形物体。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集合,它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与计算机通信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声、文、图、像与计算机集成为一体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1)集成性、(2)实时性、(3)交互性、(4)数字化、(5)计算机化。
2.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MPC)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构成可由公式MPC=PC+视频卡+音频卡+CD-ROM体现。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1>支持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的操作系统。
2>多媒体编辑工具。
3>多媒体应用软件。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可构成以下三种多媒体系统:
1>对多媒体对象具有编辑和播放的开发系统。
2>对多媒体对象进行播放的演示系统。
3>以家用电视机为输出设备的家用系统。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科技数据和文献的多媒体表示、存储及检索。
它改变了过去只能利用数字、文字的单一方法,还描述对象的本来面目。
(2)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
(3)支持各种计算机应用的多媒体化,如电子地图。
(4)娱乐和虚拟现实是多媒体应用的重要领域,它帮助人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相关设备把人们带入虚拟世界。
(5)多媒体技术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表现力,无疑将更大程度的丰富计算机网络的表现能力。
第六节微型计算机操作入门
一、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
1、开机:先开外设,后开主机。
(1)第一次开机
开主机电源开关 POWER
(2)重新启动电脑
1)[Ctrl]、[Alt]、[Del]键。
2)按主机“RESET”键。
3)按主机电源开关 POWER。
2、关机
(1)硬关机:按主机电源开关 POWER
(2)软关机:关机前要先退出所有应用程序后用鼠标左击“开始”按钮。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闭计算机”。
二、键盘常识
1、键盘有101键或104键。
键盘可以分为4个区:主键盘区、数字键盘区、编辑控制键盘区、功能键盘区。
2、常用的键盘操作如下:
(1)快捷键(2)ESC键(3)使用微软自然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