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同种生物的差异性2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5
一、种豆得豆
1、同科植物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之间非常相似,但也个别存在微小的(差异)。
2、可以从根茎的形态,叶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花、果实和种子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
3、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形状的稳定性。
二、相似与差异
1、同种动物(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成为遗传。
三、化石里的古生物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
2、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挖掘的(化石),来了解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方式)等信息的。
3、(猛犸象),又名毛象,生活在距今(1.1万)年前。
四、生物的演变
1、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的需求。
2、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它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像翼,足有4趾,3趾向前,1趾向后,这些特征与现代的鸟相似。
3、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生物之间春在者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6、被称为活化石的动物(腔棘鱼)、(扬子鳄);植物有(银杏树)、(水杉)等。
教案: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上海市徐汇中学郑斌区级公开课时间:2007.10.29 下午第一节班级:预初9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同种生物间存在差异。
学会编制简单的直方图。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统计人体特征的有关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制作和解释直方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完成有关人体特征数据的采集并制作有关图表,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归类的能力。
学习分组合作、评价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记录与比较生物(人体为例)的异同点。
懂得利用直方图来显示同种生物间的某种差异。
难点:编制和解释简单直方图。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设备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刻度尺收集身高、脉搏、体重的资料(课前有课代表整理,第一章中已测量、课内分发给每组学生)。
五、教学流程上海市徐汇中学郑斌板书计划: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一、人体间的差异收集人体资料发现个体差异绘制直方图二、制作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收集原始数据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决定组距与组数: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4、列频数分布表数出每一组频数(不含最高值)5、绘制直方图横轴表示各组数据,纵轴表示频数,该组内的频数为高,画出一个个矩形。
副板书三、总结不同生物间有差异,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这种个体间差异可通过直方图简洁而直观地表现出来。
四、作业:练习册P19(1)教学流程图。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同种生物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2. 掌握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差异;3. 理解同种生物差异性对种群进化和适应性的影响。
导学内容:1. 同种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同种生物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3.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同种生物个体差异性的影响;4. 差异性在种群进化和适应性中的作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同学们是否曾经注意到同一个品种的动植物个体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同一个品种的狗狗可能颜色、体型、性格都各不相同。
那么,这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呢?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第二步:探究同种生物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1. 同种生物的定义:同种生物是指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上相互接近的生物体,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祖先和遗传信息。
2.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个体,也会存在着各种差异,如外表特征、体型大小、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区别。
第三步: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差异性的影响1. 遗传因素: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遗传信息的不同所导致。
父母的基因会在交配过程中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个体的遗传信息,从而导致后代之间的差异。
2. 环境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环境包括生长环境、食物供给、气候等多种因素,会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行为表现,从而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第四步:探讨差异性在种群进化和适应性中的作用1. 种群进化: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种群进化的基础。
通过差异性,种群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的机会,从而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进化。
2. 适应性:差异性使得同种生物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相同品种的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方式和生理特征。
第五步:小结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这种差异性对种群进化和适应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导学案《同种生物的差别性》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同种生物指的是具有相同基因组的个体,但在外部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性的存在往往受到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进修同种生物的差别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探究这些差别背后的原因。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别性是如何产生的;2. 掌握同种生物差别性的分类和表现形式;3. 探究同种生物的差别性背后的原因。
三、进修内容1.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产生的原因;2.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分类及表现形式;3.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背后的原因探究。
四、进修过程1.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产生的原因同种生物的差别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基因组的差别会导致同种生物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别;- 环境因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生物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差别性的产生;- 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同种生物在外部表现上的差别。
2.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分类及表现形式同种生物的差别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形态差别:包括体型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别;- 生理差别:包括代谢速率、发展发育速度、生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别;- 行为差别:包括觅食方式、交流方式、活动习性等方面的差别。
3. 同种生物的差别性背后的原因探究同种生物的差别性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的原因,需要通过深入钻研来探究:- 通过遗传分析,可以了解同种生物差别性的基因基础;- 通过实验钻研,可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同种生物差别性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揭示生活习惯对同种生物差别性的影响。
五、进修总结通过进修《同种生物的差别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探究这些差别背后的原因。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
六、拓展延伸1. 选择一个同种生物,比如不同品种的狗,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别,并思考这些差别的原因;2. 了解同种生物的进化过程,探究进化是如何导致同种生物产生差别性的。
《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同种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
3. 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导学内容:一、同种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同种生物是指具有相同生物学特征、可以互相繁殖后代的个体群体。
同种生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结构和遗传信息,能够形成繁殖群体,并在自然界中繁殖生息。
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1. 异同之一:外部形态同种生物之间的外部形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如体型大小、颜色斑纹等。
例如,同一品种的狗可能有不同的毛色和体型,但整体结构和特征基实情似。
2. 异同之二:生活习性同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性。
例如,同一品种的鸟类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迁徙路径和觅食习性。
3. 异同之三:遗传信息同种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异。
遗传信息的差别可能会导致个体间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
4. 异同之四:繁殖方式同种生物在繁殖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别,有的通过性繁殖,有的通过无性繁殖。
不同的繁殖方式会影响后代的遗传特征和生存能力。
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选择同一种类的植物或动物,观察它们之间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同种生物间的遗传信息和繁殖方式的异同,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3.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关于同种生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为什么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同一品种的动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毛色和体型?”4. 小结总结:让学生总结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并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导学延伸:1. 知识拓展: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知识,深入探讨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演化过程。
2. 实践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增进环境珍爱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同种生物间的异同,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和科学素养。
七年级生物第一课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之一。
生物学知识关乎人类的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也有助于我们欣赏自然、探索宇宙的奥妙。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
一、生命的共同特征生命是一种神秘而又美妙的存在,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 细胞组成:所有生命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新陈代谢:生命体需要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来维持生命活动。
3. 生长和繁殖:生命体通过吸收营养物质进行生长,也可以通过繁殖来传递基因。
4. 反应刺激:生命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保护自身并适应环境。
二、生物分类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人们对其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划分在同一类别中,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属和科。
1. 物种: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遗传信息,能够交配繁殖的生物个体。
2. 属:属是指具有相似形态、遗传信息的多个物种的集合。
3. 科:科是指具有相似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的多个属的集合。
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 保护物种:结合野生动物园、保护区、植物园等方式,积极保护濒危物种。
2. 建立生态保护区:通过规定区域限制人类的活动,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保护生物栖息地:通过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总之,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生命的奥秘。
在我们走进生物学的大门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学习、发现和探索。
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差异性的是()
A.黄种人和白种人鼻梁有高低B.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C.黑马和白马毛色有差异D.橙子有的甜,有的不甜
2. 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果实的是()
A.杏仁B.绿豆C.西瓜子D.玉米粒
3. 我们的学校校园中,有桂花、蕨、青苔和柏树等植物。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③是上述植物中的()
A.桂花B.蕨
C.柏树D.青苔
二、填空题
4. 尝试对下列植物进行分类:
①肾蕨②葫芦藓③油松④玉米⑤向日葵⑥水绵
(1)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以把上述植物分为两类:有种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将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两类: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所属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
(3)将无种子的植物,根据有无茎叶分为两类:无茎叶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_________ 多样性三个层次。
在地
球上,物种最丰富的陆地环境是_________,水域环境是_________和_____ __。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2.掌握同种生物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导学内容: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指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特征和性状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在自然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导入问题:1.你身边是否有长相、体型等方面有差异的同种生物?这些差异是怎么产生的?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对生物体生存和繁衍有何影响?3.为什么同一物种中会存在着差异性?导学步骤:第一步:同种生物的差异性表现形式1.外部特征:颜色、体型、体毛等。
2.生物学特征:生长速度、生殖器官、行为习惯等。
3.遗传差异:基因组差异导致的个体间遗传特征不同。
第二步: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产生原因1.遗传:基因重组与变异导致个体遗传信息差异。
2.环境: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所受到的选择压力不同。
3.进化: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帮助个体更好地获取资源和抵御捕食者。
第三步: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1.增加适应性:不同个体适应不同环境,增加物种整体生存概率。
2.提高生存竞争力:个体间差异性使得群体更具多样性,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压力。
3.促进物种进化:差异性是物种进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和繁衍后代。
导学任务:1.观察身边的同种生物,记录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并尝试解释产生原因。
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在自然选择中的重要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对物种进化和生存的影响。
导学小结: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产物。
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物进化过程,以及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对生物体生存和进化的深远影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1七年级上册第0章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2.什么是科学探究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第一章星空巡礼1.观天认星2.银河系3.最近的恒星—太阳4.行星和卫星5.太阳系小天体第二章昼夜与四季1.昼夜的成因2.四季与节气3.月球与月相第三章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时区和日界线4.地图•■2第四章变化的地形1.火山与地震2.海陆的变迁3.地形的缓慢变化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1.艳丽多姿的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的主要类群2.植物的主要类群3.细菌和真菌4.生物的分类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1.种群和群落2.生态系统3.生物圈七年级下册•■3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2.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3.水是常用的溶剂4.水的组成5.检验水的存在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空气1.空气的存在2.空气的成分3.氧气4.二氧化碳5.保护大气圈第三章阳光1.太阳辐射能2.阳光的传播3.阳光的组成第四章土壤1.土壤的组成和利用2.土壤与植物3.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41.生物体2.细胞3.组织器官和系统第六章物质的结构1.物质由微粒构成2.元素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2.力3.几种常见的力第二章运动过程的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2.人和动物运动状态改变第三章压力压强1.压强2.液体内部的压强3.大气压强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四章浮力1.密度・■■52.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4.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五章化学反应1.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3.金属4.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5.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2.植物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3.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4.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1.食物的吸收和消化2.人体的呼吸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人体的排泄5.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61.对声音的认识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声信息4.噪声的污染与防治第二章光与视觉1.形成视觉的条件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3.眼凸透镜成像4.视觉5.视觉的延伸第三章电1.自然界的电现象2.常用电器3.电流、电压4.电阻5.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四章磁1.磁现象2.电流的磁效应第五章电磁波和通信1.信息的传递和通信2.电磁感应•■■73.无线电广播和通信4.现代通信第六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动物的行为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4.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七章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2.植物的无性生殖第八章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动物的有性生殖2.人的生殖与发育九年级上册第一章酸碱盐1.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2.重要的酸3.重要的碱4.常见的盐5.配制溶液第二章常见的有机物・■■81.身边的有机物2.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3.矿物燃料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1.斜面2.滑轮3.杠杆4.机械能第四章电能1.电能的获得和转化2.电能的量度第五章内能1.物体的内能2.比热容3.热机第六章核能1.放射性及其应用2.核能的释放第七章能源与社会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能源和能源的种类3.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94.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我们的宇宙2.热大爆炸宇宙模型3.恒星的演化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二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1.地球的演化2.生命起源3.生物进化4.生态平稳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1.物质的转化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第四章天气和气候1.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2.气温、湿度和降水3.气压和风4.云和卫星云图•■■105.我国东西气候差异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遗传2.生物的变异第六章健康与保健1.健康、亚健康和疾病2.免疫与健康3.营养与健康4.卫生与保健5.环境与健康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1.科学就是力量2.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1。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什么?2. 掌握同种生物的差异性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3. 分析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导学内容: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每个物种都会有个体之间的差异。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态差异性:同一物种的个体在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同一种鸟类的个体可能体型不同,羽毛颜色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2. 生理差异性:同一种生物的个体在生理特征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同一品种的狗狗有的可能对某种食物过敏,有的则不会出现任何反应。
3. 行为差异性:同一种生物在行为方面也会有个体差异。
例如,同一群猴子中,有的可能更爱好攀爬树木,有的则更喜欢在地面上觅食。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遗传因素: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基因组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 环境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会引起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例如,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形态有所不同。
3. 生长发育过程: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受到营养、应激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促进物种的适应性。
有些个体可能对某种环境更适应,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2. 差异性可以提高种群的抗风险能力。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加种群的生存机会。
3. 差异性还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
通过差异性的存在,物种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繁衍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问题:1. 请列举一些生物中的差异性表现形式?2. 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3. 差异性对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有什么作用?课堂讨论:1. 请结合实例,讨论差异性如何促进物种的适应性?如何增加种群的抗风险能力?2. 差异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何影响?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拓展练习:1. 研究一种动物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及对其生存和繁衍的影响。
RFLP分析1 导论生物个体间的差异,本质上是DNA水平上的差异。
这是由于进化过程中种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突变和DNA分子结构重排,造成了分子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当这种改变涉及到限制性酶切位点时,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长度将发生变化,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在不同个体间呈多态性现象,即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ems,简称RFLP)。
多态即非单态,不一样之意。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DNA分子完全相同,用同剂量的同种限制性内切酶在相同的条件下消化,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将相同。
如果两个DNA分子基本相同,只是在一处或几处发生某种差异,哪怕是很小的差异,消化后两DNA 分子的限制性酶谱的条带方式将出现不同,即产生多态性。
对这些条带进行分析可从中获得两种DNA分子结构差异的信息。
DNA多态性根据其产生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碱基对突变类型,即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发生了单个碱基替换(转换或颠换),使原有切点消失或产生新的切点;另一类是结构重排型,这是由DNA内部发生较大的顺序变化所引起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DNA顺序发生了突变,如缺失、倒位或插入等;二是近年来发现的高变区。
高变区由多个串联重复顺序组成,一般位于基因附近。
不同个体高变区的串联重复顺序的拷贝数相差悬殊,高变区长度变化很大,从而使高变区两侧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固定位置随高变区而发生相对位移。
对于DNA的检测,用限制性内切酶种类越多,对基因结构的了解就越精细。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高等植物的染色体太大太复杂了,如果用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很难在琼脂糖凝胶上看到DNA片段的多态性,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弥散状的DNA(因为条带太多太密集了)。
解决这一问题时人们自然想到了Southern杂交,将琼脂糖凝胶中的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或其他膜)上,然后再用标记的克隆基因作探针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后即可在X光片上看到DNA多态性了。
1、地球上的人属于同一个生物物种,但他们的相貌、指纹和血型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2、指纹是指人的手指皮肤上的纹路。
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纹都不相同。
3、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A型、B型、O型和AB型。
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天然野生稻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此杂交水稻和天然野生稻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的品种(填“物种”或“品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同一物种),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2、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1、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错误的是()A.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B.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C.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D.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答案】C【解析】例如苹果甜或者不甜这一性状不能用肉眼看出。
2、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第一个发现血型,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
开始时,他只发现了三型。
1902年,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型。
后来,国际联盟卫生保健委员会将这四种血型正式命名为A、B、O、AB型。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其他系统的血型,如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20多个血型系统。
下列关于血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血型系统有多种B.血型由遗传决定,终生不变C.常见的血型系统有四种,即A型、B型、AB型、O型D.ABO血型系统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0多个。
ABO血型系统包括A、B、O、AB四种血型。
3、下列不是生物体的性状的是()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B.生物体的生理特征C.生物体的行为方式D.生物体的生殖发育方式【答案】D【解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物体的生理特征、生物体的行为方式,不包括生物体的生殖发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