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乌克兰当代绘画中的东方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
论乌克兰油画家米·顾依达绘画构图作者:李祖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4期构图就像其它绘画元素一样是促成一幅成功作品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
米·顾依达的作品多样;风俗画,历史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都与画家本人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构图形式以及画家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修养是分不开的。
跟着米.顾依达精美的作品游走去领悟和探索新时代下画家画中构图的奥妙。
一、米·顾依达的绘画风格概述(一)画家简历乌克兰油画家米哈伊尔·顾依达,不仅是乌克兰公认的绘画大师,在其他领域也是闻名遐迩,是新现代派绘画中的佼佼者,在乌克兰国内极富盛名。
他用构图、色彩、色调以及画笔和刮刀的一举一动,描绘出许多优美动人的画面。
将绘画素材中的符号、象征、神话和寓意融合在一起。
(二)风格特征米·顾依达创造风格特点属于现代派;分别具有东方风,戏剧性,装饰性,观赏性,和幻想性。
他是乌克兰最具特点的新现代派艺术之一,其画风细腻柔和,有别具一格。
米.顾依达承袭乌克兰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在其艺术中巧妙的运用东方审美意象,使其绘画艺术能够达到突破与进展,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米·顾依达构图特点(一)构图的概念辨析所谓的构图就是艺术家为了表达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画面中分布、安排和处理人或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绘画构图的用英文译为composition为造型艺术术语,它源于拉丁文,欧洲最早出现的论构图的书是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原意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结构组合以连结画面的不同部分并形成一个统一体。
(二)米·顾依达油画人物构图特点米·顾依达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他的整个绘画作品特点表现方法简单、经济、构图美观,多通过用笔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客观对象与构思,展现细腻的技巧。
其作品精致而独特,其中表现的人物与众不同,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他的画从里到外放射出一种正面的张力。
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我们将从技法和风格上分析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东方传统绘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注重线条、墨色和留白的运用,追求意境和氛围的表达。
这种表现手法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传统。
而这种线条、墨色和留白的运用,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中,印象派画家受到了东方传统绘画的启发,提倡观念上的自由和技术上的宽松,他们以以快写生的风格表现现场,将自然的感觉和氛围融入作品中,这与东方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方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和意境也对西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西方绘画家不再受拘泥于形式的束缚,从而创作出更多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这种影响在当代绘画艺术中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西方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东方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风格元素,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表现力。
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还体现在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上。
东方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作品中夹杂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这种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
在19世纪的欧洲,印象派画家受到东方传统绘画的启发,开始去追求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意境,他们的作品里充满了和谐、自然、抽象的东方文化元素,这种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传统绘画的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绘画。
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主题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西方绘画作品的主题选择和题材表现。
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技法和风格上,还是在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上,都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绘画艺术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和痕迹。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技法和风格上的影响,更是在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上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传承,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和创作方式的启发和激励。
正因如此,东方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丰富了西方绘画的艺术内涵,更为当代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可能性。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奥地利的著名艺术家,他在20世纪初的维也纳艺术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克里姆特擅长绘画、壁画和装饰艺术,他的作品充满了东方的元素,深受东方艺术的启发。
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东方艺术对他的影响,这里我们将探讨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方艺术对克里姆特的影响。
克里姆特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他早年受到了西方画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影响,但是后来他开始逐渐接触和深入研究东方艺术。
在当时的维也纳,东方艺术正如一股新的风潮,许多画家都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启发,克里姆特也不例外。
他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东方艺术的书籍和作品,研究其中的绘画技巧和题材。
克里姆特对东方艺术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油画和壁画中常常出现东方风格的元素,如金色的图案、异国情调的服饰和华丽的装饰。
克里姆特喜欢用金色来勾勒出人物和背景,这一技巧就来源于东方艺术的影响。
东方艺术中常常运用金色来表现贵族和神圣的形象,而克里姆特也借鉴了这一点,用金色来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克里姆特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东方传统的主题,如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形象、纹饰丰富的服饰和装饰物等。
这些元素都是来源于东方艺术的启发,克里姆特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将这些元素融合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克里姆特还曾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东方文化和艺术引入到西方的观众中,让他们能够欣赏到东方文化的美丽和神秘。
除了在绘画作品中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外,克里姆特还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他经常受命于一些贵族和富裕家庭的要求,在室内设计和装饰方面也运用了大量的东方元素。
他设计的壁画和装饰图案中常常出现东方的风格和图案,如莲花、凤凰和龙等传统东方图案,这些图案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使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神秘和雅致的气息。
看油画知历史——俄罗斯和乌克兰,纠缠千年的恩怨岁末年初,乌克兰反对派组织上万人游行集会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辞职,以致发生了街头流血冲突。
在反对派罗列的亚努科维奇罪状中,就有一条其接受俄国经济援助,将“乌克兰出卖给了俄罗斯”。
那么俄乌两国千年以来到底有怎样的恩怨呢?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乌克兰的首都基辅,被誉为“罗斯众城之母”。
早在公元885年,历史上第一个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基辅罗斯,便以基辅为中心建立。
到了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已经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当时的大公弗拉基米尔率领全体居民跳入第聂伯和集体受洗,皈依东正教。
(回复“罗斯受洗”,可查看历史事件详情。
)《沦陷》茹罗夫170-280cm 2010年境艺园俄罗斯油画画廊藏品画中描绘了蒙古侵略者俘虏抢夺东斯拉夫民族贵族女子的场景。
12世纪时,基辅罗斯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公国。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统率15万蒙古大军兵临基辅,攻破了基辅的城墙,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
乌克兰从此命途多舛。
从鞑靼的统治,到立陶宛人的侵略,再到波兰的占领,一直在吞噬着乌克兰本土的文化和宗教。
17世纪,在波兰统治薄弱的乌克兰东部,大量被称为“哥萨克”的流动农民形成了反抗组织,而领袖博格丹组织了反波兰的哥萨克起义。
为了胜利,他向俄罗斯沙皇寻求了帮助,1881年,列宾的名作《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回复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来信》,俄罗斯特列恰柯夫美术馆藏《博格丹》拉杰伊希科夫 130-180cm 1957年境艺园俄罗斯油画画廊藏品历史上对博格丹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将乌克兰卖给了俄国的叛徒。
结盟后,俄国如约出兵对波兰开战。
1667年和1686年,俄国两次与波兰签订条约,将基辅与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并入俄国。
但这是两个斯拉夫民族正式的合并协议,还是临时性的军事同盟条约,如今已无文本证据。
但俄罗斯的统治依然打压着乌克兰的独立性,像是写出了《死魂灵》等杰作的乌克兰作家果戈理,常被不正确的认为是俄罗斯人。
东方隐喻作者:易海钊来源:《牡丹》2019年第17期舞蹈作品的核心是舞者。
舞者的身体虽能反映出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身体运动特点,却难以营造出与其身体运动相关的文化语境。
缺乏相关的语境,一些独特的文化经验会被屏蔽。
那么,“如何运用道具来营造语境”就应该纳入舞蹈研究的范畴。
本文通过稻的文化意义来关照《流浪者之歌》,从视觉审美经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稻谷”进行解析,试图理清这该作品对社会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并阐述作品中的“道具”对当下的意义。
过去,由于网络并不像现在普及,个体所能关照的只有其特定生活的地域。
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群对其地域的认知是相似的,他们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被识别的。
如若超出了具体的地缘生活经验,他们对于身体的解读或许会产生歧义,比如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而在阿尔巴里亚则刚好相反,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可见,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当今世界日趋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把世界连接起来,使得个体认知可以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域。
处于该转变下,身体和相关文化不仅可以因共同的地缘生活而被相互认知,更可通过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方式被捕获。
于此,舞蹈的含义也有了第三重的延伸:舞蹈通过视觉编码使身体成为带有某种信息的符号,用作品的形式传递出远大于舞者自我感情表达的文化意义。
由于资本的推动,世界渐渐趋于一体化,各地开始变得相像,生活方式也渐渐趋于相同,因地缘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成为这个同质时代独特的财富。
基于此,笔者将以《流浪者之歌》为案例,尝试从视觉上对该作品中的“稻谷”进行文化解析。
一、舞“稻”的变迁我国不少民族种植水稻,不少农耕民俗的形成都与稻有关,如彝族的二月八、白族的田家乐、瑶族的“跳盘王,庆丰收”等。
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歌舞是祭祀、庆祝的普遍方式。
从稻作角度来说,云南有着特殊的地位。
一是云南有可能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二是云南有众多的农耕民族,这些民族留存有众多的与稻作相关的舞蹈文化。
试论油画艺术中的东方色彩作者:安偲毓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7期摘要:作为与西方油画艺术不同的表现方式,东方绘画中的平面化受到西方艺术家的推崇,直接影响着西方印象派、纳比派、新印象派等艺术流派。
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对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油画艺术中的平面化内涵阐述,深入剖析东方艺术绘画中的平面性,对油画艺术融入东方艺术色彩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油画;平面化;东西方融合油画自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一直到现在经历数百年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油画不断发生变革。
传统油画发展到现代绘画,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自从由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中国油画和自身本土语言相结合,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进行借鉴与吸收,从而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油画逐渐发展为平面化的表达。
油画不局限在三维立体空间,在油画中融入中国画散点透视感,把画面呈现平面的视觉感觉,实现在画面中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元素的合理应用。
一、油画艺术中平面化的内涵油画艺术的“平面化”指的是油画绘画技巧以及创造手段自身的平面行,而不是绘画材料的平面性。
为了满足油画中平面化视觉效果,需要把西方焦点透视法向散点透视法进行转化,画面的处理采取近似平涂的方法,实现油画早期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变,把立体处理为平面,通过色块间的对比使得画面空间感突出,基于色度、相近色相的颜色、不太明显的笔触方法等使油画画面平面化特征增强。
当前中国油画艺术打破传统油画三维空间表现形式,实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
二、东方绘画艺术中的平面性东方中国艺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二维平面化。
就中国早期古典艺术的发展而言,中国远古岩画以平涂、线条等技法为主,对充满装饰气息的艺术品进行创造,比如新石器时期,中国云南沧源岩画通过红色赤铁矿粉等颜料进行创作,利用平涂颜色的手段,对耕作、狩猎、舞蹈等社会场景进行展示,通过单线对轮廓进行勾勒,画面充满平面性的特征。
画面表现的艺术形式比较简单。
・112・解读米哈伊尔・顾依达的油画艺术梁卫民摘要:米哈伊尔・顾依达作为乌克兰当代知名的油画家,以其具有东方审美意趣和精湛技艺的油画作品打动着观者的心灵,通过对人物肖像、风景及静物画的抒情性描绘,我们走进了顾依达的油画艺术世界,并感受到其油画作品有别于以往苏俄审美习惯下的写实风格,跟随着画家笔端的游走,去领悟新时代下艺术面貌的多元性。
关键词:米哈伊尔・顾依达;东方审美;平面化;肌理*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高校美术创作教学的拓展研究》。
项目编号:SGH12663米哈伊尔・顾依达的油画艺术精美、优雅,无不透露着画家对于东方审美哲学的熟知与偏好,在他细腻的画风中渗化着画家基于现实之上的敏锐思维。
作为在乌克兰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艺术科学院院士、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的教授和教育家,顾依达承袭着乌克兰的传统技巧,又在其艺术中与东方审美韵味加以巧妙的运用,使其绘画能够突破与发展,达氤氲化醇之境。
一、东方审美意趣观看顾依达近几年创作的油画,东方的审美意趣和韵味无不在画面中得以呈现。
对于中国审美哲学的认同和对中国绘画中以“意”取胜理念的挖掘,使得他摒弃了西洋绘画的严谨塑造模式,而代之以更为随意和洒脱的笔触及松弛的形体。
有些画的局部近乎接近水墨画的渗化痕迹,淋漓的油彩构建出了审美的意象世界。
他对东方审美文化的靠近和对中国绘画、日本浮世绘的研究,体现在其作品中,则呈现出了对于东方审美理念的认同和体悟。
顾依达能够在对东方审美理念的探索中,以西方人的视角去观看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了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并最终呈现出艺术作品的虚静、人生境界的旷达与高远。
画家摒弃了功利,留存下虚灵的空间,在一心向艺术的至高境界前行。
当顾依达用这样的审美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时,则往往会反观内心,他要在绘画中去表达这样的东方审美意味,去探寻内心最需要的审美感受,他曾说:“艺术中的假仁假义是被煽动起来的……这种作品注定失败。
周洋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的特点与融合摘要:绘画艺术在当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比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又在某些方面具有同一性特点,二者的融合,对于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油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魅力通过技法进行体现,在学习西方油画过程中,要对技法进行较好把握。
东方绘画表现形式,更加注重于意境,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本文在对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的特点与融合问题研究过程中,分析了西方传统油画技法,并就西方传统油画与东方绘画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差异,更好地实现西方传统绘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的融合目标。
关键词: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东方绘画表现形式融合特点西方油画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多种流派争奇斗艳的发展形势,油画发展过程中,注重对技法把握。
西方油画注重写实性,通过作品,反映出社会的现实。
西方传统油画的出现,注重以作品为表现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有效反应。
油画技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对画法进行认真把握,在绘画过程中,突出空间感、立体感,能够对参照物进行客观体现。
东方绘画则注重抽象反应,在刻画现实事物过程中,注重结合画家的主观意识。
西方传统油画与东方绘画在现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二者之间不断进行融合,有效地增强了二者的艺术表现能力。
结合西方油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加强画法理解和应用,融合东方绘画因素,成为西方油画在我国发展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西方传统油画画法分析西方传统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这使得西方油画画法不断丰富,能够更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反应。
西方传统油画的画法主要以不透明画法、透明画法、直接画法为主。
本文对西方传统油画画法的分析,则从这三种画法入手,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1.不透明画法不透明画法在油画绘画中应用时,注重对颜色进行把握,通过多层次的颜色构造,满足画家实际需求。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一位奥地利画家,被誉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对女性形象的独特描绘而闻名于世。
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中也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
东方艺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风靡欧洲艺术界。
艺术家们对于东方文化的兴趣和向往引发了对东方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日本浮世绘对于西方艺术家的影响尤为显著。
浮世绘艺术以其生动的色彩和富有意象的构图引发了许多西方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克里姆特也不例外。
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浓厚的东方元素。
他对于金色的运用尤为独特,金色抽象图案成为了他作品的标志之一。
这些金色图案往往呈现出迷幻的效果,同时也给作品带来了一种神秘感和宁静感。
这种金色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与东方文化中的金色元素相呼应,金色被视为幸运和神圣的象征。
克里姆特的女性形象也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他经常使用小巧的笔触和细腻的细节来描绘女性的面部和身体。
这种细腻的描绘方式与浮世绘中对于女性美的追求相似。
克里姆特将女性形象置于豪华的装饰背景之中,给人一种安静和神圣的感觉。
这种将女性置于装饰背景中的构图形式也与浮世绘中常见的“美容和装饰”的主题相呼应。
克里姆特的花卉图案也表现出其对于东方艺术的影响。
他经常使用花卉图案来装饰他的作品,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动感。
这些花卉图案往往采用明亮的色彩和起伏的线条,给人一种繁华和丰富的感觉。
这种表现手法与东方艺术中常见的花卉图案和自然元素相呼应。
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虽然独特而个人化,但其中所蕴含的东方艺术元素不可忽视。
他对于金色的运用、女性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花卉图案的装饰都与东方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克里姆特通过对于东方艺术的借鉴和学习,使自己的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为后世艺术界树立了榜样。
中国油画中的东方意象浅议元子街镇初级中学李晓青一、传统绘画中的“意象”与“写意”“意象”是人们的一种语言形式,“意”一般是指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判断和主观想象,在中国“意”是一种文化内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需要而改变。
而“象”泛指客体部分即艺术家所面对的客观物质世界。
“意象”不止是带有东方色彩的玄想,而是中国的诗、画、书法、文学、戏剧等多门艺术在千百年的创造和实践总结中形成的民族智慧结晶[1]。
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经典的审美概念,是我们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象油画作品中的内容并不只是表现于画面,而是更加强调“意在画外,画中有诗”的一种境界,也就是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表示画外更多深层的东西。
“意象”不但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开拓,它把东方审美的核心融入到西方油画中从而达到中西结合的特征,让画面包涵更多内在的东西,让作品情景交融,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让诗情画意体现在油画之中。
如:2005年5月份的“中国意象油画作品展”中,展示的部分油画艺术家们的百余副意象油画作品,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和绘画技巧,而且将中国的传统写意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于画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中国意象油画的水平,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油画的民族化精神[2]。
“写意”是情与理的交融和主客观的统一和谐,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洋溢画家主观情感表现的精神。
每个民族的艺术,展现的都是他们整个民族的博大气势。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它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也创作出更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对意象和情感的追求,如今,对写意性传统的再认识,再发掘和再发展都是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在保有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精神的本质和中国文化民族特质不丢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今天的中国油画也正是走着继承优秀传统,吸收优秀文化,融合时代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从而达到中国绘画与现时代合拍。
写意是在依据理性的基础上,在对生活高度的提炼、概括后再上升到一种情感意象的创造活动——是写意的抒情艺术形态。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元素作者:赵虎吴迪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6期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繁荣,促进全球文化的融合,艺术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究西方绘画的东方元素可以让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的艺术,从西方画家富有东方元素的作品中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如何产生影响和渗透。
东、西方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包容和融合是时代的趋势,对于绘画,只有基于对不同文化及其绘画传统相互关系的恰当的理解,才有助于我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不断实践。
关键词:东方元素;西方现代绘画;散点透视;线条中国与欧洲早在18世纪就建立起了直接的通商贸易关系,之后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中国商品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对此有着极高的重视和赞赏。
因为中国艺术品的品质与气息,透露着一种独特韵味——飘逸典雅,宁静致远。
因为东西方风格的迥异,受到这些艺术品的陶冶,使当时一些画家模仿那种绘画风格,比如当时法国的艺术家布歇和宫廷画家华托,他们的绘画风格就有东方的一些特点,华托的《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东方艺术特色,画面的现实主义中夹杂着东方艺术的超凡脱俗的美。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说:“凡时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
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着之特色也。
” 这种吸取东方(中国)用色的雅致和柔美、以曲线构图的造型艺术特点,被称为“罗可可”风格。
一、西方现代绘画发展中东方元素的渗入在欧洲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当中,东方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那些艺术家们在东方绘画富有色彩感以及装饰性上得到启发。
就如浮世绘的版画、中国古代绘画,这些东方艺术内容清新活泼,强调笔墨韵味,一些田园生活等,都给了这些艺术家们在线条和色彩上的探索产生了极其大的启发,这些画家运用东方的构图形式,大胆的色彩来表达心中的对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早期的油画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创作,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印象派等。
现代绘画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派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较短。
没有具体记我说过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是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印象派之后东方元素变得常见起来。
中国的青花瓷经常会出现在西方油画作品中。
齐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据瓷器专家考证,这三只瓷钵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之物。
大家知道乔凡尼-贝利尼生活在约1427年至1516年间,画中的瓷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产品。
远在唐代时,中国的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
17世纪时,中国的瓷器已在欧洲占有一定的市场。
当时,中国的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
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到了近代,中国的瓷器并不像以前那么稀有难得了,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蔓延”在西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法国画家雅格布·约瑟夫·蒂索绘制的《贵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套青花瓷茶具,茶具洁白幽蓝,细腻明亮,即便摆在普通西方人的家里,也毫不觉得突兀——这是那时专门用于出口的、加入了西方审美元素的茶具。
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日本浮世绘漂洋过海进入西方人的视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表现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
在欧美印象派艺术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浮世绘风格的影响。
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也有很多东方风情的油画。
虽然克里姆特没有到过东方,但他却非常欣赏东方艺术,因此作品背景中出现中国的亭榭、门神、关公就不足为奇了。
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作者:刘春静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01期在1867年世界博览会上,当莫奈第一次看到具有东方情调的浮世绘时,曾经兴奋异常地写道:“他们以精辟的趣味时时叫我喜欢,我赞同他们美学原则中的暗示,它利用一个阴影引起实在感,利用一个片断引起整体感”。
在这之前,西方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
所以,真实地再现生活和科学地探讨形式美规律,是西方艺术的两条基本原则。
因而西方绘画,更多地具有写实、再现的意义。
1854年,江户幕府在美国军舰的威胁下被迫签下“神奈川条约”,从此日本的锁国政策告终,开放港口与外国通航通商,浮世绘也因此大量流向国外。
于是首先在巴黎掀起了浮世绘热潮。
当时印象派画家们正在思索色彩、线条、空间、构图诸观念的革新。
浮世绘的出现,使他们对之一见钟情。
印象派画家们立刻陶醉在其极具趣味性、单纯性而色泽鲜艳的世界里,反复品味,不断推敲。
这其中对浮世绘最感兴趣的当属莫奈,他一生收藏了大量的浮世绘作品。
在莫奈故居里,墙上、卧室里,浮世绘处处可见,占了他收藏品的七成之多。
可以说日本浮世绘是对莫奈油画影响很深。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能从莫奈的画中看到他对于东方元素运用的探索和尝试。
1976年的《camilleincostume》(穿日本和服的莫奈夫人)[图1]这幅画中,莫奈夫人卡米莉手拿折扇,穿着日本和服在跳日本舞,画中的背景是挂着许多东方团扇的一面墙。
这幅画抛弃了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法,而采用了东方式的重叠透视法(用莫奈夫人遮住团扇一些部分表达前后关系),色彩近似平涂,而且使用了鲜艳的大红色,与和服上复杂的浮世绘图案,而使整个画面有了东方式图案化的装饰性效果。
但个人认为这幅莫奈早期对东方元素运用的探索式的油画还处于运用浅湿的阶段。
乌克兰油画乌克兰向来以“盛产”美女而闻名,且说女多男少,美女输出,让中外游客为之神往,更令人神往的其实是乌克兰艺术。
乌克兰地处于欧洲与俄罗斯之间,拥有130个民族,传统艺术丰富。
与欧洲诸国文化交流密切,曾一度受文艺复兴影响,是前苏联美术的中心之一。
《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许多朋友对俄罗斯油画更为熟悉,但不知道许多绘画大师都是乌克兰人,包括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巡回画派的代表人物列宾,以及阿伊万诺夫斯基、波罗维克夫斯基、库因芝、克拉姆斯柯依等等油画家都是出生于乌克兰。
前苏联时期乌克兰是教育基地,而乌克兰国立基辅美院是前苏联三大美院之一,与圣彼得堡美院和莫斯科美院齐名。
乌克兰油画风格也兼受俄罗斯和欧洲的影响,既注重色彩、笔触、写实等传统油画功底的继承,同时在抽象和写意方面,发展了更多的油画艺术语言。
这使乌克兰油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也颇受瞩目。
乌克兰油画风格同时受到东部俄罗斯和西欧的两边影响,画风注重写实功底,但不像苏派和沙皇时期巡回画派那么规中规矩,也不像西欧目前基本已经抛弃具象油画,从事抽象和装饰为主。
乌克兰画家在油画语言上注重表达色彩关系、注重笔触和色调的把控,以及加入一些写意的元素,结合了两边的优点,为此乌克兰油画在国际市场一直很好。
20世纪50年代,作为前苏联一员的乌克兰艺术作品被广泛介绍到我国,曾对我国的绘画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当今的乌克兰绘画艺术形成了一种既立足传统又融合多元文化的独特风貌。
在今天的国际艺术市场上,乌克兰当代艺术家常常活跃其间,在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作品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画廊、大使馆等机构收藏,这些都让人看到乌克兰绘画艺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并成为世界艺术潮流中一朵闪耀的奇葩。
可以说乌克兰的绘画发展历程就是东欧当代绘画的发展的缩影,在西方艺术冲击的大背景下,乌克兰的同样的吸取其精华。
在全球化的艺术浪潮中乌克兰艺术不仅能融入其中,而且彰显出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