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格式:pptx
- 大小:9.56 MB
- 文档页数:30
教学设计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②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③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具与课时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程序:【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漫画图片,向学生介绍,2007年起,美国政府实行房贷利息上涨,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进而,造成资金断裂,引发金融危机,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推进新课】一、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表现让学生观看一组经济危机发生期间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归纳总结经济危机的表现。
生: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表现为: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师:介绍美国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解释大萧条的含义。
教学设计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马守信内容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认识经济大危机的深刻影响;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教学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1.从必修二教材的角度来看本专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第二专题内容。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前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特点,着重介绍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新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知识经纬知识清单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__①__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20年代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供需矛盾尖锐。
2、特点:__②__、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_③__。
游行示威、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列强争夺、侵略别国,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4)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出现。
4、“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美国胡佛政府,固守“__④__”政策,结果未能克服危机。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3)1933年3月,__⑤__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2)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3)影响: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制度创新:开创了_____⑧_____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深远: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局限性: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①私人占有②范围广③社会危机④自由放任⑤罗斯福⑥全国工业复兴法⑦以工代赈⑧国家干预经济要点精析要点一:分析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何很快波及全世界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
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A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B 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C 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D 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
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A 经济危机来势猛烈B 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D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3 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
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
这反映经济危机()A 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 关税壁垒严重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D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解析: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 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 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 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D 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A。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繁荣背后的危机➢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无限制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严重冲击2.危机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特点➢波及范围广:从美国爆发,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失业人口超过三千万2.危机影响➢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猛增➢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2.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前言: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神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很多美国人也对前景非常乐观。
然而,繁荣的背后,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也在酝酿中。
总结: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2.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原因:1.生产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供给与需求矛盾尖锐2.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3.股票投机过度,形成市场虚假繁荣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3.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