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神分析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9
精神分析治疗xx年xx月xx日•精神分析治疗简介•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精神分析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目•精神分析治疗的效果评估•精神分析治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录01精神分析治疗简介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潜意识来解决患者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定义精神分析治疗是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成为现代心理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背景定义和背景1历史发展23弗洛伊德最初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分析来理解。
早期阶段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后继者发展出了不同的精神分析学派,如自我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
中期阶段现代精神分析治疗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取向心理治疗等。
当代阶段理论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基础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等。
原则精神分析治疗的原则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帮助患者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问题,达到治愈的目的。
理论和原则02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技术1自由联想23自由联想是一种治疗方法,让患者在一个安全和受保护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受任何限制和评价。
自由联想可以揭示患者的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使分析师能够理解患者的情感和动机。
自由联想还可以促进患者与分析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治疗关系。
03通过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师可以了解患者的情感、动机和防御机制,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梦的解析01梦的解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梦境来揭示无意识冲突和愿望的方法。
02精神分析师会引导患者回忆梦境,然后运用自由联想、象征解释和原型理论等技术来解析梦境。
移情是指患者在治疗关系中将过去与他人的情感体验转移到分析师身上。
反移情是指分析师将个人情感和反应投射到患者身上。
移情和反移情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对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促进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移情与反移情阻抗与解释阻抗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的抵抗和回避。
精神宣泄患者能自由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或对早年经验的再体验。
如果让患者重新在心理上体验过去的挫折,并把潜抑的感情宣泄出来,患者就有了认识它、克服它的可能性。
自省通过分析,让患者了解自己内心冲突、焦虑的根源,于是就有了自省的可能性。
经过自省,把症状的无意识隐意和动机揭露出来,使患者意识到症状的真正隐意而达到领悟,并要求从理智上感情上都能接受。
反复剖析即反复扩通。
由于患者的症状已成为其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因此,即使患者领悟病症的隐意,但在行为中仍会出现反复。
心理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求医者和患者都必须要有耐心,不断分析、理解、更正、体验,才能逐步从根子上改变患者的思维逻辑方式。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来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与了解,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能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
精神分析的理论特别强调情感与欲望是行为的主要原动力,如何纠正更改感觉,情绪和情感乃是治疗的焦点。
治疗方法与步骤1,心理活动的探讨2,综合了解心理3,指导解释4,工作修通[1]。
理论背景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了”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是探讨人的心理(主要是潜意识)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基本原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作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治疗的实施过程在正式开始分析之前,需要经过两周的评估阶段即实验性分析阶段。
在评估阶段中,治疗者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倾听并探索下列内容:来访者发病的原因;生活史;既往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最初的记忆;经常出现的和近期的梦;对考察来访者的理解力先前治疗及治疗者的体验;观察来访者如何与治疗者建立关系;尝试性解释。
治疗者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在初次会谈后确定的治疗对象中仍存有不适合做精神分析治疗的来访者,并加深对来访者的了解,同时也是一个让来访者接受治疗者的过程。
第一阶段。
此阶段先就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过程、治疗规则及治疗双方各自的职责进行解释,取得共识。
其次,治疗者在来访者对治疗的目的、过程有所了解后,就应该对自己有所“节制”,尽可能地少讲话,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倾听来访者关于内心世界的描述,并设法了解来访者及其潜隐的潜意识冲突的情形。
但在开始阶段,治疗者只处理来访者所陈述内容的一些表面问题,不深挖更多的潜意识材料。
治疗者应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温和,引导来访者把治疗坚持下去。
此阶段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治疗的同盟关系。
第二阶段是移情的出现及解释。
随着治疗的进行,来访者开始出现对治疗者的移情。
移情实质是来访者过去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的情感和反应方式在治疗者身上的投射。
治疗者要向来访者解释这一点,使来访者对自己将过去的经历、体验投射到治疗者身上的情况有所认识。
来访者在理解了过去的经历和体验怎样影响和决定着他现在的经历和体验后,就能选择较为灵活的行为方式并做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强调潜意识中幼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如精神刺激、环境变化等)可转化为各种神经症症状及心身转换症状。
通过精神分析师与患者为治疗而构筑的工作联盟,在耐心而长期的治疗性关系中,通过“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使其进入到意识中,转变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进行再认识,可以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发展更具建设性的适应方式,并改变原有的符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1.基本理论(1)精神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划分为理论上的三个区域,即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unconscious)。
这些区域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故称之为精神层次或人格层次。
意识是我们可以觉察的思想、情感和对外在环境的感觉。
前意识是我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能被我们觉察的精神活动。
它的基本功能是,监督和防备那些会引起焦虑的潜意识内容侵入我们的意识当中。
它的工作方式有两种,要么完全阻挡潜意识内容的通过,要么将潜意识内容改头换面以后再予以放行。
潜意识是意识无法触及的思想、本能冲动、情感以及幻想等,是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无法觉察的内容。
在精神分析学界,常用冰山现象来形象地描述这个理论。
冰山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浮现在海水上,这一部分相当于人的意识部分。
冰山另外的三分之二位于海水之下,靠近海平面的那一小部分相当于人的前意识部分,其余的部分都相当于人的潜意识部分。
弗洛伊德用这种理论推断出了一个令人悲观的事实:即人的行为大多是由潜意识控制的。
他认为人的思维活动经过了两种处理过程——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
前期处理由潜意识支配,它不尊重逻辑因果关系,没有时间概念,自相矛盾而反复无常。
后期处理接受现实世界的制约,是意识的活动形式,是人与他人交往并对世界进行理解的精神基础。
第一节,精神分析发展史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 i g m u n d F r e u d,1856-1939)
✓《梦的解析》(1900),体系形成
✓《性欲三论》(1905),本能驱力—性本能,人格发展过程✓《自我与本我》(1923),生本能与死本能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
✓新弗洛伊德主义
•安娜.弗洛伊德、海因茨.哈特曼、罗伯特.怀特—自我心理学派
•沙利文、霍尼、弗洛姆—社会文化学派
•克莱因、玛格丽特.玛勒—客体关系学派
•鲍尔比—依恋理论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第二节,基本理论
意识层次理论
(1)意识
(2)前意识
(3)潜意识—口误、笔误、梦、神经症症状
二、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本我、超我
一)本我(I d)
本能和欲望组成
奉行快乐原则,趋乐避苦
潜意识,无理性
(二)超我(S u p e r e g o)
内化了的道德和准则,理想自我
遵从道德原则,监督自我行为
大部分是潜意识
(三)自我(E g o)
调节外界和本我
奉行现实原则
部分意识,部分潜意识
协调本我和超我
三、性本能理论
人类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心理性欲发展的5阶段
1、口唇期:(0-1岁)
活动以口腔为主,经由吮吸、吞咽、咀嚼等活
动,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
婴儿和母亲处于共生状态,母亲识别孩子的需
要并给予满足,使婴儿获得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
感。
适当—向下个阶段顺利过渡
失当—挫折感、紧张、焦虑
2、肛门期:(2-4岁)
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而得到快感
的经验。
母子二元关系开始解体
适当—有独立能力的性格,表现为自我决定行动,无过分的羞耻感,心理矛盾较少,容易合作等
失当—肛门性格,整洁、吝啬、固执
3、俄狄浦斯情结期:(4-6岁)
性趋力的敏感区转到性器官
俄狄浦斯情结:亲近双亲中的同性,排斥异性
认同:男孩认同父亲,女孩认同母亲
从二元关系进入三角或多角关系
适当—顺利向前发展
失当—心理失常的根源
4、潜伏期:(6-12岁)
社会化,兴趣扩展
自我状态更加完备
同性阶段
5、生殖期:(12岁-)
渴望自主却又不安
对异性产生兴趣
逆反
性心理发展理论两个重要特点:
1、性欲(尤其是儿童性欲)要求与养育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原因。
2、强调婴幼儿期(即前生殖器阶段)发展情况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节,精神分析的治疗
一、治疗原理
要旨:将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意识化
困难:
1.无意识
2.“两极获益”
阻抗
移情
二、治疗过程
(一)开始阶段
1.明确问题,并确定是否适合分析式治疗
2.说明治疗情形、治疗规则及双方职责
3.了解当事人及其潜隐的无意识冲突的情形
4.做出正确的心理动力学评估和诊断
(1)当事人发病及求诊的原因;
(2)重要的生活史及早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3)对以前治疗者的体验;
(4)如何与治疗师建立和发展关系;
(5)主要的心理冲突及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
(6)心理发展与人格结构的特点
(二)移情发展阶段
解释
对不明显的表示保持敏感
警惕反移情,利用反移情
(三)修通阶段
揭示无意识冲突
了解症状的真意,获得并加深理解和领悟
反复、漫长、艰苦的过程
(四)移情解决阶段
面临结束,当事人的移情反应可能更突出
解释
终止治疗前对其它未尽事宜的处理
三、治疗策略和技术
(一)收集信息的策略和技术
1.自由联想—达到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让当事人集中注意于头脑中“流出”的任何念头、意象或思想,不用意识指导思维,不
对出现的东西进行任何评判,即时说出这些
思想。
越是来访者不想说或不好意思说的内
容,越有治疗意义。
2.释梦—通往潜意识的绝佳途径
梦的显相:梦客观的情境和事件。
梦的隐意:隐蔽在显相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梦的工作:隐梦变成显梦(潜意识冲突和愿望通过加工变成连贯的整体)—浓缩、置换、象征作用、再度校正。
释梦:显梦回到隐梦(揭示显梦背后的潜意识冲突)。
梦的工作释梦
(二)影响的策略和技术
1.解释
解释是指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对当事人的
体验和这些体验的起源作出解析,并依据心
理分析不同阶段的目标将这些解析告诉当事
人。
一般来说,解释就是帮助当事人将无意
识的内容意识化。
在进行解释时,治疗者要注意的事项:
⑴选择适当的时机
⑵考虑治疗的时间限制
⑶限制在一次治疗中提供的解释数量
⑷限制每个解释的深度和复杂程度
⑸保持耐心
⑹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2.阻抗分析
阻抗是指来访者在意识中或无意识中用来干扰或阻碍治疗进程的各种行为。
临床表现:
(1)谈论琐事
(2)回避重要问题
(3)迟到、失约
(4)见诸行动
(5)迅速康复
(6)沉默
处理阻抗:
临床技术:
放慢治疗进程
减轻当事人的情绪压力
增加情感支持与接纳
对当事人阻抗的现实接受
同感理解
提供选择,非权威语言的使用
利用身体表达
……
3.移情分析
移情是指当事人把对童年或过去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和反应模式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正性移情V s负性移情
对移情重要性的两个假设:
⑴人际关系的困扰是任何当事人问题的重要特点,而无论当事
人的其它症状如何。
⑵最容易得到的人际问题的例子就是在治疗室中治疗者与当
事人之间的互动表现。
处理原则:
(1)镜像作用
(2)中立的态度
(3)节制原则
处理移情:
展示—澄清—解释—修通
四、设置
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治疗双方都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包括治疗室、时间、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等。
治疗的一部分
严守设置可促使来访者表现出自己的冲突
是治疗有效的最基本保证
第四节案例及评价
(一)求治原因及一般情况
(二)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史
(三)移情方式
四)矛盾情感和防御方式
矛盾情感:怨恨父亲,但又对这种情感感到内疚
防御方式:反向形成,将对父亲的攻击转向自己
治疗契机—对死亡的探讨
二、评价
(一)贡献
1.开创了潜意识研究领域,提出许多有创造性的概念与理论
2.开创动力心理学研究,建立了现代心理治疗
3.重视童年经验的影响
4.对其它学科的贡献
(二)局限
1.过分强调潜意识而忽视意识
2.科学性?
3.疗效与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