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一、什么是急性乳腺炎二、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 1. 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2.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3.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费用三、急性乳腺炎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细菌可自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亦可直接侵入乳管,进而扩散至乳腺实质。
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
常可在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
成脓时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
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需经穿刺方可明确诊断。
有时脓肿可有数个,或先后不同时期形成,可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使脓液从乳头溢出。
破溃出脓后,脓液引流通畅,可肿消痛减而愈。
若治疗不善,失时失当,脓肿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
1、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急性乳腺炎并不可怕,只要在发现初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还是可以很快治愈的。
2、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通常会运用到,生大黄和芒硝,两味药进行研末,期中加入少量凡士林之后用热水调匀,将药摊于纱布上,慢慢敷贴于女性患者的乳房红。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往往从破损的乳头侵入,引起乳腺急性化脓性蜂窝
织炎。
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侵入并不立即发生炎症,如果产妇的身体抵抗力减弱,乳腺管不通畅或喂奶时未完全吸尽,奶汁积聚在乳房内形成块状物,此时侵入的细菌就很容易在此生长繁殖,破坏乳腺,引起化脓。
初期病人表现乳房胀痛,低热,甚者有高热、寒战、乳房肿胀、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并有压痛,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形成乳房脓肿。
【急救措施】
(1)患侧暂停哺乳,将乳汁用吸乳器吸净。
(2)患病早期可用宽布带将患侧乳房托起,局部冷敷,减少充血和乳汁分泌。
(3)应用大量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4)可用鲜蒲公英或仙人掌捣碎外敷乳房。
乳汁过多者,可用芒硝250克,装纱布袋内外敷患处。
(5)脓肿形成期,应对乳房作热敷,促使感染局限化。
(6)若脓肿已形成,应到医院治疗。
脓腔较小者,可采用局部抽脓,并向脓腔内注入青霉素10一20万单位,脓腔较大者,作切开引流术。
【护理方法】
(1)产妇哺乳期间,应心情舒畅,并保持乳头清洁,乳房内不存留奶汁,更不可挤压乳房。
(2)乳头被婴儿吸破时,局部应涂以紫药水或磺胺软膏及抗菌素软膏。
喂奶时,再将药膏擦掉。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
急性乳腺炎不仅会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母乳喂养。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尤其要注意体温的变化,因为发热是急性乳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
同时,观察乳房局部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的程度、范围有无扩大,皮肤有无破溃,乳头有无皲裂等。
还要关注患者的乳汁分泌情况,包括乳汁的颜色、量和质地。
二、心理护理急性乳腺炎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担心影响哺乳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倾诉,给予安慰和鼓励,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了解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的,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身体的恢复。
但也要适当活动,如进行缓慢的散步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3、乳头护理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及乳晕。
纠正乳头内陷,可经常牵拉乳头,使其突出。
四、乳房护理1、排空乳汁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排空乳汁至关重要。
鼓励患者频繁哺乳,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如果婴儿吸吮力不足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吸吮时,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
2、热敷与按摩在哺乳前,可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 3 5 分钟,然后轻轻按摩乳房,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以促进乳汁排出。
但要注意,热敷和按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乳房组织。
3、局部冷敷如果乳房红肿疼痛明显,可在哺乳后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乳房,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妇女身上。
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乳房发炎和疼痛。
本文将为您提供有关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一、病因急性乳腺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乳头裂口或者乳腺导管进入乳腺组织,引起感染和炎症。
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乳房不适当的排空、乳房受伤、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二、症状1. 乳房疼痛:急性乳腺炎的典型症状是乳房疼痛,通常是一侧乳房疼痛。
疼痛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哺乳或者触摸乳房时。
2. 乳房红肿:乳房感染会引起乳房红肿和肿胀,患部可能会变得热、坚硬和有压痛。
3. 乳头溢液:有些患者可能会浮现乳头溢液,溢液可能是脓性的或者血性的。
4. 全身症状:急性乳腺炎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和肌肉酸痛等。
三、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来诊断急性乳腺炎。
他们可能会问询病史、触摸乳房以检查红肿和压痛,并检查乳头溢液。
如果怀疑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乳房分泌物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类型。
四、治疗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感染和促进乳房愈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抗生素: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已经缓解。
2. 疼痛缓解:非处方的疼痛缓解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乳腺炎疼痛有效的其他药物,可以减轻乳房疼痛。
3. 乳房排空:对于哺乳期妇女,保持乳房的充分排空非常重要。
频繁哺乳或者使用乳房泵可以匡助排空乳房,并减轻症状。
同时,保持良好的乳房卫生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4. 歇息和饮食:患者需要歇息充分,避免过度劳苦。
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康复。
五、预防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关键是保持乳房的良好卫生和排空。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乳房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并保持乳头的干燥。
急性乳腺炎最主要的病因
一、概述
急性乳腺炎是女性乳腺疾病当中很常见的一个类型,主要就在哺乳期的女性之中发作,尤其是那些刚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哺乳经验不丰富的女性朋友得急性乳腺炎的几率会更大。
得了急性乳腺炎的女性朋友会有很明显的乳房疼痛症状出现,一定要及时的用药治疗。
另外这个病还具有很高的复发率,所以说平时也应该多注意做好预防的工作,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二、步骤/方法:
1、那么引发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跟女性受到病菌病毒的感染有直接的关系,另外哺乳期间如果乳腺管被堵塞,乳汁分泌不通畅的话也会引发急性乳腺炎,一定要注意预防。
2、造成哺乳期女性得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也跟乳房部位受到挤压压迫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睡觉的时候姿势不当压迫到乳房就会导致乳汁淤积变质,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急性乳腺炎的症状。
3、哺乳期的女性朋友穿紧身的内衣导致乳房部位气血运行不通畅,或者是平时脾气暴躁易怒,心情郁闷的话都会导致肝气郁结,长期下去就会出现急性乳腺炎。
平时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注意一些加以预防。
三、注意事项:
得了急性乳腺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吃热性大的食物,预防身体上火,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哺乳期专用内衣。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妇女身上。
它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往往伴有着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关于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乳腺解剖和生理学知识乳腺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位于胸部。
乳腺主要由腺体和导管组成,其功能是分泌乳汁。
乳腺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会发生变化,特殊是在怀孕和哺乳期间。
2.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急性乳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细菌是葡萄球菌。
细菌通过乳腺导管进入乳腺组织,导致乳腺炎症的发生。
乳房受伤、乳房清洁不当、乳房阻塞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3. 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疼痛、发热、乳房硬块等。
乳房红肿通常局限在一侧,触摸时会感到疼痛。
乳房硬块可以是乳头附近的一小块,也可以是整个乳房。
4.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乳房红肿、疼痛等。
医生可能会进行乳腺超声、乳腺穿刺等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乳房按摩等。
5.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关键是保持乳房清洁和通畅。
哺乳期妇女应该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式,避免乳房阻塞。
保持良好的乳房卫生,时常清洗乳房和乳头。
如果乳房浮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6. 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应均衡,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歇息、合理的运动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乳腺疾病。
7.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急性乳腺炎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是一种身心双重负担。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内容,希翼能够提高公众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乳腺健康意识,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疾病,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健康。
记住,健康的乳房是每一个女性的珍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关注乳腺健康。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5.穿刺抽及脓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4)乳腺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急性乳腺炎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于哺乳期的妇女。
其主要病因是乳腺感染,一般由细菌引起。
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归纳如下。
1.乳房疼痛:急性乳腺炎的最早症状之一是乳房疼痛。
疼痛可以在整个乳房区域或特定部位感受到,疼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
乳腺炎的病理性质决定了乳房疼痛的特点,疼痛常伴有局部水肿和发热。
2.发热:急性乳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
发热的程度因感染严重程度而不同,一般在38℃以上。
发热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症状,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生理反应。
3.乳房红肿:乳房的红肿是急性乳腺炎的典型表现。
红肿通常出现在感染区域周围,并很快扩散到整个乳房。
红肿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4.乳头溢液:急性乳腺炎的乳头溢液常常是黄绿色或脓性的,可带有恶臭味。
乳头溢液是感染的结果,炎症导致乳管的阻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细菌和炎症渗出物从乳头排出。
5.乳房硬块:乳房硬块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体征之一。
硬块一般位于感染区域,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可以触摸到。
硬块是由于炎症引起乳房组织肿胀和增生所致。
6.淋巴结肿大:急性乳腺炎还常伴随着腋窝或锁骨下淋巴结的肿大。
淋巴结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肿大是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结果。
总结起来,急性乳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房疼痛、发热、乳房红肿、乳头溢液、乳房硬块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尽管乳腺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各有差异,但以上这些表现是最常见的,对于了解和诊断乳腺炎十分重要。
及早发现和治疗乳腺炎,可以避免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和乳房组织的损伤。
因此,一旦出现乳房不适和异常,特别是伴随发热和乳房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7.乳腺肿块:急性乳腺炎导致乳房组织发生炎症和肿胀,使得乳腺组织出现明显的肿块。
肿块通常是有触痛和压痛的,以及周围组织红肿和发热,患者在触摸肿块时可能感到明显的疼痛。
8.全身不适:患急性乳腺炎的妇女常常伴有全身不适的症状,如乏力、头痛、食欲不佳等。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治疗一.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诊断比较容易,根据乳房红肿热痛,体温高达39℃~40℃,血象白细胞数升高,即可做出诊断。
如果脓肿位置较深,脓腔位于腺体后间隙,皮肤红肿往往不明显,此时需要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实。
如果治疗不当,脓肿形成缓慢,局部肿块不消,皮肤红肿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形成慢性炎症,则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
二.急性乳腺炎的治疗:1.急性乳腺炎治疗要尽早。
早期乳腺炎以淤奶炎症为主,尚未成脓,可用超短波理疗,配合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采用清热解毒、疏肝通乳的中药配合手法排乳多在一周内消散,常用瓜蒌、公英、漏芦、山甲、贝母、鹿角霜等,低热用柴胡,高热加生石膏,便秘加牛蒡子,奶多加生麦芽以减少乳汁分泌。
因产后体虚,禁忌苦寒过重,不宜用地丁、连翘、大黄之属。
服药期间可以继续哺乳或单用健侧喂奶。
如果高热可以配合输液,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即可。
注意不宜过早使用大量抗生素,过量或过久的使用抗生素与中药苦寒过重的结果一样,就是肿块难消,容易转成慢性。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建议不要哺乳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2.急性乳腺炎到了脓肿形成阶段,就需要及时切开引流。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证出脓通畅为原则。
因为乳房脓肿常为多房性,需用手指分开多个脓腔的结缔组织间隔,引流才能通畅。
乳房深部的脓肿,以高热、寒战为主症,局部红肿不明显,更无波动感,可先做穿刺抽脓试验,证实有脓后再行切开。
乳房脓肿最好不要等待自行破溃,因为脓腔常为多发或此起彼伏,自溃的破口不能彻底引流。
一般来说化脓性乳腺炎只要脓液出净,发热自退,以后就进入伤口愈合期,隔日换药,伤口多在一月内愈合。
急性乳腺炎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急性乳腺炎吃什么药*二、急性乳腺炎的典籍偏方*三、急性乳腺炎的护理知识急性乳腺炎吃什么药1、消炎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感染要使用消炎的药物,在炎症早期可口服消炎药,或使用抗生素在乳腺周围做封闭注射,必要时每六小时注射一次。
选用抗生素时,要在进行完药物皮试显阴性后,才能使用。
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则要改用其他的抗生素。
或者采用其他的方式治疗。
局部治疗对乳房肿胀明显或有肿块形成者,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散,每次热敷20~30分钟,3次/天,严重者可用25%硫酸镁湿敷。
抗生素使用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抗生素,根据病情或口服或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
2、中成药治疗2.1、气阴两伤型四妙丸;每次6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八珍丸(补汁、冲剂):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一日2次;或浓缩丸每次8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煎膏剂每次口服15-20g,一日2次。
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2.2、胃热壅盛型生肌玉红膏:外敷患处,用于脓净后。
连翘败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清胃黄连丸:每次9g,一日l一2次,温开水送服。
2.3、肝郁气滞型乳疮丸:每次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牛黄解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四逆散;每次4.5-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柴胡疏肝丸:每次6-9g,一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活血解毒丸:每次3g,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如意金黄散:外用,用清茶、酯、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患患处。
蒲公英片(冲剂):片剂每次3-5片,一日4次,温开水送服。
冲剂每次15g,一日3次,开水冲服。
重症者可酌情加大用药量。
急性乳腺炎的典籍偏方1、鹿角霜、路路通、牛蒡子、乳香20克,赤芍、王不留行各15克,地丁、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
适用于早期乳腺炎。
2、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连翘、漏芦、赤芍各12克,丹参、鸡血藤各20克,青皮10克,通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
(4)乳房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1)推荐使用苯唑西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1g/次,一日4次;
②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④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
(2)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4)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术后取(炎性)肿物或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复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行乳房超声检查。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抗菌药物用至体温正常后3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3天,引流管通畅或已拔除。
2.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
疗,住院时间延长。
2.出现新发脓肿,需要继续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3.未形成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4000-8000元。
二、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
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85.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
化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引流量和引流液性状
□注意观察体温、血压等
□根据需要复查血常规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拔除引流管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
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
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
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普食
□使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换药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普食
□使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换药
出院医嘱:
□换药
□复查患乳彩超
□定期门诊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创口出血情况
□观察进食情况并给予指导
□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观察病情变化及饮食情况
□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指导办理出院手续
□指导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