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病例汇报
- 格式:ppt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4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患者黄某,男性,21岁,农民,住院号为4789,主因双眼睑下垂、复视6个月,加重伴四肢无力2周于2002年12月12日收入院。
患者缘于6个月前麦收时过度劳累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
于湖南省湘雅医院就诊,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三次口服,病情好转后自行停服,2周前感冒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主症: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复视,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懒言,无咀嚼、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外伤、精神病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入院后查体:T36.7℃、P86次/分、R19次/分、BP120/78mmHg,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咬肌及颞肌力可,双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可,肘腱反射(+),Hoffmann sign(-)。
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可,跟、膝腱反射(+),Babinski sign(-),踝阵挛(-),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行肌电图示:低频电刺激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疲劳试验阳性;胸腺CT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髋关节X光片正常;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待回报。
根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肌疲劳试验,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ⅡA型)”。
中医诊断为“痿证(奇阳亏虚型)”。
诊断:重症肌无力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2.何谓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3.为什么溴吡斯的明能治疗重症肌无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4.重症肌无力会遗传吗?5.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6.重症肌无力治疗有何新进展?。
一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例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失去功能而导致肌肉无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例。
患者,男性,55岁,既往健康。
主诉两周前开始颅后肌群痛,局部红肿,以及面部表情僵硬。
近日开始出现吞咽障碍,以及运动疲乏感和肢体无力。
他还注意到视力模糊,特别是疲劳时。
早晨起床后症状最轻,逐渐加重到晚上。
患者进行了一些初步检查,包括下面的项目:1.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出现肢体无力,特别是四肢的近端肌肉。
刺痛时患者感到疼痛,但疼痛并未影响力量测试。
面部肌肉出现纹渍状红斑,进行面部表情测试时颈部和咽喉的肌肉都出现无力。
2.血液检查:血液生化学参数未见异常,包括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甲状腺功能和钙离子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3.免疫检查:患者进行了抗核抗体(ANA)、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MuSK抗体检测。
结果显示AChR-Ab阳性,MuSK抗体阴性。
根据上述检查和临床症状,该患者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他的症状显示为运动无力、肌肉痛、面部表情僵硬和眼部症状(视力模糊)。
血液检查显示AChR-Ab阳性,进一步支持了该诊断。
治疗方案为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如吡拉西坦。
该药物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浓度,缓解肌无力症状。
治疗开始时,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但还需要适应药物剂量,并配合咀嚼困难的饮食调整。
随访检查中,患者出现肌无力恶化的迹象。
颈部和咽喉肌肉无力进一步加重,导致吞咽困难。
患者的抗体水平监测显示AChR-Ab持续增加,但MuSK抗体仍为阴性。
考虑到情况的严重性,治疗方案调整为特殊免疫治疗,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或血浆置换。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无力感减轻,吞咽困难缓解。
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情保持相对稳定。
他继续维持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特殊免疫治疗。
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易疲劳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重症肌无力的女性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最终成功治愈。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女性,现年44岁。
在2017年初出现了上下肢乏力、喉部异物感等症状,经过多次就诊和检查后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二、治疗过程1.西药治疗患者最初接受了甲氨蝶呤(Pyridostigmine Br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
2.免疫球蛋白治疗随后,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简称IVIg)治疗。
每次治疗量为0.4g/kg体重,共计5次。
在第3次治疗后,患者的乏力和异物感等主要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3.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出现了呼吸肌无力的情况,医生建议进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术。
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4.中药治疗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医生还采用了中药治疗。
方剂包括益气养阴汤、归脾丸等。
经过2个月的中药调理,患者的肌肉无力和易疲劳等症状已经消失。
三、随访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已经消失,并且一年内未出现复发情况。
在此期间,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随访。
四、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顽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本例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但免疫球蛋白、手术和中药治疗协同作用下最终成功治愈。
在随访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持治疗,以避免疾病复发。
重症肌无力病历模板英文回答:I was diagnosed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 few years ago, and it has been a challenging journey for me. My symptoms started with muscle weakness, especially in my arms and legs. I found it difficult to lift things or even climb stairs without feeling exhausted. It was like my body was constantly fighting against me.As the disease progressed, I also experienceddifficulty with my speech and swallowing. Simple tasks like talking on the phone or eating became a struggle. I would often choke on my food or slur my words, which was embarrassing and frustrating.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aspects of living with myasthenia gravis is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symptoms. Some days I would feel almost normal, while other days I could barely get out of bed. It was like riding arollercoaster, never knowing when the next dip or loop would come.I have tried various treatments, including medications and therapy, to manage my symptoms. Some have been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s, but none have provided a permanent solution. It has been a constant battle 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of treatments to keep my symptoms at bay.Despite the challenges, I have learned to adapt andfind ways to live a fulfilling life with myasthenia gravis.I have a supportive network of friends and family who understand my condition and are there for me when I need them. I have also found solace in connecting with others who are going through similar experiences.Living with a chronic illness like myasthenia gravis has taught me resilience and perseverance. I have learned to appreciate the good days and not take them for granted, while also accepting the bad days as part of the journey. It's a constant reminder to take care of myself and prioritize my health above all else.中文回答:几年前,我被诊断出患有重症肌无力,这对我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患者黄某,男性,21岁,农民,住院号为4789,主因双眼睑下垂、复视6个月,加重伴四肢无力2周于2002年12月12日收入院。
患者缘于6个月前麦收时过度劳累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
于湖南省湘雅医院就诊,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三次口服,病情好转后自行停服,2周前感冒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主症: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复视,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懒言,无咀嚼、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外伤、精神病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入院后查体:T36.7℃、P86次/分、R19次/分、BP120/78mmHg,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咬肌及颞肌力可,双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可,肘腱反射(+),Hoffmann sign(-)。
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可,跟、膝腱反射(+),Babinski sign(-),踝阵挛(-),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行肌电图示:低频电刺激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疲劳试验阳性;胸腺CT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髋关节X光片正常;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待回报。
根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肌疲劳试验,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ⅡA型)”。
中医诊断为“痿证(奇阳亏虚型)”。
诊断:重症肌无力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2.何谓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3.为什么溴吡斯的明能治疗重症肌无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4.重症肌无力会遗传吗?5.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6.重症肌无力治疗有何新进展?复视的定义在正常视网膜对应的前提下,一个物象落在分开过大的视网膜非对应点上,不能形成双眼单视,而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0岁,主因“双上睑下垂2月,四肢力弱伴吞咽困难1月”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2月前滑雪后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抬起费力,下午及晚上明显,清晨较轻,未重视。
1月余前出现双手拧钥匙费力,双上臂抬举费力,上楼梯费力,伴咀嚼费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讲话费力,讲话多时声音越来越低。
上述症状在疲劳时加重,休息后可略减轻。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基本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否认病前上感、腹泻、发热等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神经系统检查:T 36.5°C,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 ;
神清,轻度构音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睑裂4mm,右侧睑裂6mm,双眼内收差,未及复视及眼震。
双侧鼻唇沟等深,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伸舌居中。
双侧转颈IV,耸肩IV,抬头力IV。
双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V-级,双下肢肌力V级,四肢肌容积饱满,四肢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稳准,感觉无异常。
辅助检查: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突触前膜1.09(正常值1.1),突触后膜1.23(正常值1.1);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胸部CT:前纵膈2×4cm低密度影,增强不均匀增强;
重频电刺激:右面神经低频(5Hz)波幅递减。
肺窗平扫纵隔窗平扫纵隔窗增强。
肌无力住院报告1. 引言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肌肉无力和疲劳。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一个患者的肌无力住院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患者个人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入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3. 主诉患者主诉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疲劳,尤其在活动或运动后症状加重。
患者表示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数月时间,并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4. 就诊过程4.1 病史采集医生首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既往疾病、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
通过患者的描述和医生的观察,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上了肌无力。
4.2 体格检查医生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肌肉力量、反射等方面的评估。
体格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肌肉无力和疲劳的表现,并且肌肉力量较正常情况下明显减退。
4.3 实验室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神经肌肉电图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一些异常指标,支持了肌无力的诊断。
5.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诊断该患者患有肌无力。
肌无力是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神经肌肉疾病,它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6. 治疗方案6.1 药物治疗经过综合评估,医生制定了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可以减轻肌肉无力的症状,而免疫调节剂则可以减少免疫系统攻击肌肉的程度。
6.2 康复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康复治疗可以通过肌肉锻炼和物理疗法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
康复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6.3 定期随访肌无力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7. 结论肌无力是一种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的神经肌肉疾病。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一个患者的肌无力住院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一般资料】患者,女,35岁。
【主诉】反复四肢无力、双眼睑下垂1年。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无力、双眼睑下垂,晚上明显,清晨可有减轻,于某省级医院就诊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支持重症肌无力诊断,新斯的明试验阳性,AChR抗体阳性,胸部CT检查提示胸腺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口服澳毗斯的明60mg , 3次∕ d ,病情好转。
1个月后患者病情加重,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醋酸泼尼松片50mg , 1次∕ d ,顿服,症状稍有缓解;3 个月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先后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松冲击疗法、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等对症支持治疗, 呼吸、吞咽困难缓解后出院,出院后继续予澳毗斯的明60mg,口服,4次∕ d ,醋酸泼尼松片60mg,口服,1次∕ d ,顿服,维持治疗。
3 d前患者自行将醋酸泼尼松片逐渐减量致45mg ,加之受凉,出现四肢无力、双眼睑下垂症状加重,今晨伴呼吸困难,因家庭经济困难, 患者拒绝去省级医院治疗。
【刻诊】患者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全身无力,呼吸困难,吞咽费力,伴四肢欠温,怕冷,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萎症(阳虚气弱)【治法治则】温阳益气患者病情加重,急予漠叱斯的明90mg , 口服,4次∕ d ,醋酸泼尼松片60mg,口服,1次∕ d ,清晨顿服。
方拟补中益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黄葭60g ,党参40g ,白术15g ,云茯苓15g ,升麻10g , 柴胡10g,陈皮10g ,麻黄10g,细辛15g ,制附片30g (先煎半小时),仙灵脾15g,仙鹤草30g ,炙甘草6g o7剂,水煎服,1剂∕ d ,分两次温服二诊2030年8月17日,患者诉服用上药后第3天即感觉呼吸困难、吞咽障碍明显减轻,今日已无明显呼吸、吞咽困难,但仍双眼睑下垂, 觉四肢乏力,前方有效,嘱患者继续上述治疗方案,予原方10齐山三诊2030年8月28 ,患者诉双眼睑下垂、四肢乏力明显好转,治疗期间未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四肢转温,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