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形式的变迁 中国广告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28
广告的发展史中国广告古代广告我国有着5 000 年文明史,经历了长达2 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虽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经济。
与不太发展的商品经济相适应,也出现了形式简单但富于民族特色的广告活动。
1、实物广告早在公元前3 000 年,我国开始有了交易活动。
由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部落之间偶尔进行着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换,如以布换羊羔,锄具换大米等。
这就是原始的实物广告。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物品更为丰富,实物广告随之增长。
2、叫卖广告在兜售商品时,通过卖啥吆喝啥来吸引买主,称为叫卖广告。
如卖油翁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卖油啰”。
叫卖之声,清晰悦耳,且不同的行业,叫卖声各有特点。
这种叫卖广告说明了广告与音响的关系,它是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3、招牌和幌子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又称“店标”,其中有横招、竖招、墙招、坐招等等,把字号题写在门、柱、屋檐、墙壁或柜台上。
招牌形式比较固定,但文词各有千秋。
如北京“全聚德”、“六必居”、“同仁堂”等。
老字号招牌,实际上已成为经营者的品牌标志,流传至今,比如“王麻子剪刀”、“狗不理”等。
不少招牌还隐藏着许多人文故事,成为我国一大文化特色。
幌子主要表示商品不同类别或不同服务项目,又称为“行标”,可分为形象幌、标志幌和文字幌。
形象幌即是以商品或实物、模型、图画等为特征,使经营的商品突兀,显赫,一目了然。
如烟店门前挂一木制大烟斗、酒店门前挂葫芦或放置一酒坛。
中药铺门前摆放一制作药材的铁“碾子”、袜铺门前挂袜子。
形象幌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
标志幌主要是旗幌,即酒旗。
如《水浒传》景阳冈酒店前的酒旗。
另外,旅店、饭店以灯笼做幌子也是古代比较普遍的一种广告形式。
尤其是夜晚,炫目灯笼格外吸引人,近似于现代的霓虹灯广告。
文字幌多以单字如茶、药或双字及双字以上表示经营的商品品种,如米局等。
有时招牌和幌子相互结合运用,尽现民间特色。
中外广告发展史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发行并销售到广州、上海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
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上海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这足以说明1979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订《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实行标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广告业务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在电视上播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幻灯片,继而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首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79年2月,《文汇报》率先恢复中国报纸广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手表。
1979年3月5日,上海电台恢复广告业务。
1979年4月15日,广东电视台设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广告节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布《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
中国近代名人广告的嬗变轨迹及传播特征作者:王莉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9期名人广告是当前常见的一种广告表现方式。
它是将名人作为品牌或产品的代言人,借助其影响力来提升品牌及产品的知名度,进而在短期内促进产品销售的广告形式。
然而,名人广告并非当代商业模式下的产物,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我国便出现了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名人广告。
历史背景目前能够看到的较早的报刊名人广告出现在清末时期的《申报》上,之后伴随名人广告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东方杂志》《大公报》等也迅速跟进,近代名人广告由此发轫。
追溯近代名人广告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历史渊源与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近代名人广告产生的主要原因。
历史渊源:中国古代便有名人做广告的先例《战国策·燕二》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其中广告主、广告对象与名人的角色明确,名人广告的作用凸显,而清末民国时期的名人广告即是对这一历史传统的延续。
此外,中国自古便存在着崇拜名人的现象,人们追逐偶像、效仿名人,这种心理为近代名人广告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时代背景:清末民国时期为中国社会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清末民国时期,新旧更迭、社会变迁,中国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型期。
伴随旧制度的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
从闭关锁国到开放通商口岸,国门被迫打开,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商品也随之涌入。
十九世纪中后期,国外商品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国,同时,外商的广告理念、传播手法对中国本土工商业以及广告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近代广告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融合、积极发展,名人广告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应运而生。
中国近代名人广告的嬗变轨迹翻开清末民国时期的报刊,形形色色的名人广告可尽收眼底。
追溯这一时期的名人广告,从清末文化名人广告的形式单一,到民国初期演艺明星广告的熠熠生辉,再到民国中后期各类名人广告的精彩纷呈,经历了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中外广告简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广告古代的广告形式主要包括口耳相传、人力广告和定期市场等。
在中国,商家和手工业者通常通过城市中的广场、市场和行道树上的柱子来张贴广告,以宣传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在西方,古代的广告形式主要包括口头宣传和公共声明等。
2. 印刷术的发明和广告的崛起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广告开始以书籍、报纸和传单的形式出现。
在中国,明朝时期开始盛行的广告海报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最早的印刷广告。
在西方,意大利的广告宣传者加利利亚诺·德拉·洛尔(1457-1527)在150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广告手册《广告专业》,标志着广告作为一种专业活动的开始。
3. 工业革命和广告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扩大,广告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中国的清朝晚期和近代,新科技的出现和外国传教士传入的西式广告的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转型。
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20世纪初的广告业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广告公司,如杨博和奥格威。
4. 广播和电视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成为广告传播的新媒体。
广告在电台和电视上的播放成为广告推广的新方式,商家们开始利用广播和电视广告来推销产品。
在中国,广播和电视广告也逐渐成为主要的商业宣传方式。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广播和电视广告进一步加速了广告业的发展,成为了广告传播的主要媒介。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的广告传播方式。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广告也开始逐渐被商家所重视,成为了一个新的广告传播渠道。
在西方,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引发了广告业的革新,广告主们开始利用互联网来推销产品和服务。
总结来看,中外广告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为古代广告、印刷术的发明和广告的崛起、工业革命和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广播和电视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五个阶段。
从古代的口耳相传到现代的互联网广告,广告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
中外广告发展史时间对比轴列中国外国前4500年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诞生(城市文明)。
公元前26~22世纪,原始社会:背景:生产力低下,氏族部落。
广告形式:悬挂、吆喝。
广告形式:结绳记事,“旌”“木”“鼓”等。
前2000年公元前3100~1500年,古埃及文明(帝国文明)。
公元前22世纪末~前221年,夏商周,青铜文明时期:背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后期铁器特点:稳定而保守。
的推广,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广告形式:文字(草纸)、叫喊、商品标签等。
广告形式:“禹铸九鼎”、“九旗之物”、“鼓刀扬声”等。
公元前13,前11世纪,腓尼基(酱紫色的国度): 公元前221~前209年,秦:背景: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的使用。
前1000年广告形式:三明治广告人。
商业广告形式,悬牌广告,同时要求“各婴其价”以方便管理。
公元前10世纪~前7世纪,古罗马(城市文明):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背景:前206年西汉建立,文景之治,使汉朝休养生息社会生广告形式:叫喊、招牌、每日纪闻。
产力有所提高。
汉武帝打击匈奴,保证了国内稳定的社会环境。
公元前800~前146年,古希腊(城邦文明): 社会广告:求贤诏、罪己诏、零丁等。
广告形式:叫喊、海港广告、铸币广告。
公元元年商业广告:旗亭,市鼓、铭刻、音响、悬壶、美女当垆等。
公元220~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背景:阶级、民族矛盾突出,战争不断;民间贸易活跃,广告行业存在的基础尚存;商业经济随着政权的更迭而兴衰,同时。
南方新兴城市商业经济较发达。
500年广告形式以秦汉时期形成的为主,同时出现了露布、捷报等新形式。
中世纪,西方: 12公元581~907年,隋唐:背景:?长期混战得以结束,再次实现了大一统局面;?开通了京杭1背景:?手工业作坊,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庄园经济; 342大运河,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重新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唐朝前期,城市生活繁?出现了集市,如法国的“香槟集市”; 53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民族融合,文化整合。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
刚刚结束了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在经济重建的背景下,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手段逐渐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广告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广告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低。
这时期的广告多以政府出资的宣传广告为主,用以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和政治口号。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广告行业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市场经济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广告行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技术,推动了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广告需求的增加。
各类广告媒体和广告机构也逐渐兴起,广告创意和制作水平不断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继续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告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广告和移动广告成为了主流,传统媒体广告逐渐受到冲击。
同时,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品牌和情感因素在广告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广告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高速发展的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广告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和创新,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营销机会和推广方式。
中国各个时期的广告分析商业广告是一种文化的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广告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中国各个时期的广告发展,并探讨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古代时期的广告多以标语、宣传牌、店铺招牌等形式存在。
这些广告往往采用刻或书写的方式,宣传商家的产品或服务。
此时的广告主要针对当地的居民和过路人,如“粮食出售”、“寻找雇佣工人”等。
这种广告通常简单直接,注重内容的准确传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广告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封建社会的宣传广告着重于统治阶级宗族的权力和地位的维护。
例如,在明清时期,官府会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立告示牌,上面列举了当地官员的名字和功绩,以提升其形象。
此外,商家也开始使用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来宣传自己,这为广告增添了一些文化氛围。
近代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广告作为商业传媒的一种形式也开始发生了革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广告开始采用海报、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和媒介。
这些广告不仅宣传商品,还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如政治宣传、社会价值观等。
例如,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呈现出一种高度充满政治宣传的特点,强调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广告迎来了新的变革。
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广告行业蓬勃发展,广告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此时的广告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创造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形式。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广告成为主流,以网络和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
这使得广告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并迅速传播和影响着消费者行为。
总体而言,中国各个时期的广告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也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变革的反映。
从古代的简单标语到现代的多媒体广告,中国广告的变化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断塑造和重新定义着中国商业文化的面貌。
中国各个时期的广告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广告30年(2009-01-05 16:16:41)(当年火遍全国的燕舞电视广告,男主角苗海忠后来成为影视明星)(燕舞广告的男主角苗海忠,这张脸孔是不是很熟悉?发福了!)(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广告)(世界及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北宋时期“刘家工夫针铺”的“白兔儿”商标铜版)前几天看湖南卫视的一个综艺节目,谈中国的电视广告,并请来了几个当红的广告明星现场串串秀,这些面孔大都是目前电视屏幕上曝光率较高的广告片,象肯德基、益达口香糖等,节目很有意思,让我们再次重温了那些曾经难忘的电视广告。
改革开放后我国正式确立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从国外舶来了“市场营销”理论,广告成为中国本土市场营销最有力的武器,其发展创新成为中国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晴雨表,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价值达2450亿元。
改革开放30年就是中国广告日新月异的30年,带着这种探寻历史的兴趣,我搜集了中国广告发展史的一些资料,虽然很多资料不齐全,说法也不一,但从侧面可作为中国广告发展的见证。
现整理如下,仅供各位网友参考。
酒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告形式:历史上最早的广告已经无从考证,战国时代宋国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
“悬帜”就是挂“酒旗”,这恐怕是最早的户外广告牌。
唐朝诗人杜牧写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杏花村”应该是一个酒楼的商号,按今天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品牌”了。
小说《水浒传》里的广告形式和内容就更具体了,比如武松路过的“景阳岗”有一个酒肆,也打着一杆酒幌子,叫做“三碗不过岗”,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酒楼广告语。
北宋“白兔儿”——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见图)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铜版,是中国最早的商标。
这块“白兔儿”铜版(见图)就是用来印刷广告的,根据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推算,最迟应不晚于公元1127年,即北宋末年。
它比1473年英国最早印刷广告的威廉凯克斯顿还早三百年(威氏印刷的是销售祈祷书广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一、早期社会广告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能凭借打猎、捕鱼等手段,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维持生存。
为了生存,人需要相互交流,交换物品,如此便产生了最初的广告的思想。
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多是政治、军事性质的社会广告。
二、经济广告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广告出现。
经济广告主要形式:口头广告: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形式多为吆喝、叫卖;实物广告:和口头广告同时出现,并与口头广告相辅相成;标记广告:最初只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或为纪念、装饰之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交换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标记;音响广告:他的出现与行商密不可分,在西周时便出现了,行商以箫管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招牌与幌子: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家,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
招牌大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自号,也可称为店标。
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招牌和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广告: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14个朝代,长达2000多年。
战国至隋朝年间,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广告的发展也是平平无奇。
但广告的方法和技巧上确有不少改进。
一、悬帜广告。
他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而且说明了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二、悬物广告。
它是实物广告的发展,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三、商品命名广告。
由于手工业发达,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
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品市场,多以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于是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
四、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这一时期广告开始讲究广告技巧和心理效果,诱发人们的国脉欲望,利用名人的“马价十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五、唐代时对“市”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