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副产物
- 格式:doc
- 大小:9.00 KB
- 文档页数:1
饮用水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的致癌性
徐凤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北京100021
目前,臭氧消毒是饮用水强化常规处理的氧化工艺。
臭氧可与水中有机物产生臭氧消毒副产物(DBPs)。
溴酸盐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之一,其中溴酸钾最值得关注。
溴酸钾具有遗传毒性,是一种致突变剂,同时,溴酸钾是一种主要诱发大鼠肾细胞瘤、腹膜间皮瘤和甲状腺滤泡瘤的致癌物。
国际癌症组织(IACR)将溴酸钾定为2B组,即人类可疑致癌物。
本文综述了溴酸钾毒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关于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饮用水;臭氧消毒;溴酸盐;遗传毒性;致癌性
垒钾250,50(
为500mg/L时n—n:秉啦.1辟吣
20 20 20 14
(1: 50)(3 ;o) 5(15,)o) 50) 5
7设立未用溴醒塞康方面相似,芝成溴化物,i
zawa T, et al. Rehistered Potassium ]George MH ,et a
Toxicol, 1979, ]R, et al. Lon
饮用水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的致癌性
作者:徐凤丹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北京100021本文链接:/Conference_7758620.aspx。
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原理
消毒副产物是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水中存在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
主要产生原理有以下几种:
1. 氯消毒副产物:在水中使用氯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等)时,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如溶解有机物、腐殖酸等)发生反应,生成臭氧、亚氯酸、次氯酸等氯消毒副产物。
2. 高锰酸钾消毒副产物:在水中使用高锰酸钾消毒剂时,高锰酸钾与有机物或无机物(如亚硝酸盐、硫酸盐等)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盐、二氧化碳等高锰酸钾消毒副产物。
3. 臭氧消毒副产物:在水中使用臭氧消毒剂时,臭氧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机酸等臭氧消毒副产物。
4. UV消毒副产物:在水中使用紫外线辐射进行消毒时,紫外
线会导致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生成部分有机酸、醛等UV消毒副产物。
这些消毒副产物中的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亚氯酸和高锰酸盐类消毒副产物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有害作用。
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自来水中臭氧副产物的生成及其控制浣晓丹【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00(018)003【摘要】@@由于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通过条例严格控制加氯副产物(DBPs)的生成,选用包括臭氧在内的替代消毒剂越来越受关注。
臭氧及其主要反应产物(羟基自由基)属强氧化剂,能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
但臭氧化也可能生成溴酸盐,醛类和过氧化物等具有潜在毒性的副产物。
为保证自来水的化学安全性,采用臭氧消毒工艺的自来水公司应尽可能除去水中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DBPs),或者除去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有机前驱物,或优化处理过程,控制DBPs的生成。
本文就臭氧化和生成臭氧消毒副产物的化学过程,臭氧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rn1 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供水条例及臭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对健康的影响rn尽管消毒自来水能控制微生物污染,但在消毒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也会威胁人体健康。
为平衡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健康威胁,USEPA正在制订消毒剂/消毒副产物(D/DBP)条例。
预期这部条例分2阶段提出控制目标。
1994年已公布第1阶段目标,要求自来水五种卤代乙酸(HAA5)总MCLs不超过60μg/L,溴酸盐和总三卤甲烷(TTHMs)的MCLs分别不超过10μg/L和80μg/L。
实施第2阶段目标,各副产物MCLs会进一步降低。
D/DBP条例还要求通过强化混凝法去除总有机碳(TOC),以达到控制DBPs的目的。
如果消毒前去除了规定的TOC百分率或使TOC残余量<2mg/L,则也视水厂达到了条例要求。
【总页数】4页(P41-44)【作者】浣晓丹【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25【相关文献】1.东太湖水源臭氧—活性炭工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与控制 [J], 曹雯蓉;于水利;李攀;漆晴2.村镇供水中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生成规律研究 [J], 贾燕南;宋卫坤;李晓琴;胡孟;刘文朝3.臭氧-活性炭对某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J], 刘丽娜4.饮用水处理工艺中臭氧剂量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研究 [J], 袁展;吉红军;余冉;朱光灿5.自来水中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试验 [J], 王蓉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臭氧的危害低浓度的臭氧可消毒,但超标的臭氧则是个无形杀手!▲ 它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 而复印机墨粉发热产生的臭氧及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臭氧简介臭氧又名三原子氧,俗称“福氧、超氧、活氧”,分子式是O3 。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呈淡蓝色的气体,伴有一种自然清新味道,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因此臭氧不能贮存,一般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臭氧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广谱、高效、快速、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杀菌气体,可杀灭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杆菌毒素。
可杀灭附在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黄曲莓菌、镰刀菌、冰岛青霉菌、黑色变种芽胞、自然菌、淋球菌等,也可杀死甲、乙肝等传染病毒,还可以去除果蔬残留农药及洗涤用品残留物的毒性。
其杀菌的机理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构成受到损坏,导致新陈代谢的障碍抑制其生长,直至死亡;其杀灭病毒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来完成。
其降解农药的机理是通过直接破坏其化学键来实现。
臭氧能杀死病毒细菌,而健康细胞具有强大的平衡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无害。
臭氧性质一、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15%时,呈现出淡蓝色。
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
但臭氧水溶液的稳定性受水中所含杂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有金属离子存在时,臭氧可迅速分解为氧,在纯水中分解较慢。
臭氧的密度是2.14g·l(0°C,0.1MP),沸点是-111°C,熔点是-192°C。
浅谈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消毒副产物是指在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或者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副产物。
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是在消毒工艺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是消毒工艺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规工艺在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浅谈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的核心是在消毒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条件。
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氯气、过氧化氢、臭氧、次氯酸钠等。
这些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毒副产物,如氯气会产生氯代物质,过氧化氢会产生羟基自由基等。
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消毒副产物的性质和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条件,以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影响。
在消毒过程中,常规工艺还可以通过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消毒条件的控制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消毒剂的投加量过多会导致消毒剂残留量过高,从而增加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残留。
因此在消毒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消毒剂。
控制消毒条件也是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的重要手段。
例如控制消毒温度、pH 值、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残留。
常规工艺还可以通过对消毒副产物的监测和分析来及时发现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常规工艺中的监测和分析手段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对消毒副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常规工艺在消毒副产物的控制中还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排放和影响。
消毒副产物的处理主要包括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吸附等方法。
通过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或者转化消毒副产物,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分析探讨【摘要】饮用水消毒是控制水中致病茵、保障人类安全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因此而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直接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本文探讨了近年来消毒副产物分析领域中常用的各种技术及检测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分析一、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概述1. 氯化消毒副产物水的加氯消毒技术是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上一个重大进展。
氯气消毒价格低廉、杀菌能力强,且持续时间长,多年来一直是饮用水消毒的首选药剂。
目前在氯化消毒的饮水中已经监测到300多种DBPS,包括THMS、卤乙酸、卤乙腈、卤代酮、三氯硝基甲烷、三氯乙醛等。
随着DBPS研究的多方面展开,越来越多的DBPS 的毒性被认识到,一些国家和组织也不断对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1)MX及其同系物。
尽管MX 在水中的浓度很低,但它能使TA100 菌株直接诱变,它的致突变性占饮用水突变活性的15%—57%,是现在已知的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中最重要的致突变性的物质。
(2)N-亚硝基二甲基胺。
NDMA 是一种不易挥发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类食品及工业制品中,为大家所熟悉。
但它作为DBPs 存在于饮用水中是1998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被发现的。
由于对它的毒性也已广为研究,因此在水环境领域很快掀起了一股NDMA研究热。
现在的研究还不能确定NDMA 是怎么形成的,但要形成NDMA 需要3个条件,即氯、无机物和胺。
当用氯或氯胺给流动水消毒时,3种物质互相接触就会形成NDMA。
USEPA 认为这种物质在极低的浓度就会致癌。
2. 臭氧消毒副产物臭氧作为消毒剂的前景一度显得非常光明。
它不会产生像THMs之类的卤代消毒副产物,却产生了包括醛类、酮类、羧酸、酮酸、腈类以及无机卤氧化物等的一系列产物。
消毒时同样会产生有毒的副产物,当源水中Br- 的浓度稍高时,溴离子能取代氯离子主要生成溴代乙酸,溴代乙酸被认为比氯代乙酸具有更强的DNA损伤能力;另外溴酸盐具有强致癌性。
臭氧分解副产品
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大气中稳定氧气的主要来源,具有抑菌和消毒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再生气体的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也就是臭氧分解副产品。
臭氧分解副产品是指在再生气体中氧化臭氧的过程中,由原气体的部分成分产生的有机物质,包括氧化产物、过氧化氢、重氮化合物、亚硝酸盐、氯离子和有机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既可以直接污染大气空气,也会造成大气酸沉降、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臭氧分解副产品有不同的来源,如氧化产物、过氧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它们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氧化产物主要由重金属、硫酸盐和氨等物质组成,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会伤害人体的内部组织细胞,容易引起癌症和其他疾病。
挥发性有机物,也称为VOC,是一种毒性物质,会导致眼睛疼痛、咳嗽和气喘等病症,对自然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减少臭氧分解副产品的污染,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检测,定期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其次,要严格实施工业污染排放的规定和标准,减少气体的排放,要加强污染设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更换污染设备。
此外,要进行大气污染源的替代、重置或拆除,以减少臭氧分解副产品排放量。
综上所述,臭氧分解副产品是一种由再生气体中氧化臭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除了加强污染
监测和检测,还需要严格执行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臭氧分解副产品的排放量。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安定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臭氧分解副产品1臭氧分解法臭氧分解法是一种无害的化学反应的应用方式,是利用臭氧作为解脱剂,利用物理学的原理特性和物理学的原理,使不同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脱水,杀菌和除臭等特殊目的。
臭氧分解过程中,氯仿、苯酚、氨基苯和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终产物,它们可以用于抑菌、减少废水量、调节废水PH或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比例。
2臭氧分解副产物臭氧分解副产物主要有氧化氢、氧化氯、氧化氨、硝酸根和二氧化硫等次生物质。
氧化氢是臭氧分解过程中的主要产物,是水解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氧化氯是臭氧分解反应的另一个主要产物,可用于水污染的二次净化。
氧化氨是非常有毒的气体,也可以用于抑制藻类的生长。
硝酸根主要是氨基腐蚀剂,用于抑制藻类生长,但也可能致病。
二氧化硫主要用于空气净化,但是有一定的毒性。
3臭氧分解副产物的类别臭氧分解副产物主要分为四类:终生物质、腐蚀性物质、毒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终生物质主要是指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腐蚀性物质是指有腐蚀性,但没有毒性的物质。
毒性物质主要是氨基苯、氯仿、氰化物等,有毒性和腐蚀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放射性物质指含有放射性元素,如铯气体、氟钾气体等较少存在,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毒性和辐射危害。
4臭氧分解副产物的处理方法为了防止臭氧分解副产物的危害,有几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活性炭吸附法;第二种是氧化法;第三种是光催化处理法;第四种是湿度控制法。
最常用的是活性炭吸附法,这种方法以比较简单的技术进行处理,有效地去除空气污染物,且可循环使用,只需对活性炭的白度和颗粒进行定期更换。
而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反应的氧化物来去除污染物中的氯仿、苯酚等毒性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废水量。
光催化处理法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的光谱成分,使某些气体易于氧化的光催化处理方法。
湿度控制法是一种利用湿度控制污染和氧化反应,向空气中添加|水蒸汽,以改善空气质量的处理方法。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认识到臭氧分解副产物的危害,也知道了处理臭氧分解副产物的几种方法。
溴酸盐溴酸盐是溴酸HBrO3的盐类,难溶于水,受热都易分解。
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物。
随着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隐藏在中国饮用水行业中10余年的“秘密”浮出水面。
目录简介什么是溴酸盐溴酸根离子的空间填充模型溴酸HBrO3的盐类。
碱金属的溴酸盐,如溴酸钠和溴酸钾溶于水。
碱土金属的溴酸盐,如溴酸钡Ba(BrO3)2,难溶于水。
受热都易分解。
有氧化作用。
由将溴蒸气通入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溶液后,再将生成的溴化物和溴酸盐用结晶法分离而制得。
溴酸盐是在各个饮用水行业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毒副产物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用臭氧消毒公共饮用水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
化学分子溴酸盐是溴酸形成的盐类,含有三角锥型的溴酸根离子—BrO3-,其中溴的氧化态为 5。
溴酸盐的例子有:溴酸盐溴酸钠—NaBrO3溴酸钾—KBrO3溴酸银—AgBrO3溴酸盐可由臭氧氧化溴离子得到,净反应为:Br- O3 → BrO3-用阳极、二氧化氯等氧化剂氧化溴离子时,都会产生溴酸根离子。
实验室中,溴酸盐可通过将溴单质溶于氢氧化物浓溶液中制得,如:Br2 2OH- → Br- BrO- H2O3BrO- → BrO3 2Br-溴酸盐是可能的致癌物质。
编辑本段可致癌2007年于上海举行的全国矿泉水年会专门就溴酸盐话题进行了内部讨论。
由于该会议并不对外开放,当时记者只能以其他身份“混”进会场,得以听到了一些行业内幕。
会上,达能乐百氏饮用水的生产总监做了报告。
他以2004年可口可乐旗下一矿泉水品牌因溴酸盐超标在英国被召回的新闻作为开场白,对在场的同行表示,过去由于广大消费者和媒体并不了解溴酸盐为何物,所以即使是可口可乐的产品被召回,仍然没有引起中国媒体和消费者的注意,“这使得当时行业非常庆幸”。
2009年第卷第期124摘要:臭氧消毒作为氯消毒的替代方法,在饮用水处理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臭氧灭菌作用是通过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实现的,灭菌性能试验表明,臭氧几乎对所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卵囊都具有明显的灭活效果。
但是含有溴离子的水臭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消毒副产物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 级潜在致癌物。
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有臭氧氧化和臭氧/氢氧自由基氧化两种途径,控制溴酸盐可以从控制其形成和生成后去除两个方面进行。
降低pH 、添加氨气、氯-氨工艺和优化臭氧化条件是控制溴酸盐形成的方法,溴酸盐生成后则可以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
因此要实现臭氧、致病菌与溴酸盐三者的平衡需进一步探讨臭氧灭菌机理及溴酸盐控制方法。
关键词:灭菌机理;臭氧;溴酸盐;形成;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6B36801003,2008A030202003。
[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吴清平(1962-,男,博士,研究员,所长、党委书记,从事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研究。
我国饮用水常用氯、二氧化氯、紫外线和臭氧等进行消毒。
国内绝大多数水厂还是沿用传统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氯消毒的水处理工艺。
氯消毒的消毒效果好、成本低,但对水中抗性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的杀灭效果不好,还会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副产物。
臭氧消毒可迅速杀灭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各种病菌、病毒及原虫等微生物[1]。
国际卫生组织对其灭菌功效曾归纳比较,臭氧与其它杀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依次为:臭氧(O 3>次氯酸(HClO >二氧化氯(ClO 2>银离子(Ag +>次氯酸根(ClO ->高铁酸盐(Fe 3+>氯胺(NH 4Cl 。
因此,臭氧消毒作为氯消毒的替代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但当原水中有溴离子时,臭氧消毒可以产生消毒副产物溴酸盐。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溴酸盐定为2B 级潜在致癌物,具有一定DNA 和染色体水平的遗传毒性[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 1. 引言生活饮用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水质。
其中,消毒副产物指标是评价水质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消毒副产物指标。
### 2. 消毒副产物指标概述消毒副产物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消毒剂(如氯、臭氧等)与水中有机物反应而产生的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包括三卤甲烷、二卤甲烷等。
它们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在饮用水标准中设置了相应的限值来控制其含量。
### 3. 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以下是常用的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 3.1 氯代烷烃类消毒副产物氯代烷烃类消毒副产物是消毒过程中最常见的产物之一。
其检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气相色谱法:将水样中的氯代烷烃类化合物提取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和定量氯代烷烃类消毒副产物。
#### 3.2 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是由氯、臭氧与水中溶解有机物反应而生成的。
其检测方法主要有:- 气相色谱法:将水样中的三卤甲烷类化合物提取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 液相色谱法:通过液相色谱仪对三卤甲烷类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
### 4. 消毒副产物指标的评价与控制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消毒副产物的含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
以下是对消毒副产物指标进行评价与控制的一般原则:- 根据国家标准或相关规定,确定合适的限值。
- 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消毒副产物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 若消毒副产物含量超过限值,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变消毒剂种类和使用量,优化水处理工艺等。
- 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寻求更加安全、环保的消毒方法,降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使用臭氧油抗菌剂II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原因臭氧油抗菌剂II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和杀菌剂,用于消除病菌和细菌,防止传播疾病。
然而,使用此种消毒剂后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讨论使用臭氧油抗菌剂II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其原因。
胸闷和呼吸困难一些人在使用臭氧油抗菌剂后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这种反应可能是由于化学成分氯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所引起的。
在使用时,臭氧油抗菌剂II会释放氯气和二氧化碳,这些化学成分可以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因此,当人们暴露在高浓度的化学气体中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咙疼痛和咳嗽的症状。
眼睛和皮肤刺激臭氧油抗菌剂II中的化学成分也可能会引起眼睛和皮肤刺激的反应。
当臭氧油抗菌剂II接触到皮肤或眼睛时,它会迅速被吸收到身体中,而且化学成分会刺激眼睛和皮肤。
因此,在接触到臭氧油抗菌剂II后,如果您的皮肤或眼睛出现刺激、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臭氧油抗菌剂II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敏。
这种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红肿和皮疹等不适症状。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寻求医生的建议,以便确定是否对化学成分过敏,并确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类型的消毒剂。
也许您已经在使用臭氧油抗菌剂II时出现了上述任何一种反应,不必担心,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您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是一些应对措施:•如果您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的症状,请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臭氧油抗菌剂II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如果您对臭氧油抗菌剂II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请尽快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尽管使用臭氧油抗菌剂II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但是使用前需要明确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做好应对措施。
给水处理中的臭氧副产物周云(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梅胜(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备系)对水源微污染各国采用的对策是:¹加强水源的环境保护;º采用深度处理工艺。
作为深度处理中的一部分,臭氧处理技术已开始在我国部分水厂使用,还有一些水厂计划使用。
有观点认为:臭氧分解后成为氧,而且臭氧氧化有机物生成亚硝酸盐等无机物,不会产生污染,是替代氯化的可靠途径。
但据近年来国外研究证明,由于工程实际应用中臭氧的投加量有限,不可能将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成无机物,而会生成各种中间产物,即臭氧处理的副产物。
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种类繁多,据报道,在世界各种水体中已检测出的有机化合物共有2221种,饮用水中检出的有765种[1]。
臭氧能和多种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
要对其全部进行检测研究,目前对供水行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国外是据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提出若干个有代表性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副产物指标。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采用溴酸根和甲醛作为臭氧副产物的指标。
1臭氧用于给水处理据不完全统计,至70年代,世界上约有1039家水厂使用臭氧消毒。
我国现有北京田村山水厂、昆明五水厂、上海周家渡水厂、大庆油田的2家水厂等使用了臭氧处理工艺。
多数水厂的实际应用表明,臭氧可氧化溶解性铁、锰高价沉淀物,使之易于去除;可将氰化物、酚等有毒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可氧化2-M IB等致嗅物质和有色物质,从而改善嗅味,降低色度;可氧化生物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为中、小分子量有机物,使之易于被生物降解等等。
但其负的方面,有关副生成物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国内。
臭氧的副产物多是亲水性物质,多为亿万分之一级浓度,分析有一定困难。
随着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国外的研究报告近来增多,并研究出有些副产物是致癌或可能致癌物质,WHO等权威机构已制定了指标,我国也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臭氧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生成的副产物种类很多,具体与水质等因素有关,大体可分成有机副产物和无机副产物两类。
浅谈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消毒副产物是指在消毒过程中,外部因素(如水质、环境温度等)与消毒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副产物。
常见的消毒副产物包括氯酸盐、三卤甲烷、铜、镉等。
这些副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常规工艺是指传统的消毒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在这些常规工艺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首先是氯消毒。
氯消毒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它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氯消毒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副产物,如三氯甲烷和氯酸盐。
为了控制产生的副产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氯剂的投加量:适当控制氯剂的投加量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监测水质中余氯残留量来进行调节。
2. 调整消毒剂的种类:除了氯气外,还可以使用次氯酸钠等其他消毒剂。
这些消毒剂的选用可以减少有害副产物的生成。
其次是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是一种强氧化剂,克服了氯的一些缺点。
臭氧消毒也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臭氧水和一氧化氮。
对于臭氧消毒,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副产物的生成:1. 控制臭氧的浓度和接触时间:适当控制臭氧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这需要在消毒过程中进行调节和监测。
2. 确保水质的好坏: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臭氧的消毒效果。
在臭氧消毒之前,应对水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净化,以降低副产物的生成。
最后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投加消毒剂、无副产物等优点。
紫外线消毒也有一些限制和问题,如只能对水中微生物进行杀灭、消毒效果受水质影响等。
针对紫外线消毒,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副产物的生成:1. 定期清洁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表面积聚污垢和水垢,影响紫外线的照射效果。
定期清洗和更换紫外线灯管是控制副产物生成的重要一环。
2. 监测水质变化: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紫外线的消毒效果,从而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浅谈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常规工艺中常使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副产物。
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氯甲烷、氯乙烷等有机氯化物,以及亚氯酸盐和三价铁等副产物。
臭氧消毒会生成臭氧代谢产物和臭氧消耗产物。
紫外线消毒则会产生臭氧、氢氧和氧化剂等副产物。
首要任务是优化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
常规工艺中的操作条件也会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氯消毒中,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条件对产生的副产物类型和数量都有影响。
调整操作条件能够减少或改变副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处理消毒副产物的方法十分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还原、高级氧化还原、活性炭吸附等。
化学还原可以将有机氯化物转化为无机氯化物或无机氮化物,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高级氧化还原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氧化产物。
活性炭吸附能够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降低其浓度。
对治理消毒副产物还需要与其他处理工艺相适应。
常规工艺的消毒副产物治理需要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处理流程。
可以与前端净水工艺相结合,利用前端净水工艺对水质进行改善,降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与后端的过滤、有机物去除等工艺也可以相结合,综合治理消毒副产物的问题。
常规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通过优化消毒剂的使用量、调整操作条件、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以及与其他工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臭氧消毒副产物
成都碧海康详细解答:臭氧消毒副产物从其起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副产物,由水中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引起,其产量一般与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成正比;另一种是无机副产物,由溴离子存在时生成的副产物。
甲醛、溴酸根被WHO分别确定为臭氧消毒副产物的两种代表物。
水中天然有机物NOM(主要是腐殖酸)与臭氧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包括碳酸基化合物、含养酸类等,如在臭氧投加量1.5mg/L、进水TOC为3.0mg/L左右的条件下,甲醛和乙醛平均生成量分别为40μg/L和15μg/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