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室教学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82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引言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仪器,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质。
本文将介绍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使用方法。
一、工作原理DSC差示扫描量热仪通过测量材料在给定温度条件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来研究材料的热性质。
它通过两个样品盒,一个装有待测样品,另一个装有参比样品,将两个盒子作为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工作单元。
当加热或冷却待测样品和参考样品时,测量样品和参考样品之间的温度差异,然后将差异转换为相应的热信号。
二、应用领域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材料科学: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通过研究材料的热性质,如熔点、晶型转变、玻璃转变等,来评估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2. 化学反应研究: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如催化反应、聚合反应等。
3. 制药行业: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热稳定性和热解动力学,并提供药物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4. 食品科学: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用于研究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水分含量、相变和氧化反应等。
5. 聚合物研究: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用于研究聚合物的热行为,如玻璃化转变、热固化反应等。
三、使用方法使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需要以下步骤:1. 样品准备:准备待测样品和参考样品,并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2. 样品安装:将待测样品和参考样品分别装入两个样品盒,并校准样品盒的温度。
3.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加热或冷却速率、温度范围等实验参数。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启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开始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样品的热性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使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样品溢出:样品过量或装载不当可能导致样品溢出。
聚合物的热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一、实验目的1.了解DTA、DSC的原理。
2.掌握用DTA、DSC测定聚合物的T g、T c、T m、X D。
二、实验原理1.DTA图(11-1)是DTA的示意图。
通常由温度程序控制、气氛控制、变换放大、显示记录等部分所组成。
比较先进的仪器还有数据处理部分。
温度程序控制是使试样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控制,如升温、降温、恒温等,它包括炉子(加热器、制冷器等)、控温热电偶和程序温度控制器。
气氛控制是为试样提供真空、保护气氛和反应气氛,它包括真空泵、充气钢瓶、稳压阀、稳流阀、流量计等。
交换器是由同种材料做成的一对热电偶,将它们反向串接,组成差示热电偶,并分别置于试样和参比物盛器的底部下面,示差热电偶的电压信号,加以放大后送到显示记录。
参比物应选择那些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热效应的物质,如α-Al2O3、石英粉、MgO粉等,它的热容和热导率与样品应尽可能相近,当把参比物和试样同置于加热炉中的托架上等速升温时,若试样不发生热效应,在理想情况下,试样温度和参比物温度相等,ΔT=0,差示热电偶无信号输出,记录仪上记录温差的笔仅划一条直线,称为基线。
另一支笔记参比物温度变化。
而当试样温度上升到某一温度发生热效应时,试样温度与参比物温度不再相等,ΔT≠0,差示热电偶有信号输出,这时就偏离基线而划出曲线。
ΔT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即DTA曲线。
温差ΔT作纵坐标,吸热峰向下,放热峰向上。
炉子的温度T w以一定的速度变化,基准物的温度T r在t=0时与T w相等。
但当T w开始随时间增加时,由于基准物与容器有热容C r,发生一定的滞后;试样温度T s也相同,不同的热容,滞后的时间也不同,T w、T r、T s之间出现差距,在试样不发生任何热变化时ΔT呈定值,如图12-2所示。
其值与热容、热导和升温速度有关。
而热容、热导又随温度变化,这样,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基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漂移。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热力学测量的操作要点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热力学测量。
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与参比样品的温差,可以获得样品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动力学参数。
在进行DSC测量时,以下是一些操作要点。
1. 样品准备首先,要确保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是正确的。
样品的形状和质量应经过准确测量,以确保所测得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样品的制备要避免空气和水分的侵入,避免样品与容器或参比样品间的反应。
为了保持样品的一致性,可以考虑在样品中添加适量的惰性物质,如氮气。
2. 设定实验参数在进行DSC测量前,需要设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如温度范围、升降温速率、保持时间等。
不同的样品和研究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设定。
在选择升降温速率时,要考虑样品的特性和反应的速率,以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变化导致数据失真。
3. 校准在开始实验前,要对DSC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通常包括零功率校准、温度校准和热流校准。
通过校准,可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确保所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以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样品放置和更换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在进行实验时,要按照设定的升降温程序进行,并对实验中的任何异常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
5. 数据分析DSC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常是热流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计算样品的热容量、熔融点、相变焓等参数来研究样品的热力学性质。
同时,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结论。
6. 结果解释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解释和讨论。
分析样品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动力学参数,可以对其热稳定性、热传导性等进行评估。
通过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比较,可以得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并为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热力学测量时,以上操作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合物的热力学转变2011011743 分1 黄浩实验日期:2014-2-26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基本原理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的使用方法;2. 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熔点Tm和结晶温度Tc;二、实验原理差热分析是测量在同一加热炉中由于温度变化在测量样品和参比材料(α-Al2O3)之间的温差,简称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测量在同一加热炉中为保持样品和参比材料之间相同温度所需的d(∆H)/dT,简称DSC。
所以DTA的测量是不定量的,而DSC可用于转变焓的定量测定。
聚合物中一些重要物理变化可以用DSC或DTA来测定,如玻璃化温度Tg,结晶温度Tc,结晶熔化温度Tm及解聚温度T D等,用DSC还可测得这些变化的焓值。
一些含有热效应的化学变化也可用DTA或DSC来测定。
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经典DTA常用一金属块作为试样保持器以确保试样和参比物处于相同的加热条件下。
而DSC的主要特点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各有独立的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并由两个系统进行监控。
其中一个用于控制升温速率,另一个用于补偿试样和惰性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图1显示了DTA和DSC加热部分的不同,图2 为常见DSC的原理示意图。
(1) DTA (2)DSC 图2 功率补偿式DSC原理图图1 DTA和DSC加热元件示意图1-温差热电偶;2-补偿电热丝;3-坩埚;4-电炉;5-控温热电偶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ΔT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则使参比物一边的电流增大,直到两边热量平衡,温差ΔT消失为止。
换句话说,试样在热反应时发生的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而得到补偿,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两只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 的变化d H/d t-t关系。
《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编制说明1. 制标任务来源本标准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09B051《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制订,现已完成。
2. 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对低分子化合物进行纯度测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来,在八十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测量在程序控温下,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技术。
又分为功率补偿式(Power Compensation)和热流式(Heat Flux)两种。
与其它测定纯度的方法相比,DSC 法测定纯度具有许多优点:试样用量少,快速,操作简便,不需要标准品,不需分离杂质,能测定物质的绝对纯度,由DSC曲线计算出的杂质含量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合于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
ASTM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DSC技术测定物质纯度的标准,为DSC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美国药典在1980年20版开始确定DSC法作为药品纯度检验的标准方法推荐使用, 并推荐DSC为药品纯度检验及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首选方法。
DSC法也被标准定值机构列为可供使用的标准定值方法。
本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09B051《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制订,部分工作承接山东检验检疫局1999年度科研项目《差示扫描热分析(DSC)对固体有机化工品纯度、熔点测定的研究》(SK9903)的研究内容,并于2001年完成山东省地方标准《邻苯二甲酸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纯度测定》的制订。
本标准的制订参考了ASTM E 928-01《纯度的差示扫描热法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本标准立项后,课题组积极组织攻关研究,建立了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对化合物纯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实验条件进行了实验,得到纯度测定的优化条件;同时,组织了多个实验室参加的一致性水平试验,获得了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及再现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