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1)胸痛(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3)下肢痉挛(4)步履蹒跚(5)出汗(6)面色苍白(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2-mimute Step Test, 2mST)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
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
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
心肺功能评定一、概述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
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
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
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
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心脏康复评定初评
姓名:年龄:科室:心血管内科
诊断:急性广泛心肌梗死住院号:
目前功能情况:
综合情况:心功能B级;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运动耐力轻度下降;
ROM:双上肢、双下肢各个方向活动度均正常;
MMT:双上肢肩周肌群4-级,右髋关节外展肌群4-级,其肌群余均5级;
平衡:双足站立平衡3级,单足站立L/R:15/6秒;
柔韧:①座位体前屈试验 +14cm;②抓背试验L/R:+4/+2cm;
ADL: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生活完全自理;
生活质量:SF-36评分生理功能60分、生理职能0分、躯体疼痛62分、总体健康45分、活力60分、社会功能50分、情感职能0分、精神健康
60分、躯体健康总测量42分、心理健康总测量43分;
其他:无特殊;
治疗目标
远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近期:①提高各薄弱肌群肌力一个等级;
②改善柔韧性,各试验距离增加1-3cm;
③改善平衡,单脚站时间增加5-10s;
运动处方
1、热身:关节灵活操--心脏康复操,5min/次;
2、有氧:踏车74-80w,20min,以Borg评分13-15为度;
3、抗阻:橙色弹力带,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胸腹肌与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上
下背部肌隔天交替,10次/组*3组/天;
4、柔韧:坐位拉伸相应训练肌群,15s/组;
5、平衡:单足站立膝部弹力带各个方向给阻力,2min/次;
6、整理:坐位放松,5min/次;
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护,避免跌倒;②关注血压、氧饱;③不断给予鼓励、指导。
评定者:
评定日期:。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
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
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
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3、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是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
心理干预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解剖生理、危险因素、用药、疾病的预防及饮食知识的指导,又要与患者充分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常用方法包括睡眠干预、心理暗示、心理疏导、行为学疗法、药物治疗等,往往以上方法联合运用。
一般睡眠干预每周3次,心理辅导每周1次。
4、运动疗法
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
运动训练频率一般每周5次。
【器械训练】
科室常用的有心肺运动试验和体外反搏。
心肺运动试验采用运动30s,恢复60s,50%最大短期运动能力强度,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确保安全。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电脑跟踪心电波,在心脏舒张期对裹于肢体和臂部的气囊同步充气,序贯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各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呼吸功能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胸廓运动及呼吸肌训练等,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肺循环效率。
【有氧运动】
常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步走、保健操、太极拳等。
训练强度以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为宜;或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10次/秒并能在5秒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温泉水中运动】
温泉水静水促使膈肌上升,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肢体压迫促使外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增加心脏负荷,促使心脏工作。
水中运动可以在减轻身体负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能进行耐力训练。
【健康教育】
正确了解心脏病:正确解读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避免危险因素;适当解释病情及预后,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端正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密切配合。
正确解读心脏康复的方法与流程:介绍康复计划,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帮其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日常活动训练】
有目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为心脏病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本期编辑:茱莉。